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优秀次新业务的原则

2018 年 8 月 20 日 雪球

次新业务,是主要业务之外的,盈利占比较小的业务,有一定影响的次新业务从财务报表中的经营分析部分都有分列说明。他们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未来盈利增长的后备军。

一般按照产品、区域和行业做区分。产品别区分如贵州茅台的系列酒,地域别如格力电器、福耀玻璃和海康威视的海外业务,行业别如万科A的房地产和物业管理服务等。他们是公司的管理层最爱吹牛的谈资,他们喜爱将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次新业务描绘得天花乱坠。而后受蛊惑的吃瓜股民们,就开始跟着想象了,这次新业务可以卖到全国各地、满世界都是了,钱都是我的了,数钱数到手抽筋,噼里啪啦,做起黄粱美梦。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美梦都是被各种惊雷吵醒了。

面对看不清的未来,我们怎样才能不受蛊惑,识别一个优秀且前景美妙的次新业务呢?

1、次新业务也要讲竞争优势(护城河),也要讲自由现金流。竞争优势明显、自有现金流丰富的次新业务,更容易成功。

美国新产品专家库珀(Cooper)和克兰施米特(Kleinschmidt)统计发现,具有独特产品优势的产品的成功概率是98%,具有普通优势的新产品成功率,只有58%,具有较小优势的产品的成功率是18%。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成功率接近0.产品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产品的竞争优势(护城河)。次新业务的竞争优势和自由现金流前景很少被投资人提及,他也需要考察无形资产、网络、转换成本、规模优势等四大护城河基因,也要用自由现金流的思想(高毛利、低存货、低研发、低资本支出等)去思考他的未来,没有护城河保护和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次新业务,出生就带着缺陷,长大了也是个废物。比如有些电动车企业,推十万以内的便宜电动车,最终受益的,估计是特斯拉和其他高端品牌车企,这和小米推出红米手机,搞火了市场,为苹果和三星、华为做嫁衣一样。

2、次新业务,风险比较大,要给予必要的风险折让。而不是溢价。

次新业务在比较弱小的时候,利润贡献不高或者持续亏本,失败概率非常的高,有些研发出几千个品种,最终成功的只有一两个而已,在这些次新业务,还没有成型之前,他的主要表现形式,都是费用。对于不确定性,我们价值投资者的做法是给予风险折让。只有疯子们才会给于溢价。比如创业板的溢价,就是不合理的。几百上千倍的市盈率,只有疯子才会去买入。

3、 主要业务比较大的公司,对次新业务不要抱太高的希望,他对总体润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A股里有3000多家公司,其中有如工商银行万亿销售的行业巨兽,也有销售额几千万的蚊子苍蝇。次新业务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相对于千亿万亿的销售额,几十亿的次新业务,就显得小巧很多,就算以腾讯等逆天的持续50%的增长速度来定义次新业务,也很难在千亿以上的大象身上挠出抓痕。但是几十亿的次新业务,对于营收百亿以内的企业来说,影响就很非凡了。还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公司的体量,是次新业务的估值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对主要业务有干扰的次新业务,要特别警惕。

新产品新业务发生,有可能会与现有产品的产生竞争蚕食。并不是都是好的。

比如电视,电视这么多年没有形成比较大的企业,主要原因就是电视的新产品迭代出现太多,一旦出现新的产品,就替代了老产品,等于自己蜕皮。那个痛,只有投资了这些公司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啊,这种首尾相咬的窘境,相当于挖坟,有时候是自己给自己挖,有些是别人给你挖。

5、 次新业务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业务需要很长的时间,波折超乎想象。

新产品需要时间发酵,没有马上能成功的新业务。

传统的企业,从小企业开始,到成为大企业,我认为,需要经历7年小成,10年大成的过程,期间会曲折波澜,反反复复,没有经历过曲折痛苦的业务,都无法新生。

就算是成长最快的网络公司,也没有马上成功的,就算是腾讯这样的公司,从出生到现在,也经历了20年的时间,期间是比商战片还要精彩的跌宕剧情。不要以为互联网是明天就来钱的。更不会在你买入某只股票后,次新业务马上就能让你翻番。每次炒作新业务,一波概念就来了,普通投资者蜂拥而上,潮水退去,被光腚拍倒在沙滩上。这就是普通人的通病:只看开始和结果,中间不管。抖音上有一类意淫视频是这样的一个套路,某男女朋友分手,然后三年后,男的混成霸道总裁,回来羞辱女的。这都是穷人臆想,成功哪里那么容易?

6、 有些新业务,是利于社会而不利于股东的。前景美好和股东收益并不一致。

有些创新是有利于国家,而不利于股东的生意,经常有人提到又填补了国家的空白,又替代了国外的产品,成为了世界的第一给中国人长脸了等等,当然作为中国人,我也很喜欢听到这样的消息,最心痛的是听到中兴通讯的芯片消息,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情感。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的本质是索取多于奉献的,投资价值与社会价值理论上是相悖的。比如核电高铁等,投入很大,国家在平衡股东和人民里利益时,是不会容许这些关系民生的企业大赚特赚与民争利的。因为企业赚钱了,等于民众要承受更大的痛苦。

7、 没有健康的母体,次新业务就没有持续的费用、团队和渠道的投入。

次新业务想要持续增长,需要强大而健康的母体保护,并不断从公司母体获得三大硬件条件支撑:费用,团队,渠道。如果没有健康的母体,没有持续的投入,这样的业务就不值得期待,更不值得去期待新业务反哺母体。有些企业,搞个屁大点的业务就开始大肆宣传,实际上根本没有投入。也没有消费市场推广,只是来到二级市场推广了,名义上是为公司赚钱的次新业务,其实只是他们用来在二级市场上赚你的钱的名头而已,你才是这个新业务名头的客户。

8、 次新业务的跨界的延伸不如主要业务竞争优势的改良延伸。

跨界的次新业务,容易分散企业的精力,比如开发新的产品线,新的销售团队,新的销售渠道,新的企业文化等,等于重新创业,而且,跨界的次新业务很容易干扰企业的主要业务,甚至稀释公司的文化,影响主要业务的专注。专注是好东西,没有专注,就没有竞争优势。

相对来说,主业延伸的次新业务好,这样的次新业务,能够借助原有主业的竞争优势,借助类似的渠道,共用器官和枝干,使用主业的厂房设备从而减少资本支出。整个经济活动中,渐进型创新是主流,只有不到10%的产品属于完全创新型产品,剩下的80%都是产品改进型创新。有品牌的改进型延伸,业有技术的改进型延伸等。

即使是跨界,如果跨界的行业里没有竞争对手,就算你没有竞争优势,也有可能成功。

如果确实要跨界,也要跨到别人没有的行业里,在那里,一切都是零,就算你没有竞争优势,你一样可以和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点。

我们可以看看几家公司的次新业务的分析。

飞科电器,电动剃须刀之外的次新业务,毛利率只有电动剃须刀45%的一半,甚至不到,明显的竞争优势不够,如果说飞科要大发展,特别是发展在电吹风和熨斗等没有竞争优势的次新业务上,我觉得是向平庸化发展了。

万科A的物业管理业务也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毛利率仅有18%,物业服务,是竞争优势(护城河)很难形成的行业,如果我买了万科,我是不会希望万科成为物业管理公司,那样的万科,注定是非常平庸的万科。另外,万科的主要业务房地产的产值2300亿,万科的物业管理业务仅有71亿,就算以40%增长五年,利润贡献也不到现在10%。体量巨大的主业公司,次新业务贡献的增长率很低。十几年过去里,物业管理的业务依然没有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关于格力电器,其实我不太喜欢谈,谈多了,容易带上格力黑的帽子,但是格力这个企业,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不得不谈他,从产品业务来说,格力的业务分类中,除了空调以外,其他的产品,真的不怎么样,毛利仅有20%多,说明这些次新业务的竞争压力很大,品牌的竞争优势几乎没有,对于新业务智能装备,短期看,仅有6%不到的毛利,长期看,面对如此之多之强的智能装备优势竞争对手,可以想象的未来,这块业务不论从量的增长上还是从毛利提升上,都将是让人失望的。所以,空调以外的次新业务,几乎不值得去想象。做得越多,投资效率越低。企业越平庸。

董姐说扩展国外的空调业务,从业务地域区分来说,格力的国外竞争力,也是弱的一塌糊涂,2017年格力的外销毛利率居然只有10%,国内的毛利率是40%,两者天壤之别。在我的思维里,毛利率低,就表示你的竞争力弱。就算是前几年的17%的外销毛利率,那也是非常平庸的毛利率水平。对比一下,2017年格力的净利润率15%左右,你就能想到,外销越多,投资效率越低。这种外销的毛利率水平,与董姐夸耀的世界级企业的形象,相去甚远。当然,从企业发展来说,外销,还是必要的。

福耀的产品业务就比较稳定,次新业务中,比较重要的是浮法玻璃,这个玻璃业务,虽然增长不是很快,但是毛利提升很快,从几年前的20%左右,快速提升到现在36%左右,利润占比已经达到13%了。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按照区域区分的海外业务,海外业务,达到66亿,营收占比超过30%,最重要的是毛利高达40%,和国内的玻璃业务没有什么区别,相比于格力电器的国内国外的毛利巨大反差,凸显了福耀玻璃是真正的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所以这两年福耀玻璃加速去国外发展,是非常有利于股东利益的。

再看看海康威视,2017年,海外收入122亿,营收占比30%,毛利率48%,海康威视的国内毛利率是42%,海外业务的毛利,居然优于国内的毛利率,这同样是个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是实打实的有竞争优势的好企业。如果福耀和海康说,我要发展海外业务,那么请双手赞成。如果格力发展海外业务,你不必过于乐观。

涪陵榨菜的榨菜酱油业务,毛利率比较低,一直是20%左右,也不稳定,面对酱油市场的各个大哥们,估计很难有起色。如果延续酱油这个品类向前走,对我们投资人来说,是难受的。这种榨菜酱油就是不值得关注期待的业务。再看泡菜和佐餐开胃菜的业务,他们的竞争对手实力比较弱,两项业务毛利率都在45%以上,和主业差不多, 40%以上的增长也很不错,两项贡献利润1亿以上,达到总利润的14.5%,占比已经提升很高,延续这种腌制菜的品类向前多元化,钱景还是不错的。这种就是值得期待的次要产品业务:高增长,高毛利,渠道竞争优势明显的好业务。但是,泡菜和佐餐开胃菜,会不会侵蚀主业呢?不好说

茅台的次要产品业务,是系列酒,借着这几年的茅台酒的酒劲,一路上升,气势如虹,从2015年的11亿,猛涨到2017年的57亿,毛利率也从52%提升到62%,看来前景非常的好。但是茅台的系列酒没有茅台酒的光环,在同等价位上,还有很多区域性品牌白酒,他的竞争优势不强。短暂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他有一统江湖的号召力。就像田忌赛马,区域性品牌白酒的上等马,赢不了你的上等马,还赢不了你的中下等马吗?所以我认为,系列酒在未来,并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也不值得作为可以想象的高增长的好业务。

云南白药的牙膏是跨界延伸成功的范例,但是我觉的云南白药牙膏的成功,太过偶然,有点守株待兔的味道。大家可以看到,自从云南白药借助牙膏成功进入日化行业后,吸引了中医药企业纷纷效仿,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涉足日化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牙膏,如片仔癀的牙膏、三七牙膏和同仁堂牙膏等日化用品,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云南白药牙膏的成功以外,没有看到其他任何有亮点的成功。就算是云南白药自己,也鲜有成功的后续产品。我认为跨界而产生的次新业务,成功率非常的低,就算有成功的先例,也是不值得期待的。

(本文所有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好的产品大家都喜欢
【CVPR2020-Oral】用于深度网络的任务感知超参数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0年5月25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人工智能2020:落地挑战与应对 》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5+阅读 · 2020年3月8日
【综述】金融领域中的深度学习,附52页论文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62+阅读 · 2020年2月27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95+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组织|15000字解密华为的薪酬和激励体系
智慧云董事会
84+阅读 · 2019年6月19日
主流互联网平台广告业务对比分析
百度公共政策研究院
29+阅读 · 2019年5月20日
工行基于MySQL构建分布式架构的转型之路
炼数成金订阅号
15+阅读 · 2019年5月16日
李善友:战略听着空?但有人用它“绝处逢生”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10+阅读 · 2019年1月15日
创业者和伪创业者的10大区别
创业财经汇
8+阅读 · 2018年6月5日
如何迅速提高公司估值?
计算广告
5+阅读 · 2018年5月16日
一个人的企业安全建设之路
FreeBuf
5+阅读 · 2017年7月7日
Teacher-Student Training for Robust Tacotron-based TTS
Deep Learning for Generic Object Detection: A Survey
Arxiv
13+阅读 · 2018年9月6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3月19日
Arxiv
4+阅读 · 2016年12月2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CVPR2020-Oral】用于深度网络的任务感知超参数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0年5月25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人工智能2020:落地挑战与应对 》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5+阅读 · 2020年3月8日
【综述】金融领域中的深度学习,附52页论文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62+阅读 · 2020年2月27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95+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相关资讯
组织|15000字解密华为的薪酬和激励体系
智慧云董事会
84+阅读 · 2019年6月19日
主流互联网平台广告业务对比分析
百度公共政策研究院
29+阅读 · 2019年5月20日
工行基于MySQL构建分布式架构的转型之路
炼数成金订阅号
15+阅读 · 2019年5月16日
李善友:战略听着空?但有人用它“绝处逢生”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10+阅读 · 2019年1月15日
创业者和伪创业者的10大区别
创业财经汇
8+阅读 · 2018年6月5日
如何迅速提高公司估值?
计算广告
5+阅读 · 2018年5月16日
一个人的企业安全建设之路
FreeBuf
5+阅读 · 2017年7月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