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稻盛和夫曾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
仔细想想,工作的种种如意不如意,不正是培养我们细心、决心、耐心、恒心与谦卑心的一场修行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老师也曾经专文探讨过「工作」和「生活」、「旅行」与「修行」的内在联系,正值周末,我们特别摘录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没耐心看完?直接拉到文末,「一枚彩蛋」等着你喔~
有人说“人生是一种修行”,我并不认同。在我看来,人应该是这样对待自己:把人生看成一场旅行,把工作看成一种修行。
如果工作是修行的话,你就会发现工作很好,因为工作是一个修行的场所,因为修行,会得到让自己心安的东西。
01 修行的好处
人在努力工作时,就不会觉得太累,你会享受它,因为你知道这是在修行。修行的好处,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个好处是让心安静。人心安静是比较重要的,人心安静时,人会比较好看,人的面貌是由心定的,所谓相由心生。
第二个好处是转为内求。你会发现在为自己做事,而不是在为别人做事,修行都是内求,就是你在为自己做。
第三个好处是专注。有过修行的训练,人可以快速进入某种状态,有效率。有人问六祖什么是禅,六祖回答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修行当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使人更健康。
其实修行并不需要跑到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辟谷,更不需要苦思冥想,工作就是修行的场所,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讲,你可以知道工作有多大好处了。
02 为什么说工作是一场修行?
工作为什么是修行的场所呢?
因为工作要达成的一些东西与修行所要达成的东西是一样的,我从三个方面诠释给大家。
1. 工作就是要持续完善,在每天的工作中,努力认真地做事。
释迦牟尼开示说,“精进”是达到开悟的办法之一。日常工作就是持续改善,这不就是“精进”吗?“持续改善”就是“精进”。
工作之所以成为修行的场所,就是因为工作要求持续改善,如果你能这样要求自己,你就已经在修行了。
2. 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欲望、磨炼心性、培养人格。
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就是管理欲望,所以承诺目标实现就是一种修炼。
工作中必须合乎规范,如果一定要打破流程、打破制度才可以工作,其实是你自己没管理好欲望,所以合规、遵守流程又能够去实现目标,这本身就是修行。
能够在工作中接受挑战,接受变化,调整自己,战胜欲望,超越自己,就达到了修行的目的。
3. 工作品质就是人格完善的表现。
修行中非常在意人格的完善,修行就是实现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你做的工作每次都有品质输出,都有价值贡献,你的人格就很高尚。
人格是什么?在我看来,人格就是一个人品质的厚度。在工作中,如果把每项工作都有价值、有品质地贡献出来,你的人格一定很高尚。
因此,我才说工作就是修行。如果你这么去想,你会觉得工作真的很好,你每做一件事都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会对完善自己非常好。
这样理解工作就会很好,你也不会觉得太累;遇到难题你就知道,这是修行对你的要求、对你的挑战,超越它,你就会成功。
03 人生是旅行
想象一下你去旅行时的快乐,那才应该是人生的真感受。遇到的每个人都应该是风景,遇到的每件事都应该是美好,这就叫人生。
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所遇到的每个人和每件事。看到身边的同事应该去欣赏他,看到所做的事也应该去欣赏它。
旅行的心态就是欣赏,去旅行的人都比较开心,返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回到家觉得辛苦,来到工作场所觉得痛苦。这是因为在工作场所有约束、要修行,所以确实很难;回到家里要付出,所以会比较辛苦;只有旅行时是享受,才会开心。
这三个不同的境界——享受的境界、责任的境界、约束的境界,体现出你不同的心态,你会发现三个境界的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要把整个人生按照享受的境界去看,哪怕困难也是享受,就没有关系了。
为什么你学了那么多东西,
生活和工作依然没什么变化?
为什么他能学以致用,
而你却很难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容付费产品,我们该如何选择?
如何避免选择之后带来的循环焦虑?
8月30日晚,来知乎Live
你的一切疑问,交给陈春花老师来解答!
▼
活动简介
8月30日晚20:00,在知乎Live直播间,「华章书院」携手「春暖花开」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商界领袖陈春花老师为你带来一场「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主题线上分享。
届时,陈春花老师将带你直面这一波知识浪潮,深入了解知识的本质,学习如何选择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让知识为你赋能。
长按识别海报二维码
立享14.9元早鸟优惠
▼
▼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BiMBA商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2016 《财富》「中国 25 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 TOP5 ; 2016 《清华管理评论》「管理创新思想家」; 2015 《财富》「中国 25 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 TOP2 ; 2015 《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 100 强」 TOP10 。
曾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先后出版专著 30 余部,最新著作《激活组织》、《改变是组织最大的资产》、《激活个体》。
▼
本次 Live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知识的危机:
在快速变化和认知盈余的时代如何选择知识?
能力和知识的关系是什么?
2. 知识的本质:
普通人怎么理解知识这个概念,知识如何分类?
知识如何产生效用?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3. 打造个人知识新结构:
知识社会,更好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知识社会,个人应该如何工作?
未来大学教育会怎么变革?
4. 打造组织、群体新结构:
群体知识和群体智慧会成为未来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吗?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怎么改变企业组织知识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知识如何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
5. 如何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与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