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泛素修饰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

2019 年 7 月 18 日 中科院之声

类黄酮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包括使植物器官和组织着色、吸引昆虫传粉、抵御紫外线伤害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类黄酮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备受关注。科学家对植物中的类黄酮合成途径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研究较为深入,但转录后、翻译及翻译后的修饰机制相关研究较少。在真核细胞中,目标蛋白的周转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途径完成,这也是植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调控机制。已有研究表明,E3泛素连接酶是调节蛋白质泛素化和降解的关键因子,种类最多、结构最为复杂,但由于对E3泛素连接酶组分的鉴定仍较为困难,因此对它在类黄酮合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亮生研究组以牡丹和芍药远缘杂交品种“和谐”为材料,利用转录组、蛋白质组及泛素化组学数据,对植物中类黄酮合成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查尔酮合成酶(PhCHS)存在12个赖氨酸泛素化位点,PhCHS蛋白含量在花瓣发育后期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发生降解,呈现降低趋势。研究人员进一步筛选到与PhCHS互作的E3泛素连接酶蛋白PhRING-H2,该蛋白包含锌指结构,与拟南芥中发现的参与AtCHS泛素化修饰的E3泛素连接酶不同;PhCHS可与PhRING-H2互作并被泛素标记,受26S蛋白酶体介导降解;通过体内瞬时过量或者沉默PhRING-H2基因,可以调控PhCHS的泛素化水平。


该研究分离鉴定出一种可以与PhCHS互作并调节其含量变化的蛋白PhRING-H2,证明了PhRING-H2介导的PhCHS泛素化降解是芍药属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机制,为调控植物中类黄酮合成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该研究成果于7月15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和谐”花瓣中的PhCHS表达变化、泛素化修饰位点及降解


来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KDD2020】自适应多通道图卷积神经网络
专知会员服务
120+阅读 · 2020年7月9日
【ICMR2020】持续健康状态接口事件检索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0年3月6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2019-26期】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外泌体之家
11+阅读 · 2019年6月28日
Science:脂肪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外泌体之家
19+阅读 · 2019年3月7日
浅谈外泌体抑制剂——鞘磷脂酶抑制剂GW4869
外泌体之家
8+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外泌体相比干细胞的优势是什么?
外泌体之家
43+阅读 · 2018年11月15日
Video-to-Video Synthesis
Arxiv
9+阅读 · 2018年8月20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1月19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7月6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