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药神 | 深氪

2018 年 10 月 11 日 36氪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每个八口之家,就几乎必有一个人得癌症。这个残酷现实,在诺贝尔奖抗癌发现下,催生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新药研发时代。




文 | yanyan

编辑 | 杨轩 李洋

“正版药进医保了,没人吃印度药了。”


电影《我不是药神》结尾,贩售印度抗癌药而被判三年的“徐峥”出了狱,被告知这一变化,他五味杂陈: “那挺好。”


现实中的眼下,中国产的“神药”可能真的来了,但情况则复杂得多。


如果一切顺利,第一批国产抗癌“神药”—— 基于免疫疗法、副作用极小的新型抗癌药——距离正式上市,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是今年年底,就在明年年初。


等待这一天到来的人,太多了。


张欣一直保存着一个生物疫苗冷藏箱。


箱里装着两年前她从香港背回来给患肺癌晚期的父亲用的“K药”(Keytruda)——一款已在美国上市、当时在中国内地仍“不合法”的抗癌药。美国前总统卡特罹患的恶性黑色素瘤,从发现到被“治愈”,便是用它治好的。


然而,生活毕竟不是电影,张欣依然“眼睁睁地看着爸爸死了” —— 彼时,K药尚未在中国大陆上市,医生不能帮助张欣父亲注射该药物。


为癌症痛苦的人正越来越多:一个八口之家出现一个癌症患者的概率已经超过了90%——中国人越活越长,而随着年龄增长,基因突变导致癌变的几率会陡然增加———中国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人数是430万。


中国制药业过去一直做的都是仿制药。“在过去的60年间,属于中国原创新药的只有3个半。而以美国为主的研发机构总共开发了1200多种新药。”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曾公开表达研发中国新药的迫切感。


但站在癌症免疫疗法新发现的基础上,中国药企第一次有了跟全球药企同场竞技、研发新药的机会。


等待这一天的不仅是患者、药企,还包括投资人乃至政府——港交所今年4月改革两大政策,一项就是对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大开绿灯:尚未有收益或盈利记录、预期最低市值达15亿港元的生物医药企业,就可以在香港上市了。


仅今年,3家生物医药公司已上市,预计仍有8家在排队等待。这些公司颇为年轻,其中有6家企业于2010年后成立,迈博药业更是成立于2015年。


资本前所未有地对新药研发满是热情。据动脉网数据库的统计,2017年全球医疗健康领域融资规模较2016年增长57%。在投资人对新药企业的争抢之中,出现了大量诸如亚盛医药一年估值翻8倍的事情。


也许,这中间就会长出中国的辉瑞。


在新药即将大爆发的前夜,有理想,也有浮躁。


癌症病人不够用了

中国医药界正流转着一句话:癌症病人不够用了。


药企翻遍了大江南北。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橱窗、走廊,到处贴满了临床试验招募患者的信息。在乌鲁木齐人民医院也是如此——捷信医药对36氪说,有六七家药企都在那做临床实验。捷信医药为16家药企做患者招募,去年营收2700万元,其中60%-70%为患者招募所得。


“过去大家都觉得参与试验是去当小白鼠,现在不一样了,我在农村的姐都知道临床试验了。”在唐山的一家医院药房工作的王翠玲对36氪说。对于无药可医的癌症患者来说,早一天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或许意味着一线生机。


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元的中国医药第一股“恒瑞医药”,内部设了“患者招募奖”,招到一个患者给3万元。“ 他们事先堆积好病人资源,一拿到临床批件就‘轰’地冲上去了。”一位接近恒瑞医药的人士告诉36氪。


由于不是所有患者都符合临床试验的条件—— 安吉丽娜·朱莉的乳腺癌基因突变(BRCA1突变),一般9个患者里只有1个是她的类型——因此药企需要耗费15万-20万才能招募到一个成功入组临床的病人,这个价格是过去的3-5倍。


药企不能直接接触医生,这让一些特殊的角色获益——专有人将药企临床项目小卡片塞到医生的口袋里。这些帮药企向医生要病人的 “临床协调员”,收入也变得可观:他们以小时计费,一小时大约在400-500元。


争抢病人背后,是因为癌症成为了这个时代最“要命”,也最空白、亟待研发新药的巨大市场。


今年9月,张欣父亲没有用上的K药——激活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再度活跃并攻击癌细胞,是癌症治疗迄今最新、副作用最小的药——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一天销售一亿元。几乎整个医药圈都在朋友圈惊叹这个记录:“一个亿?!太不可思议了!”。


K药一天卖一亿元,只是再次证明了患者对救命用的抗癌新药有多饥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中国的药企更早看到了这点。


“截至2018年6月25日,中国共有193项PD-1试验在开展过程中,全球研发热度仅次于美国。”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曾公开表示。


“PD-1”是一个关键名词。


在人类的癌症百年抗争史上,经历了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几次重要的划时代进步。《我不是药神》里的抗癌“神药”格列卫,就是靶向治疗时代的产物。格列卫已经于2013年过了专利保护期,可以生产仿制药。


免疫疗法则是人类抗癌历史上最新的进程。“免疫疗法”就是基于“PD-1”,这是一种新被发现的、癌症细胞携带的分子,用它去骗过携带“PD-L1”分子的免疫细胞,以逃避攻击。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颁给了“PD-1/PD-L1”的发现者。这个划时代的抗癌发现,催生了一次全球范围内的抗癌新药研发浪潮——从2014年第一个“PD-1”抑制剂上市开始,目前全球药品市场共有160多种PD-1新药获得上市或上市审批中,有超过1500个PD-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项目同时开展。


中国药企,第一次几乎与世界同一时间,加入了这个热潮。


归国潮催生新药企

在2008年之前,新药企业中山康方的创始人夏瑜根本没想过这辈子还会回到中国。她的成长轨迹和事业发展符合一个典型科研人的模样—— 做学生的时候“在实验室天天喂老鼠,让老鼠长肿瘤,然后给老鼠打药,看看老鼠的肿瘤消失了没有。”


顺着好学生的路子,夏瑜出国继续读博,“你想想,那时候中国一穷二白啊,别提好的药企了,药明康德都还没有诞生,没什么人会想着回国。”


但中国政府开出优厚条件,开启“千人计划”:分13批引进在海外知名高校授课,跨国知名药企身居要职等人才,其中包括了6名诺贝尔奖得主,80余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7000余人,浩浩荡荡地,先后回国。夏瑜就是其中一员。


这7000人中的医药人才回国之时,恰逢“PD-1”的基础研究产生重大突破之时。


夏瑜回国后加入了中美冠科。这是一家做生物学外包服务的公司,业务与药明康德类似——成立于2000年的药明康德,从做化学物的合成起家,渐渐承接外资药企的研发外包业务,在这波“PD-1”研发热潮中,为行业“卖水”的它也是大赢家之一,大量的新药企业生产都要靠药明。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去年今年分别上市,市值合计超千亿元。


但在早期,这是个寂寞的事业。


夏瑜加入中美冠科之后从美国招揽了50多个海归博士,于2013年便将PD-1前期研发完毕,不够钱做临床实验。“当时想把成果转让出去,但都没人理。”前中美冠科的工作人员向36氪说,直到2014年,才以两千多万元的价格分别卖给嘉和生物与正大天晴,“没人接盘,价格超低”。


PD-1虽然厉害,但在这个专业性很高的领域,看得懂一个项目研发是否靠谱的人,当时却并不多。


这与他们上一代前辈的遭遇异曲同工。丁列明早在“千人计划”回国浪潮开始前,开始做“中国人吃得起的新药”,于2003年创立贝达药业——当时还没有免疫疗法,贝达是基于靶向疗法做抗癌药。


看得懂医药的投资机构少,贝达是靠20万元白手起家。贝达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吴飞对36氪说,赛伯乐投资(Cybernaut)是唯一一个去过丁列明家里的投资机构,赛伯乐的合伙人陈斌在丁列明家坐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有投贝达。理由:财务报表不好看。贝达上市后,陈斌在各个场合表达了错过贝达的可惜。


贝达的药物研发进行到Ⅲ期临床时,正逢2008年金融危机,跨国风投毁约,贝达资金链断裂,眼看着前期的所有投入可能前功尽弃,还是靠杭州市余杭区政府的1500万解了燃眉之急。


富达国际是少有的早期投资者。它在2005年就投资了药明康德A轮,富达集团旗下的斯道资本管理合伙人Jarlon对36氪说,富达能在早期投资医药企业,关键在于它资金充沛、不对外募资,能承担长期风险,而更多有3、5、7年退出期限的基金,能在药企临床前研究阶段就做投资的并不常见。


做早期研发的新药企业们,要熬过一个难耐的阶段。


早年间,新药企业要靠政府补贴生存。在投资环境并不热的情况下,新药企业无奈之下只能冲着“哪个城市给钱多就去哪”的策略建立公司,从上海到苏州,无锡,一路南移到了广州。


贝达也是靠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特批,加速了其审批流程后,才免于被“拖死”。其研制的靶向抗癌药“凯美纳”终于在2011年上市—— 时任卫生部长陈竺称之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工程——8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这是新药研发行业的铁律。靶向抗癌药“凯美纳”让贝达笼罩在光环之中,但股民们有些按耐不住 —— 贝达2016年上市,迄今市值150多亿元,只是恒瑞的不到十分之一,因为直至现在,贝达还没有研发出第二款新药,迄今它的98%的营收依然来自凯美纳这一款药物(年销售额10亿元)。


鼎晖投资创新与成长基金副总裁柳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做药有点像玩21点,大家从概率上能算出21点,有一定成功的信心。但本质上还是有赌的成分。”


走运的是,正如贝达获得特批活了下来,PD-1新药企业集体遇到了政策红利。


药品无论中美,都是强监管领域。2015年7月,时任药监局局长的毕井泉推出了一场“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前后大约200份文件出台,要求临床试验项目自查,如有问题主动撤回,否则一旦抽查出问题(试验造假、临床试验修改数据等),则“三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吊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


这个看似“严厉”的新政,使得约80%的申请项目主动撤回——这使得积压的临床申请数从22000个锐减到8000个左右,大大减轻了药监部门的工作量,从而加快了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的审批速度。


新药上市这场原本看不到终点的长跑,顿时变得未来可期。


机构们开始扎堆抢购进入临床期的新药企业,尤其是进入II期临床的最为抢手——从II期临床获批进入III期的比率很高,大家都觉得,稳了。


亚盛医药A轮估值4,600万美元;一年后,B轮估值3.72亿美元。一家医疗投资机构人士对36氪说,经常是同一家医药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一年间估值从A亿人民币变成A亿美元。


在医疗领域,医药和生物技术成为了最火热的领域。这也是融资均额最高的领域,单笔融资均额达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一倍。

              

连之前根本不关注医药领域的VC,也开始赌Pre-IPO 。“很多人的心态是这样的,我其实不用看懂你在做什么,我只要知道上市周期多长,上市和Pre-IPO之间有一个多大的折扣,我就能估算出来我会赚多少钱。”天境生物CFO朱杰伦对36氪说。


资本再次助推新药研制的爆发。


“2016年前,找我们招募患者的公司还没有一家中国的新药企业,”做患者招募的捷信医药对36氪说,但这个时点后就出现了大爆发。


“药神”冲刺

在今年的“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会场,恒瑞董事长孙飘扬是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位多年蝉联中国医药榜首富的大佬坐在第一排,陆续有诸多新药企业的创始人前来毕恭毕敬地打声招呼。


会场热闹的另一端,人群簇拥着百济神州的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他曾任辉瑞大中华区总裁。百济神州是最新的造富神话。《福布斯》公开信息表明,百济神州的创始人及CEO欧雷强是第一位出生于美国,通过在华成立公司,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人。


恒瑞最早只是家做红药水的小药厂,1990年代董事长孙飘扬花120万元购入中国医科院药研所开发的一款化学类抗癌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这成为了这家公司命运的拐点:1995年,该药一上市便成为明星产品。此后,恒瑞的专利和研发投入都长年居中国药企之首,一般占其年营收的10%,而国内前十强药企研发投入则通常在销售额的1%左右。


只是,这个“研发投入第一”的位置去年“易了主” —— 36氪问及孙飘扬如何看待一群新药企业,尤其以成立不过七年、家底不如自己的百济神州为例,其2017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约18.3亿元,恒瑞以细微差距屈居第二。孙飘扬侧过头大笑,“我哪有百济那么有钱啊,”他接着说,“它的钱又不是自己挣的。”

 

相比恒瑞医药这样自力更生的“老一辈”,新药企更善于运用资本。百济神州,这家7年前成立的抗癌新药公司,曾先后完成7500万美元A轮融资和9700万美元A-2轮融资,更是首家“美股+港股”两地上市的药企,融资总额约为9.03亿美元。


有没有足够的钱做研发,往往决定了一家医药公司能走多远。


“你所知道的所有适应症,百济都在做临床,应该有19个临床试验吧。为啥其他药企开展的临床这么少呢?说白了,百济就是有资本加持。”捷信医药的创始人林峰告诉36氪,“像百济这样重仓投入的,还真是少见。”


医药界有个通行的说法:研制一款新药要经历“双十”:耗时10年时间,投入10亿美金。这也让众多有心做药的人望而却步。


百济正是医药界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例子:资本助力之下的新药创业者不再愁钱。丁列明对36氪说,“跟以前经历过的困难相比,现在的日子真的很好了。”


但资本热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不仅招募临床病人的成本翻了几倍,人才的价码也迅速水涨船高。“招一个首席医疗负责人(Chief Medical Officer,CMO)一年如果没有300万-400万,根本拿不下来,这差不多是美国那边的价钱了。”Neologics创始人董欣告诉36氪。


资本都知道新药研发风险高,因此变得尤其追求回报的确定性。这使得多家投资机构追逐同类产品,也造成某些产品上竞争过度:多家新药企业做同一个靶点。“国外同一个靶点的药,最多2-3家竞争,因为大家知道市场空间有限,再竞争也是赚不了钱的,国内这个状况真的是不正常的。”董欣补充道。


这也是为什么癌症病人不够用了的原因:大家都在抢同类的肿瘤病人。


恒瑞副总张连山临采访结束,轻声向36氪提了一句,“恒瑞知道有些药研发不了,自然就放弃了。但有不少公司在明知道做不出来的情况下,依旧投钱进去。”


“抢先一步上市,对企业的市场卡位有重要意义”。诸多医药圈人士反复向36氪提及这一点。作为国内第一家提交PD-1上市申请的企业,信达生物于今年2月底左右主动撤回其上市申请,补充材料之后再次提交。医药界对此都议论纷纷。

 

医药创新的难度和风险要远远高于TMT等行业,风险投资纷纷抢在一个即将见到曙光的时点进入,但没人知道等待它们的会是什么。


“不少企业没有商业化计划我其实并不吃惊。”夏瑜对36氪说,“投资人问起生产技术问题,不少新药企业就说放心,我的生产全是靠药明康德的。” 但问题是,药明康德无法成为所有新药企业的外包公司,如果是要做多个产品,迟早需要有自己的生产能力。


“药品生产不是简单的购买机器,需要在产品还未进入临床阶段,就提前做准备,选择一个好的时间节点启动生产基地的建设。”夏瑜基于自己管理药品生产的经验说,生产基地的建设需要提前2-3年,但这也一场心理博弈 —— 药企是否对药品上市有十足把握的自信。否则,前期的一切准备都将功亏一篑。


关于未来,老将丁列明的担忧超出了研发领域。7年过去了,中国的第一款靶向抗癌药“凯美纳”也只进入了1/3的医院销售渠道,丁列明面露无奈,“药做出来了,对新药企业来说,没有商业化能力是个问题。”


还有一个隐忧是,国家已经在跟新药企业们谈药品进医保的事情,正像文章开头徐峥面对的那一幕——10月10日,17种抗癌药进了医保目录——但是,国家首先希望砍价。新药企业最终收益如何,也有风险。


成熟企业已经先行一步,但新成立的公司们还有很多课要补。百济神州今年已经宣布斥资22亿在广州建设生物药基地,与新基医药(Celgene)合作销售,“百济高薪挖吴晓滨加盟,主要是为了搭建公司未来的销售体系。”一位接近百济神州的人士告诉36氪。但36氪走访的多家药企,在项目推进到临床Ⅲ期,还未开始做搭建为商业化团队。


也许,未来中国会趋近美国的生态:辉瑞这样的美国的大型药企会直接购买小型药企的成果 ——相比前期研发,临床和建立销售渠道的花费更大,小公司节省了钱,辉瑞节省了时间——但在这个关头,先把药做出来,才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然而,上市远不是终点,二级市场投资者还在等待“药神”们用一款药证明自己——手中空无一物的歌礼生物等等几家新上港股的新药企业,股价遭遇了腰斩,这并不让人意外。


中国新药企业是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又能否解决它们?谈到这,天境生物CFO朱杰伦情绪突然激动,拍着桌子说,“先别管那么多,国内大家药都吃不着,不管怎样先把药做出来!”


对于这个行业不少人而言,做药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商业范畴,有人家属就是癌症患者。极度困难时,不少人想过放弃,但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留到现在。


不管怎样,曙光就在眼前了。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公众号之王:赚钱的生意,堕落的内容 | 深氪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癌症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亦有人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2020年中国《知识图谱》行业研究报告,45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39+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CVPR2020-旷视】DPGN:分布传播图网络的小样本学习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4月1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深度学习界圣经“花书”《Deep Learning》中文版来了
专知会员服务
233+阅读 · 2019年10月26日
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医谷
9+阅读 · 2019年7月8日
ofo商业模式破产
1号机器人网
6+阅读 · 2019年1月29日
知乎八年,大而不美
新榜
7+阅读 · 2019年1月26日
2017-2018年抗肿瘤药物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7+阅读 · 2018年11月1日
2017企业阵亡最全名单公布
小饭桌
6+阅读 · 2018年2月28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下载 ‖ 十大医疗数据集
机械鸡
103+阅读 · 2017年8月5日
Arxiv
136+阅读 · 2018年10月8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4月29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2月18日
Arxiv
2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2020年中国《知识图谱》行业研究报告,45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39+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CVPR2020-旷视】DPGN:分布传播图网络的小样本学习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4月1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深度学习界圣经“花书”《Deep Learning》中文版来了
专知会员服务
233+阅读 · 2019年10月26日
相关资讯
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医谷
9+阅读 · 2019年7月8日
ofo商业模式破产
1号机器人网
6+阅读 · 2019年1月29日
知乎八年,大而不美
新榜
7+阅读 · 2019年1月26日
2017-2018年抗肿瘤药物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7+阅读 · 2018年11月1日
2017企业阵亡最全名单公布
小饭桌
6+阅读 · 2018年2月28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下载 ‖ 十大医疗数据集
机械鸡
103+阅读 · 2017年8月5日
相关论文
Arxiv
136+阅读 · 2018年10月8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4月29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2月18日
Arxiv
2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