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了,东方红一号竟还在天上飞?!

2022 年 4 月 29 日 量子位
萧箫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没想到,52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竟然还在天上飞?!

要不是真有人拍到了,说实话我还有点不敢相信。

就在几天前,一段“世纪同框”的视频让网友集体破防:

图源:腾讯视频

视频中,“东方红一号”卫星与中国空间站擦身而过,发射相差了近半个世纪的两个人造天体在夜空中“遥遥相望”。

有网友感慨这相隔半世纪的两颗“星星”相聚的奇迹:

但让更多网友惊奇的是,“东方红一号”竟然还在天上:

毕竟,同时期美国、苏联和日本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都已经因为轨道、动力等各种原因坠毁。

“东方红一号”本身的意义无需赘述,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作为“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承载着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初心。

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更标志着中国对于太空的探索就此拉开序幕。

在这之后,我国航天发展一路“开枝散叶”——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成为我国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开启了我国探月和深空探测之路;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由此我国开始在载人航天上书写历史;

“东方红一号”卫星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陈芳允,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创始人之一;

……

但其实,这颗在太空中飞了52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最初是在从理论到工业几乎“一无所有”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5000多人,在2亿元经费的基础上,用笔和算盘一步步“手工”完成了卫星从设计、生产、制造到发射的全过程。

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1970年,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因为卫星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发出《东方红》的歌声而得名“东方红一号”。

它重达173公斤,是一枚直径为1米的球形多面体,装有4根3米长的鞭状天线。

该卫星升空后,绕地运行周期为114分钟,在用20.002兆赫频率播放乐曲《东方红》的同时,传送遥测参数和科学探测数据。

如今每年的中国航天日,就定在发射当天——4月24日。

但回顾当时东方红一号从0到1的研制,一切都是那么不容易。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正式提出要做人造地球卫星。

在此之前,苏联已经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人造卫星。美国紧随其后,在1958年将探险者一号送上太空。

而这时候的中国, 在经济、人才等方面距发射卫星的条件还距离很远。

就连在1959年十周年献礼时,对外展出的卫星和火箭模型,都是年轻学者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据央视报道,当时这些年轻人对火箭、卫星知识的了解,还不如现在的中学生

而且即便模型做出来,还有一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比如设计参数无法抉择、测试条件差、所需生产加工设备供应不上……

中国的科学家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向老大哥苏联学习,还跑到了莫斯科去调研,但结果无奈遇冷。

而且由于国力有限,他们决定先打基础,致力于火箭、高空物理探测等设备的研发上。

直至东风2号中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

在钱学森、 赵九章等人的带动下,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工作正式搬上了日程。

图源:新华网,乐音装置

他们还立了个起点更高的Flag:中国第一颗卫星要在100千克左右

当时苏联第一颗卫星重量83.6千克,美国的第一颗卫星仅8.2千克。卫星越重,对火箭发动机以及各设备的要求也就越高。

但最终他们完成了,而且实际重量达到了173千克。

直到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东方红一号的研制才正式搬上了日程——

钱学森担任第一任院长,研制队伍超5000人,中央拨款两亿人民币

钱学森

据新华网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潘厚任回忆道:

两亿人民币在那个时候,真是不容易的。

因为除了经费,老一辈航天人几乎一无所有。

期间的很多困难都是用“土方法”来解决的。

比如像卫星制造中的一道重要工序——铆接,因为当时卫星厂是由科学仪器厂转产,没有干过这事儿,而且也没有铆枪和固定工件的桁架。

工人们就靠一把小锤,用自己的身体当桁架,将铆钉一个个敲上去。

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解决了多项工艺问题,之后就来到了多个环境模拟试验阶段。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曾回忆起当时夏天试验的时候,因为卫星厂没有低温试验室,就穿着大棉袄去到海军的冷库里进行试验。

图源:宇宙高歌《东方红》

条件是艰苦了些,但是技术却始终在不停迭代

1967年研究院成立前夕,中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党鸿辛,和团队一起解决了一个卫星传输的关键问题。

他们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导电干膜,成功解决了-100℃至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

地球之所以能接收到东方红一号的音乐信号,就少不了党鸿辛团队的功劳。

视频源:宇宙高歌《东方红》

信号的问题解决了,但卫星本身还要经受住极端温度变化的考验。

放在当时,这还是世界公认的难题。

为此,中国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套完整的温控系统来平衡卫星内部的温度,但系统正常运转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而卫星携带的电量很有限。

最后,他们想到利用其他仪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帮助卫星控制温度,其外部材料采用的是按照温控处理的铝合金材料,如此一来解决了耗电大的难题。

很快在两三年之后,他们就完成了首颗人造卫星的目标。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完成为期二十多天的探测任务,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中国至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从正式立项到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完成的时间仅不到五年。

而且时至今日,东方红仍在太空中飞行,俯瞰这中国航天的发展。同时期的卫星大多已坠入大气层当中去了。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为何东方红一号仍在轨运行

还得从当时整个技术方案说起。

当时设计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以及大气层密度。

因而在轨道设计上是一个近地点在441公里左右,远地点在2368公里左右,与地球赤道平面成68.5度角的近地椭圆轨道。

我们知道,卫星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不需要动力,完全靠惯性飞行。理论上,如果没有任何阻力,就没有能量消耗,会永久飞行下去。

但实际上,太空并非空无一物,尤其是在地球近地轨道上仍然有痕量的气体存在,越靠近地球气体分子越多,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空间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主动升轨的原因。

上面我们提到,东方红一号运行在近地点441公里,远地点达2368公里的轨道上。

作为比较,目前国际空间站运行在420公里高的轨道上。由此可见,即便东方红一号的近地点也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还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在轨道上运行受到的阻力很小。

至于另一种更普遍的归宿——进入到大气层(100公里~300公里左右区间)烧毁解体,那也是要等待猴年马月的。

据最新数据显示,东方红一号卫星最新近地点高度为428公里,远地点高度为2030公里。

也就是说,经过半世纪的运行,东方红一号的近地点仅降低了13公里。

但要发射这么高轨道的卫星并不简单,起初“长征一号”的理论基础东风四号导弹,并不具备将卫星发射到400多公里高度的动力。

因此,“长征一号”在东风四号基础上进行了大幅优化,包括将火箭升为三级等……最终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到指定的轨道。

而这次任务的成功,也为我国后续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半世纪的中国航天路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结束,中国航天之旅才刚刚启程。

在往后的50年里,最初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的科学家们,带着摸索出来的航天技术深入更复杂的领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载人航天,到探月深空探测任务,朝着星辰大海一步步前进。

提出运载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技术方案、并组织将之研制出来的王希季,在东方红一号任务结束后,再次撑起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的重担。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并回收成功,成功走出了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在这之后,“东方红一号”卫星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陈芳允,与合作者共同提出“双星定位系统”,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理论基础;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受命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前后一共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船试验,还有无数次地面试验。

2000年,2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中国终于拥有了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杨利伟成功升天,中国第一次真正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负责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将军”胡世祥,在当时也担任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见证了我国从发射第一颗卫星、到成功载人航天的历史进程。

也是这一年,“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孙家栋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进一步将我国的航天梦从近地轨道延伸出去。

2007年,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并绕月飞行,我国正式开启探月时代。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2017年,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完成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重要一步;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同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就在前几天,一段东方红一号与中国空间站“同框”的视频引爆全网。

它由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和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博士王卓骁共同拍摄,采用的是长焦跟踪和广角短曝光的方式。

左为朱进,右为王卓骁

这天刚好是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日期,也是朱进生日。每年这个日子里,他都会去看看东方红一号是否过境。

拍摄时(授权:乔辉)

而在前2天,朱进恰好也拍到了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与东方红一号同框的照片。

照片中,东方红一号与中国空间站的轨迹被共同定格于夜空,这也被网友们称为传奇般的“世纪同框”。

当谈及这些年我国太空探索的进展和影响时,朱进感慨:

这些年,中国的深空探测、探月还有载人航天有了不少的发展,也影响了一些小孩儿去关注星空,进而可能去关注天文。

期待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链接:
[1]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424V02UZJ00

[2]https://www.sciencenet.cn/skhtmlnews/2018/11/4063.html
[3]https://mp.weixin.qq.com/s/zinTVi7zGBuADiqIqmuuvw
[4]https://heavens-above.com/orbit.aspx?satid=4382&lat=0&lng=0&loc=Unspecified&alt=0&tz=CET
[5]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mid=TFTKM9INN&pid=JFTKM9IN5
[6]https://weibo.com/1697045860/LpWogBBNY?type=comment
[7]http://news.cctv.com/science/20060928/103731.shtml
[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4/24/c_1125902168.htm
[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4/24/c_1125897682.htm
[10]http://news.cntv.cn/lm/655/11/39051.html
[1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F6lmrz5c

「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微信社群邀你加入!

欢迎关注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与AI从业者交流、切磋,不错过最新行业发展&技术进展。

ps.加好友请务必备注您的姓名-公司-职位哦~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首都位于北京市。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取得绝对优势后,于北京市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在同年底败退台湾。 维基百科
【经典书】图论第四版,18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6+阅读 · 2021年7月2日
斯坦福大学经典《自然语言处理cs224n》2020课件合集
专知会员服务
95+阅读 · 2020年5月25日
直播,都是怎么赚钱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24日
造车梦几度破灭,美的为何死磕“造车”?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17日
冬奥会小小雪车背后,竟是一场科技战?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10日
导师代表讲话 | 王飞跃研究员:坚持、智能、简单,做时代的光明使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阅读 · 2021年6月2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6月22日
Robustness against data loss with Algebraic Statistics
Arxiv
0+阅读 · 2022年6月20日
Arxiv
26+阅读 · 2019年3月5日
Arxiv
10+阅读 · 2017年12月29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