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基因测序业务,汪建搭建起“商业王国”华大系。近期,华大系开启瘦身计划,从控股公司到子公司,裁员与资产剥离双管齐下,被裁员工手上工分和华大币更无法提现。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秀芝
编辑|王芳洁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又一家明星企业在裁员。
近日,继红杉中国、甲骨文中国相继被曝出裁员消息后,《中国企业家》独家获悉,华大基因(300676.SZ)的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控股”)亦在进行大瘦身,包括裁员、资产剥离等。
华大基因号称国内“基因测序第一股”,其创始人汪建更有“基因狂人”之名。自1999年创业,华大控股因在国内率先涉足基因测序行业而声名鹊起,公司的商业版图也不断外延,除2017年上市的华大基因之外,还有华大健康、华大农业、华大海洋等多个子公司,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华大系。
林湘是一位刚离职的华大控股中层。她告诉《中国企业家》,自今年春节以来,华大控股就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裁员。
“华大很多部门有裁员的情况,根据重新设定的编制人数,多出的人会被裁掉。有的部门此前招的人比重新订的编制多出一两倍,所以裁员特别多。”林湘称,她所在的部门,被裁员1/3。同时,由于大健康业务在整个华大系的地位急速削弱,颜质团队全部成员都从华大系剥离出去了。
针对裁员与资产剥离,《中国企业家》联系华大控股执行副总裁朱岩梅,并按其指引,数次向华大控股公传部求证。但对方仅表示“我们先了解下”,后再无下文。
华大式裁员
林湘在2018年下半年入职华大控股,在试用期之内就离开了。
按照她的说法,2019年春节前,华大控股给员工做绩效评审,领导给她打的评级是B+(A是最好的评级),还说了挺认可她工作的话。但到了她转正前夕,领导又说她能力不行,意欲将其辞退。她还发现,自己的绩效评级被改成了C。
她去和领导交涉,得到的答复是:“华大现在太难了,企业要生存,不得已而为之”。该领导向林湘道歉,并希望她能理解。林湘表示,“能理解,但公司不能为了节约赔偿金,以员工能力不行来说事”,并要求按照正常程序办离职。最终,领导同意林湘“因个人原因”主动离职,也给了她一个月的缓冲期。
林湘不是个例。其当时所在部门的一位女同事,在华大控股工作了8年,刚生完二胎来上班就被辞退了。尽管她得到了N+1的赔偿金。
林湘称,他们很多人是带着情怀入职华大控股的,觉得生命科学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很高大上,甚至愿意为此降薪。但一进去才发现,华大控股很多的问题。除了被改绩效,还包括华大控股面向中高层的工分。
“你入职之前,HR会跟你谈薪资。他问你要多少钱,你说年薪100万(元),他给你砍到80万。而这80万里,大概有50万以现金的形式,算成月薪发到你的账上。另外30万是给你工分。他跟你说,工分可以兑换成现金,而且还会涨,类似股票。兑换现金的话,每年可以兑换25%。但自始至终,工分没有任何文字形式的承诺。”
“这更像一个空头支票”。林湘曾听说前年有同事兑换过,但最多只兑换了5%。“若跟HR去理论,他会说经济不好,现在也没有钱给你兑换之类的。”
在林湘看来,工分引起不满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变相降薪,二是影响员工的发展。“有人想离开,又碍于有工分,只能继续在这里耗着。很多华大中高层都面临这个问题,有的人在华大工作了多年,工分有好几百万的。”
华大控股一位职级为L9的中高层也透露,工分既不公开,也没有任何落地的标准或制度。华大每年会给各个体系分配工分,各个体系分给各个部门,部门负责人再往下分配。“每个体系分多少,每个人分多少,都是不透明的。至于分配的原则,没有。纯粹就是一层层领导自己说了算。”
林湘还谈到,有些老员工被裁员时,按照劳动法规定,要得到N+1的赔偿金,但HR不会主动说赔偿的事。“有的人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或者不跟他谈,那就没有了。”
此次华大控股裁员风波中,引起关注的话题还包括华大币。关于华大币的由来,《中国企业家》从上述华大控股中高层处获悉:
按照规定,华大控股设有员工补贴,每人每月800元。最初,这个钱直接是发到工资账户的。随着员工越来越多,华大控股把钱发进了工卡。工卡里的钱可转进薪资,也可在公司食堂吃饭、去公司实体小卖部消费,或充壹卡会(华大控股内部的企业预付卡)购买华大在线商城的商品和服务,如基因检测、护肤产品、水产、小米等。后来,华大控股就把员工补贴变成了虚拟货币华大币,不能转工资,只能用于华大控股内部体系。“如果离职没花完,可能就清零了。”
匿名社区秘蜂APP中,近日仍有很多关于华大裁员的讨论。
华大的员工的确越来越多。从华大基因的财报了解到,2017年公司员工总数2846人,到2018年增长到3150人。华大基因只是华大系其中一个板块,整个华大系旗下共10个板块,员工总数高达数千人。
在一位华大系资深前员工看来,集团员工总数的快速扩张是现在裁员的原因之一,“招太多了”。
资产剥离
华大系员工总数的增长,或因加大了研发投入。
一位华大基因基层研发人员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华大去年裁员比较多,今年没听说”。根据华大基因的财报,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在2015-2018的四年内,由343人增至了628人。
但华大的主要研发并不在股份公司华大基因,而在研究院和基因库。相对于研发部门,华大的业务条线调整更为剧烈。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颜质项目隶属于华大健康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陆续推出了医学护肤品套装、肤质抗衰老基因检测产品、皮肤健康保险等。2018年10月,其线下的颜质体验店开张运营,在98天内的销售额超过70万元。
2019年初,华大健康因组织架构调整,决定将一些业务剥离出去,让其单独创业,包括颜质。在高层会议上,还多次提到拟将相关仪器转让给颜质团队,以助其业务的延续。
4月2日,华大控股与时任颜质负责人的张知隼签订了合同。但中途,有人主张撕毁合同,重新招标,一度引发颜质团队公开抗议。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后来颜质团队与华大控股方面已达成一致。一位颜质的员工称,他们“基本拿到了赔偿金,签订了保密协议”。总之,这个7个人的团队,解散了。
来源:受访者供图
被剥离的资产当然不止颜质。
早在2018年下半年,就有消息称,华大控股拟把旗下华大农业出售给房地产商碧桂园集团。同时,华大农业董事长梅永红或将跳槽碧桂园。朱岩梅回应称,华大农业和碧桂园农业的合作方案还在商谈阶段,梅永红亦不存在跳槽的问题。
2018年8月8日,碧桂园下发由集团总裁莫斌签发的人事任命文件显示,梅永红兼任华大农业董事长与碧桂园农业总裁。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华大农业其实就是卖给了碧桂园。记者随后向碧桂园方面求证,得到的反馈是,交易确有其事,仍在洽谈过程中。
另一方面,2018年10月,香港上市公司义合控股(01662.HK)发布公告,附属义合环球有限公司拟向华大控股收购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收购事项的总对价为人民币8500万元。2019年3月5日,义合控股的公告表明,这一交易已完成。
资料显示,华大海洋已在多个领域发展业务,包括水生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产物种的分子育种、生态及工业培育、新品种及技术的推广、水产品精深加工、进出口贸易等。2018年前9个月,华大海洋除税后溢利净额为177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海洋的董事长亦为梅永红。
在林湘看来,华大系之所以裁员和瘦身,是因为经营出现了困难。“虽然业务线很广,但一直拆东墙补西墙”。
华大系的经营情况,从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身上可见一隅。
4月25日,华大基因披露的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显示,其增收不增利。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6亿元,同比增长21.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87亿元,同比下降2.88%。2019年一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约5.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2.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81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2.54%。
更早的4月初,华大基因收到了深圳证监局对其的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书。根据《决定书》,华大基因订单型收入确认依赖的系统存在漏洞,相关收入核算不规范使得公司2017年多计收入1327.94万元、净利润1244.94万元。基于上述情形,有报道质疑华大基因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
华大基因回应称,上述问题主要系信息系统不完善延迟确认收入所致,该公司不存在虚增收入或利润的情形。迟延确认收入主要是出于谨慎的角度,由于相关收入核算与会计政策存在不一致,因此存在收入确认的跨期问题。
在过去的2018年,华大基因还经历了“癌变门”“举报门”等负面舆论,以及老股解禁。截至2019年5月9日收盘,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的股价为60.70元,总市值242.86亿元。相比2017年上市之初的顶点,其股票和市值跌逾三分之二。
“你们看到的上市公司,还是华大系经营情况最好的。”林湘称。
不过,作为华大系主营基因测序仪业务的子公司,华大智造看起来发展不错。就在5月9日,华大智造披露首轮募资规模超过2亿美元,投资人为中信金石、松禾资本、东证资本等。华大智造方面还表示,上市计划将会根据公司发展情况作出规划。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林湘为化名)
。END 。
制作:崔允琰 校对:张格格 审校:任颖文
《中国企业家》推出社交学习系列产品,公开招募渠道合作伙伴
报名热线:王女士13601334178;朱女士13901047284
也可点击下图直接报名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