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及北约军事规划者可将从乌克兰无人机战争中汲取关键经验,以构建针对俄罗斯及同级对手的防御与威慑体系。

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凸显了敏捷跨域联合目标锁定周期在传感器密集且透明度日益提升的战场环境中的核心价值——快速锁定敌方目标并保持决定性优势。尽管俄军在入侵首年实施动态杀伤链过程中遭遇困境,但其基于乌克兰战场的节奏与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逐步改进并调整侦察打击与火力循环体系,显著提升了响应效能与适用性。这种军事适应性及持续学习能力为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带来了多维挑战、战略机遇与潜在风险。

俄罗斯2022年目标锁定困境

俄罗斯乌克兰战争的第一年暴露出其现有杀伤链的诸多缺陷与挑战。这些挑战同时存在于负责战略与战役纵深目标打击的“侦察打击回路”,以及其战术层面对应体系“侦察火力回路”,主要源于以下六大因素:

首先,俄罗斯缺乏持久纵深情报、监视与侦察(ISR)能力,突出表现为天基对地观测资产不足,以及可大规模部署的远程目标捕获无人机系统(UAS)稀缺。尽管拥有多种战术无人机,但其数量不足以弥补高损耗率,也无法满足多轴线战场的全域作战需求。同样关键的是,俄罗斯老化且稀缺的远程监视卫星群(仅包含三颗光学卫星与三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被证明难以满足乌克兰战场的作战节奏与需求,导致关键时效性问题。

其次,俄军近实时情报数据分析与快速分发利用能力薄弱且流程繁琐。不同战线报告显示,俄军间接火力任务常出现长达四小时的延迟,而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打击所需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最终应用间隔更久。尽管天基资产在“关键目标摧毁战略行动”中支持了对基础设施与军事目标的战略打击,但效果参差不齐。

第三,精确打击任务在规划与能力选择上协调失当。例如分析人士指出,俄军虽弹药库存充足,但目标选定人员普遍存在优先级错配问题——宝贵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被用于打击小股部队集结点,而针对大型机场的打击编组仅包含少量巡航导弹。

第四,俄军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C4ISR)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缺陷,包括通信中断与责任区划分不清。此外,非专业步兵在争议环境中运用C4I技术引导火力的训练与经验水平不足。各军种C4I系统互操作性差且装备不均衡加剧了这一问题——多数俄陆军部队要么无法获取“百灵鸟”战术C4I加固计算机,要么存在误用现象。

图:俄罗斯士兵准备“柳叶刀”巡飞弹药。图片来源:Zala Aero

第五,俄军传感器与打击单元整合效能低下。初期俄军巡飞弹药与攻击型无人机存量极少,导致2022全年及2023年部分时段动态目标锁定能力受限。2022年2月仅有少量“猎户座”中空长航时战斗无人机从克里米亚出动执行任务,但随着乌防空系统升级(至少击落六架)逐渐退居二线,“柳叶刀-3”巡飞弹药也极为罕见。

最后,乌军向机动分散化转型显著削弱了俄杀伤链效能。

俄罗斯正在重构其杀伤链节点

随着2023年初战场态势恶化,俄罗斯通过向地面部队大规模部署中短程无人机系统(含商用型号)启动杀伤链适应性调整,以提升态势感知与目标探测能力。“海鹰-10/30”、“扎拉”、“埃勒伦3S”与“超视距”固定翼无人机开始密集进入乌克兰空域,致使乌军常面临多架俄军无人机通过互锁目标回路实施协同侦察。这些无人机通常由轴线指挥官下属炮兵旅无人机连操作,为战术火炮与远程火力提供目标定位,常利用近程防空(SHORAD)漏洞深入敌军前沿后方。

自2023年下半年起,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与苏-34战斗机和“龙卷风-S”火箭炮发射的D-30SN滑翔炸弹,对乌军战役纵深高价值目标(如机场、S-300与“爱国者”防空系统、“海马斯”火箭炮)实施精确打击的频率稳步上升。在战术层面,配备陀螺稳定激光指示器的“海鹰-30”无人机为“亡命徒”240毫米(射程9公里)与“红土地”152毫米激光制导炮弹及新型Kh-38ML激光制导空对地巡航导弹提供静止/移动目标照射。

“伊斯坎德尔”打击频次与响应速度的提升,可能暗示俄军正将建制化“伊斯坎德尔-M”营级单位配属至集团军炮兵旅(传统上仅编入集团军群),使战术层级指挥官获得远程精确打击选项。

图:一架Zala ISR无人机正在观察对乌克兰一座桥梁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袭击。图片来源:Zala Aero

目标锁定与数据共享能力提升

在整场冲突中,俄罗斯持续优化全军数据共享与处理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集成化指挥中心——将来自无人机、前沿观察员、信号情报与电子战的实时ISR数据整合为统一作战态势图。在此背景下,商用技术(如基于安卓系统的通用态势感知软件、智能手机与星链卫星终端)的广泛采用,为联合部队提供了多设备冗余连接,从而提升跨军种目标锁定能力。俄罗斯还致力于将人工智能(AI)整合至指挥控制体系与打击平台,以强化决策支持与高阶目标锁定效能。

俄罗斯缩小战术传感器至射手间隙

最具战略意义的适应性调整之一是大规模将“扎拉柳叶刀-3”巡飞弹药与武装化第一视角(FPV)无人机纳入侦察火力回路。这些低特征值系统将传感器与效应器融合为单一平台,可实时精确动态打击目标,执行反炮兵、反装甲至反人员等多类任务。“柳叶刀-3”还与具备信号中继能力的“扎拉”ISR无人机协同使用,打击敌前沿后方约70公里的高价值目标。如图1所示,2024年1月以来已公开记录近1500次“柳叶刀-3”打击(占2023年1月以来总量的65%)。这些可扩展、高性价比的平台为俄军提供了响应迅速、建制化、超视距的精确打击能力,与其传统火力形成互补,并催生出小型专业化“猎杀”无人机作战小组。

图1 -俄罗斯柳叶刀在乌克兰的使用情况

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的适应性转型

俄罗斯国防工业正加速转型以支撑战场快速演进。尽管面临西方制裁,其精确制导弹药与无人机产量持续攀升,部分制造商甚至将废弃商场改造为生产中心。与此同时,国家主导与民间志愿相结合的模式每月向前线输送数万架第一视角(FPV)无人机。俄当局在喀山阿拉布加建立大型工厂,目标每年生产多达1万架“天竺葵”单向攻击无人机。此外,俄政府官员近期声明及莫斯科陆军装备展主题均凸显“速度、精度、规模”三位一体发展理念,明确将无人机、机器人系统与人工智能应用列为研发重点与未来能力建设优先方向。

总体而言,这些进展标志着俄罗斯杀伤链与联合作战整合能力持续提升。但各部队适应程度差异显著,不同目标锁定回路的重叠导致互操作性与冲突消解难题,可能影响火力任务的分配效率与响应速度。

启示与建议

军事规划者可从以下方面汲取关键经验,以弥合能力缺口并强化对俄及同级对手的防御威慑:

  1. 效费比导向的技术整合:低成本无人机、巡飞弹药与商用通信技术赋能俄军杀伤链民主化,增强战场态势适应力,提升火力精度与响应速度。
  2. 编制结构调整趋势:俄军对精确弹药与无人系统的依赖加深,或推动编制改革——包括为集团军炮兵旅配属专职“伊斯坎德尔-M”导弹营,以及跨军种层级组建专业化无人机部队。
  3. 体系集成瓶颈:俄侦察打击与火力回路的潜力仍受制于多系统整合不足、目标数据传输迟滞及人员训练水平低下。
  4. 蓝军应对策略:俄军目标锁定能力的提升将同步增加“蓝军”威胁,凸显分散部署、作战安全与信号管控对规避敌方传感器与效应器的重要性。
  5. 结构性弱点打击:俄对外国高技术部件与精密设备的严重依赖构成体系漏洞,美北约应强化针对性遏制。
  6. 无人系统增量投资:大规模投入可扩展、低成本、多任务无人机与巡飞弹药,与传统火力形成互补并优化杀伤链。
  7. 跨域协同强化:优先提升无人机、地面部队、空中资产与海军单元间的传感器互操作与快速交叉提示能力,释放多梯队跨域火力潜能。
  8. 对抗能力升级:增强反无人机、近程防空、网络战与电子战能力,持续削弱“红军”C4ISR体系效能。
  9. 实战化训练拓展:大幅扩展无人机、巡飞弹药与商用移动通信技术的作战实验与训练,加速杀伤链实战应用。

参考来源:Federico Borsari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1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中文版 | 近程防空系统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专知会员服务
10+阅读 · 4月25日
反导任务规划技术丨研究前沿
科学出版社
21+阅读 · 2019年7月16日
视频丨有人无人协同炫酷作战模式
无人机
15+阅读 · 2018年5月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Arxiv
166+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53+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166+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Arxiv
26+阅读 · 2019年3月5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反导任务规划技术丨研究前沿
科学出版社
21+阅读 · 2019年7月16日
视频丨有人无人协同炫酷作战模式
无人机
15+阅读 · 2018年5月4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