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嗯……那个词怎么说来着?”你可能也经历过这样说话突然“卡壳”的场景吧。最近有研究表明,这些说话时尴尬的停顿,往往发生在名词前。
这个研究发表在今年5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他们发现,当人们话说一半,突然在一个词上放慢语速,或者好像找不着词的时候,这个词更可能是个名词,而非一个动词。这可能是由于我们要花更长的时间在脑中“生成”名词,从而拖慢语速。而当我们说到表示行为的动词时,则不需要在脑海里找那么久。
影响语速的多种因素
我们的语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研究者在文章中写道,我们所用词汇的频率、熟悉度等多种因素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将影响一个人说话的速度。
这并不是语言学家第一次对语言中的停顿产生关注。新研究的首席作者是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系的研究人员弗兰克·塞法特(Frank Seifart)。他表示其实科学家们之前已经发现人们会在遇到不熟或复杂的词汇时停顿,反映出人们组织这些词时的相对困难。
不熟或复杂的词汇,会降低我们的语速。图片来源:blog.udemy.com
海量录音里的规律
这次研究特别之处在于,研究者收集了来自多个语系的9种语言录音样本,分别是:荷兰语、英语(北美)、Hoocąk(北美)、Texistepec(墨西哥)、Even(西伯利亚)、Chingtang(喜马拉雅地区)、Bora(亚马逊雨林)、Baure(亚马逊雨林)和Nǁng(非洲)。这些录音长达数千段,包含288848个词的韵律。
9种语言的使用地区。图片来源:PNAS
被海量录音洗礼后,他们发现在所有的9种语言中,无论是沉默的停顿还是由“嗯”、“啊”等占位词带来的停顿,发生在名词前的可能性比动词前高60%。另外,人们在说出一个名词前支支吾吾的可能性是在动词之前的两倍,即使那个动词是复杂或者不常见的。
研究者表示,名词在通常讲话中一般只用于增添新的或出乎意料的信息,否则,人们经常会省略它们或是用代词表达相应的含义。因此,相比于动词,人们在说出名词前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来规划,甚至遇到不太难的名词时也是这样。
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规划要使用的名词。
塞法特认为,尽管这些语言在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上有突出的多样性,但是这份研究告诉我们特定的讲话节奏始终遵循着强有力的普遍模式,而这些模式与名词或动词的使用相关。
作者:Mindy Weisberger
翻译:程呈
校对:vicko238、Ent
编辑:vicko238
编译来源:LiveScience, Why you say 'um' before certain words.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一个AI
因为你们说话爱卡壳,谷歌家的AI Duplex还得故意在对话中加入“嗯嗯啊啊”的停顿。哎,为了照顾人类,我们AI真是操碎了心。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网
建议你关注一下
对,这是一个二维码
给果壳发送【二维码】告诉你原理
点个赞,不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