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刘潜对于潮玩行业也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他告诉懂懂笔记,盲盒最火的时候厂里同时代工六个品牌的产品,玩具注塑的产线几乎是全天无休。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2021年的7、8月。之后,工厂订单开始一路下滑。而分水岭,几乎是与泡泡玛特的股价一路下挫、市值腰斩的时间重叠。“最高峰时,盲盒代工占了工厂产能的80%。可到了春节前,降到了不足6% 。今年2月中旬之后也没有盲盒代工订单排产了。”刘潜叹了一口气。目前,他的工厂又在重新在“争取”代工玩具的出口订单了。有网友认为,行业监管之下,盲盒尽管失去了二级市场的投机价值,但仍旧属于玩具,甚至可以效仿日本的手办公仔,发掘收藏的价值。对于类似的观点,刘潜似乎并不太认可。“说难听点,即便盲盒公仔是玩具,也是最没有价值的玩具。”至于将盲盒公仔和手办玩具混为一谈的,更是贻笑大方。在刘潜看来,盲盒与日漫手办、畅销玩具之间的差别,在于IP打造和相关内容。换句话说,衍生自动漫文化的手办、市面颇受欢迎的主流玩具,其本身的价值也是依附在动漫、电影等大 IP 之上:如高达模型、漫威宇宙的人物手办。尽管也是玩具,但让玩家、收藏者为之买单的,是背后的 IP 、故事、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玩具本身只是内容的代表,具象化的体现,“你看大部分盲盒品牌,Molly、Dimoo等,有为人熟知的IP故事吗?”即便企业在推出盲盒公仔系列之前,刻意地为公仔背后的人物背景编造故事,几乎也没有任何动漫作品、影视作品甚至是文字作品,能够承载起传播IP的价值。因此,部分主流、热销的盲盒IP,能让买家记住的并非是故事,而是在网络上漫天飞的所谓盲盒投机者“一夜暴富”的神话。在盲盒公仔与潮流手办、畅销的玩具之间,差的是 IP 及内容的沉淀。也正因如此,随着盲盒炒作价值下滑,有的品牌方也开始意识到该“亡羊补牢”了。但是赋予盲盒内容价值,能一蹴而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