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元年。彼时大量电商巨头和新兴电商企业逐步涉足生鲜产品市场,国内的生鲜电商多达4000家。
市场这么大,公司这么多,搞了这么久, 那个我们熟悉的生鲜电商大战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人货场”重构,生鲜电商作为新零售排头兵,已经步入下半场,而头部企业中则跑出了每日优鲜、盒马等领军者。
当下正需要总结出适应这一阶段需求的方法论、透析方式,从而找寻新阶段中生鲜电商的价值洼地与升级空间。近日,每日优鲜创始人、CEO徐正用密度理论构建起了独特的竞争护城河,圈起了日常高频生鲜消费的巨大城池。(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今天我们就以密度理论为入口,聊一聊生鲜电商在新零售的大潮中究竟走向何方,未来又会是怎样的风景?
【新零售下人与货的重构】
按照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生鲜电商存在三大困难:冷链物流、客单价和订单频率,其中冷链物流是重中之重,痛点中的痛点。
生鲜类的食品对于物流配送要求极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又要保证达到的速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直被国际物流行业称之为生鲜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其初期的投入更是让很多电商望而却步。
一言以蔽之,生鲜电商不轻,而冷链物流最重要。物流不牛逼,肯定没戏!在2017年风起云涌的“新零售”热潮中,从每日优鲜对人、货、场的重新构建,我们似乎看到了解决行业三大痛点的可能。
其中,每日优鲜模式中最重要的两大突破:一是从“人找货”逐步变成了“货找人”,人与货之间的连接效率提升;二是重构供应链流程,从“生产-大经销商-小经销商-终端”变为“生产-平台-终端”,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降低冷链成本。
如今的生鲜电商已经完成“退烧”,迎来了第二阶段的圈地运动,其实各家有实力的企业都在探索。从SKU、供应链、运营、品牌建设、数字技术等多个角度综合来看,每日优鲜在过去的三年中逐步树立起了不低的竞争壁垒。
【这三年每日优鲜做对了什么?】
可见的是,“新零售”提出以后,为了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藩篱,平台级互联网巨头纷纷挤进了最后一公里生鲜市场。阿里、京东、苏宁、我买网等等,都在忙着布局终端入口、不停收购合纵连横。而作为垂直生鲜电商公司,每日优鲜却凭借早年下的“笨功夫”,完成了一次新零售时代的物种迁徙。
成立三年以来就完成了护城河的布局,我们不妨看看每日优鲜做了什么:
首先,重构供应链密度。最近我们用每日优鲜购物,基本1小时之内就会送达,葱姜蒜之类的家庭常用品类都有,几乎产生了重度依赖。事实上,每日优鲜在SKU上的全品类精选,在覆盖用户家庭场景中使用需求的同时,让用户有可能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一次次高频的生鲜购物。而在14个城市中进行前置仓布局,90%的订单可以一小时内送达,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
其次,重构用户密度:凭借对品类、供应链、物流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控制,每日优鲜的用户购买频次和复购率非常高,会员平均每年60-70次购买。颠覆式的便捷用户体验大大提升了用户留存和口碑传播。
另外,重构数据密度:每日优鲜用户每个订单一般8-10个SKU,每年购买60-70次,也就是要和商城连接600次。这种高频的真实消费大数据,对于物流系统、需求预测、供应链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据说目前每日优鲜的损耗只有1%,这意味着成本和效率的双重优化。
简单来说,每日优鲜的三年,基于密度理论体系的新零售模式日趋成熟,正在成为“零售新物种”的标杆型样本。
【生鲜新零售最后拼什么?】
有人说,生鲜电商大部分基本都在亏钱,这个没有办法解决吗?生鲜产业需要重投入,这是世界性经营难题,传统渠道光零售一个环节,损耗就达到20%~30%。传统电商公司擅长的是销售环节,但剩下的采购、储存、生产、运输等环节都非常难。
客户体验与成本控制之间的沟壑,对任何一个生鲜电商来讲都并非易事。一句话,要玩生鲜电商,不是只玩价格战就行,必须自建物流、掌控源头、保证体验!
换言之,生鲜电商最后胜出的一定是“全能冠军”。
零售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成本、效率、体验”。这意味着,在场景上的全覆盖、品类的技术性优化、物流体系的不断改良、用户体验的绝对优势。
每日优鲜首创“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前置仓”的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一方面缩短了产品配送的距离,保证配送的时效性及商品的新鲜品质,另一方面最后一公里配送“去冷媒化”节省了冷链成本,包装成本,破解了生鲜电商高成本、高损耗的难题。
正如徐正所说的那样,“每日优鲜是用供应链、物流、会员、数据,四个后台的密度,建立了一个生鲜的云冰箱体系”。
同时,每日优鲜的仓库密度未来还要做到更细的颗粒度,距离用户一百米内。再将家庭、办公室、通勤等多个购物场景触点全面连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依据进行商品推荐,保证商品仓储的动态平衡。
目前来看,每日优鲜已经初步搭建起生鲜新零售的前期基础设施,同时通过社交化的运营,充分调动用户的热情。未来这些场景的相互叠加,将撬动多大的风口,也让人充满期待。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红包赢了,我们输了|互联网红利在消退|中国互联网20年|硅谷发展史和KK|重启技术理想主义|再见双十一,你好O2O|小米被华为超越真相|李彦宏本命年危局|马云的生态系统|马化腾的连接器+IP|头条要和微博开撕?|美团少年王兴|滴滴程维为何战胜Uber?|危险敌人刘强东|你不懂周鸿祎|好人张朝阳|被低估的曹国伟|丁磊的阴阳师|最有故事的王峰|APUS船长李涛|少数人的唯品会|红烧肉和王石落幕|忍辱负重杨元庆|致创业爱好者们|罗辑思维分手幕后|互联网必读10本书|大佬联袂推荐重创新
扫码关注。预告:易车新潮流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