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不少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视频,可一说量产至少要 2021 年,你是不是有些疲劳?我们对话了美团首席科学家、无人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聊一聊「今年试运营,明年大规模落地」的案例:美团外卖无人配送车。
为什么是外卖 & 快递?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行车场景越复杂、行驶速度越快,对系统驾驶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那么反过来,对于某些低速、场景简单、路线固定的场景,理论上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更快地落地。
作为全球最擅长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市场,中国在过去一年来已经诞生了很多自动驾驶在垂直细分市场试运营的案例。比如说园区扫地机器人、港口自动驾驶半挂,以及今天要讲的,美团、饿了么、菜鸟、京东都展示过的外卖/快递无人配送机器人。
3 月 28 日,美团创始人王兴透露美团点评已经在北京朝阳大悦城试运营无人配送车,并计划在 2019 年实现规模化运营。这个节点相对自动驾驶乘用车商业化提前了整整两年,那么,为什么是外卖&快递?
对于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来说,做几台园区扫地机器人可以很好的验证技术、成本、商业模型的可行性。但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比如说应用场景虽然广泛,但缺乏统一的平台管理,这意味着公司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跟一个又一个园区谈落地。如果机器人成本不具备杀伤力,许多园区应用机器人的热情和动力也很难保证。
最重要的是,扫地机器人对提升社会运行效率的作用有限,这决定了无论是监管、合作方都不会特别热情。
那么快递 & 外卖呢?据媒体报道,自 2014 年起,中国的快递业务量便突破了 100 亿件,且以 100 亿件/年的速度逐年增长,到 2016 年已经达到 300 亿件。美团外卖是全球最大的外卖平台,每天有 50 多万送餐员完成超 1800 万份订单。按照目前的增速,中国的外卖市场将在未来几年突破 1 亿单/天。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这是巨大的蓝海市场。
另一方面,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已经成为这类平台级公司的商业模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德勤报告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自 2005 年后的十年间上升了 5 倍。在双十一等高峰期的运力不足已经日益凸显,而运力不足会直接导致用户体验下滑。
最后,国内快递 & 外卖行业已经形成了菜鸟、京东、顺丰、美团、饿了么寡头竞争的格局,大平台对应用新兴技术降低综合成本有着更高的热情。
无论哪个角度,无人配送外卖&快递车都像一个堪称完美的商业模型。
为什么外卖>快递
我们谨慎地认为,无人配送车的落地速度外卖>快递。
归根结底,还要回到成本上来。对于平台级公司而言,无人配送车取代快递员 & 送餐员的原动力一定是更低的综合成本。
第一,对比快递和外卖成本结构就会发现,快递的成本可以拆分为城际和末端(也就是常说的最后一公里),外卖更多时候只有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很少有外卖订单的车程在 30 公里以上。但对于快递来说,成本的大头是城际物流成本。
第二,即便中国的快递已经越来越快,但在时效性上仍远远比不上外卖。快递的中转配送站统一投送使得一个快递员日单量可以 100 单 - 200 单。但外卖的时效性决定了一个送餐员的一天也就是 30 单左右。
最后,一个快递可能是一个冰箱,也可能是一份文件。这种包裹体积的不确定性对无人配送车也不够友好。如果是外卖,它的餐盒规格是固定的,也就意味着每个配送车的运行效率是稳定的。
对于平台级公司而言,最后一公里范畴的单件物流成本里,外卖远高于快递。王兴能不急?
最后一公里路上的难题
无人配送车在落地过程中,还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
成本是一个问题。以美团研发的无人配送车为例,虽然相对自动驾驶乘用车已经简单得多,但 GPS、摄像头、低线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仍是必不可少的。综合下来,成本已经达到 10 万元以上。
对于这个问题,要动态的看待。传感器产业链尤其是激光雷达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用于测试的 Demo 车和批量生产的车型成本也会有明显的差异。一个送餐员的年薪大约 10 万元左右,如果量产配送车成本在 10 万元以内,综合生命周期在一年以上,就达到了商业化临界点。
成本之外,实际上最后一公里又可以细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相对应的,美团做了两款车型,一款应用于室外场景,单次充电续航 150 - 200 公里,另一款室内配送车就是下面这款。(实际运行中两款车会做接驳,比如大车从商家出发,送至楼下,室内车从楼下送至门口。)
出于时效性考虑,室外车型在行驶里程、速度、容积上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这种车长 1 米,最高时速达 40 km/h 的微型车最大的问题是路权问题。
美团正在跟交通监管部门沟通,夏华夏的说法是,美团作为企业代表正参与起草一个关于低速电动车和物流机器人的法律法规,给监管层面提建议。法规预计会在今年年内出台。算是解决了无人配送车的上路问题。
室内配送车的问题更多,首先是小车上下电梯、出入酒店旋转门、过门禁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有更好的算法,更多涉及到对基础设施进行简单的智慧化改造。这个是行业共性问题,刘强东之前也透露京东正在和电梯厂家合作,打通通信协议后配送车可以自行去相应楼层甚至按门铃。
另一个问题跟共享单车的折损率类似,怎样避免一个单价几万元的配送车被人抱走?或者遮一块布上去,就可以严重影响它对周边环境的感知?
除了前期的不可避免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教育工作,这个问题更多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美团给每一辆车都配备了环视摄像头,周边图像可以实时上传至云端,此外,还有 GPS、惯导和视觉的多重融合定位,确保可以精确定位到配送车的具体位置。
最后是量产,美团说到底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缺乏汽车制造领域的经验。车企在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线控底盘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寻找合适的车厂代工,这是美团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 2019 年的无人驾驶汽车心存顾虑的话,那么一辆无人配送车给你送外卖是一件很难抵触的事情了。看起来没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了,那我们看看 2019 年,美团会不会兑现承诺。
跨界思想动员
当电动汽车遇上人工智能,未来会怎样?一场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动员,一次前所未有的媒体联合访谈,让我们走进未来,迎接滚滚而来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出行产业浪潮!
大型深度对话栏目「未来出行说」,访谈出行产业意见领袖,挖掘行业实践经验,打捞战略智慧观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携手跨界媒体矩阵——42 号车库、21 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汽车报、汽车商业评论、腾讯汽车、网易汽车、搜狐汽车、寰球汽车、汽车产经网、36 氪、钛媒体、亿欧、新智驾、EV 世纪、帮宁工作室、优酷汽车、企鹅号等联合出品。
文章来源:42号车库
编辑整理:小阳
-END-
文章精选
企业家
智能驾驶
新能源汽车
项目和评论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厚
势
汽
车
为您对接资本和产业
新能源汽车 自动驾驶 车联网
联系邮箱
sasa@ihoushi.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 中国已建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