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能控制我们的情绪吗?

2018 年 12 月 10 日 秦朔朋友圈

  • 关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373篇原创首发文章


这是一个情绪很容易被外界影响的时代。

前几天看了网易公开课上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Gross博士的一堂课,Can we really control our emotions? 我们真的能控制我们的情绪吗?很受启发和触动。感觉十分有必要写下来,特别是天生情绪反应强烈的同学,强烈建议看一下;还有一个特殊人群,也值得看一下,那就是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

情绪本身不是坏事

首先,要明确一点,人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情绪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从进化论角度讲,人类历经600万年优胜劣汰生存下来,说明情绪的存在有合理性。我们还在丛林里求生存的时候,情绪可以让人看到有毒的野果生产恶心的情绪,不去摘着吃;让人看到老虎没命地跑,跑得比平时快很多;让人看到其他部落的进犯愤而抗击,抗击的力量比平时大很多。 

这些情绪曾让我们生存下来,可是到了现代社会,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我们看到同事手法拙劣地猛拍老板马屁,就显露出恶心的表情,这不是办法;看到面试官,没命地跑不是办法;看到情敌,愤而抗击不是解决办法;看到孩子做题,第100次犯同样的错误,大打出手更不是解决办法。 

怎么办?! 怎么办?!

调控情绪的三种办法

控制情绪,笼统来讲有三种办法:第一,压抑压制(suppress);第二,重新评估当下处境、局面(reappraise);第三,远离可能会让你产生情绪的处境、局面(stay away from the situation)。 

第一种办法:掩饰压抑suppress

James Gross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两组实验对象,看一个电影片段,让A组注意控制情绪,不要让观察员看出他们在经历什么情绪,对B组没有这个要求。结果发现,表面上A组成员没有情绪,观察员也没有看出来,但是他们的血压升高了,心率加速了,体表温度也上升了,而且相较于B组严重很多。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道理,情绪是压不下去的,你只是掩饰了你的情绪不让别人看出来。

女生总体来讲比男生要情绪化,但为什么寿命比男生大7岁?因为情绪像洪水,不能堵,堵是要出问题的。

压抑情绪除了损害健康,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降低认知能力。James Gross教授的实验发现,同样的电影,AB两组看下来,压抑情绪的A组对电影内容的记忆比不压抑情绪的B组要差很多。心理能量是固定的,压抑情绪占用了很多,留给分析、记忆的能量就少了。

除了认知的代价,压抑情绪还有社会的代价。一个人情绪不稳定、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周边的人也会血压上升,心跳加速,有点像吸二手烟的情况。如果父母情绪很不稳定,孩子就要耗费很大的心理能量来消化、应对父母情绪的不稳定,留给学习的心理能量就少多了。

我们会发现,创造性的工作特别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和文化。没有一个大学要求教授朝九晚五打卡上下班的,没有一个高精尖的研发中心根据出勤情况付工资的。华为在俄罗斯的研发中心有一个科学家,来了大半年,拿着很高的工资,谁也不知道他在干嘛,很多时候也不见他的人影,有人反映到老任那儿。老任嘱咐大家不要管他,反而又给他加了工资。半年后这位俄罗斯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算法,使得分布式基站成为可能,为华为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之,压抑情绪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和认知,还会影响周边人的健康和认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当年的头牌教授Willem Burgers(柏唯良)上课时经常教导学员,碰到重大决策的时候,千万要带上一个好朋友,让他为你决策,倒不是说他的脑子比你聪明,而是这种时候你的脑子短路不能用了,他的脑子还能用。

第二种办法:重新评估reappraise

情绪不能压抑,那怎么办呢?第二种方法是重新评估当下的处境、局面,再做出情绪反应。

James Gross教授的实验发现,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要有效,不仅没有情绪的外在表现,而且没有情绪引起的内在生理反应。举个重新评估的例子,比如面试,你可以重新评估这种处境、局面,把面试看成你了解这个公司的机会,不仅是他们在面试你,你也在面试他们,看这个公司是否值得你去。这样想一想,你就不紧张了。很多时候,紧张、愤怒、猜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不必要的、不正当的,要学会重新评估,不要任由情绪直接生发。

很多年前看到过一个法国故事。一个人打车去机场赶飞机,计程车司机飞快地开车,但是不走大路,一直穿小巷绕来绕去,绕到一个很破旧的巷子时甚至放慢了车速,几乎停下了车,还不停地伸出头去向上张望,然后才飞快地把车开到了大路上,直奔机场,所幸准时到达。这位乘客一直没有说话,快到机场的时候他平心静气地问司机:“现在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了吗? ” 司机告诉他,他的老母亲生病在家,没有人照顾,他和母亲约好,如果她没事就在窗台上放一盆花,他上午、下午各去看一次。本来要去看的时候接到这个订单,因为要给母亲治病,不舍得放弃这单生意,又担心母亲,算了一算,应该来得及,就绕了过去看一眼,窗台上有那盆花,就放心了。这位先生一路没有为难他,一句质疑、责备的话也没说,最后还被司机的孝心打动,给了他双倍的车费。 

这位乘客是做了很好的重新评估工作的,他在发现司机绕路后没有马上下定论:这个司机在坑蒙拐骗,进而指责发火,而是假定他无辜,果然最后发现这是一个生活窘迫、有孝心的可怜人。人艰不拆。

每个人的过往经历和对将来的预期各不相同,会对同样的当下局面做出不同的判断,这里很可能参杂了私心杂念。王阳明心学强调的就是如何摒除私心杂念,修炼出看清真相的本领,把心修炼成一面明镜,照出事物真相。圣人的心就像明镜,清清明明,任何事物来了都可以照见,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我们对当下的判断依赖于五官感知,但是五官感知有时也不可靠。比如从视觉来讲,美国法院庭审近年来降低了目击证人证词的权重,因为有时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我们真正看到了什么。再加上前面讲的,激烈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在案发现场的目击证人就更不知道看清什么了。

人类认知的这些局限性启示我们,对当下做出判断时,应当保持敬畏、开明、通达、宽容的心态。1999年康奈尔大学两位心理学教授通过四个实验设计发现,越是能力欠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越高,越是无法认识且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过,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这个现象后来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邓克效应(D-K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往往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总之,我们在重新评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太多的因素会影响我们对于当下情况的判断,特别是人本身的认知局限又加重了这个问题,而且让我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开悟、智慧的人对当下处境进行重新评估时都会非常小心,他们知道看清真相很不容易,不会固执己见,更不会刚愎自用。 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昆山砍人事件、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或许都能避免。 

当然,如果重新评估做过头了,也会有危害。有一种情况特别容易让人过分重新评估,导致当事人过久地待在一个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中,不能及时撤退,那就是所谓的爱情。

上面谈到的两种方法,一个是堵,一个是疏; 一个是扬汤止沸,一个是釜底抽薪。最好是用第二种方法。但是很多时候,第一种方法也不得不用。

比如被老板骂了,或者被老婆骂了,你又不够聪明,来不及重新评估,阻止愤怒情绪的发生,你也知道如果任由情绪发作,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时候只好赶紧用第一种方法,掩饰压抑,装出不生气的样子,实际上血压、心跳在窜升,手心在出汗,体表温度在上升,健康肯定是受到了损害,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为了确保不被老板、老婆“炒鱿鱼”必须付出的代价,反正如果以后果真生病了,老板当时付你的工资可以用来支付医药费,老婆会来照顾你。 

当然如果你足够聪明有智慧,来得及重新评估,那么首先情绪就不会产生,那就两全其美了,既不会被炒鱿鱼,又不会损害健康。所以说,哲人无忧,智者常乐。

James Gross教授的实验还发现,掩饰压抑情绪的A组,眨眼睛的频率比B组高很多。怪不得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血压、心率、体表温度外人看不到,但是眼睛是看得到的。一个忙着掩饰压抑情绪的人一般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除非经过特务组织等的特殊训练。所以说现在的网络用语“确认眼神”是很有道理的,当然也只能确认眼神,确认血压、心跳、体表温度太麻烦了。

最难掩饰压抑的情绪之一是蔑视、轻视、看不起。哈佛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请刚结婚的夫妇来实验室,让两人自由交流,实验者用代号记录两人交流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情绪。20年后再来看这些夫妇,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当年显露情绪中“蔑视”多的夫妇都离婚了。 

调控情绪的第三种办法:离开产生情绪的地方

远离会让你产生不良情绪的环境、局面。比如辅导孩子作业会让你无法控制情绪,那就不要辅导孩子作业,子孙自有子孙福。当然做到这一点是需要超人的智慧和决心的。 

以上调控情绪的这三种办法,似乎正好可以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儒释道一一对应起来,儒,喜怒不形于色; 释,无喜无怒,四大皆空;道,不跟你们玩,修仙去了。 

辅导作业的家长如何调控情绪专论

最后对于辅导作业的家长专门来讲几句。第三种方法就不讲了,反正大部分家长做不到。第一种方法不建议,危害太大,代价太高。就来讲第二种方法吧。如何重新评估呢?想开才能放下,才能不产生不良情绪。 

怎么才能想开呢?有这么几个方向,大家可以尝试。

第一,孩子是孩子,孩子不是大人,大脑发育还不完善。

研究发现,重新评估能力越强的人大脑前额叶越发达,小孩大概八九岁开始有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越来越强,大脑前额叶发育也越来越完善,到20岁上下达才基本发育完善。 

小孩的大脑和大人的不一样,记忆、分析的机制也不一样,他同样的错误可以犯100遍,属于正常,你觉得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你是大人了;他可以把完全不明白含义的三字经、声律启蒙倒背如流,也属于正常,你觉得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你是大人了。你不能按照大人的逻辑去看待他、要求他,因为他不是大人。 

马克·吐温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对孩子,大家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感觉,上幼儿园之前,觉得这孩子聪明得不得了,简直是神奇了,窃喜莫不是一个天才。上了小学,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笨,笨得不可思议,感叹全家这么好的基因在他这里算拐弯了。上了高中,忽然觉得这孩子又聪明得不得了了,到底是我们家的孩子。 

这就是因为我们对于孩子成长的规律太不了解了,往往要拔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

第二,学会感恩,有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你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 此处略去一万个案例。

第三,做好作业,成绩好,不是你把孩子带到世上的目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不是你的附属,他不是你的工具,他来到世上有他自己的使命,他是来实现他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这个价值和作业、成绩没有太大关系。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一段对话意义很深刻,有人问阿甘:“你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阿甘:“什么意思? 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第四,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以后陪伴你为你养老送终的往往不是成绩好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以后远走高飞,一年见不上几面,真正朝夕相伴带你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地方的、你生病了带你去看病、为你养老送终的往往不是当年成绩好的孩子。 

哪种人最需要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人这一生,调控情绪十分重要。根据人天生的情绪反应强烈程度以及调控情绪的能力的高低,我们可以把人分成三种,最可怜、可怕的是天生情绪反应强烈、调控情绪能力低的那种人。说他们可怜,是因为这个情绪反应的强烈程度是天生的,基因里带来的,从婴儿出生那一天起就能看出来。他们将一生与此斗争,很多人败下阵来,有的人因此家破人亡。说他们可怕,是因为他们走到哪里都像座活火山,随时会把周边一切夷为灰烬。相反,有的人天生情绪反应微弱,别人觉得气死人的事他们能安之若素,完全生不起气来,基本上是死火山,也不需要学习怎么调控情绪,因为没有情绪可调控。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算是休眠火山吧。 

不管是哪种人,都应该修炼,虽然情绪反应强烈程度是天生的,然而调控情绪的能力是后天养成的,是修炼出来的,是值得你用一生去修炼的。James Gross教授的研究还发现,越是年长的人,情绪调控的能力越强。其实换个角度来讲,情绪调控能力差的人很难生存到年长,这里有个生存偏差的问题。调控好情绪才能颐养天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网易公开课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 ,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可汗学院,TED等教育性组织的精彩视频,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科学、金融等领域。 网易公开课,力求为爱学习的网友创造一个公开的免费课程平台,借此向外界公开招聘兼职字幕翻译。网易公开课翻译平台目的是秉承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让知识无国界!
【ICML2020-华为港科大】RNN和LSTM有长期记忆吗?
专知会员服务
77+阅读 · 2020年6月25日
【ICML2020-哈佛】深度语言表示中可分流形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2020年6月2日
最新《Deepfakes:创造与检测》2020综述论文,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20年5月15日
【MIT】Yufei Zhao《图论与加法组合学》,17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0年4月27日
模型压缩究竟在做什么?我们真的需要模型压缩么?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CCL 2019】结合规则蒸馏的情感原因发现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19年11月27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何晖光:多模态情绪识别及跨被试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大讲堂
55+阅读 · 2019年4月23日
你真的懂时间序列预测吗?
腾讯大讲堂
104+阅读 · 2019年1月7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为什么大家都不戳破深度学习的本质?
36大数据
4+阅读 · 2017年12月7日
人工神经网络是否模拟了人类大脑?
数说工作室
9+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谈谈王者荣耀
小道消息
4+阅读 · 2017年7月6日
Object detection on aerial imagery using CenterNet
Arxiv
6+阅读 · 2019年8月22日
Text classification using capsules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12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4月8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ICML2020-华为港科大】RNN和LSTM有长期记忆吗?
专知会员服务
77+阅读 · 2020年6月25日
【ICML2020-哈佛】深度语言表示中可分流形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2020年6月2日
最新《Deepfakes:创造与检测》2020综述论文,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20年5月15日
【MIT】Yufei Zhao《图论与加法组合学》,17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0年4月27日
模型压缩究竟在做什么?我们真的需要模型压缩么?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CCL 2019】结合规则蒸馏的情感原因发现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19年11月27日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何晖光:多模态情绪识别及跨被试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大讲堂
55+阅读 · 2019年4月23日
你真的懂时间序列预测吗?
腾讯大讲堂
104+阅读 · 2019年1月7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为什么大家都不戳破深度学习的本质?
36大数据
4+阅读 · 2017年12月7日
人工神经网络是否模拟了人类大脑?
数说工作室
9+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谈谈王者荣耀
小道消息
4+阅读 · 2017年7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