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彻底改变了战争。以无人机为中心的战争条令旨在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斗,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积极成果。印度陆军的愿景是转型为一支为未来做好准备的部队,无人机有可能成为这一转型的关键推进器,在提供精确火力的同时,不会将人员置于危险境地。
“印度陆军愿景@2047”设想 “转型为一支现代化、敏捷、适应性强、具备技术能力和自力更生的未来就绪部队,能够在多领域环境中威慑并赢得战争,在全方位行动中与其他军种协同保护利益”。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印度陆军将 2023-2032 年定为 “转型十年”,将 2024-25 年定为 “技术吸收年”。技术注入包括 “Aatmanirbharta ”计划、利基技术引进和初创企业扶持。
无人机,尤其是成群的无人机,是彻底改变战争并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一个领域。在最近的冲突中,无人机的应用被视为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的不对称效应。如果管理得当,无人机是一种快速、廉价、节约力量的能力。
无人机可增强情报能力,提供实时态势感知,并在不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提供精确火力,因而有可能成为这一转变的关键推动因素。无人机具有成本效益和经济性,因为击落无人机(硬件)不会破坏昂贵的软件。"无人机中心战条令"的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赢得精确作战,并确保在资源和金钱层面的各个方面都是积极的。
俄乌冲突验证了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力量倍增效应,为各国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乌克兰对无人机的创新使用和俄罗斯对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凸显了无人机在作战中的实用性。
这场冲突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投资本土无人机开发,加强反无人机系统,为不断变化的现代战争动态提供能力。乌克兰改装商用无人机的能力和俄罗斯在“柳叶刀”等系统上的成功突出了国内创新的重要性。战场已成为全球无人机的试验场。乌克兰对 “星链”等民用应用程序和平台的使用展示了军民融合的重要性。这场冲突还展示了蜂群无人机和自杀式无人机在行动中的有效性。
必须投资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蜂群技术和用于精确打击的巡飞弹药。此外,C-DRONE 系统必须成为无人机作战的核心,具备硬杀伤和软杀伤能力。
当务之急是开发出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无人机,能够在各种作战条件下执行任务,提供全面的实时情报,并实施精确打击。周转距离和续航时间将是规模、技术、相应成本和任务级别要求的因素。
有效载荷:无人机需要携带模块化有效载荷,以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电子斗战(EW)和打击任务。它们需要光电/红外(EO/IR)照相机、合成孔径雷达(SAR)、信号情报(SIGINT)有效载荷以及激光制导炸弹和空对地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执行打击任务的爆炸有效载荷可根据目标规格采用定形装药(CE)或高爆(HE)空爆。
实时 ISR 数据处理:无人机需要卓越的机载处理技术,以便将实时 ISR 数据传送到地面站或前线部队,从而获得决策优势。这就要求具备传感器融合的高处理能力,将从光学、红外和雷达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融合成一张连贯的作战照片。
自主系统:拟研发无人机在全球定位系统失效的环境下也能具备超强的自主操作能力,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使无人机能够在最少的人机接口下执行各种任务。因此,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自主无人机对于识别威胁、追踪目标和独立决策至关重要。
蜂群技术:必须投资配备人工智能的蜂群无人机,以实现分布式决策和复杂的攻击战略。无人机群必须能够执行饱和攻击和拒止任务,在这些任务中,大量具有适当有效载荷配置的小型无人机以协调和智能的方式运作,可以压倒敌人的威胁。
隐形技术:隐形是无人机在对抗性环境中工作、对抗敌方先进防空系统和 C-UAS 系统的关键特征。无人机必须投射最小的雷达截面,以避免被发现和交战。雷达吸收材料、减少热信号和低红外可观测性是必须应用的技术。
高空作业:作战地形要求无人机能够在高海拔地区作战。在这种高海拔地区,空气条件稀薄,极度寒冷,风力较大,无人机必须保持稳定、性能和通信。涡轮螺旋桨或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确保无人机能在这些高海拔地区以必要的有效载荷运行的解决方案之一。
超视距(BLOS)控制:无人机需要强大、安全和加密的卫星通信(SATCOM)链路,以便在有争议的作战环境中保持控制并将 ISR 数据传回指挥中心。无人机应配备 Ku 波段和 Ka 波段卫星通信系统,以实现高带宽、远距离通信。安全、抗干扰的通信链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与具备电子战能力的对手作战时。有必要对软件和模块进行军事加固,以实现抗干扰或干扰。
精确瞄准和武器集成:陆军必须获得无人机携带精确制导弹药、智能炸弹或巡飞弹药的能力。这些对于精确打击敌方基础设施或部队至关重要。用于精确打击的空对地弹药需要集成基于 GPS/INS 的制导系统。敌我识别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领域。
电子战能力:无人机需要配备电子战套件,用于干扰敌方通信、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并保护友军资产免受对手的电子战攻击。无人机必须具备通过实施电子战(EW)、干扰敌方通信和收集 SIGINT(信号情报)来支持网络和电磁作战(CEMO)的能力。
反无人机系统:反无人机技术能够探测、跟踪、分类和减轻无人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威胁。考虑到对手的无人机库存,需要具备探测、干扰和消除敌方无人机的能力。反无人机技术使用射频(RF)探测和激光武器来定位、跟踪和消除敌方无人机。蜂群也有可能成为反无人机系统。
VTOL 无人机:作战地形、基础设施和操作限制可能会限制在跑道上的常规起飞。因此,可在狭窄区域发射和回收的垂直起降(VTOL)无人机使其成为在战区快速部署的理想选择。
返回基地能力:如果受到敌方反制措施的影响而失去控制,无人机必须具备返回基地的内置系统,并能在短期内重复使用。
耐候性:无人机需要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运行,包括大风、大雪和暴雨。无人机应采用坚固耐用的设计,能够经受恶劣气候的考验,尤其是在喜马拉雅山等高海拔环境中。能够在低能见度环境下工作的先进传感器以及雷达地形测绘等穿透树叶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无人机制造的自力更生:当务之急是开发与全球系统技术相当的本土无人机,为制造的无人机创造一个可行的出口市场。目前已经采取了各种举措,但要开发这一领域的启动潜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强有力的无人机中心战条令涉及侦察、目标捕获、电子战、后勤和作战角色等多个组成部分。推动这一条令的基本原则必须包括:
作战灵活性:无人机必须融入战争的各个层面,从作战情报搜集到战术战斗支援。然而,这种方法必须是双向的:自下而上地增强作战人员的能力,自上而下地无缝整合战略和作战领域。
多域整合:条令应确保无人机在空中、陆地、海上和网络空间的互操作性,实现所有军种和领域之间的无缝连接。因此,无人机还必须作为多领域资产在各级冲突中扩散。
技术与人力协同:虽然无人机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能力,但条令必须确保人类操作员、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之间的紧密结合,以平衡决策。机器背后的人必须掌握最终的触发权。
可扩展性和适应性:一种动态方法,使无人机能够在不同的作战环境下执行任务,从反叛乱到常规战争,从沙漠到高海拔,在敌对的反无人机和电子战环境下,轻松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平台家族方法:解决方案必须基于一个平台和一个无人机家族的共性,以便根据所需的作战任务进行即插即用。无人机群的大小和配置(干扰器、寻的器和射击器)以及有效载荷的类型必须根据任务要求而变化。这除了降低成本外,还能降低后勤和培训要求。
省力:在敌意电子战环境和 OODA 周期缩短的时代,时间和决策决定结果,因此需要一种综合的传感器-射手自主无人机方法,既能生存,又能智能执行任务。
空域管理和频率管理:无人机系统和多种空中平台的激增将需要谨慎的空域管理、谨慎的规模和使用权以及频谱管理。
训练和战术:必须投资于无人机专门培训计划,并完善战术,为以无人机为中心的战争做好人员准备。培训不仅应侧重于无人机驾驶技能,还应侧重于利用无人机数据进行决策、整合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分析以及在各种冲突情况下管理无人机群。他们必须在模拟无人机战争、开展联合演习和兵棋推演方面进行投资,以反映纳入无人机后不断变化的作战性质。
部队结构调整:技术可使战争结构不断演变和调整,以实现智能化和精益化作战。目前,在现有结构中存在相当多的冗余,需要在不增加增量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以适应和应对优化的以无人机为中心的作战能力。
军队必须相应地优先将无人机纳入其理论、作战理念、结构调整、训练和战术,以便在未来作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武装部队必须将无人机纳入联合行动,强调训练和适应。有效使用无人机需要转变军事条令,优先考虑实时协调和自主系统。
参考来源:Raksha Anirv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