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滑动查看):
你叙述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怎么做产品分析,怎么做竞品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竞品分析就是针对竞争对手产品的产品做分析,它们的框架和方法差异其实并不大,最主要的区别主要在于出发点不同。
我个人的想法是:产品分析的出发点在于理解、学习和启发,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是游离这个过程之外的,而竞品分析的出发点则是对抗或共存,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是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留言中,我看见你提到了一点,就是:自己把产品拿到手上不知道该如何找到它的好。
网络上有很多产品分析的文章与套路,文章中步骤很长也很具体,不过确实也容易让人记不住。我想每个产品经理在分析产品上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我自己也有一个常用的简单路径,这里跟你分享下:
首先,当我们拿到一个产品之后,可以先把它的主流程完整地走一遍,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大概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产品的信息架构;
接下来,我们从直观的使用体验开始,向内去挖掘场景和问题,去考虑这个应用解决谁的什么问题,会切中哪些场景思考完这些后,我们換位一下,想想如果自己是这个产品的负责人,会用什么方案来解决,可能会跟他们有些什么差别。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回过头去细致地使用体验,看看哪里是自己没想到的,哪里让人眼前亮,哪些策略和设计可以记录下来,在以后自己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拿来借鉴。
对于特别好的产品,我们可能还要动态地去观察它,去研究它的迭代节奏和逻辑,比如说,大概多久会感知到有功能变化,这个变化是散落在整个产品内的,还是根据模块或流程环节逐步来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去观察产品如何运营,甚至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观察它的增长和转化,比如有些做内容的会标记阅读量,做社区的可以看每天发了多少帖子等等。
谈到竟品分析,除了上述这些纯产品维度的东西之外,还要考虑跟竞争对手之间的定位和资源差距,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向,该避开的避开,该竟争的竟争。
比如竞争对手是做高端用户的,同时股东或合作伙伴里又有人有现成的高端用户资源,产品和品牌都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该怎么做,去跟它死磕吗?
当然不是,我们们可能从中低端用户做起,用标准化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快速起量,站稳了再去跟它在高端用户市场做竟争。
竞品分析还应当花一点时间去关注用户或客户的流入流出以及口碑,关注对方各条产品线,另外,我们可以想办法了解对方的运营成本,比如团队多大,招聘是什么工资标准,大概猜猜流水情况等等。
这样的对比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丝端倪。如果说产品分析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学习,那竞品分析则是要把神经绷紧的战略战术分析。
但不论是产品分析还是竞品分析,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坚持自己。所谓“用兵在我不在敌”,从这些分析中得到的产出,只能作为決策的参考信息,而不应当成为决策的关键性依据。
尤其是面对竞品的时候,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压制下自己去与之缠斗的欲望,走好自己的路,而不是惦记着把别人从路上挤出去。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通过搞死竟争对手获得成功的。
希望这些內容对你能够有所帮助,谢谢你的问题。
一切都好
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