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 投 我 们 想 要 的 世 界 ·
「买菜」这件小事,因其高频次、高增速和规模效应,恰好站在了风口之上。
门店到家、前置仓、社区拼团,生鲜电商的母题下,不断加入新的玩法,战术从保守到激进,线上线下的区别也日益模糊。
一批批的入局者涌入这个赛道,然后又纷纷退场,仅有不到1%的玩家能真正实现盈利。
大家都在探索中寻找一张万亿规模生鲜市场的入场券。
5月15日,「无界沙龙」邀请了4位行业资深人士,围绕「生鲜店的点位如何标准化复制?」、「生鲜店的利润空间在哪里?」、「生鲜下半场,如何面对巨头?」、「线上和线下如何协同?」 这四个话题,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认知进行讨论。
主题
「菜市场生意」的规矩和逻辑
主持人
「盈动资本」 投资副总裁 罗威
嘉宾
「土豆鲜生」 创始人 李志颖
「小店有你」CEO 朱毅
「速懒鲜生」创始人 青主
「拾里街坊」 运营合伙人 陈杰
以下为分享内容概要,内容较长,建议收藏后阅读:
1. 那些奔向「新菜场」的人
罗威:生鲜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每个人或每个家庭都有买菜的需求。但是每个年龄段的人,买菜的方式不同,所以面向各种人群的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都有存在的空间。
所以这也成为各大机构不愿意放弃这条赛道的原因。一方面,问起「菜市场」这个事到底该不该投,大部分人都说太重了,太苦了,没什么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不管是大还是小,是团购还是其他形态,大家也在投。
如今这条赛道的形态各式各样:直接开店的,送外卖的,有前置仓的;门店有50平、100平、300平、500平、甚至1000平。
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和大家探讨一下,买菜的人群划分以及对应的形态。
陈杰:「拾里街坊」去年11月开始做社区团购,主要经营水果这一品类。之前也像很多社区团购一样,找社区团长,给到10个点的提成,让他们在群里宣传卖货,我们来提供货物。
但在经营过程中发现,这些团长可控性不强。一到节假日他要带孩子、要出去旅游,群里不去互动,很难有业绩产生。我们发现这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所以也进行调整。
现在我们在做的是寻找一个社区合伙人。我们跟合伙人签订协议,相当于在他家里做了一个前置仓,放两到三个冷柜,直接铺上货,让他直接销售我们的产品。合伙人的主动性和团长完全不一样,做了这种调整后,业绩也有所提升,从原来一个点位平均三四百上升到一千左右。
罗威:你们的用户画像什么样?客单价多少?
陈杰:一般在二十八岁到三十岁,女性居多,老人很少。客单价在40元左右,好一点的小区能到60 。
朱毅:「小店有你」是线下50平米的实体店,纯数据驱动。门店是载体,用来测试我这块引擎,这其中不光是系统,还包含其他经营方法论的东西,比如SKU选款。现在门店十余家,全部盈利。
我这个店不需要店长,任何一个新手,经过三五天的培训就能上岗。开店成本很低,全品类,一个门店大概500个SKU,生鲜占到百分之七八十,活鱼活虾全都有,活虾就有三种,河鲜十来种。
我切的用户是哪些?只打两头,中间不要。一边通过引流来吸引中老年用户,虽然大家都说老太婆的生意很难做,但也有做的方法。这些客户是唯价格的,很容易被吸引,其中的转换率可以轻松算出来。
另一边做中高端用户。面向这部分用户,需要更好的体验,还要利用好爬虫,用一些事务性细节和SOP做好预告和复购。我觉得门店还是打两头比较好,不要全部做,那样太分散。
李志颖:「土豆鲜生」基本上是纯线下模式,线上跟第三方平台合作。线下切的是中间这一部分,他们对价格不是特别敏感,但对购物环境和体验的要求比较高。不过太高端的东西在门店做,损耗会比较高。我们主要跟夫妻店和菜市场竞争。
我的顾客是稍年轻的家庭主妇,每天会有两个高峰,一个早高峰,一个下午高峰。夫妻店只有早高峰,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中老年顾客。下午高峰吸引的是上班族和年轻家庭主妇。早高峰销量最高的是蔬菜和肉,下午高峰销量最高的是水果。
我觉得我们的特点是贴近消费者,布局在社区附近,SKU500个左右,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的当日餐桌需求。生鲜占到90%,标品作为补充,宽度和深度都很浅,不提供更多的品牌选择,生抽就只有一种。
青主:我们这边可能跟你们不太一样,大中小店都有涉猎。最早在盒马,做的大店是四五千平。我们在半年时间,基本上做到线上订单跟线下持平。
但又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一家店的辐射人群基本上是固定的。盒马始终在盈利跟不盈利之间平衡,有点类似流量左手倒右手。虽然他把复购频次拉伸,但流量还是不够。
从盒马出来,我在上海开了一家1000平的店,遇到了传统超市面临的问题:品类规划,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全品类问题。全品类免不了受传统电商的冲击,但真正的流量来源,还是生鲜。30%-40%的标品,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不管是开大店、中店、小店,围绕着还是流量的问题。
如果说我开50平的店,周边有一两个小区,这一部分流量能抓住,那这家店基本没有问题,坪效能做到100-200。
最重要的品类就是蔬菜、水果、肉禽、大米,还有水产,这是我从大店、中店,最终再定型到这个简约版的SKU。但是这些品类一定要全,而不是说再去精选。因为一日三餐,一些产品,你不选,别人会选,这没办法。
通过线下实体店部分高频SKU的聚集,把流量聚集到不同渠道,目前最容易的一个渠道就是微信群。再补充一些高价值的品类,比如水果。
线上这部分用户对价格和客单价其实是不敏感的,但线下用户相当敏感。线下的客单价撑死三四十,但是一旦回到线上,客单能做到100。
所以线下这部分面积越小,单店的能力、能效和频效都会有拉伸。这个逻辑的本质还是如何平衡人货场这几个要素。
以前的「人」更多是以招聘的方式,现在不是,这个人必须是夫妻老婆店的人,我去帮他做运营体系,帮他获取流量,搭建配送体系。
2.中型门店无法承受之重
蒋舜:我这几年也陆续看了一些生鲜业态,最不看好的是中型门店,也就是面积300-500平的门店。
SKU数量和辐射半径的关系并不是一条直线或斜线,而是一条曲线。就是说当SKU数达到大卖场体量时,(当然,这个SKU数不仅仅是生鲜,可能还有快销品、生活用品和一些廉价服饰等),你的辐射半径会骤然增加。
当SKU数下降时,我开1000平的店和开50平差异不大,它的辐射半径差不多。对于中店来说,从500SKU扩到1000SKU,对它的辐射半径来说没有价值。
最后你会发现,中间的效率反而最低。我现在觉得盒马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它的SKU不够多。
我认为小店的效率很高,大店的效率也没问题,但中店的效率是最低的。
朱毅:我们去实体店买菜,不太可能开车去,大部分人还是走着去。那你说辐射半径超过500米,走上十几二十分钟去买,可能性并不大。
蒋舜:中店有意义吗?肯定有意义。它的意义来源于什么?特殊点位的意义。
比如四个大小区中间有一块风水宝地,这种点位太难太贵了。中店在这里能发挥极高的效率,那个位置我觉得小店是干不好的。小店能消化掉的流量其实是有限的。
朱毅:如果两三个小店聚集在一起,能够覆盖周围两到三个小区,这就是一个稳定结构。三个或四个点合在一起,一是增大半径,二是和小区用户之间形成稳定关系。
这是一个竞合,更多的是合,就是错开。你看对方这个产品做活动,我店里和他搭配的产品也能做活动。
蒋舜:超市是娱乐中心,它之所以效率比较高,因为SKU足够集中,和shoping mall的概念一样。
当SKU绝对集中的时候,会形成流量效率。但是小店为什么效率高呢?它是利用了小区的流量生态,因为单一小区的流量是集中、稳定的。
所以小店反而是利用这种小区稳定性最好的一种方式,中型店利用的小区业态相对分散,所以它的效率偏低,除非比较极端的好点位。
朱毅:客户侧有三个容忍度:一个是距离,也就是时间层面的容忍度;二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SKU的容忍度;三是价格层的容忍度。
小店只考虑自己就好了,大店通常开在shoping mall里,对于shoping mall来说,它是引流的发动机。因为免房租或者其他政策,它的财务模型不一样,所以大店通常有整体格局的概念在里面。
3.标准化:硬币的另一面
罗威:我们现在讨论到小店,大家做的也都是小店。那我们讨论下这种生鲜小店该怎么用标准化去复制?
青主:在复制过程中,最难复制的还是人员。生鲜这一块,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我现在盘下来的店,基本上都是以前的夫妻老婆店,本身就具备这个能力。
朱毅:所以青主直接用夫妻老婆店来运营,人员的东西不碰。我用的是系统的方式,也不用店长,你全部来听我的就行。
我只要求人做广播体操,把事务性的工作变成一个迭代很快的SOP。需要人来决定的东西只有下单、调货、调价这些,其余的全部由顺丰来做。
李志颖:不管什么业态出现,夫妻老婆店永远存在,这是永恒的。夫妻老婆店有人的因素,因为跟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会不断观察这个菜怎么样,随时随地会动价格。但是系统不会这样。
朱毅:很多店用的是店长入股加盟的合伙制,看起来很好,但是合伙无非是利益捆绑,激发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也只是其中一个属性,还需要什么?专业程度、技能,包括一些判断问题的破冰能力。
李志颖:对夫妻老婆店或小店,你不能指望这些能力他都具备。
做生鲜店一定要形成一套体系,不能说靠某个单品特别强,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你要能给店长很好用的工具,让他形成一套判断体系。比如定货、品类、价格、组合。
罗威:如果开到一万家店,既要考虑价值最大化,又要考虑可操作性。培训一万个店长的管理成本会让你整体结构彻底垮塌。
蒋舜:这就像硬币的两面,夫妻老婆店在社区能很好地维护关系,但难的点就是复制性。
李志颖:鲜丰水果现在大概是1700家门店,百果园3500家左右,他们基本上都以加盟店为主。
但总部对加盟门店的控制非常强,基本上不允许门店自己进货,门店的各项标准都保持一致。因为生鲜很难标准化,如果想完全靠系统来解决,老实说,难度很大。
朱毅:从宏观上来说,百果园一年过百亿的销售额,在4万亿的市场里能占多少份额?千分之二点五。
我认为这不一定是终局。终局一定是百花齐放,目前还有更多可以突破的地方。
4. 不敢计算的利润空间
蒋舜:做生鲜,是一个又苦又累又不怎么赚钱的事。毛利率25%—30%,净利润在7%—10%浮动。
一个店就那么几万块钱的净利润,估值怎么估?
没有想象空间,觉得没有更多钱可以赚。这个利润空间,一般来说都要开源节流。开源,就要向上去吃供应链8%—12%的利润。不然就去扩品类,往下扩农特产品,或高利润的品类。
生鲜最大的特点就是损耗。控制损耗,缩减成本,实现节流。
朱毅:我之前花不少学费,摸出一个模式:我们的门店可以是供货商的仓,就是我的门店免费给你当仓,这样我们和供货商就不再是一个矛盾体。
门店的规模也很重要。在一个城市里,没有布局六七家店,确实撑不起来,一两家店没有意义,品类太广,而且不聚量。所以门店一定要超过7家,流量才能被消化。
「钱大妈」在广东有一千多家店,蔬菜主要从批发市场进。「生鲜传奇」有很多自有品牌,但主要还是贴牌。标品找贴牌的供应商,相对而言利润空间更大。生鲜豆制品利润较低。
青主:这边我来分享一下,我沟通过八大市场,每个市场都有两个以上档口,平常也去里面拿货。配送这一块不谈,就从供应侧上谈:怎么才能赚钱?
当时做到盈利的很少,我两年就做到了。在这个市场里面,看的不是成本定价,而是市商定价,和很多期货一样。
需要叫价,两点钟、三点钟的价格也不一样,市商定价还会有拍卖,这里面靠什么定价?要靠高频交易的方式,把几个档口的利益捆绑,对冲掉风险,这样才能够摊薄。我明天可能会亏,于是拖更多人来对冲掉会亏的风险,其实这都取决于一个稳定的规律。
蒋舜:后端我也聊过一个项目,他是把所有配送都集中起来,自己租场地,盈利点很明显。量起来以后,他赚厂家返点。
朱毅:所以说,如果我们商家到一定体量,这部分利润空间就是存在的。不是说纯粹靠2B和2C,还有一部分空间是to 工厂。
罗威:一个公司的价值,未必体现在利润上。如果你的门店足够多,有足够多的资产和现金流,那你的业态一样会有价值。
5.明天的「互联网菜场」
青主:现在算是生鲜的下半场,行业第一也不到1%。你很难说一招吃遍天,要把所有的细分市场干掉,我觉得不太可能。
首先还是定位,定位要准确。实际上市面上没有人能做到全覆盖,错位进来完全可以。
蒋舜: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真正业态,能做到像日本人理解生鲜的深度。现在出现的巨头拿了很多钱,提供这套解决方案,给人的感觉是,这并不是终局。还需要继续迭代。
我是这么理解的,对创业公司来讲,资金肯定不如他们雄厚。盈利还是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让我回答这道题,我觉得应该是要打游击战,挣钱的地方就去开,不挣钱的地方就尽量减少。
青主: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不亏钱,但不亏钱又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的小型业态,本身的财务模型都很脆弱,越小的店越弱。1000家店,肯定有30%亏钱,50%赚钱,20%保本。
我认为前一百家店,原则上能不能亏钱可以控制。就是可以依靠你的勤劳或其他东西,但到后面,就要留给概率。
蒋舜:我不会特别在乎我这个店一年赚10万还是亏10万,我在乎的是什么?10万亏在哪里?哪些动作让我赚了?哪些动作让我亏了?这个动作本身,我能不能够控制?
青主:赚钱的原因,如果可以复制,可以稳定输出,那它的价值远比一个店赚10万块钱的价值更高。
李志颖:这个学费可以交的,是有价值的。
朱毅:线上是标配,以后必须得做,问题无非是怎么和线下结合。线上要聚量的话,一定要做聚合。
李志颖:如何协同线上获取流量。这是首要去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流量获取,那你所有的履约都是空假设。
通过线下配合,把流量聚集到共同渠道,不管是合伙人也好,微信群也好,聚集完成还需要运营。这部分成本是要考虑的。
如果说是平台化运营,那他并不知道门店运营的情况,如果是门店运营,那还是要养店。所以在这个角色里再去看,线上和线下的品类之间有没有交叉。
这个就是协同,通过线下的协同获取流量,线上的全凭运营,然后再迫使线下做整个供应链的支撑、配送。
链条比较长,所以需要一个高水平的team去支撑。否则就只能成为一个增量而已,做不到所谓的线上线下协同。
MORE
《梁宁:在35岁之前,经历一场自我进化的奥德赛之旅 | 盈动分享》
《盈动获投中榜2018年度中国早期创业投资机构Top 50》
| 关于盈动资本 |
盈动资本是一家价值导向、研究驱动、独立思考的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的早期投资。我们致力于寻找并帮助那些心怀崇高而热切愿望、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和他们一起构建一个新的「我们想要的世界」。成立至今,已经在泛智能、泛文化和泛金融等领域投资了一大批优秀的早期公司,其中不乏像51信用卡、开始众筹、小电科技、别样红、人人视频、亿欧网、袋鼠云、高登世德在内的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并在多个榜单中斩获「最佳投资机构」奖项。旗下拥有良仓孵化器、湾区孵化器和创投媒体B座12楼。
转载请联 ID:yingdongziben 盈动君
| 官方BP通道:bp@incapital.cn |
- 20190517 No.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