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极有个约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极科考”主题讨论侧记

2018 年 4 月 2 日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李淼 等

与天知己其乐无穷,与地知己其乐无穷,与人知己其乐无穷。


——高登义


2018年2 月26 日晚,由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23 期科学咖啡馆活动,迎来了中国完成地球三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第一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登义研究员。


1991 年高登义研究员与Y·叶新教授(左)在北极浮冰上工作



一辈子从事高山、极地和海洋气象科学研究的高登义先后8 次赴珠峰、3 次赴南极、19 次赴北极、5次赴雅鲁藏布大峡谷、4次赴西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为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咖啡初上,题为《我与“斯瓦尔巴条约”情缘》的报告开讲,高登义将自己参与北极建站过程的经历细细道来。从最初偶遇《斯瓦尔巴条约》的幸运,到个中艰辛和阻碍,直至在社会各界朋友们的相助下,终于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北极上空…… 在场嘉宾都为已近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先生而感到振奋和骄傲。


缘起《斯瓦尔巴条约》


时光回溯至1920 年2 月9 日的巴黎和平会议,《斯瓦尔巴条约》诞生了。该条约规定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斯瓦尔巴群岛地区,并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允许在当地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1925 年8 月,当时的北洋政府派遣外交官同苏联、德国、芬兰等国一起,也参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成为条约国之一。正是这一条约,让中国争得了北极的部分权力,如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开矿、办学等。


中国北极黄河站


“1991 年, 在我参加一次国际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从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赠送的《ArcticPilot》(《北极指南》)一书中,第一次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原文。”讲到这里,高登义难掩心中的激动与兴奋,“这代表了中国作为条约的成员国,完全可以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正是这次“ 赠书” 的机缘巧合,让高登义走上了为中国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付出不懈努力之路。


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从那时起,一切都仿佛“守得云开见月明”。1991 年9 月,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挪威卑尔根大学签订了有关中挪北极与青藏高原合作科学考察意向书;1995 年5 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代表团访问挪威,就中国北极建站事宜与挪威科学技术部、环境部、极地研究所、卑尔根大学等商谈;1995 年12 月,以秦大河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应邀参加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为我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奠定了基础,1996 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1997 年到2001 年,挪威驻中国大使馆两次邀请中国到斯瓦尔巴群岛建站……终于,在2002年7 月,中国在北极的第一个科学探险考察研究基地——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朗伊尔宾成功建立!2004 年,又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中国北极黄河站。从此五星红旗将永远在北极上空飘扬,中国科学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北极科学考察站。


科考不忘科普,真心回馈大众


高登义坦言,北极科考站的成功建立离不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卑尔根大学和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等单位的大力帮助,得益于人民日报社、中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科普宣传,让中国更多的民众逐渐了解中国北极科考站的意义所在。“更多人民群众的关注让科考站建站北极更加顺利,因此如果能够通过科普的方式把北极之美与科学之美传递给每个人,继续满足大众对北极科考工作的好奇心,那将是对所有人最好的回馈。”


中国科学院院刊记者辛玲提议,希望北极科考站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记者可以去北极科考站进行新闻采访,将更多的科普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传播出去。高登义非常赞同,他认为北极科考站应该以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大众,但这需要各方的共同配合。一方面北极科考工作者要改变自身观念,接受科普工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负担;另一方面也希望不论媒体还是个人,在北极参访的同时要遵循科研秩序,不能影响到正常的科研工作。


为了给北极科普创造更好的条件, 高登义在科研工作之余,还是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的成员。他经常去各所中学进行科普讲座,是许多学生心中的“科学明星”。谈到这里,高登义认为宣讲活动十分必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孩子们对北极的好奇,让孩子们崇尚科学,锻炼科学的思维模式,也更加理解北极人类共享的理念。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有幸参加本次科学咖啡馆活动的三帆中学李晨熙同学听完报告后感触颇深,“在科考过程中,您遇到过那么多的困难,是什么让您坚持到了现在?”他略带稚嫩却满怀真诚的提问令在场嘉宾会心一笑。


高登义十分诚恳地告诉李同学,老一辈科学家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民族感与责任感。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要保持对研究方向的持续兴趣与好奇心,这样在每一次做实验,在进行科考任务时,便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也会不断增加新的兴趣,提出新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有所成就。



这番朴实简单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个人深受感动。正是有许多身体力行、不忘初心、执着科研的科学家们的无悔付出,才有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投身其中,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科技部机关服务局党委副书记张永锋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高登义研究员的感谢。他认为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让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发展也更加迅猛。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周德进局长也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他提议向高老师学习,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积极努力,用心做事;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高老师继续科普宣传,把优秀的科学文化、科学精神不断传播开来。


每月一次的科学咖啡馆活动,主讲人精彩纷呈的报告,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吸引着各界新朋友的加入。第一次参加活动的中国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苏青对这种新颖的交流形式颇为赞许,即兴为“科学咖啡馆”赋诗一首——

科学原本奥涩艰,

高人宣讲深变浅。

咖啡热品香弥漫,

交流有乐更有甜。

正如高登义研究员对北极科考的坚持,中科院物理所科学咖啡馆活动也将秉承初心,在逐步的成长与完善中凝聚更多有志科普的人士,共同探讨科学、传播科学,让每一次活动都有声有色,每一位朋友都不虚此行。


本文发表于《物理》杂志 47卷(2018年)3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李淼、龚则周、魏红祥 供稿 )

编辑:zkai



十大热门文章

1.送别郝柏林先生

2. 我所知道的郝柏林 | 刘寄星

3. 周末大家谈—初访赵凯华先生

4. 物理给予我创新原动力 | 宣丽

5.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九十五:紧绷的世界

6.  超导“小时代”之二十八:费米海里钓铁鱼

7.  则贤问学录之一—刘寄星篇(上)

8.  则贤问学录之一—刘寄星篇(下)

9. 中国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发展中的两次突破

10.2017年度物理科学二处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综述

END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卑尔根大学,位于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是挪威人引以自豪的高等学府之一,它创建于1946年,为世界大学联盟和欧洲著名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成员之一,是在1825年建立的卑尔根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卑尔根大学拥有良好的国际声誉,是挪威规模名列第二的综合性大学。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5+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CCL 2019】刘康、韩先培:做失败科研的10个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19年11月12日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iNJUers之南青之星”投票开启
消失的千人计划
新智元
24+阅读 · 2019年4月27日
“光纤之父”高锟离世,感谢他的贡献
人工智能学家
3+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科技部部长:即将发布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
全球人工智能
6+阅读 · 2018年3月11日
Hierarchy Parsing for Image Captioning
Arxiv
6+阅读 · 2019年9月10日
Deep Graph Infomax
Arxiv
17+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Arxiv
31+阅读 · 2018年11月13日
Implici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rxiv
7+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