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科技 | ID:technode
虽然锤子 5 月 15 号的发布会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各大媒体对这场过山车式的鸟巢秀仍有很多评价 。我们今天也趁热打铁来评测一下这场发布会的主角之一——R1 手机
先说总结:我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锤子(成都野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最像样的一款旗舰机型,就像罗老师自己说的,一部没毛病的手机——至少从外观来看是这样子。
无论是供应链的把控还是带有锤子独特设计风格的坚持,或者是行业硬件素质的同步(骁龙 845,最高 1TB 存储),R1 的成熟度相当高,甚至对比现在市面上一众刘海屏全面手机来说,独特的“美人尖”设计有种耳目一新,和而不同之感。所以我们认可他是一部可以拿得出手的手机,而 R1 的内在上也尽善尽美了吗?不如和我们详细的视频评测看一下:
好看,就是要记得戴套
第一眼看到 R1 时,其实并没有多少惊艳到我的地方,这倒不是因为在发布会之前有什么剧透——反而这次锤子在保密工作上做得相当好(直到当天下午才被各家媒体的提前送测样机和工信部的证件照暴露出了一些谍照。)
究其原因还是在来自大洋彼岸安卓之父 Andy Rubin 的 Essential Phone 和它的外形相似度极高——同样是将自带的面部识别传感器和前摄像头以一种马蹄形的打孔方式巧妙“挤兑”到了手机全面屏上方。个人认为,如果工业封装允许的话,能做成这样的“美人尖”就该摒弃大家都在学的“刘海屏”!
继续谈 R1 的外观,以我们手头的黑色样机为例,这次依然有条细细的红线作为手机横截面上的分割,三明治似的设计依旧强调一种层次感和对称性,两侧的实体键包括一个默认给锤子专属功能“闪念胶囊”定制的按钮,以及偏直角矩形的四周切边(当然比起坚果 Pro 来说手感上要圆润不少)。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喜可贺的变化——
R1 背后 logo 和指纹识别二合一的圆形区域,现在底色和后盖同样是全黑的设计,而非坚果 Pro 时代和 logo 相似的古铜色。这样使得手机从背后看更具一体感,同时不失其一贯的“唯恐人不知东半球第二”的产品风格。
不过随之而来的痛苦也得小心——由于 R1 采用了特殊 3D 玻璃后盖设计,加上为了玲珑有致的持握感而故意划的弧度,所以如果将它放在平滑表面(比如有桌布的餐桌)时候,它就会不自觉地被地心引力“收复”。所以,配套手机后壳是非常值得锤子新用户考虑的一件事情。
选择太多也会成烦恼
从一开始到现在,基于安卓平台的定制系统都是锤子手机的标签。这次我们看到一些微小的创新体验,更是感受到产品经理罗永浩对于用户需求点的关注有多么淋漓尽致——
在图标设计上,锤子系统坚持着拟物风格,拒绝主流的圆角矩形和扁平化,和苹果的 macOS 有些类似。此外,锤子手机中可以隐藏应用名称、按照应用颜色或使用频率排序,可以说是强迫症的福音。
另外,在不同方式操作全面屏手机的需求上,R1 的做派也十分得罗永浩。
都知道全面屏潮流下,不少手机都砍掉了实体 Home 键,出于保持保证视觉一体性,不少定制系统都在传统虚拟按键之外提供了手势操作。但 R1 和 Smartisan OS 6.0 不是这么做的——
传统的手机底部虚拟三大键与手势操作唤出,都可以在二级菜单设置,Smartisan OS 6.0 的开机默认选项还是更适应不熟悉全面屏幕手势操作的那类用户。所以如果有新手想要体验全面屏,但发现开机后底部还留着“不合时宜老三样”虚拟按键的用户,别着急责怪老罗虚假宣传,而是要注意设置里还有“另一片天地”。
R1 的全面屏手势也和 iPhone X 等有所不同,以左手模式为例,回到桌面为从屏幕底部中间向上轻扫,呼出后台为从屏幕右侧向上轻扫,返回为从屏幕左侧向上轻扫。这点仍旧和传统底部三大按钮的对应操作保持了一致性,可以说是降低了某种“学习成本”。
此外,锤子给出的头部状态栏两种不同的显示方式,也默认了给状态栏加横幅式黑条这样偏向传统的方式(全面式效果如下),在设置中可以根据需要“酌情添加”修改。这两点是我们觉得系统中考虑周到之处。
Force Touch 作为加入了压感屏幕后 Smartisan OS 6.0 的新功能,能实现在屏幕上用指尖发力,呼出扇形菜单并使用快捷功能。例如,在锁屏界面,启动 Force Touch 后屏幕上会出现拍照、电话、手电筒和支付宝、微信付款码五个快捷选项。在系统相册中,使用 Force Touch 功能可以调出 OCR、闪电胶囊、一步、以图搜图四个快捷选项。
从逻辑上来说,这个设计非常值得称赞,但在实际体验中,要触发 Force Touch 并不是特别容易,需要用指尖发力,很容易和原有的长按操作混淆——比如和原本通过 bigbang 炸图和文字功能产生冲突。对用户的手指掌控程度和具体功能思路的理解程度,存在进一步的门槛。这点上,尽管坚果 R1 加入了线性马达,但反馈区分依然不够明确。而在场景覆盖度上,相较官方说法中有 72 种使用场景和 21 种反馈模式,实体体验下来可能还比较有限,这或许和第三方应用需要做持续适配有所关系。
在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锤子依然能在软件层面有创新,这点还是难能可贵的。当然,锤子在设计、交互方面会有偏执的一面,这点也希望锤子在后期可以优化。
图为按压操作时候的错误演示
性能表现度上,坚果 R1 在骁龙 845 的大力加持下可圈可点,至少我们所评测到的几款大型手游中,在开启游戏模式(官方自带功能)后,表现都做到了尽可能的流畅。在实验中几乎所有的应用都能做到秒开,并且是在后台应用全部清空的情况下。所以跑分和性能上,也可以说是没什么大毛病。至于 R1 和 TNT 工作站场景运用出来的联动 ,由于我们并没有收到后者的产品无法完成进一步的评测,所以也就暂时不予置评。
还是有一些好用的功能
我们设计了一个两台音响设备同时工作的嘈杂场景来评测坚果 R1 的 AI 通话降噪功能,效果很显著。但后来经过同事提醒我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拥有 R1 手机的一方在对方听清你说什么的情况下,仍旧会因为当下噪音环境的干扰听不清对方的反馈。这已经不是双方都应该去用一台 R1 手机通讯的问题,而是它解决的场景需求可能是一种“悖论”,一种一厢情愿式的体验型设计,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拍照的一些事儿:算法在先,调教还需打磨
这次坚果 R1 相机的硬件配置(2000 万+1000 万像素值的索尼双摄)向行业顶配看齐,包括 Smartisan OS 的相机也结合了多种先进算法,急速对焦、暗光降噪、自拍美颜、背景虚化等众多功能。同时后置相机采用 TDK Invensense 算法可以做到视频防抖 ,在拍摄视频时可自动优化以减少画面的抖动,手持拍摄也能获得稳定的画面。
这次的算法可谓“立了大功”:比如在环境明暗差异较大,算法对照片的暗部和亮部分别进行优化,保证照片中的细节不会丢失 ,但 HDR 的效果显然从图一看来还需要一些调教。从我们的评测中可以看出,细节放大后的表现对于苹果来说还是存在不少瑕疵(图三)。在静态特写中,它的算法对画的表现力也没有对比样本更具有还原度。
坚果 R1 的美颜功能倒是给予了我们惊喜:采用 Arcsoft 智能美颜算法的美颜相机,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分析人脸的轮廓、肤色、五官等细节,还能进行磨皮、美白、大眼、瘦脸等功能,对于不太自拍的男生来说值得把玩学习。根据不同的人脸匹配最合适的 AI 实时美颜也让自拍这件事显得不那么“娘”。
无线充电需留心有坑
由于这次 R1 在感应线圈的设计上有些奇葩——要偏向于手机的右下方并不是位于手机背后的正下方位置,所以导致了很多用户在放上充电板的时候以为手机没有反应,认为手机是不是坏了!压根没有无线充电官方在虚假宣传!但其实只有放在充电板的左上方时才能起效。
虽然官方在最新的系统更新中对无线充电板使用位置做了进一步的指导,但这样做也只是纯粹地亡羊补牢,无法补充它在无线充电这件事上便利性的下降。
值得说明的是,这次坚果 R1 支持第三方充电板的使用,但可能并不支持和锤子官方配件一样所支持的 10v 快充技术。但考虑到一般无线充电器多用于办公室的使用场景,而 R1 内置的 3600mAh 的电量其实足够支撑中度手机使用用户,日常一充的需求,至少在我这儿还有盈余。
写在最后的一些总结
其实,就个人体验而言,坚果 R1 给我的感觉并没有太大的硬伤,甚至可以说是锤子做得最好的一部手机。但恰恰就像一位资深媒体人评价的一样:如果这次罗永浩把它当作主角,也算作是一次中规中矩的新品发布会了。但可惜的是他不顾一切地推出了事先所吹嘘的想要改变人类下一个十年办公和生活方式的计算平台,就像一位要满足被热情群众们追捧的魔术师,最后要么震惊世界要么戏法揭穿后被骂“退票”。
但事实是缺少了基础科技创新的参与,仅仅是对所谓语音交互去附加一些应用的创新能力,很容易点错技能树而走上了科技产品的邪路。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和这款手机长相接近的 Essential Phone 据说已经走到了卖公司的地步,IDG 的一个中国市场手机市场统计报告也提到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步入到一个寒冬,其他(除了苹果小米华为 OV 以外的品牌)手机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了了超过六成,那么 R1 之后或者说 TNT 之后的锤子公司还能够走多远呢?
- - - - - - - - END - - - - - - - -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者你是投资人对我们所报道的项目感兴趣,关注我们并在后台回复关键字“报道”,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