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风投大咖们的缄默、互联网公司缩水、全民学习个税APP教程等看似细微变化中,平静的迎来了2019年的生活。无论这一年消费将如何升降,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不会随之降低的,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人们更需要从文化的传承、社区的温度、自然的诗意中去追求情感认同的共鸣。
一场当代设计师对于传统技艺与重返生活的思考
《造物新世代》
上海广中路街道公共艺术沟通“最后一公里”,
思考垃圾分类的《大地的眼睛》
人工与天工之间生态栖居,
将土木竹瓦古典肌理融入现代生活的《竹里》
这是2019年1月到4月正在深圳展出的作品,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是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会同广东、深圳有关单位,以官方规模,将设计作为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审美观念来组织的一次大展。展览的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带领12位策展人团队将8个版块82个案例呈现给观众,让更多普通人能看到中国设计的发展,看到自己的生活需要,看到生活改善的一种动力和前瞻。杭间说:“我们的设计传统,它一方面继承了东方独有的美学精神,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地强调民族的独特性与优越性,势必会走向一种极端。在当下科技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如何回归中国人系统的生活方式,寻找缺失已久的民族根性?”
王受之教授
设计史专家、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受之教授通过设计大展解读了“设计的文化追求”,他看到近年来国家形象活动的设计案例中深绿色的运用,而不仅是传统的中国红,并对提出的“传统活化”这个词印象深刻;在关于茶生活的东方设计作品,他风趣的说都想给自己家里也换上一套这样的家具。在王受之看来,中国的设计已从模仿向着文化自信的方向跨越,设计师更多在关注并思考如何解决从日常生活中去实现人文关怀的问题。
Dieter Rams “好设计的十个原则” 图源网络
几乎在同时,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发布了四个小时演讲,开头就引用了著名德国工业设计师Dieter Rams的关于“什么是好的设计”。 这十项在八十年代提出的设计原则,很长时间被许多设计师们奉为精神引导,现在被提及已经不仅是设计方法的总结了,对更多的人而言则成了进一步对品质生活的愿景。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方晓风认为的,“品质”是新时代审美的关键词,这不等于投资多少。品质更需要价值体系的支撑,更需要源自内心的意志。从粗放转向精微,从经济标准转向人文内涵,从炫技转向关怀,新时代需要以善意来定义品质。
2018年春茶设计 取自六合同春的吉祥寓意
2019年春茶设计 取自传统圆竹篾纹样
“如何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文字的阅读到自由自在喝好茶,三联生活周刊通过创立旗下茶品牌与“生活市集”线上平台,与读者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我们将符合人们“生活”中对茶的理解,设计品质好茶,优选产地和工艺,从茶香、口感、工艺乃至包装,让读者感受传统饮茶习俗新的想象力。在新春假期中,生活市集将会围绕“生活”这一话题,盘点过去一年中我们做的茶,回顾遇到的人的故事,以及讲述下我们期望还原包装与茶之间细微关系的尝试。
文中部分图片由中国设计大展提供
“生活”不仅要好茶好吃好物,也要“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