最新版:本科、硕士和博士有何区别?

2018 年 6 月 10 日 德先生

本文来源:青塔
整理自:麦可思研究、知乎、《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等

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何区别?硕士和博士又有什么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也有很多版本。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全新版本,希望能带大家从另一个新颖、有趣的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也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在评论区留言。


@61:


发际线已经说明了一切……

@Super Mario:


小学,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已经被我关在笼子里,我会带你去那个地方,然后给你一把猎枪,告诉你猎枪怎么用,并开枪给你示范。然后你跟着我学着开枪把老虎干掉。”


中学,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已经被我关在笼子里,在森林的西北角,我给你一把猎枪,告诉你猎枪怎么用,你自己去森林找到那只关着的老虎,干掉它。”


本科,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具体位置不知道,不过大约在西北角的位置。我给你一把猎枪,你自己琢磨一下该怎么用,会用之后去森林找到那只老虎,干掉它。”


硕士,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具体位置不知道,不过肯定是有的。你自己想办法找到那只老虎干掉它。你可以自己去买一把猎枪,或者用其他的方法。”


博士,老师告诉学生:“给你一堆小树苗,你去种一片森林,然后看看能吸引过来什么动物,等动物长肥了再捕猎回来……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种树。”


@D.Han: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集是物理系主任跟他们四个打招呼,然后前面三个的称呼都是Doctor(博士),但是轮到霍华德的时候一脸嫌弃将称呼改成了Mr.(先生)。


注:这个梗的由来并不是博士和硕士差距大,而是称谓的问题。


因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可以被称作Dr.xx,而硕士学位则没有特殊称谓,只能被称为Mr.xx。


@momo酱:


两个本科生相亲,聊时事八卦和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两个硕士相亲,聊专业,聊工作,一起吐槽导师。


两个博士相亲,互相介绍自己研究的领域,回去的第一件事情是查一下对方发了多少SCI。


@地图小子:


儿子写日记:“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孩子马上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看看本科生是怎样写的。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孩子再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


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你长大了成了硕士研究生,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


爸爸接着说,要是你打算成为博士,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下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


@李飞白:


让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炒一盘回锅肉。


本科生找了一张菜谱,买了需要的食材和酱料,照着菜谱炒出来了。


硕士生找了一些菜谱,进行了调研并且比较了不同菜谱的区别,选择了几个食材供应商进行对比,最后炒出了回锅肉并且写了一篇炒回锅肉的报告。


博士回去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历时半年提交了一份一百多页的论文。翻开论文目录的第一章写着:如何养猪。


@Qilan Yuan:


博士和硕士从能力培养上,我觉得是很不一样的,他们适合的出路也大不相同。这里仅说说我理解的工科博士和硕士的区别。


博士注重培养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解决领域内最前沿的问题以及发表论文的能力,这包括了你在自己领域的知识积累、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此外你或许还需要学会很多学术圈的“游戏规则”。


博士这条路,我觉得最适合将来进入科研领域的人,这些人的出路大部分是留在高校当老师,去研究所,还有个别会去企业搞研究或者研发。博士去普通企业的最根本问题是,你在博士期间培养的大部分能力,可能并不是企业所看重的(企业就最注重的是做出产品卖出利润),所以待遇上一般不会比硕士高很多,这是最普遍的情况。当然有普遍就有例外,对于热门领域、实用技术的顶尖的研究人才,去企业可能都非常抢手。


硕士主要培养的可能是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发现,基本就是大部分企业所看中的能力。不同学校所培养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至于毕业要求,一般只要熟悉了解专业知识,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多做一些很小的创新就够了。


硕士途径培养出来的人,去企业也有能力胜任专业性强的工作,当然也可以继续深造,走科研道路。总而言之,念硕士是一个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选择,时间成本比博士少2-3年,竞争力又比本科生强很多;也是一个灵活度高的选择,将来去企业或者去学校都是可以的。


@命运sniper:


本科生关注的问题:


大学宿舍里都有哪些惊为天人的事情?


有哪些适合学生去的旅游景点?


如何进行考前突击?


挂科/差点挂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判断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硕士关注的问题:


如何跟导师相处?


如何克服拖延症?


如何撰写一份亮眼的简历?


如何快速完成毕业论文?


博士关注的问题:


如何高效阅读学术论文?


有什么撰写学术论文的好工具?


如何预防脱发?


被延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相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Shout:


本硕博之间的区别大概是:


本科:“这”是啥。 


硕士:这“是”啥! 


博士:这是“啥”?


博士后:“这是啥”?!


@中国大学MOOC:


针对这个问题采访了浙江某高校化学、农学、电气工程、管理学等专业的十位博士生,以及新闻传播、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六位硕士生,整理了以上几位同学的观点,形成如下内容:


1. 科研是一个屋子,本科生在窗外观望,硕士生在客厅踱步,博士生在书房坐定。


本科很少涉及科研工作,毕业设计和一些必须的科研活动通常只是硕博或者老师带着打打杂,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少有深入的思考。硕士和博士都需要在导师框定课题范围之后,独立主导课题实现的全过程。硕士要解决从理论到应用的问题,方向上比本科时更进一步。博士则更多研究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所以博士的课题往往会更宏大,更底层,更具不确定性。


2. 本硕博在培养认知能力时的侧重点不同。


从学生的能力成长上来看,本科着重培养基础认知能力,硕士在本科基础上着重培养认知创造能力,博士在硕士基础上着重培养细分领域更底层的认知创造能力。


本科通过学习,理解和吸收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赏风景。硕士是老师交给你一个小的科研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你需要用已有的方法论,或者对已有方法论略施改进,然后解决这个问题。博士则是通过自己长期对某一领域的钻研,提出这个领域的一个或者一系列关键问题,通过建立自己的方法论,解决这些问题。


3. 心态上,学历越高面临的压力越大,这与研究生严格的科研要求、论文发表篇数、日常工作量、毕业要求、导师等息息相关。


本科和硕士的专业性较弱,除了科目学习和研究工作外还需要花大量精力参加实习、培训、社团等,打造求职硬技能和软素质,提升求职竞争力,精力在学业上的集中度不够。


博士生是华山一条路,全心全意做科研,毕业是第一要义,科研能力是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随着学历的提升,文章久投不录、毕业遥遥无期、发际线越来越高、对象越来越难找、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际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小、同龄人越混越好等各种压力和烦恼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明显,博士生可能是大学校园内幸福感最低的群体。


这正印证了那句很火的话,读研后才知道不读博并不是因为不想读博,而是读不了博。


4. 论文上,本硕博在研究领域、发表门槛、篇幅、题材、原创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科的论文是升级版的读书笔记,平均1万字即可达到毕业要求,原创内容较少,以整理提炼前人的知识为主;硕士和博士论文以自己原创内容为主,硕士的毕业论文评价3万字达到毕业要求,博士平均则为5万。部分毕设要结合学生的实习经历,其中博士论文在篇幅和深度上远远超过硕士。


在论文的门槛上,大部分硕士往往针对一些项目以及国内学术的研究热点开展研究,也只需要发中文期刊即可,博士则需要对国内外上最新的该领域研究进行学习并提出创新,层次上有区别。


5. 工作上,硕士在求职中占有一定优势,博士生就业面缩窄。


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性依次增强,所找的工作专业对口度依次增加,工作的研究性依次增大。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硕士生相比本科生学习研究能力更强;相比博士生,年龄与更广的择业范围是优势之一。而博士生相对本硕就业面会有一定缩窄,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为主要出口。


@ 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


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分享了自己本科、硕士和博士区别的理解,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


读书应该有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学习新知识,让自己知道得更多,知识面更宽;


第二个层次应该是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就是不仅学了“是什么”,还要学到“为什么”,也就是要搞清楚知识背后的道理;


第三个层次是要学到人家是怎么获得的知识,或知识是如何研究出来的,即了解别人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第四个层次是如何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包括所需知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用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上,并从事科学研究;


第五个层次就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思路和理念应用到更为宽泛的领域,包括对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提升。这里的前三个层次属于被动学习,后两个层次属于主动学习。


前者需要老师来教,后者更需要“自悟”,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领,而仅仅不是传授。


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即单纯学习知识或学习“是什么”。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期间会开始学习一些“为什么”。


到了大学本科主要是学“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期间对“为什么”的掌握要比中学时多很多,并开始接触第三个层次,关于“怎样做”的问题,即学习一些初级的研究方法,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对于独立做一项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应该更系统地学习研究思路和方法,即加强第三个层次知识的学习,并开始涉及第四个层次的问题,即开始能够做初步的、简单的研究。


到了博士生阶段,基本上进入了主动学习阶段,即集中完成第四个层次和第五个层次。


从培养目标的差异上看,硕士培养的是“会做事情”的人,博士培养的则是“会思考、会创新、有智慧”的人,这应该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思考,使思考变成一种能力和习惯,而且这种思考是不断深入、不断扩展的。你会从狭义的、只局限在专业领域的思考开始,不自觉地拓展为广义的、对专业知识以外问题的思考。不了解科学的“外在”意义,一个博士只能算是一个会使用方法的技术员,这无异于只读了一个硕士。


实际上,硕士以前的学习是一个能够“学进去”的过程,而到了博士就需要经历一个“学出来”的过程。


“学出来”指的是在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通过掌握科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使其在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


了解这些会使你的学位比一个技术学位更有价值。你是否真正达到了博士的水平,并不单纯看你在科学之内取得了多少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能够跳到“科学”之外去看科学、看人生。




扫描二维码,备注工作单位+兴趣/研究方向邀您进入德先生学术交流群,定期推送干货文章,解读学术动态,助力登顶学术科研高峰】


扫描二维码,即刻报名参与IV2018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9期 | 斯坦福研究院名人堂成员:Peter E. HaAI+区块链丨区块链如何解锁人工智能新领域

🔗清华副校长:失败的经历让我成为“腰缠万贯”的科学家

🔗香港科技大学杨强:人工智能在企业的落地是一门大学问

🔗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公布:中科院位列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

🔗王飞跃:区块链如何为人工智能解锁新的领域

🔗17亿美元换得7年解禁!中兴认罚背后,中国“芯”将何去何从?

🔗国产芯片如何自主创新?院士:自主、开放“两条路”不可偏废

🔗CiteScore权威发布:IEEE计算社会系统汇刊(IEEE TCSS)排名连续两年保持在前8%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盘点来啦!今年的高考志愿考虑一下?

🔗施一公:没有高考,就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社会精英从农村走出来

🔗高考状元出身的“80”后科学家,入选国家杰青,两年发四篇Nature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智能制造|专家智库|科技快讯

名人轶事|峥嵘岁月|专题探讨|学术活动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登录查看更多
6

相关内容

人类世界能够赋予的最高学历,一般被视为进入科研领域和学术圈的门槛。
还在修改博士论文?这份《博士论文写作技巧》为你指南
CMU博士论文:可微优化机器学习建模
专知会员服务
59+阅读 · 2019年10月26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54+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iNJUers之南青之星”投票开启
翟天临博士所发论文涉嫌抄袭(附各路证据)
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公式 - 图解概率 03
遇见数学
10+阅读 · 2018年6月5日
创业者和伪创业者的10大区别
创业财经汇
8+阅读 · 2018年6月5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A Modern Introduction to Online Learning
Arxiv
20+阅读 · 2019年12月31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7月11日
Arxiv
23+阅读 · 2018年10月1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7月8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