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报道称陈庆士学术不端行为,图片来源sciencemag.org
编译 | 冯水寒
责编 | 叶水送
● ● ●
近日,造假风波不断。继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和应用中心助理教授因造假被开除,这两天,又有一起学术不端事件备受学界关注。
3月30日,国际期刊Science和“撤稿观察网”(Retraction Watch)报道称,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癌症科学家陈庆士(Ching-Shih Chen)教授因8篇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图像处理和图片生成规则,并故意伪造数据),从而被俄亥俄州立大学勒令辞职。陈庆士本人也承认了故意伪造数据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他的研究数据,有公司已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来设计药物,其中两个分子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它们可能会因为这起造假事件付之一炬吗?
► 陈庆士,图片来自sciencedaily.com
陈庆士于2001年加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此后担任了Lucius A. Wing癌症研究和治疗系主任,并在2010年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年度创新奖”(Innovator of the Year award),他于2014年返台任“中研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据悉,在美国展开调查后,陈庆士在去年年底主动请辞所长职务,上月31日向“中研院”请辞特聘研究员获准。
在其学术生涯内,陈庆士获得了超过800万美元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科研经费支持,拥有多项专利,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并有两种抗癌化合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008年,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的制药公司Arno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于去年年底宣布解散)被授权获得这两种抗癌小分子药物的专有权,以此来开发这些药物,进而将其推向市场。
在确认数据可能存在问题后,俄亥俄州立即暂停所有患者的招募计划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直到负责监督人体研究的机构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完全确定陈庆士的学术不端行为是否对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产生任何影响,相关的试验才有可能恢复或终止。
为此,俄亥俄州立大学聘请了一家来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咨询单位——The Weinberg Group——进行独立测评,相关结论认为陈庆士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未影响实验室开发的Arno Therapeutics公司获得许可的化合物,患者安全也未受到威胁。
►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调查结果,图片来自news.osu.edu
在此次事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严肃对待学术不端行为指控,在接到举报后,校方随即开展调查,进而发现了诸多问题:实验室部分成员没有实验记录本,只是每周开展进度汇报,但并未每日记录他们进行的实验。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校方最终发布了长达80多页的报告(包括了75页学术不端调查报告和6页新药评估调查报告),同时向联邦当局公开了对陈庆士的调查结果,并且根据需要对所有受影响的文章,发布撤稿或更正请求。
根据Clarivate Analytics统计,陈庆士的这8篇被撤稿的论文,共被引用了300余次。目前尚不能确定这些引用,是否对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cancer-researcher-ohio-state-university-resigns-following-multiple-misconduct-findings
https://news.osu.edu/news/2018/03/30/misconduct-investigation/
制版编辑:黄玉莹 |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知识分子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