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模型像学生一样解数学题,正确率提升14%,微软的MathPrompter了解一下

2023 年 4 月 7 日 机器之心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张倩

算不对就用各种方法多算几遍,中间步骤也检查一下,原来这套教学方法对大模型也管用。


大型语言模型在解决算术推理任务时性能欠佳,经常提供错误的答案。与自然语言理解不同,数学问题通常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这使得生成准确解决方案的任务对大型语言模型来说更具挑战性。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类问题,来自微软的研究者从人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中获得灵感,将其分解为更简单的多步骤程序,并在每个步骤中利用多种方式来验证他们的方法。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303.05398.pdf
具体来说,给定一个问题 Q,然后执行以下几个步骤:

1、生成代数模板:研究者首先生成其对应的代数表达式 Q_t,用变量替换数字项。

2、Math-prompt:然后,他们向大型语言模型提供多个 prompt P,这些 prompt 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分析解决 Q_t。例如,P 可以是「推导出一个代数表达式」或「编写一个 Python 函数」等等。按照这个程序,我们最终会得到 P 的表达式,它根据 Q_t 的变量解析地求解 Q_t。

3、计算验证:通过给 Q_t 变量分配多个随机值来评估 P 的解析解。

4、统计学意义:如果 P 的解析函数的解在 N∼5 个不同的变量选择上处于「一致」状态,那么将 Q 中的原始值替换为最终解。如果不「一致」,重复步骤(II)、(III)和(IV)。


这篇论文提出的方法 ——MathPrompter,使用了 175B 参数量的大型语言模型 ——GPT3 DaVinci  completion engine,能够将模型在 MultiArith 数据集上的准确率从 78.7% 提升到 92.5%。
方法
由于大型语言模型是生成模型,要确保生成的答案是准确的就变得非常棘手,特别是对于数学推理任务。研究者从学生解决算术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他们缩小了学生为验证他们的解决方案而采取的几个步骤,即:
  • 与已知结果相一致。通过将解决方案与已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其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当问题是一个有既定解的标准问题时,这一点尤其有用。

  • 多重验证。从多个角度处理问题并比较结果有助于确认解的有效性,确保其既合理又准确;

  • 交叉检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最终的答案一样必要。核实过程中的中间步骤的正确性,可以清楚地了解解的背后的思维过程。

  • 计算验证。利用计算器或电脑进行算术计算可以帮助验证最终答案的准确性。


MathPrompter
本文提出的方法 ——MathPrompter,就是试图将这种思维过程的一部分转移到大型语言模型答案生成过程中。图 1 概述了 MathPrompter 解决一个数学推理问题所遵循的步骤。
研究者使用最先进的 GPT-3 DaVinci completion engine 来完成问答任务。他们使用 MultiArith 数据集中的以下问题「Q」来演示 MathPrompter 的解题过程:
问: 在一家餐厅,每份成人餐的价格是 5 美元,儿童免费用餐。 如果有一个 15 人的团体进来,其中 8 个是儿童,那么这个团体要花多少钱吃饭?

第一步:生成代数模板。首先将问题转化为代数形式,通过使用键值映射将数字替换为变量。在这个例子中,修改后的问题「Q_t」变成了:
Q_t:在一家餐厅,每份成人餐的价格是 A 美元,儿童免费用餐。如果有一个 B 人的团体进来,其中 C 个是儿童,那么这个团体要花多少钱吃饭?

映射:{A:5, B:15, C:8} 

第二步:Math-prompt。受到上面提到的多重验证和交叉检查思维过程的启发,研究者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生成 Q_t 的解析解,即代数方式和 Python 方式。他们给大型语言模型以下 prompt,以便为 Q_t 生成额外的上下文:

代数 prompt:写一个数学方程并生成以 “answer =” 格式开头的答案。

Python prompt:编写一个返回答案的 Python 函数。


大型语言模型在回应上述 prompt 时产生了以下输出表达式: 
上面生成的解析解给用户提供了一些信息,让他们了解大型语言模型的「中间思维过程」。加入额外的 prompt 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将反过来提高 MathPrompter 生成更精确和有效的解的能力。
第三步:计算验证。研究者使用 Q_t 中输入变量的多个随机键值映射来评估上一步生成的表达式。为了评估这些表达式,研究者使用了 Python 的 eval () 方法。他们比较输出结果,看能否在答案中找到一个共识。这也提高了他们对答案正确性、可靠性的信心。一旦表达式在输出上达成一致,他们就使用输入 Q 中的变量值来计算最终的答案,如下所示:
第四步是统计重要性。为了确保在各种表达式的输出中都能达成共识,研究者在实验中对第二、三步重复 N∼5 次,并报告观察到的最频繁的答案值。
实验结果
表 1 比较了 MathPrompter 与基线模型的性能,显示了基于 few-shot 和 zero-shot 学习的方法的效果。
结果显示,MathPrompter 可以达到 92.5% 的准确率,远远高于其他 SOTA 模型。
表 2 列出了一组样本问题及其各自的输出、中间步骤和由 MathPrompter 和 SOTA 模型产生的最终答案。
该表显示了 Kojima et al. (2022) 技术的不足之处,以及可以用 MathPrompter 补救的地方,而 MathPrompter 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例如,生成答案的某个步骤有时会出错,这可以通过多次运行模型并报告共识结果来避免。此外,Kojima et al. (2022) 的推理步骤可能过于冗长,但 Pythonic 或 Algebraic 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较少的 token。此外,在推理步骤正确的情况下,最终的计算结果可能不正确。MathPrompter 通过使用 Python 的 eval () 方法函数解决这个问题。

更多细节请参见原论文。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content@jiqizhixin.com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ChatGPT系列报告】ChatGPT类聊天AI在医疗端的使用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88+阅读 · 2023年4月28日
比尔盖茨最新发文 |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全文)
专知会员服务
49+阅读 · 2023年3月23日
【实用书】强化学习实战:Python,11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4+阅读 · 2022年6月9日
模型压缩究竟在做什么?我们真的需要模型压缩么?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GPT-3写了一篇论文
夕小瑶的卖萌屋
1+阅读 · 2022年7月6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5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3年5月29日
Arxiv
11+阅读 · 2022年9月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5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