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撰文 | 黄 华、惠家明、冯 枭
责编 | 叶水送
● ● ●
No.1 暴力游戏会增加暴力行为吗?
人们常常担心暴力游戏会使游戏玩家的暴力行为变多。然而,最近约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却未发现暴力游戏和暴力行为增加之间的关联性。超过3000名成年人志愿者参加了一系列的测试,研究人员准备了几对游戏,如分别使用抽象模型和真实模型的两个格斗游戏,以及使用现实行为和非现实行为的战争游戏,以使得一对游戏中的暴力成分有所区别。志愿者分组玩了一对游戏中的其中一个后,会被要求进行如单词拼图、物体分类等具有关联性的测试任务。结果显示,不同游戏的玩家在完成这些测试时未出现差别。科研人员认为,若虚拟世界会影响玩家,那么刚刚从虚拟世界出来的玩家在现实世界应该会受到影响,然而实验结果与此并不相符。科研人员计划在将来对儿童进行相同测试,以确定是否有不同的结果。
文章及图片来自: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1/180116131317.htm
No.2 3D打印出活细胞
3D打印技术和产品开始渐渐被人们所知。那么,你是否能够想象以活细胞为原材料的3D打印呢?近日,荷兰特文特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一种全新微流体技术,成功实现了使用活细胞打印三维结构。这一技术被称为“in-air microfluidics”,它能够在打印材料内捕获活细胞,进而打印产生3D的生物构建模块。这些模块乍看酷似海绵,实则充满了活细胞和液体,并且具有与天然组织非常相似的内部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不同此前依赖热量或是紫外线的打印技术,避免了对活细胞的损伤。因此,这一全新的微流体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能够以患者自身培养的细胞为材料,实现受损组织的修复。相关研究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上。
文章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2/180201092233.htm
No.3 熊猫舌头的进化史
自700万年前大熊猫从肉食转为素食者后,它的食谱也在身体形态上留下来烙印。举个例子,大熊猫的手掌长出了形似“第六根手指”的特化籽骨,方便抓握竹子。而最近,又有科研人员将目光瞄准了大小熊猫的舌头。学界认为,舌头对于不同味道的感知很可能会反映其食谱结构。为此,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者采集了大熊猫、小熊猫以及其他熊类的基因数据,发现大、小熊猫感知苦味的基因多达16个,而其余熊类物种则普遍是10至14个。感知苦味的基因变多意味着舌头对植物中氰化物、蓖麻毒素等苦味物质更为敏感,防止中毒。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也发现大熊猫丧失了品尝“肉鲜味”的能力,这显然是食谱变化引起的后果。
文章来源: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1/panda-tongues-evolved-protect-them-toxins-study-suggests;图片来源:http://smusdmandarin.wikispaces.com/sichuan。
No.4 虎鲸能模仿人类语言?
你可曾想过,动物的各种叫声是先天存在的,还是需要后天学习?对于虎鲸这个物种,动物学家认为后者可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来自智利天主教大学等机构的团队针对一只名叫“维奇”的虎鲸进行了若干实验。“维奇”自出生起就在海洋公园学习各种表演动作,而这次研究人员令其学习的是语言。实验结果显示,这头虎鲸在多次重复学习后不仅可以学会同类的一些叫声,也可以发音出一些英语单词。例如:简单的数字、问候语(你好、再见)以及人名。尽管其发音只是近似英语,但仍可以清晰辨明词义。这一结果说明,虎鲸确实具有很强的后天语言学习能力。研究者还提到,野生虎鲸种群往往有着不同的“方言”,这也佐证了后天学习在其种群中的重要性。
文章及图片来自:http://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2792190
No.5 复旦学者发现RNA结合蛋白新机制
人体中的不均一核糖核A2B1蛋白(hnRNP A2/B1)是一个在众多生物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多功能RNA结合蛋白,它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渐冻人症(ALS)的主要元凶之一。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麻锦彪教授课题组在RNA结合不均一核糖核A2B1蛋白和N6-腺嘌呤甲基化(m6A)识别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不均一核糖核A2B1蛋白识别RNA底物的序列特异性与多变性。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文章链接: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with-downsized-dna-flowering-plants-took-over-the-world-20180111/;图片来自:quantamagazine.org
No.6 新的超导开关模拟突触或为神经拟态计算机打开大门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新的超导开关,可像人类神经突触一样进行“学习”。这种新的超导开关包含一些纳米团簇,可通过不同的输入电流来改变其磁场方向结构并改变其超导属性。这种超导开关只有10微米大小,每秒可发送10亿次信号(人脑细胞突触每秒大概能发送50次),并且每次所需消耗的能量极低,甚至低于室温下的背景能力。利用这种超导开关制成的神经拟态计算机会因为没有电阻而大幅降低能耗并有更高的传导速度。NIST的研究人员已建立了一个电路模型来模拟用这种超导开关构建的3D堆叠计算系统的运作。相关成果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 上。
文章及图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1/180126163825.ht
制版编辑: 常春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知识分子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