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父》的剧本改编,看如何渐进式阅读、思考和沉淀

2022 年 9 月 27 日 少数派
编者按:1895 年 12 月 28 日,在巴黎卡普辛路 14 号的大咖啡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电影放映出现了 —— 卢米埃尔兄弟的一系列短片和其他演出一起成为了咖啡馆的助兴节目,而咖啡馆也正是那时人们谈论电影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今天「看什么 Café」的放送员是  @知道分子吴先先 ,他想和大家聊聊在分析电影《教父》的剧本改编过程中,所收获的关于「渐进式总结」的启发。你在观看《教父》或其他电影时,获得了什么电影之外的灵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写在前面
知名效率达人 Tiago Forte 在他的新书《Building a Second Brain》中,为引出「渐进式总结」这个方法,分享过一个案例。
他讲到,在许多影迷心中封神的《教父》系列,其实是从一部不算完美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的反复阅读、渐进式的思考与提炼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不但找到了影片制作幕后的影视资料、电影剧本,还重温了《教父》三部曲和原著小说。
小说原稿和电影叙事之间的明显差距,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好的电影改编,也清晰地展现了「渐进式总结」,或是文学研究中常说的「文本细读」的魅力。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就结合这个故事,讲述这个电影杰作的诞生史,以及它是如何成为一个绝佳的阅读、思考和沉淀的样本的。
后浪出版的《教父电影全剧本》,五星好评
影片的来龙去脉
熟悉《教父》系列影片的读者知道,它是由意大利裔导演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执导,改编自畅销作家普佐(Mario Puzo)的同名小说。
《教父》中文版
普佐的原著是一部带有猎奇色彩、讲述意大利「黑手党」犯罪轶事的作品。单从文学性上,它绝对算不上一流;而且为了吸引读者,普佐也毫不避讳低俗的剧情和粗鄙的用词。不过,作品一问世就大获成功,不但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 67 周,还为普佐赢得了高达 41 万美元的天价版税。
而知名电影公司派拉蒙早在普佐创作期间就嗅到了商机,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版权。在图书一夜走红之后,派拉蒙蓄势待发,打算趁着热度把它拍成一部犯罪题材的电影。
谁成想,在选定导演阶段,派拉蒙却频频受挫。不少知名导演拒绝接手。一方面,据传言,他们惧怕意大利黑手党的势力,担心一旦没拍好,反倒惹火上身;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普佐的作品实在算不上佳作——草草划分的章节、前后跳脱的剧情、哗众取宠的细节——这一切都给小说改编成电影增添了难度,大导演们担心拍出的影片口碑不佳,反倒毁了自己的名声。
教父背后的男人——导演科波拉
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派拉蒙情急之下,最终找到了一个籍籍无名、欠下一屁股债,急需通过拍摄影片来偿还债务的年轻导演,把这个「烫手山芋」塞给了他。结果,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导演竟然把一锅粗糙的原料,加工成了一场精致、典雅、艺术感十足的影视盛宴。而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教父》电影三部曲的导演科波拉。
科波拉的改编之路
想拍出好影片,首先要有好剧本。
虽然《教父》原著中不乏抓人眼球的故事情节,但不论从叙事结构、语言风格,还是人物形象上,小说里提供的素材离一部出色的剧本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科波拉接手之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对原著进行细读,探究书中最有价值、最适合在荧幕上呈现的内容。

前期准备

科波拉是怎么做的呢?据他在 2001 年一次访谈中的介绍,当时他购买了一本普佐的《教父》小说,花了好几个钟头,把书的每一页都裁剪下来,然后给每一页外侧都加上一圈宽宽的白纸边框。然后,再用夹子装订起来,最后加上一个厚重的书封,这样就做成了一本方便写批注、方便翻阅的活页夹笔记本。后来这个本子还被出版商原样复刻,出版了一本精装书,名字就叫《教父笔记本》。
这个视频就是科波拉讲如何制作《教父笔记本》的访谈片段,内容不长,值得一看。字幕在 B 站原视频上可以查看。
寻找主题
接下来,科波拉开始阅读原著。
第一遍阅读的体验让他相当失望。他说,自己怀着热切的心情去读,但几乎没法读完整本书。普佐的《教父》给他的感觉,一个词形容,就是 potboiler(直译为锅里一通乱炖,指那些为了圈钱而写的粗制滥造之作)。书中的很多情节,比如大儿子桑尼的情妇后来邂逅一名外科医生,为她的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改造手术,在科波拉看来就是纯粹为了商业效果而设计的猥亵桥段。
失望归失望,科波拉也没办法,谁叫他当时是个濒临破产,还有两个孩子要养的落魄导演呢。无奈之余,科波拉硬着头皮开启了他的第二次阅读。而这一次阅读,给他带来了新的灵感,他意识到在众多哗众取宠的故事背后,有一个重大的线索,那就是把这个黑帮故事处理成一个美国资本主义的隐喻。在这个隐喻下,柯里昂家族的故事变成了一位伟大的「国王」和他的三个儿子权力继承的历史。
老大雄心满满,但过于鲁莽;老二乖巧温柔,却缺乏智慧;老三集合了智慧、狡黠与冷酷于一身。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性格特质,后来被马龙·白兰度(饰演老教父)、詹姆斯·肯恩(饰演老大桑尼)、约翰·凯泽尔(饰演老二弗雷多)、阿尔·帕西诺(饰演老三迈克尔)四位演员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伟大的国王和三个儿子的寓言
这样一来,原先的通俗文学水准飙升,从黑帮的逸闻趣事,一跃成为一则象征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寓言,故事的立意甚至可以比肩古希腊悲剧和莎翁戏剧!据说有研究者一路回溯,认为是普佐参照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人物设计,在叙事时就埋藏好了暗线——但我个人觉得,这种经典的人物结构设置不仅要归功于作者的塑造,更有赖于科波拉的挖掘和提炼。

选材标准

有了主题和线索之后,科波拉还要重新回到原著中,补充电影里的血肉的细节。
他有两个特别关注的地方:一是格外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把让自己产生共鸣的段落标注出来、及时在页面侧边写下感悟和想法;二是非常留意小说中写得好的部分,而且不满足于内容层面,还会更进一步提炼故事的核心价值和深层的寓意。
这样的挖掘,既能让科波拉收集到普佐作品中所有打动他的内容,充分地利用原著的素材,又可以始终围绕着全书的线索,不至于像原著一样粗暴地堆砌内容,流于散乱。每个被选入剧本的故事情节都有其用意,它们并非只为从剧情上博人眼球,而是更好地串联在一起,为整部电影的主题服务。
从这一点说,科波拉最大程度上从普佐的原著故事中榨取了电影所需要的元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新编排这些元素,使其成为更有机的整体了。

拆解场景

《教父 I》的剧本总共分为五幕,每一幕进一步拆分,最终划分为 50 个场景。在具体设置这些场景时,科波拉以结构化的方式,使用五个维度,或者说五个标准进行每场内容的提炼,它们分别是:
  • Synopsis(场景概要)
  • Times(发生年代)
  • Imagery and tone(影像和调性)
  • Core(核心意图)
  • Pitfalls(潜在陷阱)

场景概要

第一点是场景概要,也称为场景大纲 。这一点很好理解。每个场景里实际发生了什么事,科波拉会用简短的一两段话来总结,相当于给每个场景做一个摘要。
比如,《教父 I》里面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简短场景,就是老大桑尼被伏击射杀的全过程。桑尼听到妹妹被家暴的消息,冲动之下独自驾车出门。路经一个收费站时被前车挡住了去路,在桑尼递出钞票缴费的下一秒,收费员弯下腰,四周冒出来一群全副武装的人,直接用枪把桑尼打成了筛子,诸如此类。
桑尼被伏击的场景
科波拉在访谈中提到他梳理这些场景概要的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当他写完所有场景的大纲之后,只要把它们全都放在一起,就获得了一个完整剧本的雏形——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这样做的好处,无疑可以帮助科波拉进行「自下而上」的写作。对应到现在流行的写作方法,正像是「卡片写作法」,通过预先完成一张张场景卡片,最终直接组装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再做修改和扩充,从而实现无压写作。

明确场景发生的年代

第二点,明确场景发生的年代 ,这是科波拉特别强调的地方。我们知道,《教父 I》的故事设定在 20 世纪 40 年代,据说科波拉为了争取这一点,险些和派拉蒙闹掰。派拉蒙不想这么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教父》的拍摄时间是 1970 年,如果电影也直接设定成 70 年代(同一时代),可以省下相当大的一笔布置场景、化妆、道具的成本。
但在科波拉看来,40 年代更加符合原著的设定,尤其是第二代教父迈克尔早先有海军服役的经验,是个民族英雄,如果放到 70 年代,这个设定就会显得违和。另外,结合教父家族对应「美国资本主义」的隐喻,40 年代刚好是美国二战后高速崛起的时代,这代人对美国的想象也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调换年代,影片中很多的情感就难以传达和表现。最后,感谢科波拉的坚持,派拉蒙最终选择了以更高昂的拍摄成本,成全了影片的表现。

故事影像和调性

第三点 ,随着明确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点,故事影像和调性也随之确定。在视觉元素的呈现上科波拉可谓大师,他在叙事中增加了很多画面细节,从而让影片更有质感,更有生活气息。
比如,故事一开场是一位 60 多岁、身着礼服的老者形象,他情绪激动,正在诉说着什么。不过随着画面逐渐切至全景,我们才知道这人并不是教父,而是一位教父的老朋友,正在向教父陈情,请求帮助。影片并没有让我们一上来直面教父,而是越过老教父的肩头,用他的目光,观察这个光线昏暗、气氛凝重的房间里上演的事情,聆听他低沉的嗓音,感受别人对他的敬畏。
接下来,画面一下切换到房间外面,原来是一派热闹的婚礼场景。故事的设定上,老教父为小女儿康妮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意大利式的婚礼。因此在婚礼的画面里,科波拉也加入了大量的细节。比如在意大利文化中,从来不会把孩子单独扔在家里,所以哪怕是出席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的婚礼,大家也会拖家带口,甚至带上闹哄哄的婴儿。另外,在婚礼上,接过旁人随手扔出的三明治,则来自科波拉自己童年时代的婚礼记忆,他把这个回忆中的画面也放到了《教父》的剧本里。
热闹非凡的婚礼现场演员最多高达 750 人,有六架摄影机,历时四天完成

核心意图

第四点核心意图,则是基于场景概要、年代、视觉呈现等内容,往下深入探究每个场景的意义 。我们之前提到,科波拉力图为每个场景找到它的核心价值。据说这个想法来自卡赞执导的《欲望号列车》——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经典影片的主演正是年轻时期的「老教父」马龙·白兰度。在科波拉看来,如果导演能够精准地锁定每场戏的核心,那么观众就会把握到影片想要传达的含义。反之,如果一个场景找不出这样一个核心,这场戏是否应该存在都应该存疑。
「好孩子」迈克尔的复仇,《教父 I》的经典场景
因此,在科波拉整理剧本的过程中,他会试着用一两个核心词、一句话总结每个场景试图去表达什么。比如,我们一想到迈克尔在小餐馆里射杀警长和索罗佐的画面,就会想到这是一幅「复仇」的场景,这和影片结束前,迈克尔操控血洗五大家族的杀戮场景遥相呼应。
再比如,大哥桑尼听闻妹妹被家暴,转而暴打妹夫卡洛的场景,其实讲述的是「埋下仇恨」,这个画面和桑尼被杀,以及最后真相大白,卡洛陷害桑尼的阴谋紧密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条扣人心弦的故事线。

潜在危险

最后一点,潜在危险 ,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这一点也至关重要。科波拉提前会预想到一些可能会被视为不和谐的元素。比如某些情节会不会让观众反感,觉得过于暴力或粗俗;或者有些场景是否符合整部影片的基调,会不会违和等等。
很多朋友都会记得《教父》开场不久的一个恐怖故事。著名导演沃尔兹不愿意让老教父的教子、过气影星约翰尼出演自己导演的电影,所以,导演的爱马被教父派人杀死,马头放在他的床尾鲜血淋淋,以示警告。马头威胁确实来自西西里的民间传说,但是这段影片在拍摄之前,科波拉始终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担心内容过于血腥,拍摄出来会引发一些动物保护组织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也怕直接删掉这段著名的桥段,会让观众觉得失望。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折中的方式,从屠宰场购买了一具马头,并且尽可能地弱化了画面的骇人氛围。《教父》在电视上播放时,还剪掉了沃尔兹慢慢醒来的画面,以降低影片的暴力色彩。
导演科波拉正在给沃尔兹的饰演者约翰·马利说戏
不过,尽管如此,饰演沃尔兹的演员约翰·马利仍在综艺上表示,时隔几个月之后,他依然心有余悸,无法摆脱拍摄时的阴影——的确如此,换谁都害怕。不过这种无处不在的暴力,正是《教父》系列作为黑帮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科波拉才会反复权衡,斟酌再三。

相互校改

最后,不得不补充的一点是,如果大家关注影片的改编,其实是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导演科波拉,另一个则是我们之前反复提及的作者普佐。
普佐写《教父》的初衷非常简单,他只是为了挣些快钱,从而心无旁骛地创作纯文学
事实上,早在科波拉在对原著做上述阅读和斟酌之前,派拉蒙也邀请到了普佐,请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打磨,把它删减成一份剧本。普佐照做了。虽然他号称这部作品就是为了谋生而写,根本不想看第二遍,但他还是把原本 400 多页的小说删节成了一个 150 页左右的剧本初稿,并按照制片厂的建议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在普佐的版本里,故事一开场以迈克尔和凯的爱情故事开始。整个故事设定在 70 年代,弥漫着浓浓嬉皮风。据说科波拉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时,评论道:这不是普佐的错,他只是按照指令行事罢了。
所以,当科波拉在对小说进行了上述细致地拆解和重组后,整理出了一个详细的大纲,并把它交给了普佐。他们二人互换剧本,并且在各自的版本上进行了编辑修改——于是就有了剧本的第二稿,随后是第三稿,也就是最终拍摄的定稿。
所以,哪怕是一个精心推敲的剧本,也需要更多参与者的打磨和修改,直到这个时候,我们熟悉的《教父》电影的内容和结构才尘埃落定。
小结
以上就是《教父》改编过程中导演科波拉所做的渐进式阅读、思考与创造。不难发现,从原著小说到剧本的创作过程中,科波拉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回报也是极其丰厚的。《教父》系列成了影视佳片,电影的成功也带动了普佐原著的持续热卖;直至今日,距离《教父》第一部上映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年,不少人还在反复重温它、品鉴它、研究它。相信哪怕再过去五十年、一百年,电影史上仍会有《教父》系列的一席之地。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75646?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知道分子吴先先
责编:Lotta
/ 更多热门文章 /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电影是一种视听媒介,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深度】美军网络化协同电子战发展20年
专知会员服务
110+阅读 · 2022年6月10日
斯坦福《决策算法》教科书更新2022版,700页PDF开放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09+阅读 · 2022年5月11日
Into the Metaverse,93页ppt介绍元宇宙概念、应用、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2年2月19日
如何构建你的推荐系统?这份21页ppt教程为你讲解
专知会员服务
64+阅读 · 2021年2月12日
【经典书】人工智能在21世纪,1020pdf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8月2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写给做内容的:如何做出好内容?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7月13日
剧本杀之——《谁是行走的50 w?》
夕小瑶的卖萌屋
0+阅读 · 2022年6月1日
和一名剧本杀作者聊了聊,年轻人到底在对什么上瘾?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27日
这年头,谁还为双十一套路买单?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日
欢迎来到倍速的世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31日
写文案时,如何「说人话」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2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已删除
Arxiv
32+阅读 · 2020年3月23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1月18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深度】美军网络化协同电子战发展20年
专知会员服务
110+阅读 · 2022年6月10日
斯坦福《决策算法》教科书更新2022版,700页PDF开放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09+阅读 · 2022年5月11日
Into the Metaverse,93页ppt介绍元宇宙概念、应用、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2年2月19日
如何构建你的推荐系统?这份21页ppt教程为你讲解
专知会员服务
64+阅读 · 2021年2月12日
【经典书】人工智能在21世纪,1020pdf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8月2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相关资讯
写给做内容的:如何做出好内容?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7月13日
剧本杀之——《谁是行走的50 w?》
夕小瑶的卖萌屋
0+阅读 · 2022年6月1日
和一名剧本杀作者聊了聊,年轻人到底在对什么上瘾?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27日
这年头,谁还为双十一套路买单?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日
欢迎来到倍速的世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31日
写文案时,如何「说人话」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29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