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提出「性选择」150年了,人类择偶偏好也在进化

2022 年 1 月 23 日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时光

【新智元导读】距离达尔文提出「性选择」理论整整150年了,他在1871年发表的《人类的起源与性选择》一书中,如何阐述择偶理论?后人又取得了哪些进展?
 
近日,Gil G. Rosenthal和Michael J. Ryan合作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回顾了自达尔文提出「性选择」概念以来、150年的择偶研究。
 
 
「性选择」是物种形成和适应环境的基础,其中,理解择偶机制是关键。
 


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


1871年,查尔斯·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与性选择》一书出版。
 
在《人类的起源与性选择》一书中,达尔文提出了「性选择」的概念,即繁殖过程中选择的不确定性可以塑造适应模式,从而形成进化。
 
尽管他当时提出了这种开创性的想法,但维多利亚时代的禁欲观念影响了他的择偶研究,尤其是从女性角度来看待择偶。
 
 
《人类的起源与性选择》一书解决了两个主要争议:第一,人类从动物祖先进化而来,第二,性选择的演变。
 
本书大篇幅都集中在后者,即性选择理论。
 
此后的研究支持了他的猜想,唱歌、喷香和跳舞都在进化,因为这些都有助于择偶。
 
大量证据表明,男性和女性择偶不仅需要择偶前的求欢,还需要择偶后的亲密互动。
 
 
达尔文之后的1个半世纪,研究将注意力转移到女性和男性作为主动选择者,而不是被动选择的副产品。


是什么让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有吸引力呢?


受厌女症和性慎重的影响,达尔文在没有研究「爱好」起源的情况下,使用了「爱美」这个解释。
 
但是,如果仅仅是「爱美」,怎么解释两只公羊之间的婚礼?蝙蝠的口交、黑猩猩的泄殖腔摩擦、人类的性光谱又意味什么?
 
然而,尽管这些现象在达尔文所处的时代都可以观察得到,但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仅仅解释了吸引眼球的性别特征,却忽略了「爱美」以外的上述现象。
 
 
自达尔文以来,研究集中于个体特征和择偶偏好如何共同进化。
 
研究认为,一个人富有吸引力,意味着后代也具有吸引力,即与「漂亮」的伴侣交配会产生活力充沛的后代。
 
然而,即便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仍然在「爱美」这个直觉上,研究前提却是十分脆弱的,因为偏好也会进化。


择偶偏好促进遗传差异


即使凭着「漂亮」和健康来繁殖后代,择偶机制仍然陷入了讨论中。
 
「漂亮」的特征往往以牺牲选择者的合适度为代价,从而造成冲突。
 
与其他生物特征一样,个体和物种的择偶偏好在多个维度存在差异,因为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最佳伴侣」。
 
事实上,择偶更多的是选择「合适」伴侣,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好」伴侣。
 
 
基于合适性的选择可以加强遗传差异,并导致物种形成。
 
也有时,感觉系统通常会调整到像食物这样的非性暗示,并支持这些择偶信号。
 
可是,当前追求者所追求的这些特征,并没有告诉我们择偶偏好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每个人都偏向「爱美」的择偶机制,那么选择会促进血统内部的基因流动。如果择偶偏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或者与感官环境共同变化,那么选择可以促进遗传差异。
 
 

展望:更加丰富的择偶画面


择偶研究的重点,从择偶的「漂亮」,转移到个人如何以及为什么做出选择。
 
第一,择偶的「漂亮」,综合了神经科学、基因组学和生理学,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局限在达尔文眼花缭乱的「羽毛」和「舞蹈」,这给了我们一个更加丰富的择偶画面。
 
第二,个人如何以及为什么做出性选择,尽管学术界存在持续的结构性不平等,但观察更广泛的人群,可以研究更广泛的问题。
 
 
目前,研究结论挑战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择偶完全取决于「漂亮」。
 
根据这种观点,女性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生育健康后代的英俊男性,或者随机地选择任意特征。
 
新的择偶理论出现,使我们能够明确地将择偶机制与偏好进化结果联系起来。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i6308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Chen Guanyi博士论文】汉语名词短语的计算生成,282页pdf
芬兰国防大学《军事情报分析:制度影响》,8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2年3月28日
【Google AI】鲁棒图神经网络,Robust Graph Neural Networks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2年3月9日
【博士论文】机器学习中的标记增强理论 与应用研究
专知会员服务
29+阅读 · 2021年12月3日
Nature论文: DeepMind用AI引导直觉解决数学猜想难题
专知会员服务
29+阅读 · 2021年12月2日
研究显示,狗狗歪头,智商不愁!
新智元
0+阅读 · 2021年12月14日
Peter Lee:从“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看科学研究背后的永恒原则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1年10月20日
我们从哪里来?跨物种脑网络组图谱绘制为研究人类本源增添新证据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阅读 · 2021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27+阅读 · 2021年5月17日
Arxiv
20+阅读 · 2018年1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