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校之中,上海交通大学上了热搜。
这一波不是挨骂,反而收到了不少夸赞。
其中热度最高的,要数这么一群“外卖天团”,惹得网友直呼:
再送几天,学术论文都要出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要说这些“外卖骑手”,平时的身份可真不简单,博导教授就不说了,优青杰青长江学者都闪亮登场。
而他们送餐的载具,画风是酱婶的:
没想到吧,不仅是私家车,这波连实验室里的无人驾驶车都给搬了出来。
并且为了让校园里的三万号人能在饭点尽快吃上饭,他们甚至白天送餐,晚上还就配送问题开启了“研讨会”。
有人琢磨其快递优化模型问题:
还有人精准推算起了载具的最大装载量:
体力、脑力齐付出,也难怪隔离中的交大同学们自发在楼上高喊起“谢谢老师”、在群里刷起“比心”表情包。
而网友们也多少有点绷不住了:
时间回到3月初,一波奥密克戎BA.2变异株带来的上海疫情,让上海各大高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月12日起,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严格实施“足不出户”政策。
也是从这天开始,留守校内的老师们组成了志愿服务队,开始为学生们送餐。
要知道,整个闵行校区占地面积4600多亩,有将近100栋学生宿舍楼。
300多位志愿者需要承担起近3万名学生的送餐任务,其中有一半老师是教授。
据上海交大杨明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中介绍,他所在的学院里,5位老师一共负责了4栋宿舍楼、1000多名学生的餐饭配送。
当时他们手中最便利的运送工具,就是自己的私家车,但是私家车一次只能装几十份饭。
第一天,老师们送完饭时已经晚上八点半了,整整花了三个多小时时间。饭送到学生们手上时,也已经有点凉了。
杨明教授在采访中表示:
我们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老师们就把更新迭代了配送工具。不仅加上了可以在校园里穿梭自如的三蹦子,还把自动化系自研的无人车也开了出来!
实验下来,这样一辆无人车领航,一次可以送餐780份。
之后,还有装货量更大的无人小巴上场。
这是上海交大在2018年时试运行的无人车,配有标准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实现无人驾驶。
当时试运营时,它可以支持乘客用微信叫车、语音交互等功能,同时还具备完整的系统调度、远程监控、运行维护等功能。试运营两天中,它完成了600+人次的运输。
这个无人车小巴由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实验室研发。
该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与智能车辆有关的定位、导航、感知、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自主驾驶、辅助驾驶和协作驾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你以为优化配送工具就完了?No、No、No。
交大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的老师们,还从优化方案上下手了。
首先是配送问题。考虑到现有的车辆和人手,有的老师就做了一个简单的模拟。
经过大脑里“噼里啪啦”一通计算,得出来轻松又高效的方案,最后还不忘帅气地给出结语:
一个简单的有边界条件的运输优化模型。
那么,怎么让配送车每次最高效地完成任务呢?
有的老师则盯上了送餐车的最高送餐量。
他将此称为:一个有约束的装箱问题。
经过严密测量,这位老师算出来了自己的车极限容积是2.53立方,每个餐盒及间隙的大小约为0.0025立方。
考虑到车厢不规则、装载过重会导致车身前倾、减速带会干扰等问题……最后他得出结论,最大装盒量应该是810份,当天实际验证的最大盒量是680份,布局方法还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经过了多天的配送后,老师们还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蹦子居然荣登榜首,成为效果最好的配送工具。
具体优势就是:可以走街串巷,把餐送到离宿舍楼最近的地方,同时还装货量大、方便装卸。
甚至有的老师表示疫情之后还要接着用三蹦子。
干啥呢?让助教去拉学生作业,一次拉30个班的那种!
如此“大白”,不可谓不硬核。
而这样的风景线,还只是上海交大这场抗疫之战的冰山一角。
背后,还有白天保障全校师生一日三餐、夜里睡在食堂临时床铺上的食堂工作人员;还有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协助维护校园秩序的后勤人员;还有紧急驰援交大指导防疫、加快核酸检测速度的瑞金医院医疗专家……
今年的春天有些不平静,但有此情、此景、这些人,山花烂漫必有来时。
你觉得呢?
参考链接: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JOJPVR0514R9P4.html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144506
[3]https://mp.weixin.qq.com/s/qb0Yz9wx20eS84y8j2bCSw
— 完 —
「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微信社群邀你加入!
欢迎关注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与AI从业者交流、切磋,不错过最新行业发展&技术进展。
ps.加好友请务必备注您的姓名-公司-职位哦~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