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诞生至今已经将近四年了。随着越来越多厂商的入局,它正从最初“昂贵的数码玩具”,一步步向着“可堪大用”的阶段发展。在刚刚结束的 OPPO INNO DAY 2021 上,姗姗来迟的 OPPO 终于推出了旗下首款折叠屏量产机——Find N。细数过往的时光,为了让折叠屏手机从“尝鲜”到“常用”,作为国产手机重要力量之一的 OPPO,经受了怎样的历练?
溯源
2018 年 10 月,柔宇迈出了折叠屏手机探索的第一步,以横向对折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智能手机突破直板形态桎梏的契机。随后的华为、三星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折叠屏产品。
虽然三家分别采用了外折和内折两种形态, 不过从具体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两种方案都有着各自的短板:
外折方案虽然可以“一屏两用”,但是大屏始终裸露在外,缺少结构性保护,容易损坏,而且铰链在对折时会受到来自屏幕的反作用力,影响使用寿命;早期的内折方案虽然对大屏提供了保护,但由于普遍采用 U 型铰链,屏幕弯折半径小,折痕相对明显。这种对屏幕观感的负面影响,成为了阻碍大众用户选择折叠屏手机的重要原因。
虽然相继登场的产品在折痕深度、屏幕寿命和铰链可靠性等方面作出了优化,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看,这些努力仍然仅仅满足了“能用”的需求。折叠形态可以做什么?系统功能和软件特性应该朝哪个方向迭代?
这些都是摆在后来者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开屏”
从量产机发布的时间来看,OPPO 显然是折叠屏领域的“后来者”。然而早在 2018 年——也就是 Find X 面世那年,作为 Find N 前身的第一代折叠屏原型机,就已在东莞长安的实验室里初具雏形。尽管身处 2021 年的我们已经知道,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在漫长且枯燥的技术验证过程中,OPPO 还是找到了“苦练内功”的要义:铰链。
铰链是折叠屏与直板机的核心区别,它与产品的结构强度、使用寿命以及开合手感等息息相关。同时由于和柔性屏技术深度耦合,铰链之于折叠屏的意义,用“牵一发动全身”来形容,并不为过。
近四年时间里,OPPO 的结构工程师们几乎遍历了市面上所有的折叠屏形态,历经六轮迭代,才为 Find N 的铰链研发积累下充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最终的成果,有两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在内折形态的基础上,选择了水滴铰链。和 U 型铰链相对,水滴铰链为屏幕创造了更大的弯折半径,避免应力集中,这是减轻折痕的重要基础;配合 UTG 玻璃高模量、高挺性的物理特质,以及显示层下方支撑钢板独有的渐变网纹设计,OPPO 表示 Find N 的屏幕折痕比目前行业最优水平还要好 30%,并且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出现明显劣化。从近一个月的实际体验来看,这条宣言的前半句已经得到了证实;至于后半句,只能说“路遥知马力”,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其次是利用水滴铰链实现了 50°-120° 区间的无极悬停。用 Find N 产品经理的话来说,“悬停是一种能力”。从技术上看,Find N 在水滴铰链紧凑的内部空间里塞进了三组共六对凸轮,单个凸轮的直径达 3.3mm,辅以对弹簧力值和凸轮切向角的反复调整,最终得以兼顾悬停角度与开合手感;从体验上看,无极悬停在“代替手机支架”之外,还为更多使用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创造性地提供了解决方案,尤其是结合影像创作的玩法,令人印象深刻。
钻研铰链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折叠”这种三维空间的手段来突破直板机在二维层面的物理极限,让原本对立的“便携”和“大屏”得以在一款产品上共存。但化解矛盾势必意味着取舍,在 Find N 身上,权衡的天平还是向“便携”略微倾斜了一些:在 7.1 英寸内屏覆盖大屏需求的前提下,折合后小巧的机身,以及 5.49 英寸、18:9 的外屏,不仅有利于单手操作,还让握持感变得更加舒适。这背后更深一层的逻辑,来自人类基因中自带的掌控欲,毕竟操作越简单、越容易掌控的产品往往越受青睐,就像智能手机的操作逻辑,永远是“点、按、划”最受欢迎。
常用
这些创新和尝试,能不能让 Find N 像 OPPO 所说的那样,从“尝鲜”到“常用”,担起主力机的大任?实际体验过后,有些心得想与你分享。
第一道需要跨过的门槛,是重量。Find N 整机 275g,与大屏直板机带上手机壳的重量相仿,在折叠屏阵营中算得上“轻量级选手”。然而折叠状态下的厚度往往会加深“重”的印象,所以上手之初,还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不过 Find N 的取巧之处,是用 73mm 的握宽以及 18:9 的外屏比例,把整机尺寸控制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在很多场景下,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台小屏手机来用。
不得不说,屏幕尺寸的变化,就能对一款折叠屏手机的体验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确实有些出人意料。Find N 的面世,也算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让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真正变得可用,而不再仅仅是内屏的附属品。
出于对续航的考量,外屏的刷新率为 60Hz。不过能够明显感受到的是,OPPO 在 ColorOS 上对系统交互动画做了调优,再加上 Find N 外屏相对较小的尺寸,60Hz 的使用体验是优于预期的。不过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我们的双眼已经被 120Hz 被动地“培养”出使用习惯后,再看 60Hz 的屏幕,或多或少会察觉到一丝差异。但技术的进步总是日新月异的,相信 OPPO 在后续的迭代中,能够顺利解决功能与功耗之间的矛盾。
从外屏转向内屏,展开 Find N 的过程,恰好是无极悬停发挥的空间。从影音娱乐到线上办公,从健身运动到影像创作,无极悬停在诸多使用场景下带来的体验升级,让折叠屏跳出了“手机+平板”的思维定势,而这种硬件形态与软件功能的有机结合,甚至很可能会改变普通用户使用折叠屏手机的方式。
至于眼下,无极悬停最需要的则是时间的检验,毕竟长期使用后的可靠性也是构成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此外,铰链的开合手感也是这部折叠屏手机值得一提的地方,开合力度、铰链展开的段落感都很好:开启的瞬间需要的力量稍大,就像打开某个重要的礼物;展开的过程中手感顺滑,力度均匀;在快要完全展开的时候,则会顺势弹开,整个过程非常符合人类的直觉。合上屏幕的过程也有和开启时类似的表现,而且完全合上时,还会发出类似车门关闭时的厚重声音,满满细节感。
展开内屏后,类似平板的横屏状态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观影还是阅读,都能获得不错的体验。就拿 B 站来说,在手机上刷视频,打开弹幕会遮挡画面,可关上弹幕,又少了“跟万千天才网友们集体吐槽”的快感。Find N 的内屏在显示以 16:9 居多的网络视频时,上方黑边刚好成了弹幕的“跑马场”,看片、吐槽两不误,这就是屏幕显示面积增加带来的福利。观影体验的加成,应该来自底部边框上的双扬声器了,在展开形态下,双扬声器对称排布,形成立体声场,带来更强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更重要的是,扬声器的位置经过了准确的计算,即便握持观影,扬声器也不会被遮挡。OPPO 对人因学的研究和对细节的执著,在 Find N 上被很好地展露。
至于系统和软件体验,我们认为 Find N 在三方应用的大屏适配上已经可以跻身目前折叠屏手机的第一梯队了。毕竟经过近四年的发展,移动终端行业对折叠屏应该怎么做、应用在大屏上应该呈现何种状态,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清晰的认知。而在此之上,Find N 还给出了很多让用户眼前一亮的功能,比如双指下滑快速分屏,在传统分屏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键多搜,以及悬停状态下神似掌机的视频操控方式等等。当然,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当下的软件交互,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折叠屏手机功能上的潜力,则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OPPO 需要继续深耕的方向。
展望
对于 Find N 而言,无论是产品的完成度、软硬件素质,乃至发布会上公布的售价,都让大众看到了折叠屏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希望。而 OPPO 为了更精细地打磨这款产品所付出的努力,同样有目共睹。更浅的折痕、更高的耐用性、更好的日常体验,应该说,OPPO 的确找到了曾经一度制约折叠屏手机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让过去饱受诟病的“花瓶”,逐渐展现出能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的实用价值。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产品形态,折叠屏手机还有许多新的功能点和应用场景等待着整个行业去发掘。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而 Find N 也仅仅是探索手机终极形态的征途上,OPPO 迈出的一小步。
但从这一小步中,我们看到了 OPPO 特立独行的思考方式,不出格、不冒进的行事风格,以及为硬核科技赋予温度和愉悦的产品理念。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下一站去向何方,永远值得期待。
OPPO Find N 限时 0 元抽
OPPO Find N 上线 ZEALER 0 元抽!绿厂四年磨一剑的折叠屏,会是什么体验?全行业最隐形的折叠屏,给你直板机做不到的创新体验,OPPO Find N,我们免费送!扫上方二维码或戳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前往领取。
『热 门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