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区?这是我做社区一年的答案

2021 年 10 月 18 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相信社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社区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本篇作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社区的特征是什么、社区的本质是什么、社区与社交、社群的区别是什么三个角度出发,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者:猫晓豆豆

微信公众号:猫晓豆豆

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基于 VRF 协议

全文共 3793 字,阅读需要 8 分钟

——————/ BEGIN /——————

社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目前在移动端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社区是作为产品的主体,聚拢同类人交流,比如知乎、酷安;另外一种是社区是产品的子模块,供自己用户交流,比如 Keep 社区。

而对于什么是社区,有人说是论坛,随着猫扑、天涯等衰落早已成为了历史;有人说是内容平台,类似做编辑,将内容做成专题,在某个曝光位展示给用户即可。

但经过这一年的思考,在我看来,社区是一个基于某个点交流互动并持续产生内容的空间,简称同好互动空间。

这个点,可以是兴趣点,比如游泳、哈利波特;也可以是目的点,比如求职、租房等。

基于这个点,同类人留在了这个空间,倾听别人的声音(多数)和发出自己的声音(少数),同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关系),自然能沉淀用户的关系链,让用户与产品之间增加更多情感连接,从而提升黏性。

这里的「这个点」,是人们来到这个社区的最初动机,也是社区对于自我的定位。

比如想到虎扑,大家自然会想到篮球、运动,而想到豆瓣,大家自然脱口而出的是读书、电影。

这个点背后,更多是用户想寻求的情感共鸣。

就我个人而言,上知乎寻求答案时,遇到心里认同(包括拓展认知),一般都会点赞同,但如果不认可(包括觉得文章很水),一般点反对。

PS:文末有这篇文章目录的思维导图,可以保存下来,然后再阅读~

社区的特征是什么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区是一个社会群体组织单位。那么个人作为一个角色,观点容易受到集体影响,从而给出非客观的答案。

比如你看完某部电影,觉得还不错,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评价为烂片,但当你向朋友推荐时,会不自觉说这部片子是烂片。

这种群体意识,即集体人格,是社区最典型的特征。

正如梁宁在《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分享过,群体是角色的聚集,集体人格就是这堆角色的共性,比如类似观念、共同记忆。

那么集体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如果我们在同一个文化场景中,比如童年时在一个院子生活过,曾经在同一个单位里,被反复灌输一些观念,不管是通过训练还是压力的方式,最后我们都被共同催眠了,然后会有相似的观念,有了共同的样子,这就是集体人格。比如湖南人有湖南人的样子,东北人有东北人的特点。

即使有人想标新立异,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获得别人的尊重,但为了留在有归属感的社区,那么他会牺牲一定的独特性,钻进社区里面,表现出一定的集体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意识会沉淀出有利于社区长期利好发展的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化?

王东岳老师对此的定义,人类面对其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所产生的一系列谋生行为和思想体系,通俗来说就是人类的基本谋生行为体系就叫文化,这是文化的本源和根脉。人类的一切生存行为都叫文化生存,这才能感知到文化的力量所在。

此外,《语言的诞生:人类最伟大发明的故事》称为,文化是关于社会角色、价值观和社群共享的生存方式的隐性知识和公开实践。

基于上述,我认为在社区里,文化是达成共识的规则,由社区官方人员与早期用户共同创造,经过一轮轮的筛选,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形成共识,促成了社区氛围。

最出名就是社区的暗文化,俗称梗,从猫扑的「233」到知乎的「谢邀」,再到虎扑「JRs」,还有某网站的「好人一生平安」……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影响力的内容社区,才会出现独特的梗。

之前为了让自己负责的社区形成氛围,我特意收集了抖音火热的梗,比如「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勇敢牛牛」,随后安排兼职利用马甲号将这些梗在社区内容进行铺设, 最终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不仅社区的评论互动数据没有一点增长,反而还被核心用户吐槽这些评论是骚扰。

对于这个问题,我困惑了很久。

某天在 B 站观看关注某个 up 主的视频时,浏览评论一些聊得火热的梗, get 到后不由得会心一笑,随后也加入斗梗的讨论中。

对此,我初步结论是:只有影响力的内容产品,才会在自己的粉丝圈形成亚文化或梗,进而形成氛围。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我特意找了小约翰可汗在西瓜视频、B 站等平台的视频账号,发现这些账号的同一视频在不同平台形成不同的梗,比如小约翰可汗在西瓜视频的梗更多是新恒结衣,而在 B 站更为人所知的是通辽殿下可汗;也就是说,梗是用户认可产品后,自发生产和传播。

社区的本质是什么

正如李少加在《进化式运营》所言,UGC平台的价值基础是为⼈们提供⼀个「表达自我」的线上虚拟空间,通过内容来找到同类,进而找到存在感、认同感、尊重,甚至自我实现。

社区最后归于人性的尊重跟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上来社区,要么追求认同,要么解决问题。前者占大多数——因为大部分的问题,人们心里都想看看有多少人有同样的想法。

为什么呢?

社交是人与人打交道,每个人都会基于角色进行交流,甚至对于最亲密的另一半,都会带上面具。或许只有夜深人静或自己非常信任的人面前,他才会脱下面具,展示真实的自我。

而社区就可以让脱下面具的人展示真实的自我。

比如知乎最热的失业话题:27岁的人生到底有多无力?

回答这个回答的,多半是刚好处于这个年龄段,或过了这个年龄段,回答自己是怎么度过的;而消费或评论这些内容的用户,也是这个年龄阶层。

这使得他们可能有共同的感受,像是在人海茫茫中寻找到知音,进而卸下自己的伪装,展示出自己的焦虑以及无奈,这无形中使得他们对社区有了归属感。

正因为社区有归属感,那么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会将匮乏人群的需求用社区进行承接。

过去,我一直觉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仅需要打开微信视频,就可以跟父母面对面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趣事。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看了一下父母的微信,微信好友就 100 个左右,绝大多数还是不咸不淡的人,聊天列表的第十位好友的最近聊天时间停留在几个月前,而朋友圈的动态,一天可能更新不到 10 条,他们很难通过社交渠道获取充足的有价值信息。

这种人群,就是梁宁所说的 「匮乏人群」,他们微信好友平均不到 130 人,渴望与人交流与分享,但碍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都找不到聊天对象。

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有一个 App 不停地给他发信息,告诉他什么东西有趣、发生了什么事,对他来讲可能不是骚扰,而是关怀。

正是如此,他们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的推送非常喜欢,而且也喜欢在留言区说出自己的心声,比如让人给他点个赞,好让他知道有人关心着他。

社区与社交、社群的区别是什么

1. 社区与社交的区别

提到社区,就不得不提出社交。它们基本元素很像,都是人与内容。但区别在于社交更侧重人,而社区更侧重于内容。

在社交中,我们通过内容打造出一个符合自身需求的人设,比如我微信好友格半在朋友圈发手账复盘、与粉丝互动的截图等,都是为了打造出一个平易近人的手账达人,而其他用户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消费这些内容,而是借由这些内容去联系这个人设。

在这个过程中,与人联系是主线任务,而内容只是打辅助。

而社区中,当内容产生后,其他用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费这些内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候要与人建立联系,也只是为了基于某个兴趣点或目的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比如我当时看了知乎网友雎安对鸿星尔克及其鞋子的评价,让我产生了购买鸿星尔克鞋子的想法,但担心鞋子尺码买大了,所以就私聊她问清楚。在这个过程中,与内容建立联系是主线任务,而与人联系是打辅助。

所以,在社交产品里人是关系链的节点,像是 「用户A—用户B—用户C」,而社区产品里内容才是关系链的节点,像是「用户A—内容—用户B」。

基于此,社交更重视即时性,当自己发送消息后,希望对方即时收到并回复,而对于社区而言,内容的沉淀是最重要的,甚至为了生产者者安心创作优质内容,直接取消私信等功能。

2. 社区与社群的区别

社群虽然作为社交的衍生物,而社群与社区更像,成员都是有共同的爱好或目的,然后进行交流,产生内容。

但对于内容,社群跟社区也有所区别,社群是IM即时通讯工具,倾向于内容的及时性,但不具备沉淀性。

在社群里,最常看到就是信息混乱,也就是群成员发表信息后,但彼此的关注点不同,随着信息数量越多越多,容易给其他群成员造成 「参与不是,不参与也不是」的社交压力,进而选择了潜水。

而社区是圈子交流,具备沉淀性,倾向于内容的长期价值以及复利价值,也就是当优质内容产生后,感兴趣的人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消费。

正因为如此,社区可以变得开放,兴趣点可以百花齐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

比如抖音,有人喜欢看明星,有人喜欢看段子,还有人喜欢看新闻,他们虽然都在抖音活跃,但他们彼此之间都隔绝,这也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所以,社交社交更多是人基于某种角色进行交流,比如血缘关系的父与子、求学关系的老师与学生。但社区,都是一群臭味相投的人做着共同的事情。比如因为爱好读书或写书评,我们会聚拢在豆瓣。

最后,这篇文章比较长,特意为你准备了一张思维导图,方便你阅读。

—————— / END / ——————

产品经理培训产品运营培训企业内训服务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培训」了解更多

▼ 喜欢请分享&收藏,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猫扑(MOP)是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简体中文网上论坛和社交网。
贝叶斯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的概率图模型概述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1年10月17日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1年10月4日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1年8月7日
最新《可解释人工智能》概述,5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32+阅读 · 2021年3月17日
图神经网络基准,37页ppt,NTU Chaitanya Joshi
专知会员服务
24+阅读 · 2020年8月22日
社区产品商业化与增长魔咒的困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29日
和一名剧本杀作者聊了聊,年轻人到底在对什么上瘾?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27日
视频号到底能不能做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15日
我用产品思维,借了50000块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8日
说到产品需求,到底谁的是第一优先级?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5日
社区分享 | AI 作曲
TensorFlow
2+阅读 · 2021年12月30日
聊聊轻芒和内容社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阅读 · 2021年12月26日
你用过最久的数码产品是什么?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2月5日
全民emo时代,是什么在治愈着当代年轻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2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Simplicial Attention Networks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SkiQL: A Unified Schema Query Language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Arxiv
126+阅读 · 2020年9月6日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ransfer Learning
Arxiv
121+阅读 · 2019年11月7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资讯
社区产品商业化与增长魔咒的困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29日
和一名剧本杀作者聊了聊,年轻人到底在对什么上瘾?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27日
视频号到底能不能做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15日
我用产品思维,借了50000块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8日
说到产品需求,到底谁的是第一优先级?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5日
社区分享 | AI 作曲
TensorFlow
2+阅读 · 2021年12月30日
聊聊轻芒和内容社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阅读 · 2021年12月26日
你用过最久的数码产品是什么?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2月5日
全民emo时代,是什么在治愈着当代年轻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24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相关论文
Simplicial Attention Networks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SkiQL: A Unified Schema Query Language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Arxiv
126+阅读 · 2020年9月6日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ransfer Learning
Arxiv
121+阅读 · 2019年11月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