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建立更深的「护城河」,强化并证明自己的科技能力,同时将其应用于B端资金供给方和C端信贷需求方。
纯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催生了新的客户主张和成本模式,致使金融机构与科技(TMT)公司这两个以前“平行”的行业,现在开始碰撞:
许多TMT公司正在申请金融牌照,金融机构也开始自称科技公司,都在借力金融科技,以降本增效、改善客户体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
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典型缩影。“可以预见,未来消费信贷市场供给侧将形成以银行、消金、小贷等持牌机构为主,以金融科技公司为卫星的整体生态结构。”数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者中包括互联网巨头的金融牌照布局,而后者中也不乏金融机构的科技子公司。
目前,从整体来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前10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50%,尚未形成垄断局面。
2011年以来,以BAT为首的科技公司开始布局金融牌照,成立小贷、银行、消金公司等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出线上贷款服务,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且经营成果显著。
金融机构方面,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城商行等在内的诸多银行业机构,纷纷在经营策略上向零售业务倾斜,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打造银行新的利润增长引擎。
国有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强大的资金和科技实力,不断通过创新融合切入新兴市场中,如控股或参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发创新型消费金融产品和消费金融平台,以及与电商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共同探索打通线上线下的消费金融业务等。
而中小城商行、农商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将资金优势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场景优势、数据优势和大数据风控优势互补结合,共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成为行业力量的第三极。
针对该模式展业中的异化发展和风险,数禾科技副总裁赵尽染表示,可基于"三点"界定金融科技公司的属性:第一,金融科技公司不碰资金;第二,金融科技公司只在前端做客户识别,最后一步的风险决策由金融机构来独立主导;第三,金融科技公司多以服务费的方式盈利,而不是利用杠杆的方式,因为杠杆是做金融业务的本质。
从核心的商业逻辑来看,资金方+流量方+技术方已逐渐成为消费金融行业开放格局下的成熟合作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建立更深的「护城河」,强化并证明自己的科技能力,同时将其应用于B端资金供给方和C端信贷需求方。
在国内,金融科技公司大体分三类:
一是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互金平台;
二是提供金融相关数据、催收等单点服务的第三方;
三是向金融机构提供体系化科技能力的创新企业。
目前,强监管政策下前两类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而第三类公司的发展并未受到影响,价值则进一步得到体现,数禾科技是典型代表。
“基于自身科技能力,数禾科技为金融机构提供覆盖整体业务的金融科技服务,涵盖获客,运营、前端风控、客服和贷后管理等,为业务高周转夯实地基。
可配合金融机构输出个性化、定制化的科技服务,助其将消费金融业务环节串起来,形成成熟可持续的业务闭环。
”数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最近一期《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中,美国运通信用风险与全球信息管理总裁Ash Gupta提到:
我们逐渐意识到,运通本身的能力不足,因此与外部组织展开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包括科技创新公司、数据供应商、分析咨询公司等。
美国运通公司的痛点,在国内也是广泛存在的,数禾科技副总裁赵尽染认为:从单点上来说,很多科技企业都可以为银行提供各类专业服务,但是金融机构实践后发现,由于合规要求和决策机制等原因,真正缺的是帮金融机构把零售金融做成成熟生意的伙伴。因此,帮助金融机构把这个链条串起来,用科技手段解决金融机构运营上的痛点,是数禾科技的使命和职能。
“仅用金融科技来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和速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期待通过个性化和卓越的体验来实现服务差异化,也为客户期望树立全新的标杆。
这离不开AI、大数据等创新技术驱动。
”数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AI+风控是人工智能在消费金融领域最具想象力的环节。
数禾科技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不同层次的核心业务风控模型,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除了在贷前风险控制,如身份认证、授信、反欺诈和信用评级等环节建立了系列模型,持续进行迭代,在贷中和贷后环节风控也十分关键。
在贷前风控环节,数禾科技与腾讯微信、今日头条等合作,基于用户数据“封装化”联合搭建市场获客模型,将风险识别前置到获客流程,通过对潜在用户进行评分,作出是否投放广告的决策,提前排除掉严重多头、不良客户,既提高了获客效率,也改善了用户体验。
此外,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数禾科技搭建了图像检测模型,可识别并标注具有某些特质的实体照片,例如纹身、大金链、裸露等特征,成为评估用户风险的维度之一,并成为开展贷后资产管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上述人工智能在消费信贷业务中的应用,只是数禾科技在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探索的一角。
数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数禾科技将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技术与金融业务跨界融合的深度,突破消费信贷业务在用户获取、风控反欺诈、用户信用评估等领域的技术瓶颈,提高信贷发放作业效率并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
不难看出,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是命运共同体,金融科技企业将整体的金融科技能力输出给金融机构,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双方共同创造出一个纯数字化的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