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天跑去50°C的吐鲁番测车,这帮人图啥?

2022 年 8 月 2 日 36氪

在行业玩家井喷的时代,做出优质内容。



这是一个被高温席卷的夏天。6月以来,全国不少地区持续被40°C以上的热浪炙烤。

新能源汽车在今夏的热度也很高,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260万辆,市占率达到21.6%。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

但在热度高涨的同时,不少车辆被曝发生自燃起火,关于安全的讨论此起彼伏。高温下的日常用车也让人哭笑不得:为了防晒,一些司机在车内用上了打伞、戴草帽的“土方法”。

带着疑问和期待,懂车帝副总裁、原创内容负责人张迪,和团队一百多号人跑到了更热的地方,他们在室外温度接近50°C的新疆吐鲁番,对40多辆新能源汽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测试,测试科目包含续航、充电、空调、甲醛、极速测试等,总计20余项,就是为了弄清楚当温度飙至50°C,市面上热销的新能源汽车是否依然满足日常使用。

6月初的新疆吐鲁番炎热难耐,哪怕出发前做了全套预案,团队所有人都配了防晒指数最高的全套防晒服,但太阳耍起威风,仍有不少人招架不住。张迪决定更改测试拍摄的方案,分时倒班工作。

最终,一行上百人完成挑战。测试结果显示,近50℃条件下新能源车整体续航达成率为66%,高温对续航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远低于严寒天气。同时,国产品牌绝对续航里程更高,合资品牌实际续航和企业标称续航差距更小。

在此之前的2021年12月,张迪还曾和团队一起,在零下20°C的低温环境下,完成对41台新能源车的冬季测试。

这样大规模的测试,在过去大都由汽车主机厂完成,由于经费、难度高等原因,内容机构几乎不会踏足。但张迪坚信,往正确的方向下笨功夫是会有回报的,结果也印证了他的观点——截至目前,多条夏测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破千万,最高单条视频播放量超4500万,这在汽车垂直内容领域是一个令人惊艳的成绩。

懂车帝为什么要接连做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冬测、夏测?为什么大家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表现出空前的关心?在行业玩家井喷的时代,如何做出优质内容?

以下是36氪与懂车帝张迪的对话:


愿做流量时代的“笨小孩”

36氪:以冬测和夏测为代表的“三高”测试一般都是汽车主机厂在做,懂车帝为什么也要做?你们的测试有什么不同?

懂车帝张迪:作为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想站在用户视角去审视新能源汽车。当下,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处于高速增长中,我们相信一定有些车没有经历过完善的、在真实环境中的冬夏测(就上市了)。传统厂商可能要用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做这类测试,但是新能源车有些测试被忽视掉了。

此外,很多企业做冬夏测也不会对外开放,并且测试对象都是单一品牌、单一产品,不会横向地把40多款车放在一起做对比,(对企业来说)没有必要。此外主机厂大多做的是国标测试,但我们想做的是用车真实用车场景下的测试,更能暴露问题,这些测评主机厂是不会去做的。

现在新能源车最容易被诟病的两个问题,一是续航,二是自燃,恰好冬夏测能覆盖这两个方向的担忧。

比如冬测是在一个相对极端的寒冷环境中,去看车的电池表现。很多人说我的车一辈子都不会开到东北,没关系,你可以看看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车的三电系统整体性能如何。好的新能源车型,有专门考虑做电能管理,不会产生无法启动的问题。但有些车它是按照传统燃油车思路去设计的,很有可能在寒冷的环境下就无法启动。

极热环境也一样,很多人担心电池会不会因为天气热发生自燃。我们这次夏测也是带着很多用户端的疑问,去对这些新能源车进行检验。结果显而易见,新能源车很大一部分的自燃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热,而是因为自身的热管理失控。

36氪:整个项目投入最多的是什么?

懂车帝张迪:人。这次我们一共去新疆的就有100多人,加上后方支持和产品、运营、研发的同学,有几百人。可能大家看到的是集中在一个月内做冬测或者夏测,但其实我们都是提前三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筹划。我们刚从夏测回来的团队,现在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次冬测了,所以说人力的投入和时间成本是最大的。相反,车辆、场地成本相对还好。

36氪:整个测试过程中什么最难?

懂车帝张迪:没有不难的,每次做这种集中测试,我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从开始那一刻起,没有一件事让你觉得这个项目可以顺畅推进下去。

最心惊肉跳的是好多同学在现场出现疑似中暑的症状。我们买了防护效果最好的防晒服,准备了藿香正气水这些药物,但好多人还是中招了。到了新疆第二天,很多人开始拉肚子,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前一天吃羊肉串吃坏了肚子,但后来一检查发现是中暑。当时还没开机,很危险,这么大规模人中暑意味着可能拍摄都无法进行。

后来只能分时工作。四点半起床,五点去现场,天不亮的时候就开干。到了十一点左右地表温度七八十度了,大家就回去休息,下午四五点钟再出来。

36氪:测试中有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吗?

懂车帝张迪:之前冬测的时候,常规的量产胎进不了冰雪场地。我们常用四季胎在雪地里没有抓地力,车完全起不来,所以必须得上冰雪胎。我们把四五十辆整车从北京运到海拉尔,当地具备这种集中换冰雪胎能力的店都没几个。

换完胎之后没发现什么问题。但在测试当天,我们又做了二次复检,突然发现有几辆车的轮胎旋转方向装错了,这简直是一场大灾难,因为轮胎花纹直接决定了抓地力和整个测试结果。方向装错了,你的测试结果就全废了。这种时候,我们做复检的意义就出来了,保证在正式测试前,所有轮胎全部按标准进行了反复检测和整备,以达到最佳的测试状态。

又比如这次夏测,我们拍一个画面要用到五六个机位,那么高温的环境下,五台机器都没事,但其中一台主机位因为机器过热停止工作,所以那次主机位素材全没了,但还好我们有其它机位的素材做补充。我们都是有应急预案的。

36氪:在测试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场地状况有怎样的要求?

懂车帝张迪:其实我们测试过程中有很多小细节需要考虑,比如夏测的甲醛测试,如果你看过我们的视频的话可以发现测试的时候车和车之间还隔着一个车位,这是考虑到了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避免车与车之间互相影响。

冬测是“从一滴水开始”的。当时11月份进场测试,但那时海拉尔的天气还不够冷,冰面不符合冬测标准。冬测对冰面的厚度和平整度有强制要求,不够厚的话,开车上去冰面会产生裂痕,影响测试过程和结果。

没有那么大的冰场怎么办?一种方案是等自然上冻,但问题是如果干等,节目上线时间也要往后推迟,可能到过年,我们等不起。

没办法,我们决定自己造一片冰面。当时在那边一个测试场,我们从一滴水开始,每天在里面灌溉,等着冻成冰,生生冻出来一个20万平米的场地。

36氪:过程这么艰难,对回报的期待是不是也很大?

懂车帝张迪:我们都知道,流量时代有很多抢眼球的方式,不用非得用这种笨的方式、做这么重的投入、搞这么大规模的测试去做内容。

汽车资讯平台是个小垂类,并不像一些大众App能影响那么多的用户,很多人很难做到每天打开汽车类应用,但像我们冬夏测的内容总体曝光量都是几亿级别。以前在传统媒体时代,这种横跨几百天的测试没有人去做,但公司给我们的思路就是有耐心、慢慢做,一点一点做出对行业的价值。


做新能源测试如履薄冰

36氪:怎么看待这两次大规模测试的结果?

懂车帝张迪:说实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放在五年前,我们都选不出来这么多车进行测试。还有一点我们没想到的是,很多自主品牌表现得非常好,而且真的是比外资品牌好很多。

夏测暴露出的问题其实可以分等级。大家最担心的极端状况像热管理失控、车辆自燃起火这些都没有出现。有些问题是功能的问题,和供应商管理有关。有些问题其实可以很快解决,比如夏测节目上线后,我们发现有车企已经发布OTA更新来解决问题,一些车辆空调制冷逻辑加强了。

36氪:对比三年前和现在,懂车帝的用户群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懂车帝张迪:三年前我们的日活跃用户规模(DAU)只有大概200万,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有700多万,用户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三年前的新能源汽车还很不成熟,那会儿很多车续航只有一两百公里,现在五六百公里已经近乎标配了,很多企业也推出了1000公里的续航。这三年其实也是中国汽车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三年。

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新能源车型的话题热度都在提升。比如同样是新车发布,一辆纯电车的发布可以带动DAU往上走,在我们站内的话题热度也很高,但换成燃油车,浮动就非常小。


36氪:在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的当下,做内容难在哪里?

懂车帝张迪:前两天有人说半个车圈的人都在讨论这次夏测,说懂车帝是不是花钱请的这些人。其实很多都不是,不少人都是围绕我们的结论自主参与话题讨论或者产出内容,他们本身也觉得测试是有价值的,也有足够多的讨论点。

不过越是有这样的关注度,我们越是感觉如履薄冰。

对我们来说,越往后生产内容越难,你说出的每一个观点,策划的每一个话题,都要小心翼翼。我们要对用户负责,这里面包括了车企和消费者,尤其是现在厂商有调取车辆后台数据的能力,测试现场发生了什么,怎么开的车、怎么做的测试,理论上车企想知道的话都能够知道。我们的测试其实没有什么秘密,瞒不过人家,如果有问题一定会被质疑。

36氪:对比燃油车时代,用户消费汽车内容的关注点,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懂车帝张迪: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我们做过用户调查,很多人很关注的是汽车的机械性能,包括售后保养等等。但是新能源车来了以后,整个行业都变了。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大部分企业采购的三电系统来源无非就是几家供应商,很多元器件水平差不了太多,性能上的差距也不是特别大。就拿百公里加速来说,做到三四秒的车比比皆是,这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想的不敢想。

现在大家的关注点都转到了智能化和使用舒适度上了。你会发现大家很在意说车里有没有冰箱,屏幕的适用性怎么样,用车的环境是不是舒适等等。

过去油车会有大量的保养成本,多久保养一次发动机、多久换一次机油机滤火花塞、多久换一次正时链条,这些在电动车时代都没了。用车需求的改变直接造成了用户对内容需求的改变。所以我们整个圈子的内容供给都在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汽车平台和媒体产出的同质化内容肯定会有。大家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你很难生产出差异特别大的内容。但懂车帝有能力、也愿意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去做或者做不了的事儿,我觉得内容层面还是会有很大差异的。


B端、C端都是用户

36氪:对于车企和行业来说,懂车帝的测试意义在哪里?

懂车帝张迪:绝大多数主机厂做测试的时候,没办法横向做对比,有一些数据也不能100%保证客观全面。我们以外部视角做完测试之后,对内部来说是一个补充,尤其是很多研发人员觉得是非常有用的。有企业找过我们,问能不能提供别家企业的某个数据,横向比较一下。

我们希望让大家通过冬测、夏测、安全测试、拆解等等节目,系统地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准,督促或者说帮助这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36氪:续航、空调、甲醛等等,具体的测试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懂车帝张迪:我们都是从需求出发。在做测试之前,我们在懂车帝站内和一些车友群会发放调研问卷搜集了解用户的关注点,测什么车、做什么项目,也会看车型和关键词的搜索量。做完这些功课以后,才去现场进行测试的。可能大家看到的是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的节目,但前期付出很重要。

36氪:在测试过程中怎么把控标准?

懂车帝张迪:比如我们在高温情况下测出部分车辆内部的甲醛数值偏高,超出了国标,我们会把这些车放到常温20多°C下,重新再做一遍测试,同样的流程,同样的步骤,只是没经过暴晒,然后一看,这些数值都是符合国标的。

这说明这些车企其实是做了甲醛相关测试的,只是他们没有覆盖完整的用户使用场景,比如没有考虑到夏天暴晒到50°C的情况。很多这样的测试我们都要进行复测,尽可能让所有测试都客观公正,然后提醒厂商注意这类真实用车场景,改善产品性能,这也是为了对用户能有帮助。

很多企业跟我们沟通,说标准过高或者不够公平,我们也会说清楚,这个东西不是针对某一家,而是横向对比发现问题,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升,毕竟还有那么多车没出问题。

36氪:有观点质疑说你们测了41台车,也只是单车测试,存在偶然性,不具备那么强的参考价值。你怎么回应?

懂车帝张迪:我们所有测试都是依据实际使用环境去做的测试。车的品控相对比较稳定,偶然性相对比较低,不像做蛋糕,今天尝和明天尝可能味道有差异。一辆汽车上有成千上万个零件,组装到一起大批量地生产肯定会有问题,存在不良率。在极端测试场景,可能发生问题的概率会更高,用户日常使用不出问题当然更好,但是不代表说它不可能遇到。

主机厂也时不时会召回车辆,因为很少一部分用户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召回,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辆。因为对于单个用户来说,出现问题的概率只有 0 和100%。他不发生问题的时候,他是0,但一旦遇到问题了,他就是100%。

36氪:做这样的测试,会不会得罪一些B端用户?如何平衡C端用户和B端用户的关系?

懂车帝张迪:对于B端和C端,我们没有想去平衡。对我们来讲,只有用户这一个概念,无论你是B端还是C端,在我们这都是user(用户)。

B端是懂车帝不可忽视的一大用户群体。很多企业搞传播还是传统思路,有些人也找到我说测试结果太负面受不了,能不能撤稿。我的回复是,如果大家都按你们说的来,只说产品好的地方、其他一概不讲,企业真的想看到这个局面吗?这不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因为我们都会失去C端的信任。当一家企业或者资讯平台失去公信力,你也失去了C端的所有支持,那你还有什么价值呢?说到底,我们做冬测和夏测的初衷不是给企业找麻烦,而是在当下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帮助企业寻找短板提升信心,最终利好消费者。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汽车,本来是指汽油车,在中国泛指四轮内燃机车,包括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混动车。汽车由德国人发明,德语词为Automobil,这个词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Auto和Mobil,意为自动运行车,或称为自动车。
1026页ppt!《智能电动车》投研大全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2年4月14日
数字孪生城市优秀案例汇编(2021年),262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3+阅读 · 2022年1月29日
【干货书】《日常算法》,15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2年1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72+阅读 · 2021年7月3日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1年5月21日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1年5月21日
吉利这个杀手级应用,被我们大卸八块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8月1日
狂飙的比亚迪,撞上50万订单暗礁
36氪
0+阅读 · 2022年7月9日
当我们谈智己时,我们在谈什么?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为什么明星不爱发抖音了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4月9日
零跑都过万了,留给蔚来的时间不多了
36氪
0+阅读 · 2022年4月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0年11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0月3日
已删除
Arxiv
32+阅读 · 2020年3月23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1026页ppt!《智能电动车》投研大全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2年4月14日
数字孪生城市优秀案例汇编(2021年),262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3+阅读 · 2022年1月29日
【干货书】《日常算法》,15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2年1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72+阅读 · 2021年7月3日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1年5月21日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1年5月21日
相关资讯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0年11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