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WORLD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精彩重放!
10 月 18 日,2019 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 ——AI WORLD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在北京启幕。新智元杨静、科大讯飞胡郁、微软王永东、华为王成录、英特尔宋继强、旷视及智源学者孙剑、滴滴叶杰平、AWS 张峥、依图颜水成、地平线黄畅、autowise.ai 黄超等重磅嘉宾中关村论剑,重启充满创新活力的 AI 未来。峰会现场,新智元揭晓 AI Era 创新大奖,并重磅发布 AI 开放创新平台和献礼新书《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回放链接:
客户端:https://view.inews.qq.com/a/TEC2019101600718500
PC 端:http://v.qq.com/live/p/topic/74606/preview.html
https://m.toutiaoimg.cn/i6748195040323062540
http://video.sina.com.cn/l/p/1728577.html
【新智元导读】近日,“OpenAI的机器手在4分钟内单手成功还原魔方”引起刷屏,然而,这一成就被著名机器学习怀疑论者马库斯质疑了,马库斯逐条列举OpenAI的误导性说法,机器学习圈却都撑OpenAI。你支持哪方?欢迎来新智元 AI 朋友圈与大咖一起讨论~
OpenAI 在 10 月 15 日发布这一成果,立即引起大量讨论。转魔方的视频被疯狂刷屏,仅 YouTube 的视频就有 20 万观看,网友纷纷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一个新里程碑诞生了!这是机器人在机体灵活性以及机器学习软件方面的飞跃!
OpenAI 使用强化学习和 Kociemba 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来模拟解决魔方问题。
研究人员专注于一个机器目前难以掌握的问题:
感知和灵巧的操作
。他们训练神经网络来实现由法生成的还原所需的旋转和翻转,并开发了一种称为自动域随机化的新方法,该算法能够无休止地在仿真中生成越来越困难的环境,从而让神经网络在模拟环境中学习解魔方,再迁移应用到现实世界。
OpenAI 训练类人机器手来解魔方的尝试,早在 2017 年 5 月就开始了。之所以对解魔方情有独钟,是因为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成功训练这样一只机器手来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就能为通用型机器人奠定基础。
OpenAI 同时公开了一个机器手解魔方的完整视频,视频未经任何剪辑,可以看到,机器手灵活地操作魔方,在约 4 分钟的时间里成功还原了一个三阶魔方。
然而,这一成果遭到了纽约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教授、畅销书作家加里 · 马库斯 (Gary Marcus) 的质疑 ——OpenAI 声称 “解决” 了魔方,真的是这样吗?马库斯认为 OpenAI 还原魔方的博客内容存在误导性,他说:
鉴于 OpenAI 仍然没有更改关于 “解决魔方” 的误导性博客帖子 (博客标题是 “Solving Rubik’s Cube with a Robot Hand),所以我附上了详细的分析,将他们的说法和暗示与实际所做的进行了比较。依我之见,这些误导性对大多数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并不明显。请放大图片阅读,并自己做判断:
马库斯对 OpenAI“解决魔方” 的 7 条质疑如下:
1、这不是神经网络解决的;而是有 17 年历史的符号算法做到的。
3、强化学习在选择转向哪个方向 (即大多数人所说的解决了魔方) 时不起作用。
5、只有一个物体被操纵,并且没有测试对其他对象的可推广性。
6、该物体装配了大量仪器 (如蓝牙传感器),机器手也安装了 LED。
7、成功率只有 20%;魔方经常从机器人手中掉落。
他说:“我强调一下,这个成果本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描述有误导,更恰当的标题应该是’用强化学习操纵魔方’或‘灵巧的机器人手操纵物体的进展” 或类似的句子。”
OpenAI 联合创始人、机器人团队负责人 Woj Zaremba
注意到马库斯的帖子,反驳道:
2. 泛化是从模拟到现实,而不是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
1. 我的前两个论点完全不同:先天性≠象征性。这些是不同的。第三个论点有一点重叠,但并不明显。
2. 我当然知道,但是为了稳健性,你需要推广到新物体上
3&4:我期待看到其他结果;我相信你们最终会做得更好。
尽管是马库斯率先提出质疑,但不少人的回复并不赞同马库斯的说法,有人回复道:
“这是一个有缺陷的批评,基于对魔方的误解。魔方不是像围棋那样是一种可以学习的任务,而是需要记忆解法和熟练操作的任务;人类玩魔方也遵循一种算法。”
马库斯仍表示:总的来说,他们 (OpenAI) 没有对我的观点做出回应,我的观点是那篇博客的框架与论文的内容不相符合,虽然我同意这个工作很重要,但炒作是有误导性的。
网友评论各执一词,马库斯是一针见血,还是吹毛求疵?
马库斯在 Twitter 上也承认这个研究是个不错的研究,但博客文章中的一些说法用词不当,和实际不符,具有误导性。
我的主要观点是,现在被热议的 OpenAI 的博客文章具有误导性;在技术论文中精挑细选出的东西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在推特上也详细讲了,文章本身的标题以及开头的框架都具有误导性。因此,文章本身有其自身的问题。
OpenAI 博客中的结尾表示:“强化学习不仅可以作为虚拟任务的工具,而且可以解决需要前所未有的灵活性的真实世界中的问题。” 而马库斯认为,如果没有更强的泛化测试,就无法提出进一步的主张。5 个略有不同的 cube 实验,也不能让这个机械手学会拧紧螺丝,开锁或给衬衫系上扣子。
Twitter 上有人对马库斯表示支持,认为 OpenAI 的博客中的说法和实际确实存在实际差异。
这种夸大其词可能导致大众对技术的盲目信任,进而造成消极后果,比如特斯拉的撞车事故。
不过从 600 多人的投票结果看,支持“解决魔方”应包括认知和操纵两方面的占大多数。
在 Twitter 上不断 “放炮” 的同时,这场辩论的战火不了避免地转到了其他平台,比如 Reddit。
有网友搬运了马库斯在 Twitter 上发出的对 OpenAI 博客文章的 7 点详细意见,并配了贴图。但从网友讨论来看,支持马库斯的不多。更多的人认为他这是过于苛刻,咬文嚼字,没事找事。
比如下边这位就说,他觉得马库斯写的这 7 点摘要比 OpenAI 博客文章更具误导性。
关注点 1-4:
“神经网络没有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是具有 17 年历史的符号 AI 算法。”
博客:“我们使用强化学习和 Kociemba 的算法来选择求解步骤,训练神经网络来解决仿真中的魔方。”
关注点 5
:“只有一个对象被操纵,没有对其他对象的可推广性测试”
博客:测试使用了五种不同的原型,一个锁紧的模仿,一个面部立方体,一个完整的立方体,一个吉克魔方和一个 “常规” 魔方。这篇文章从来没有声称要解决魔方的问题。
关注点 6
:“该物体已被植入大量设备(比如带有蓝牙功能传感器)。玩魔方的手上也装有 LED。”
博客:五个不同的原型中置入了不同级别的仪器。 “常规” 魔方没有置入任何设备,只是从中心正方形上切除小角,以消除对称性。
关注点 7:
“成功率只有 20%;魔方经常掉落。”
博客:“尽管如此,我们的机器人仍未完善其技术,因为只有 60%的成功几率(而最困难的情况下只有 20%的成功几率)。”
还有人认为,马库斯实在是过于挑剔了,过于纠结于实际上并不重要的问题。
我承认马库斯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但我觉得他过于迂腐,以至于无视于眼前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外行人都有能力阅读文章的背后之意,查看研究或博客文章的内容。
你可以去追求学术上的精确,但是那些真正关心这些东西的人很可能会陷入困境。我们都对他列出的几条问题有所了解,但至少其中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像 “泛化性” 之类的重要论点,在机器人的高灵敏度这一主要问题面前,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明白,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严谨程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并且我也理解马库斯的担忧,但我认为,对于 OpenAI 的公开批评过于挑剔,这些问题本身对这次讨论并不重要。
加里 · 马库斯 (Gary Marcus) 是一位科学家、畅销书作家和企业家。他是 Robust.AI 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Geometric Intelligence 公司 (2016 年被优步收购)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出版著作包括《代数思维》、《怪诞脑科学 (Kluge)》、《思维的诞生》等,最新著作是与 Ernest Davis 合著的《Rebooting AI : 构建我们可以信任的人工智能》。
马库斯也是著名的深度学习怀疑论者。作为认知心理学家,他一直高调参与人工智能辩论,与 Yann LeCun、AAAI 前主席 Thomas Dietterich 等 AI 大牛都展开过激烈辩论。
他曾撰文批判深度学习 (Marcus, 2018), 称深度学习实际上并没解决什么问题。这篇文章引起了人工智能圈极大的反响,几天之内,成千上万的人在推特上发表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些人热情支持马库斯的论点(例如,“这是我多年来读到的有关深度学习和 AI 的最好的观点),有些相反(例如,“有思考...... 但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在那篇批判深度学习的文章中,马库斯概括了深度学习的十大挑战,直言深度学习本身虽然有用,但它不可能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他建议把深度学习视为 “一种非普遍的解决方法,而只是一种工具。”
他说:“相比纯粹的深度学习,我呼吁混合模型,不仅包括深度学习的监督形式,还包括其他技术,例如符号处理(symbol-manipulation),以及无监督学习(它本身也可能被重新概念化)。我也敦促社区考虑将更多的内在结构纳入 AI 系统。”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dkd4vz/d_gary_marcus_tweet_on_openai_still_has_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