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现阶段无人机智能化程度相对有限的问题,分析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梳理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 的概念、特点需求及历史概况;描述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研究现状;结合科技进步与战 争形态发展,重点梳理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对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结果表明, 该分析可为我军发展有人/无人机混合编队提供参考。
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是指空战战场中由有人 机与具备一定自主能力的无人机构成的混合编队协 同遂行上级下达的一系列战役战术作战任务。其中 有人机主要发挥“大脑”作用,具体表现为:与后 方地面站指挥控制中心沟通联系,传达/下达任务分 配指令,前方战场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无人机主 要发挥“肢体躯干”作用,具体表现为:接收并执 行上级下达的任务指令(攻击、监视、侦察、毁伤评 估、掩护诱导救援),提供局部战场态势感知、敌方 防区内火力部署情况、重要重点目标分布情况等高 价值情报信息等[1-4]。无人机投入战争使用至今已有数十年,然而其 智能化水平、自主能力以及可靠性等综合性能仍然 无法达到正常行为人的水平,这就决定了无人机在 战场上无法像人一样观察、思考、判断、决策、行 为,并且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人 机仍然无法企及这种水平。而战场上有人机中的战 机只是载体,“人类的好帮手”,真正的“掌舵者” 是人,何时攻击?如何攻击?攻击之后怎么办?这 一系列的思考、分析、动作、评估都需要以人为主(战 机为辅)来完成,以上事实毫无疑问都佐证了人类在 空战战场上无可替代的作用[5-8]。然而,有人机中的 人需要休息,无法全天候连续执行高强度工作,也 无法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火山、高辐射区域等)中工作,而且培养一名优秀战机飞行员也需要相 当长的时间与成本;因此,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模 式应运而生。成本代价低的无人机能够全天候待命, 执行高强度高危以及某些特种工作,昂贵高度智能 的有人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临阵指挥,随机 应变,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而大力提升有 人机与无人机编队的整体作战效能[9-10]。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美军 率先提出,并且美国陆军、海军、空军也相继进行 了一系列理论与工程试验研究[11-12]。美国陆军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首次提出了以有人/无人直升机为研 究对象的“Bird Dog”项目,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 中期启动了机载有人/无人系统技术(airborne manned unmanned system technology,AMUST)项 目,在一系列相关概念与技术的提出与验证后,美 国陆军在 1999、2006、2011、2014、2016 年先后进 行了有人直升机(主要包括阿帕奇、基奥瓦等)与无 人机(主要包括猎人、影子、灰鹰等)协同作战的试 验验证。继美国陆军 1996 年启动 AMUST 项目后, 美国海军也于 1997 年启动了“海军版的有人/无人 机协同作战”项目—战术控制系统(tactical control system,TCS)项目,并于 2003、2014、2015 年相 继开展了一系列有人机(主要包括 P-3C、F/A-18、 AV-8B)与无人机(主要包括 RQ-8A、MQ-4C、 X-47B、UTAP-22)协同作战项目的试验验证。美国 空军紧随美国陆军、海军,于 2003 年启动了软件使 能控制(SEC)项目,2015 年,美国空军更是正式推 出了当下最著名的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项目 ——“忠诚僚机”项目,直至今日,美国空军的“忠 诚僚机”有人机(主要包括 F-16 等)与无人机(主要 包括海弗-空袭者等)协同作战项目已经进行了多次 试验验证。此外,俄罗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 日本等国也先后开展了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项目 的研究[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