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能”使三维纳米颗粒生长成二维材料!

2019 年 10 月 26 日 IntelligentThings
导读

据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官网近日报道,该实验室科学家领导的团队,提出了有关在三维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自然“边缘”进行二维生长的宝贵见解。


背景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用一种简单方法,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了石墨烯,为此,他们二人也荣获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来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


从那时起,这种具有卓越强度以及电气特性的原子级薄度材料,启发全世界科学家去设计新型二维材料,并使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可再生能源和催化剂到微电子器件。


用石墨烯制作的柔性超级电容(图片来源:曼彻斯特大学)


用二硫化钼制成的超薄柔性微处理器(图片来源:Stefan Wachter/维也纳技术大学)


像石墨烯这样的材料中,二维结构是自然形成的。然而,某些科学家试图通过称为“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半导体来制造二维材料。这种化合物由氧原子绑定过渡金属例如钴组成。但是,虽然科学家们很早就知道如何制造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但是却没人找到一种可控的方法,用这些三维纳米颗粒生长纳米片,而这种纳米片就是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超薄二维材料。


创新


近日,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的科学家领导的团队,提出了有关在三维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自然“边缘”进行二维生长的宝贵见解。他们的发现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中得到报道。


技术


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Haimei Zheng 及其团队,采用伯克利实验室分子铸造厂中的液相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实验室,直接观察到氧化钴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动态生长,以及它们随后转化为平面的二维纳米片。


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部门的资深科学家、这项研究的领导者 Zheng 表示:“这种三维到二维的转变,很像在平底锅里煎蛋时蛋清扩散的状况。”


三维氧化钴纳米颗粒生长成二维纳米片的示意图(图片来源: Haimei Zheng/伯克利实验室)


Zheng 解释道,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假设只有两个主要因素:来自纳米颗粒体积的体积能和纳米颗粒的表面能,会驱动纳米颗粒生长成三维形状。


但是共同通信作者 Lin-Wang Wang 领导的计算,揭示了之前被忽略的另一种能量“边缘能”。在一个小方面状的矩形纳米颗粒,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中,小方面的边缘也在为纳米颗粒的生长与成形贡献能量(在这个案例中是正能量)。但是,为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生长成二维纳米片,表面能必须为负。


Wang 表示:“这两个能量(一个正,一个负)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形状的变化。”他解释道,对于较小的纳米颗粒来说,正边缘能获胜,从而产生紧凑的三维形状。但是,当氧化钴纳米颗粒长到更大时,它们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使得负能量获胜,从而生成二维纳米片。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部门的资深科学家 Wang 在伯克利实验室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NERSC)的超级计算机上为这项研究进行了计算。


Zheng 补充道,揭开这些生长途径,包括三维到二维的转变,为采用具有不规则原子结构的成分,简化设计这些奇异的新材料提供了新机遇。这些成分,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比石墨烯更难合成多层二维器件。


从溶液生长三维纳米颗粒,以及三维纳米颗粒转化为二维纳米片的图解(图片来源: Haimei Zheng/伯克利实验室


价值


Zheng 及其团队总结道,用传统电子显微镜无法完成这项研究。研究人员采用分子铸造厂的液相 TEM,就可以将液体样本封装在特殊设计的液体池中,研究原子级薄度的材料在溶液中的生长情况。这个池防止了样本在电子显微镜的高真空中坍塌。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大连理工大学的  Juan Yang(这项研究期间在伯克利实验室作为访问博士研究员)表示:“如果没有这种原位观察,我们将无法了解这样的生长途径。这一发现将改变我们未来对于具备表面增强催化性能的材料的设计,以及未来的传感应用。”


未来


下一步,研究人员们将专注采用液体池 TEM 生长更复杂的二维材料,例如异质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不同特性的分层材料组成的三明治。


Zheng 于2009年率先在伯克利实验室采用了液体池 TEM。他说:“就像一名受到一棵古老巨型红木生长方式启发的建筑师,材料科学家也受到了启发,以设计更复杂的能量存储结构。但是,它们为什么会那样生长?我们在伯克利实验室的强项就是,可以在原子水平研究它们,并实时观察它们的生长,并搞清楚有利于设计更好的材料的机制。”


关键字


二维材料石墨烯显微镜


参考资料


【1】Juan Yang et al. 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oxide nanosheets with nanoparticles as intermediates, Nature Materials (2019). DOI: 10.1038/s41563-019-0415-3
【2】
https://newscenter.lbl.gov/2019/10/24/how-a-2d-material-got-its-shape/




了解更多前沿技术,请点击“阅读原文”。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CVPR2020】图神经网络中的几何原理连接
专知会员服务
57+阅读 · 2020年4月8日
同质结中的“超注入”现象:半导体光源迎来新机遇!
【材料课堂】TEM复杂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原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
39+阅读 · 2019年4月12日
外泌体行业规模2030年预计将达22.8亿美元
外泌体之家
18+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Science:脂肪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外泌体之家
19+阅读 · 2019年3月7日
外泌体相比干细胞的优势是什么?
外泌体之家
43+阅读 · 2018年11月15日
Phase-aware Speech Enhancement with Deep Complex U-Net
Physical Primitive Decomposi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3日
W-net: Bridged U-net for 2D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Arxiv
19+阅读 · 2018年7月12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3月28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