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觉醒!电波代替神经元,认知机器人的「未来简史」

2020 年 10 月 23 日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来源:futurism

编辑:小匀

【新智元导读】机器人究竟是更像机器,还是更像人?我们为什么没有人类意义上的机器呢?AI的研究离不开神经科学,最新的一项研究挑战了当代神经学家的普遍观点,认为意识是一种能量场,未来可以用电波代替神经元,产生有真正有思考和感觉的机器人


在著名的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里,AI教授制造出了跟自己一毛一样的机器人,取名「七弟」,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七弟不仅拥有了意识,还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自己的女友。



机器人有了爱情,那还得了?

 

就在教授大动肝火的同时,他也陷入了思考:机器人又不是人,怎么会有意识呢?


现在的社会的确很智能,机器能提供的服务数不胜数,智能到,我们偶尔还会担心会在不久的将来被AI抢了饭碗。


然而,这些只称得上是感知智能。


而想像「七弟」一样,拥有各种情感,那就是认知智能,也就是人的高度了。

 

可是,扒开机器人的脑袋,那密密麻麻的电线很难与意识连接到一起。



不过,最近发表在《意识神经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新观点。作者认为,我们的意识是由神经元放电时发出的电磁波场产生的。


 

虽然机器人不能拥有神经元,但拥有电波还是很容易的。如果把意识的概念缩小到电磁波场的范围,真正有思考和感觉的机器人或许可以诞生。


现在的robot都不是「人」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机器人都还只停留在机器层面,而无法成为一个「人」呢?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约翰·乔·麦克法登(Johnjoe McFadden),他是萨里大学的分子遗传学家和量子生物学主任。



麦克法登指出,意识模型存在缺陷,是我们没有具有感知能力的AI,以及能够实现意识的机器人的原因。


他的论文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物理学以及人类社会历史等角度出发,质疑了现代大多数精神学家的科学观点,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原文地址:https://academic.oup.com/nc/article/2020/1/niaa016/5909853


意识大作战:一元论  vs 二元论


自古以来,有关意识的看法有两种观点:二元论和一元论。


麦克法登说的有缺陷的意识模型,其实是「意识一元论」。


那么什么是一元论


             


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物质构成。换句话说,意识只是一种现象,在物质世界中,意识不可能是实体。


而意识,不过是大脑的「副产品」罢了,也根本没有能力去影响大脑。

 

这是我们当代流行的观点。不行你问问自己:没有脑子,你还能有意识吗?

 

 

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答案肯定定是不能。没错,你是一个忠实的一元论者。

 

那再让我们看看二元论是怎么说的?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也就是比一元论多了「意识」。意识和物质相互独立的,互相平等。而且,谁也不能完全决定另一个。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这个观点的典型例子。

  

哲学总是让人感到淡淡的哀伤——因为这一切都太抽象!很难理解。 


我们所要知道的,就是今天大多数神经学家都抛弃了二元论,接受了一元论,他们认为,意识本身是由大脑及其数十亿神经网络产生的。

 

 


现代科学为这个理论提供了基础,当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被激活时,它们不仅沿着线状的神经纤维传递熟悉的电信号,而且还向周围的组织发送电磁能脉冲。



在麦克法登的论文中,他却退回到了二元论的观点,认为意识是大脑内产生的电磁场,在这种情况下,意识是一种能量。


意识其实是大脑的能量场:意识的半电磁场理论


麦克法登提出了半电磁场理论

 

我们在大脑中编码信息,当然,信息都是有物理基础的。

 

他认为,没有任何电磁场意识理论会否认通过传统的神经元/突触传递来进行大部分或大多数大脑信息处理。


例如,我们看到一张美国著名影星珍妮弗·安妮斯顿的照片时,它们就像逻辑门一样,输入像照片这样的感觉信息,然后沿着神经网络链处理这些信息,直到这些信息到达一组神经元,甚至是单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发出「这是珍妮弗·安妮斯顿」的语言输出。



然而,就像逻辑门一样,一旦一个神经元完成了处理其多个输入以产生单个放电速率输出的工作,它就可以自由地接受新数据。

 

当输出信号产生时,参与触发运动输出的下游神经元不需要与输入神经元或参与处理该感觉信息的神经元同时处于相关状态。


一个假想的神经元,它会提示一个口头报告的最终输出,它与视网膜或耳朵等感官输入的物理联系,并不比它与被试者的消化系统或颅骨的联系紧密。甚至那些对高度处理和整合的信息做出反应的神经元,比如著名的「詹妮弗·安妮斯顿神经元」也只能编码一个单一的触发速率,而这个速率只能代表意识感知中所呈现的信息的一小部分。


             

神经元整合信息,但对于逻辑门来说,整合是时间上的,而不是物理上的,因为要整合的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分开的。


此外,所谓的综合信息比单个神经元的编码能力要复杂得多。

 

这种时间上的整合不符合「我们跨越时间、空间、属性和思想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神经纤维连接的大脑两个半球。直线表示神经元/突触连接,空心圆箭头表示递归的神经元通路,其同步触发网络产生有意识的EM场扰动,由弯曲箭头表示。

       

(a)通过让相邻的神经元参与振荡,同步激活的神经网络波——从而产生意识思想——可以在大脑中传播很远的距离,例如,从右脑到达左脑的言语中枢(言语泡)。这使得来自右脑的有意识的想法(「你好,世界」)可以通过语言与外界交流。与此相反,由于服从逆立方定律,电磁场扰动是高度局域的,因此不能远距离传输,除非由同步神经元组成的递归网络来加强。(b)切断「箭头」会阻止意识思想从右半球传递到左半球,因为它们不再能够通过神经振荡的循环网络通过胼胝体传递。


EM场是意识的物理基础

 

什么都离不开物、理、基、础四个字。

 

大脑会产生自己的EM场,该磁场可以被脑电图等监测到。人脑大约拥有1000亿个EMF发射器。神经元放电产生EMF波,EMF波从神经元传播并传播到周围的神经元间空间,它们重叠并结合在一起,产生大脑的整体EM场。


论文的理论就认为,大脑的EM场是意识的物理基础


       

动态电磁场信息可以集成信息和功能作为一个逻辑门。「和」门显示为两个输入和一个输出,每一个都在t1时刻编码为0或1。输入是作为电磁场发射器的偶极子,在两种状态之间振荡,要么是发射(振荡对应于输入= 1),要么是不发射(不振荡,输入= 0)。输出是EMF接收器,它实现输出信号

 

现在至少有大量证据表明,除了标准的突触传递外,脑神经元还可以通过EM场进行通信。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经表示,智能和意识是两回事,AI将只有智能,不会有意识。


但这里提出的观点,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意识的产生,或许有一天,电波代替了神经元,为机器人带来了那个叫「意识」的东西。

 

anyway,人工智能,永远离不开神经科学。只有我们将后者钻研到底,才能让AI更AI。





参考链接:

https://futurism.com/the-byte/research-claims-consciousness-itself-energy-field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Cell 2020】神经网络中的持续学习
专知会员服务
59+阅读 · 2020年11月7日
专知会员服务
93+阅读 · 2020年10月30日
【经典书】人工智能在21世纪,1020pdf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8月2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201+阅读 · 2020年5月3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当 AI 全面实现认知智能时,机器人还只是机器吗?
未来产业促进会
5+阅读 · 2019年5月9日
综述AI未来:神经科学启发的类脑计算
人工智能学家
11+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CCCF专栏:黄铁军| 也谈强人工智能
中国计算机学会
5+阅读 · 2018年2月15日
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无人机
3+阅读 · 2017年11月26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Arxiv
0+阅读 · 2021年1月31日
Arxiv
5+阅读 · 2020年12月10日
Directions for Explainable Knowledge-Enabled Systems
Arxiv
26+阅读 · 2020年3月17日
Seeing What a GAN Cannot Generate
Arxiv
8+阅读 · 2019年10月24日
A Probe into Understanding GAN and VAE models
Arxiv
9+阅读 · 2018年12月13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月3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Cell 2020】神经网络中的持续学习
专知会员服务
59+阅读 · 2020年11月7日
专知会员服务
93+阅读 · 2020年10月30日
【经典书】人工智能在21世纪,1020pdf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8月2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201+阅读 · 2020年5月3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相关资讯
当 AI 全面实现认知智能时,机器人还只是机器吗?
未来产业促进会
5+阅读 · 2019年5月9日
综述AI未来:神经科学启发的类脑计算
人工智能学家
11+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CCCF专栏:黄铁军| 也谈强人工智能
中国计算机学会
5+阅读 · 2018年2月15日
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无人机
3+阅读 · 2017年11月26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相关论文
Arxiv
0+阅读 · 2021年1月31日
Arxiv
5+阅读 · 2020年12月10日
Directions for Explainable Knowledge-Enabled Systems
Arxiv
26+阅读 · 2020年3月17日
Seeing What a GAN Cannot Generate
Arxiv
8+阅读 · 2019年10月24日
A Probe into Understanding GAN and VAE models
Arxiv
9+阅读 · 2018年12月13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