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是国之重器,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重大专项,C919大飞机项目旨在与波音、空客并立,在民航客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喷气式飞机,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2022年9月,C919大型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C919拿到了进入民用航空市场的“准入证”。随后,C919还需获的生产民用飞机需要取得生产许可证,以确保批量生产出来的飞机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在此基础上,每架飞机还需要取得适航证,即“准飞证”,用以表明该架飞机处于安全可用的状态。根据中国商飞官网,C919已经拥有了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预计2022年完成首架交付。同时,根据中国东航5月披露公告,中国东航拟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人民币150.00亿元用于引进38架飞机项目等,其中即包括4架G919,单价为6.53亿元人民币/架。 除了国内市场外,C919的国际市场也逐步打开。一般而言,飞机走向国际市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中国登记注册的飞机飞出国门,二是作为中国研制的飞机销往国外。对于飞出国门,我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已经建立了符合国际民航公约及其附件要求的适航审定体系,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可被其他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认可。中国航空公司可以运行中国登记注册并具有中国适航证的C919飞机,飞往世界各地。 对于销往国外,按照国际惯例,出口飞机应满足进口国的适航要求。C919飞机在已获得中国民航局的造航批准基础上,可以通过双边适航来获取进口国民航局的适航批准。目前,中国已与美欧等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适航协议,为国产民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双边环境。 目前距离国产大型客机C919正式进行商业运营距离已经不远。预计2022年完成首架交付、2023年实现批量交付、2025年具备年产50架的能力。随着C919逐步投入运营,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提升航空工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带动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①中国商飞牵头,全球民机市场格局由“AB”向“ABC”发展 我国民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从1970年至今,我国大飞机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从仿制安-24B的运7,到自行研制运10的下马,到和麦道、波音合作市场并未换来技术,到支线飞机ARJ21的突破,再到首架C919客机。由中国商飞牵头我国大型客机的制造,推动全球民机市场格局由“AB”向“ABC”发展。 ②我国民机制造沿用主供应商-供应商模式,联合航空工业集团,开放国际合作,在过程中不断推进国产化 目前商飞沿革与采用了波音与空客公司供应链布局模式,机体结构由主制造商与供应商进行协同设计并确定设计与工艺分离面,再进一步从分离界面将机体结构工作包分割交由不同的供应商进行协同优化设计、原材料采购等并行制造工作。机体结构主要包括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含中央翼)、中后机身、后机身、外翼、垂尾、平尾、活动面等部段,价值约占飞机总价值的30%-35%。 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单位是中国飞公司供货商的核心力量,在一类、二类、三类及协作单位之中分别有16家、3家、1家和1家。其中,各大主机厂(西飞、沈飞、成飞、洪都、哈飞、昌飞)承担着C919大型客机雷达罩、机头、机身、机翼、垂尾等绝大部分机体结构件的研制工作,占大型客机机体研制95%以上的工作份额。 中国商飞作为大飞机主制造商,定位于设计集成、管理体系、总装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而发动机、机载设备、材料等部件都外包。此种模式可最大限度聚集和利用国内外资源,快速推动民机产业的整体发展,但同时也难以避免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挑战和不稳定,主要的几个挑战包括: 1、国际政治局势复杂,影响核心产品如发动机等的交付; 2、大飞机项目研制生产时间长,投入大,供应商信心不足,难以培育出稳定的供应群体 3、波音、空客不断加大在华布局,使用国内的民机制造供应商C919不可避免的面对波音及空客的直接竞争。 民机制造产业的竞争是全球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竞争,发展复杂产品系统产业就是要形成本国产业尖端优势,培育全球主制造商和核心供应商,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整体跃升。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国产化能力,需要从中国商飞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政府政策、金融支持等多维度、多层次着手,做好充足的准备。 ③民机推动航空产业技术、市场的突破,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大飞机产业是复杂产品系统产业的典型代表。一架大飞机由数百万个独立的部件组成,需要来自全球上百家供应商的共同协作。大飞机产业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制造业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民机的研制生产为我国航空材料、航电系统、机电系统等带来了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和更新,提升了制造水平,打开了市场空间。 飞机制造过程非常复杂,交付速度受到全产业供应链的制约,同时也在持续的改进和调整,我们认为至2025年之前,C919的生产能力将逐步爬升,预计2022年-2025年将交付41-68架C919,对应价值量约为267.73-444.04亿元。进入十五五,C919有望进入提速交付的阶段,我们假设产能为50—70架/年,十五五期间合计交付250-350架,则对应市场空间约为1632.5亿元—2285.5亿元。 预计2030-2040年,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成熟,飞机运营、配套维修能力的完善,市占率逐步提升,国产大飞机也有望迎来的黄金时期。 我们建议关注如下几个方向: 1、直接受益的机体结构制造企业,在当前的国产民机研制过程中航空工业集团主要参与机械制造环节,如C919的雷达罩、机头、机身、机翼、垂尾等机体结构件的研制工作,占大型客机机体90%以上。此外,航空工业集团也是民机机载系统研制生产的中流研柱。一方面我们重点关注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相关企业;另一方面,随着小核心、大协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与前述企业配套,间接参与至机体结构制造中。 2、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领域,如高端加工、动力系统、机载系统等,通过吸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自主研发,这些领域国内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公司。此外,在大飞机的带动下,航空材料也取得了一些突破,部分复合材料、高端铝合金环节上,实现了国产替代。 3、具备零部件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C919当前的供应商集中在外企和国企,民营企业较少,参与形式也主要以同外资合作为主,随着国产化率的逐步提升,必将培育出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优秀民企,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