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权,连尚网络副总裁,负责WiFi万能钥匙核心产品和技术研发管理。期间,完成核心系统架构从1.0到2.0的改进,以及推送系统、数据采集、账户系统以及分布式搜索、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缓存等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拥有10多年互联网研发和管理经验,加入连尚之前先后就职于银联、Liba、快钱等。
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我想分享的内容是我加入WiFi万能钥匙后见证的整个公司的发展和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万玉权,2013年初加入WiFi万能钥匙,现在负责整个技术产品部,包括国内外安卓和iOS的产品、商务运营、研发测试等。
简单介绍一下WiFi万能钥匙的阶段性成果:截止到2016年6月份总用户量达到9亿,月活跃用户数5.2亿,每天连接超过40亿次。这些数据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值得注意的地方:根据艾瑞、腾讯、猎豹等多家统计结果,WiFi万能钥匙是中国前十大APP中唯一一个非BAT阵营的产品,而且用户量仅次于微信和QQ。
大家对我们这款产品比较牵挂的是上网安全性。我们在安全这一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确保能为用户安全上网保驾护航。我们搭建了安全矩阵,包括WiFi安全感知系统、智能隧道加密系统等。此外,我们还与众安合作,为用户提供千万级WiFi安全险。以上是对我们产品简单的介绍。
人生每时每刻都会面临选择,对一个职场人员来说什么样的工作值得选择?相信在平时的面试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人的选择标准是很不一样的,有些人想要高薪水,有些人想要更好的发展平台。我想说的是,要选择一家有潜力的公司,这样的机会对任何一个职场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选择发生在2013年2月,当时我正在医院产房门口等孩子降临的消息,接到了WiFi万能钥匙现任总裁张发有的电话,电话里他跟我说:我们想要做一个帮助全世界人民免费上网的App,你愿不愿意过来。简单了解情况之后,我当即表示,等我老婆和小孩出院之后就立马过去。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此前我从事了大概6、7年的技术研发,储备了一些专业技能,心中有所抱负,想要大展拳脚,而这家公司可以给我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平台。所以我就带着这样一个信念加入到WiFi万能钥匙,直到现在每天我还能够享受这个过程,每一天都能接触到新的东西。
这是万能钥匙当时的办公地点,在一个孙桥村委会旁边的办公楼。因为办公室的空调都是坏的,在夏天必须把风扇和窗户全部打开,而旁边正在盖盛大青春里住宅,一旦遇到刮风,灰尘就会充斥着整个办公室,不远处建筑工地的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们开始了WiFi万能钥匙的研发工作。
正如大部分程序员,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面,通常会去重构代码,因为之前开发的习惯和设计理念方式可能跟自己的不太一样。尤其是在早期,一个产品刚刚出来的时候,不可能知道这个产品可以做多大,往往是带着一种试探性质去做的。在跟团队其他成员沟通了产品的roadmap之后,发现了一些系统问题和数据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在2013年重构了整个万能钥匙的后端系统,系统重构之后稳定性和扩展性有所提升,这套系统到现在仍在高效稳定的运行。
随着公司的发展,人员也在逐渐的加入进来,我刚加入的时候整个WiFi万能钥匙只有7个人,后面人员加入进来之后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公司人数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如果按照一个正常公司的规模,一个项目至少有四五个研发配上一些测试和产品,但当时我们有些项目只有一两个人。举个案例,我们当时在做推送系统的时候只有一个研发,而且这个研发是专门为了做这个系统招进来的,研发了3个月的时间,告诉我这个系统开发完了,但上线以后发现各种Bug层出不穷。我后来决定把这个项目推倒重来,在复盘整个项目的时候发现了失败的原因:人员不够、没有组织。后来我亲自带了一个大概13个人的技术团队,去做这个系统,我们第一步用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一下业内哪些公司这块做的比较好。后来我们明确下来主要的学习对象就是微信,因为微信基于这么大的用户量,可以做到通讯消息不丢失。大概花了2个月的时间,不断研究,不断迭代,APP里亿级的全量推送就在这个系统上实现了。
正如图上看到的,我们公司很崇尚太极文化,强调以慢打快、厚积薄发。我们老板经常会问我们最近有没有打太极,“如果你没有时间去打太极拳,说明你这个团队出问题了,你没有时间去思考”。每次看到太极拳的时候,我脑子里就要反思我这段时间是不是特别累。相信很多CTO或技术管理人来说都很累,白天要和高层领导开会,晚上还要处理团队里的细节的工作,做各种决策,解决各种问题。在疲惫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年总说的“如果你没有时间去打太极拳,说明你这个团队出问题了,你没有时间去思考。”这句警示的话让我不论再忙也保持了思考的习惯,太极拳的以慢打快和厚积薄发是支持我们整个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条。
从2013年到2014年,WiFi万能钥匙花了两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连接。为什么我们在这一块要花这么大工夫去做,因为我们发现在连接过程中客户端失败率是很高的,大部分的连接时间在3到5秒钟,有些甚至会超过15秒。我们分析了百万级的热点和移动终端,发现连接超过15秒的用户失败率非常高,我们必须要找原因是在哪里。
WiFi万能钥匙的连接过程分成扫描和关联认证,从安卓来看,把整个内部实现的状态转化做了拆分,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打点和统计,最后发现失败率最高的、连接耗时长的原因是Android系统在连接过程中各个状态机之间的流转可能会陷入死循环,“扫描”“关联”环节流向了“断开连接”。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就去进一步分析原因:失败和哪些因素有关,以前我们只知道信号弱,连接设备数超限等因素。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和你当前的使用设备有很大关系:手机、芯片不同,连接耗时很不相同。某一款手机使用A芯片的关联时间可能是在几百毫秒,而同一款手机如果用了B芯片,连接耗时就会达到3000多毫秒。发现了这些现象之后,我们用了十几种算法去训练模型,结果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有效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参考了信号强度、终端芯片、终端机型、路由器型号等多个因素,实现了把最适合的热点推给最适合的用户,同一批用户整体的连接时长缩短了3到5秒钟,连接成功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七十几提高到百分之八十。
公司经过了2013、2014年的发展,在2014年底,积累了一些利润,并全部分给了员工。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梦想聚集在一起,而且这些利润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所以老板就决定把一年全部的利润分给大家。在2014年的时候当时公司所有的人员只有四十几个人,现在我们是四百多人,再让老板每个人发一个特斯拉,他可能要思考思考。当时我们四十几个人确实是每个人都可以独挡一面的。但现在公司越来越大,有些人不再能够独挡一面,我对整个团队的要求是“兵不在多而在精”。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甄别出不符合公司文化和团队氛围的人,然后直接开掉,因为这种人消极的态度会影响团队的其他人。
在2014年之前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研发人员进入到WiFi万能钥匙,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的角色有所转变,把公司所有的系统做了整体架构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软件开发”赋予了一个新的定义:
“软”,指的是软实力,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件”就是产品,还有模块的意思,如何把这样一个产品做好,对外要简于形,对内要精于心。
“开”就是开心,只有在公司开开心心工作,回家才会有幸福的生活,另外我们公司是不鼓励加班的,提倡在正常上班时间内把事情完成。
“发”指的是你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有前瞻性、判断力,能看到你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
发展的过程又会充实你的软实力,所以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这是我作为一个程序员对“软件开发”四个字的理解。
从2015年开始,分管的团队会包含了客户端和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有两点:“信任”和“授权”。说到“授权”,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是,在我对WiFi万能钥匙的整个系统进行过一次重构,并证明能够很好的满足当时业务的发展需求后,我开始把任务交给团队其他成员,但我又不敢完全放权,就像小朋友刚刚学会走路,父母不愿意完全放手一样。他们做完东西我总是会拿过来核对一下,看一下会不会有问题。但随着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事必躬亲的结果就是我没有时间去打太极拳了。我自己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和其他的领导去沟通,发现问题出在我自身身上,不愿意授权的原因是认为我可能做得比较好,他做得不好,其实还是对你的下属不够信任,但如果不给下属机会去试错,他们又怎么能成长呢?想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果断地就决定放权给其他人,最终结果远远比想像的要好。
当我充分放权,脱离了技术的细节以后,又开始质疑自己管理方面有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因为对我来说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第一次。所以那段转型的时间里我像海绵一样去学习,不耻下问才能接触到新鲜的东西。转型的过程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有一句话叫: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所以我对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
要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承担的多了你就会深刻地体会,所以很多东西你没有经历过,别人说了你体会不深,很容易忘记,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刻骨铭心。
前面的阶段我总结成了 “选择”、“坚持”、“承担”、“成长”这几个词,我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的,一开始需要做选择,选择了之后需要坚持的,坚持的过程既有痛苦也有快乐,当你愿意去承担更多的事情后你就会收获成长。选择决定你能不能走一条合适的路,选择之后你能不能坚持,敢不敢担当决定你能走多远。其实这四个词和前面的“软件开发”是异曲同工的,在选择之后你要坚持去做某件事,你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在你承担成长过后你又会面临选择,这也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前面所说的这些东西就是我总结下来的一些体会,整个过程我们都是在慢慢的发展,每一天都要保持谦虚的学习,经过了这些过程,我相信我们的结果肯定能赢,谢谢大家。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tutorabc CTO汤峥嵘:技术管理者无法绕过的那些坑
现代互联网逐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规模性协作社群,人们通过技术、资源、知识连接在一起,产生出远大于 1+1的价值。EGO 就是这样一个有边界的技术社群组织。
每一位 EGO 会员都是领域内的杰出人士,他们拥有至少 5 年技术工作经验、两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带领过 30 人以上技术团队。目前,EGO 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 6 个城市建立分会,全国会员总数超过 350 人。
EGO会员招募季第二季将于9月份正式开启;加入EGO,与杰出的技术领导者为伍。
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