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个年入的5亿的CEO聊了聊!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

2019 年 2 月 23 日 创业财经汇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 “创业财经汇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


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原本能力相当,出身不比你优越,天赋也并不过人,机遇也少于你的人时,为什么如今他的成就却高于你10倍,甚至几十倍呢?


这个疑惑一直伴随我很久,直到前日,我终于从一个老朋友身上找到了答案。


他是我北大的同学,年长我几岁,却与我同级,因为是退役士兵考的研。


用他的话说,他出身湖南一农村,无论天赋还是成长背景,都与优越二字无缘,甚至放到人堆里都难以被发现。


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顺势而为”


他从不安于现状,一直在寻求改变。这并非意味着他情商高,相反,他不苟言谈,即使在创业过程中,也从不有意识地进行任何主动社交。


坦白讲,在他刚创业那会儿,周围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压根儿并不认为他能做到多大,也不觉得他有什么超出常人的能力。


可直到前天,我和他进行了3个小时的谈话后,才发现我俩之间的差距,已不是10倍而已。



首先,这种差距体现在了事业的格局上。


他如今操盘了一个年入现金几亿的公司,利润率竟也高达50%以上(别乱想,这绝对是个阳光生意),关键五六百人的规模却没拿过一毛钱投资。更让人羡慕的是他还有大把时间,至少看上去很“闲”。


其次,如果说单纯是事业做的大,我认为没什么好探讨的,因为有钱的企业家多了去,屌丝逆袭的故事也到处是。


真正让我震撼,甚至产生一丝焦虑的,不是他的刻苦与能力,而是他甩我十条街的思维格局。


换句话说,我的成长路径是“线性的”,而他的成长路径是“指数级的”。


之前我还一直在想,同样是读一所学校,在一个教室,认识的都是同一批人,而且他未必有我“聪明”,为何他能积攒更多的势能?


如今我才顿悟,所谓“1万个小时”背后的专注理论,只能帮助你在原有的赛道里比周围人强,但不能帮助你在平行竞争中取得“裂变式成长”。


比如这位同学刚刚创业的时候,我毕业先去做了广告设计,我每天刻苦努力工作超过12个小时,2年多的时间就积累了1万个小时,但收入也只不过是从四位数变成五位数。


与此同时,我的同学当时情况并不比我好,他成了家还要带娃,压力负担也比我大。他做的同样是广告,只不过他是在那时刚兴起的微博上,通过运营账号给人做广告,收入比我好不了多少。


但你要知道,趋势的力量从来不会在当下呈现,它一般会在未来的3~5年现形。


如今,我们已毕业7年,途中我换了3个领域,最后才扎根到现在行业。但他一直在被“内容风口”推着跑,于是乎,我俩之间被“天时”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放到今天已不是真理。


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就是“天时”,天时就是趋势,只有趋势才能带来最有爆发力、杀伤力以及指数级的增长。



真正能拉开人与人距离的,

是“指数型成长”。


不妨再来回答一个问题:10年后,你的身价可能是多少?


显然,这个问题很难预测,因为这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判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什么时候它会发生。


不过,如果你真的尝试了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多半的回答,很可能是基于你现在的能力和资源而判断的。


就好比你现在年薪10万,也许你会猜自己未来每年多赚10万,十年后兴许你每年就可以赚到110万。


这,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本身没有对错。


线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从自我认知而出发的思维模式,比如在生活、工作中,倘若你想要做大10%,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换得。


反之,如果你想要做大10倍、甚至100倍,那你就不得不摆脱这种线性成长,让自己重新思考,跳入一种叫做“指数型”的成长模式。


那究竟什么叫做「指数型成长」呢?


举个例子。假设你正走在一条马路上,你每一步都能迈出1米的距离,你走了6步,也就前进了6米,然后你再走24步,那么就离原点有30米的距离。你很容易知道这30步能把你带到多远,这就是简单地线性成长。


但是现在,请你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步都扩大一倍距离(无论这在科学上是否成立),当你走了6步时,实际上你已经走了32米(1、2、4、8、16、32)。而当你走完全部的30步时,你猜自己走了多远?


答案是10亿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你绕地球走了26圈!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线性成长是有局限的,因为单靠个人或一个组织的努力,迟早会遇到天花板。


而指数型成长是爆发性的,它会拉着你把你拖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距离。


这个道理很简单,可一个人若想获得指数型成长,首先要做到的是“顺势而为”。



所谓“顺势而为”,

就是在确定的大方向里找概率。


记得若干年前,我做了一个针对特定人群的在线培训产品,试运营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用户黏度和利润都不错,所以就想要复制。


于是,我兴奋地找到一个做投资的朋友,完整地阐述了我的这个创业想法。


没想到,还没等我说完,他就硬插了一句话:“这事情的市场潜力太小,没有想象空间。如果你真有兴趣,可以做成‘小而美’,但没有投资会感兴趣的。”


起初我认为这朋友真特么不够意思,可后来,当我冷静思考,才发觉了很多之前自己都未曾考虑到的问题。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与投资一样,若想获得超预期的回报,重点并不在于我们能力有多少、把事情做的有多好,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懂得“借势用力”。


这就好比有一次,雷军对傅盛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无法穿越平台的优势;而平台的能量再大,也无法抵挡趋势的力量。



就如我的那位同学,当他回过头来总结自己的成功时,从来不会谈自己的能力,而是把成功的“运气”归功于势,说自己擅长的是利用并适应那些已形成的“势”。


比方说他早期创业做内容,微博火他就做微博,微信火了他就做微信,如今抖音、快手、小红书火了,他就去做短视频。


在他看来,自己团队能力再大,也比不过平台花几十亿上百亿去砸一件事情,他总结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找到平台崛起的机会,然后跟着趋势一起爆发式增长。


换到个人角度,这让我想起之前很多读者给我的留言:究竟是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还是先“混”进一个好的行业去适应环境呢?


如果你理解了以上文章的意思,就很容易给出答案。


相对个人前途的“不可预见性”而言,增加自己成功概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先要跳到趋势中,然后利用大方向的确定性来抵抗自己小波动的不确定性。


这就像《孙子兵法》一书中所描述的一段话,“凡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那些善于把握趋势的人,

他们的思维往往是“有限多元”。


前阵子,一位朋友聊天时说了一句话:


“这个时代,如果还有人自称是‘专家’,那他一定是在假装什么;如果你听他说别人‘业余’,那一定是某些人在看不起另一些人。”


这句话,我觉得既好笑又中肯。


因为在我个人看来,有些“专家”,往往就是那些告诉你这件事情不可能实现的人。


可趋势,往往具有不可测量的未知性。当你听到有些人惯用“绝对”、“一定”、“必然”这些词汇的时候,就要开始提高警觉。


从另一个角度说,那些真正能把握趋势的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会被单一的专业规则和思考方式所限


我管它称之为“有限多元”,即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规则,但又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专注。


比如腾讯这家公司,之前有篇文章《腾讯没有梦想》,指出腾讯早已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成了一家投资公司。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表象,一叶障目而已。


目前的互联网巨头,没有一家是不做投资的。投资的意义不只是增加股价,更是一种填补自己生态短板的手段。


所以,腾讯本质上还是一家靠科技产品驱动的公司,虽然它也需要通过投资布局生态,但你从没见过腾讯投身过重工业、制造业或者房地产吧?


因此,“顺势而为”意味着不能被过去经验束缚、被已有资源裹挟,而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有限多元”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先确定一条赛道,然后不断地切换分道线路。


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弯道超车”,真正与别人甩开差距。



再比如,我大学时学的是工业设计,很多和我同专业的人理想都是造汽车,所以经常会琢磨着未来能靠设计汽车实现抱负。


就在这群人里,我有个同学,他家境不太好,所以天天还想着怎么靠课外时间赚点小钱。


有一次,他在校门口看到一则驾校的招聘广告,于是欢天喜地跑回宿舍说自己萌生了个赚钱的好主意,结果没人搭理他。


后来,他自己联系上了一个驾校,说可以帮助他们在大学里招生,条件是每个人头返10%的回扣,并且由于学生没啥钱,所以通过他介绍的学员还要打85折。


如果事情放到今天,很难说有几个驾校愿意跟一个小屁孩合作。


可我上学那会儿,家庭购车刚开始普及,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汽车价格也下降了,导致了一大波的学车潮。


再者,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很闲,而且开车还属于个技能,对找工作是加分项,所以大学生考驾照便成了个新兴起的小风口。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这个同学通过帮驾校招生,不到一年时间赚足了100万,依靠的方式仅仅是在宿舍门口贴小传单,于是很快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小土豪”。


后来,这个同学又干了两年,风口也过去了,他拿着自己挣的钱,跑到德国一所设计学院读了个研究生,回来摇身一变,成了大众汽车的设计总监。


而其它像我一样空有抱负的人呢?99%自打毕业就转了行。


所以,回过头来看,我这同学的成功并不是他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他刚好借助了东风,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来不会被单一的规则和思考方式所限。


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有限多元”的思维。



机会从来不会自己消失,

错过是因为缺少改变的勇气。


常常听到有人说,“为什么机会总是如此的不公平”,这句话完全是误解。


机会从来不会挑三拣四,也不会无缘无故到你跟前消失。


比如,有一个故事想必很多人听过:


一个有钱的商人来到一个小岛上度假,雇佣了岛上的一个渔夫当导游。


几天相处下来,商人发现这个渔夫很勤快,于是打赏给他一笔钱,并说:“你何不拿这笔钱买一艘渔船,这样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渔夫听罢,说:“然后呢?”


“这样你就可以把赚来的钱买第二艘、第三艘渔船......然后拥有自己的船队啊。”


“再然后呢?”渔夫不耐烦地问。


“那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每年可以有一个月悠闲的时间在小岛上度假,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渔夫抿了下嘴,回答商人说:“可我现在已经天天在这座小岛上享受人生了啊。”


说完,二人沉默不语。最后,商人临走前留下了一句话:“或许,你觉得自己早已在这座小岛上度假,但这样的生活,对我而言只是一年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在许多文章中都出现过,但很多人并没有谈到商人的最后一句话。


换言之,渔夫看似过着天天度假的“理想生活”,但实际上并没做出任何主动选择,他对于未来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


俗话说,不进则退。无论是小到个人,大到商业,趋势是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无法人为改变的事情,并且它会重复上演。


比如工业革命,让一些效率低下的人员失业;互联网的演变,让众多传统企业濒临倒闭;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又让更多人感到岌岌可危,甚至焦虑......


因此,所谓的机会与趋势,并不在于你如何理解它,而在于你是否真的具备改变的勇气。


很多时候,即便机遇来了,但你如果一味地迷恋于现状,就极有可能会躲在原有的舒适区里裹足不前。


比如该选择升职后的日夜操劳,还是待在原本熟悉的岗位?


比如该面对创业的机遇和风险,还是朝九晚五等待年底加薪?


比如该接受棘手的业务拓展,还是守住自己门前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说,趋势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机会,那么机会从来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然而,你若想要把握住它,就不得不时刻拿出迎接的勇气,因势而动。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两个能力相当的人之间如何拉开差距?


我个人的看法是:学会掌握一种“指数型思维”,即站在概率论的角度,从自己过去的5~10年中寻找未来5~10年的规律,认清人生的大方向,用趋势的不可逆性去抵抗个人风险的不确定性。


毕竟,无论是创业还是混职场,无论你面对的是一个市场还是一家公司,刻苦努力这些统统是基本条件,它不是决胜的关键,因为真正的机遇总是在趋势中上演。


因此,一个人若想在未来获得爆发式成长,就不得不掌握“指数型思维”。


作者介绍/墨多先生,北京大学硕士,英国全球青年创意企业家得主,百万职场爆文作者,关注公众号@墨多先生,获取100条职场晋升秘笈。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好看,转发哦

登录查看更多
17

相关内容

【新说法】 创业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只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用。 创业如修行,在不断前行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旧说法】
创业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取并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
创业是一个过程,一个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融入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过程;
创业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思维模式;
创业是一种心态,一种苦中作乐,追求结果但更享受过程的心态;
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意识。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CVPR2020】L2 ^GCN:图卷积网络的分层学习高效训练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李善友:战略听着空?但有人用它“绝处逢生”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10+阅读 · 2019年1月15日
一万小时贫穷定律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5+阅读 · 2018年8月22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TResNet: High Performance GPU-Dedicated Architecture
Arxiv
8+阅读 · 2020年3月30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7月12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CVPR2020】L2 ^GCN:图卷积网络的分层学习高效训练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