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former:超越RoBERTa,为长文档而生的预训练模型

2020 年 7 月 25 日 AI科技评论

作者 | ChrisCao、小轶

编辑 | 丛 末
传统Tranformer-based模型在处理长文本时有着天然的劣势。因为传统模型采用的是“全连接”型的attention机制,即每一个token都要与其他所有token进行交互。其attention复杂度高达 。此前的解决办法是将长文切分为若干个较短的text span,然后逐个处理。这就导致不同的text span之间无法进行交互,因而必然存在大量information loss。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其他机制来加强这种text span之间的交互。但这种新增机制实现起来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往往是task-specific的,通用性不强。

原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004.05150.pdf

Github:https://github.com/allenai/longformer

本文提出的一种可高效处理长文本的升级版Transformer——Longformer,改进了Transformer的传统attention机制:对于每一个token,只对固定窗口大小的附近token计算local attention,并结合具体任务,计算少量的global attention。该方法的优点包括:
  • 复杂度低,将attention机制的复杂度降至
  • 通用性强,可用于各类文档级任务
  • 部署容易,作者在cuda内核上直接实现了Longformer的attention pattern,并提供了开源代码。
Longformer在两个字符级语言建模任务上都取得了SOTA的效果。并且,作者用Longformer的attention方法继续预训练RoBERTa。训练得到的语言模型在多个长文档任务上进行fine-tune后,性能全面超越Roberta。该预训练模型也已开源,大家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应用于自己的任务。

1


模型

作者共提出了三种新的attention pattern,来降低传统self-attention的复杂度,分别是滑窗机制、膨胀滑窗机制、融合全局信息的滑窗机制。下图展示了传统attention与这三种attention pattern的示意图。接下来将为大家分别讲解。

1. 滑窗机制(Sliding window): 对于每一个token,只对其附近的w个token计算attention计算复杂度与文本序列长度 成线性关系,为 。作者认为,根据应用任务的不同可以对Transformer每一层施以不同的窗口大小 ,对模型表示能力可能有潜在帮助。
读到这里的,大家可能和我一样,误认为这个窗口 应该比较小,估计在16~64这个量级。但看到实验部分会发现,作者在具体实现的时候,设置的窗口大小 为512,和Bert的Input限制完全一样。所以,大家不要存有“Longformer比Bert还要更轻量”的错觉。
2. 膨胀滑窗机制(Dilated sliding window): 在对每一个进行token编码时,普通滑窗机制只能考虑到长度为 的上下文。作者进一步提出膨胀滑窗机制,在不增加计算负荷的前提下,拓宽模型“视场”。其做法借鉴了空洞卷积的思想[1]。如下图所示,在滑动窗口中,被attend到的两个相邻token之间会存在大小为d的间隙。当transformer的层数为l时,则视场范围可达到 。实验表明,由于考虑了更加全面的上下文信息,膨胀滑窗机制比普通的滑窗机制表现更佳。
3. 融合全局信息的滑窗机制(Global+sliding window): 我们知道Bert一类的语言模型在应用于具体任务时,实现方式略有不同。比如,对于文本分类任务,我们会在文本序列前添加[CLS]这一特殊token;而对于QA类任务,则会将问题与文本进行拼接后输入。在Longformer中,作者也希望能够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在local attention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global attention。比如,在分类任务上就会在[CLS]处添加一个global attention,而在QA任务上会对question中的所有token添加global attention。如下图所示,对于添加了global attention的token,我们对其编码时要对整个序列做attention。并且,编码其他所有token时,也都要attend到它。


2


实验
1、自定义CUDA内核
由于现有的深度学习库中并没有能直接实现膨胀滑窗机制的接口,为此作者直接自定义了CUDA内核操作,用于实现Longformer的attention pattern[2]。如下图所示,Longformer的内存消耗与文本长度成线性关系(红线)。用自定义CUDA来实现Longformer,相比于用Naive Pytorch来实现(蓝线),运行速度加快了六倍。
2、Longformer在字符级别任务上的表现
作者在text8和enwik8两个字符级任务上对Longformer进行实验。实验中,模型每一层采用了不同的窗口大小:底层使用较小的滑窗,以建模局部信息;在高层使用较大的滑窗,以扩大感受野。训练时,理想状况下当然是希望使用GPU所能承受的最大的window size和sequence len。但为了加快训练速度,作者采用的是一种阶段式的训练方式:在学习更长的上下文之前,先学好局部的上下文。在第一阶段,先设置较短的序列长度和窗口大小。在后续阶段,window size和sequence length增加一倍,学习率减半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Longformer在这两个数据集上皆达到了SOTA效果(注:测试指标为BPC,bits-per-character;BPC越小,性能越优)。
作者通过实验,对滑窗机制的设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如下表所示:
  • 表中第一组实验(前三行)讨论的是:如果transformer的不同层采用不同窗口大小,是否可以提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底层至高层递增窗口大小,可提升性能;递减则反而性能降低。
  • 第二组实验(后两行)是对膨胀滑窗机制的消融实验,证明了增加间隙后的滑窗机制,性能可以有小幅度提升

3、Longformer用于预训练

1)MLM Pretraining

作者采用Longformer的方法在以下四个文档级语料上进行预训练,从而得到适于文档级NLP任务的语言模型。作者并没有完全从头预训练一个随机初始化的模型,而是以RoBERTa为基础,采用MLM(masked language modeling)的方法继续预训练。预训练时,每一层都采用固定的大小为512的滑动窗口,暂不添加global attention。为支持长文本,论文作者把position embedding扩展到了4096个。
预训练结束后,在多个文档级任务上再进一步对预训练模型做fine-tuning。fine-tuning时会根据任务增加global attention:共设置两套映射矩阵,一套用于局部自注意力,另一套用于全局注意力。实验表明,Longformer全面超越了RoBERTa的表现。

2)消融实验

为了证明Longformer更优异的性能并不是因为对RoBERTa额外的预训练带来的,作者做了一组消融实验。采用了与RoBERTa完全相同的序列长度和attention机制,在继续预训练后并没有在文档级任务上取得更优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Dilated CNN:CV中常用的图像编码方式,可拓宽模型编码时的感受野。paper原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1511.07122。另可参考知乎讨论“如何理解空洞卷积(dilated convolution)?”,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49221。

[2] TVM: 关于如何自定义CUDA内核:这里作者使用了TVM (tensor virtual machine)(tvm.apache.org),2018年由华盛顿大学的SAMPL组贡献的开源项目。TVM为不同的深度学习框架和硬件平台实现了统一的编译栈,从而实现将不同框架的深度学习模型到硬件平台的快速部署。


招 聘

AI 科技评论希望能够招聘 科技编辑/记者
办公地点:北京/深圳
职务:以跟踪学术热点、人物专访为主
工作内容:
1、关注学术领域热点事件,并及时跟踪报道;
2、采访人工智能领域学者或研发人员;
3、参加各种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并做会议内容报道。
要求:
1、热爱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内容,擅长与学者或企业工程人员打交道;
2、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所了解者更佳;
3、英语能力强(工作内容涉及大量英文资料);
4、学习能力强,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感兴趣者,可将简历发送到邮箱:jiangbaoshang@yanxishe.com
击"阅读原文",直达“KDD交流小组”了解更多会议信息。
登录查看更多
4

相关内容

Attention机制最早是在视觉图像领域提出来的,但是真正火起来应该算是google mind团队的这篇论文《Recurrent Models of Visual Attention》[14],他们在RNN模型上使用了attention机制来进行图像分类。随后,Bahdanau等人在论文《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 [1]中,使用类似attention的机制在机器翻译任务上将翻译和对齐同时进行,他们的工作算是是第一个提出attention机制应用到NLP领域中。接着类似的基于attention机制的RNN模型扩展开始应用到各种NLP任务中。最近,如何在CNN中使用attention机制也成为了大家的研究热点。下图表示了attention研究进展的大概趋势。
【ICML2020】统一预训练伪掩码语言模型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7月23日
【ACL2020】端到端语音翻译的课程预训练
专知会员服务
6+阅读 · 2020年7月2日
BERT进展2019四篇必读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68+阅读 · 2020年1月2日
20项任务全面碾压BERT,全新XLNet预训练模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15+阅读 · 2019年6月20日
进一步改进GPT和BERT:使用Transformer的语言模型
机器之心
16+阅读 · 2019年5月1日
3分钟看懂史上最强NLP模型BERT
新智元
23+阅读 · 2019年2月27日
Arxiv
29+阅读 · 2020年3月16日
Revealing the Dark Secrets of BERT
Arxiv
4+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How to Fine-Tune BERT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Arxiv
13+阅读 · 2019年5月14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4月21日
Next Item Recommendation with Self-Attention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25日
Arxiv
19+阅读 · 2018年3月28日
VIP会员
相关论文
Arxiv
29+阅读 · 2020年3月16日
Revealing the Dark Secrets of BERT
Arxiv
4+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How to Fine-Tune BERT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Arxiv
13+阅读 · 2019年5月14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4月21日
Next Item Recommendation with Self-Attention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25日
Arxiv
19+阅读 · 2018年3月28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