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赴国内高校任教不是新闻,“土生土长”的本土博士生赴国外知名高校任教就是新闻。对于与国际接轨时间不长、发展仍存在差距的经管类博士来说,更是如此。
但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下称“北大国发院”)、光华管理学院(下称“北大光华”)为代表的国内顶尖经管院系,已在近年屡有斩获,令人刮目相看。
01
赢得国际人才市场竞争的
北大国发院博士
昨日(2019年3月11日),北京大学新闻网发布消息称,2019年2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3级博士生张睿受聘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商业与社会科学学院经济与商业经济系助理教授一职。
奥胡斯大学成立于1928年,是一所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是丹麦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该校商业与社会科学学院则是欧洲最大的商学院之一,通过了AACSB、AMBA和EQUIS三项商学院认证,其中的经济与商业经济系又在最新的RePEc经济系排名中列全球第47位,在2017年蒂尔堡大学经济学研究排名中并列全球第36位。
张睿(左)与导师余淼杰教授(右)(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由此看来,张睿的获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顶尖经济系对北大国发院学术人才培养能力的认可。
但他并非北大国发院培养出来的第一个经过国际人才市场竞争,进入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担任研究教学岗位的博士研究生。
北大国发院官网显示:
2018届博士毕业生李想已受聘于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的哈勒经济研究所;
2016年,也有一名博士毕业生受聘于韩国成均馆大学。
除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外,国发院博士研究生的去向还包括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为代表的国际组织。
IMF是根据 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 1945年12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的国际组织,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针对刚毕业的年轻学生,IMF设计了一个为期3年的“Economist Program”项目,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进入经济学家和职业道路的通道,3年项目结束后,如果IMF有职位空缺,表现优秀的候选人将获得终身任职机会。
因此,项目竞争也比较激烈,该项目每年向全球招收 20 至 30 名经济及金融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但竞争者可能超过1500人。
而自2010年以来,北大国发院已先后有3名博士生通过这一项目进入IMF工作,包括一名名叫罗哲文(Romain Lafarguette)的法国留学生。
02
北大光华已培养
约10名直接获得海外教职的博士毕业生
与国发院相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本土博士获得海外教职方面的表现也不遑多让。
据统计,70%的光华博士毕业生在国内外优秀大学就职,而国发院则有大约50%博士毕业生获得国内重点高校的教职,另有一部分进入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担任研究教学职位。
近年来,从光华走出获得海外教职的土博士中,最突出的案例可能就是执教伦敦政经的90后光华学子刘海洋了。
2017年12月,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3级组织与战略管理系的硕博连读生,他在众多海内外高校的任职offer中,选择接受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邀请,执教该校的管理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创立于1895年,为伦敦大学联盟成员,是英国久负盛名的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它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也是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成员。
刘海洋(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官网)
在刘海洋之前,北大光华也走出了近10名直接获得海外教职的博士毕业生。
取得“零的突破”、改变过去从海外单向引入博士局面的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首届博士毕业生曾玉萍,2008年左右,她获得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聘书,赴任该校管理学助理教授(2016年左右已通过终身教授申请)。
曾玉萍之后,北大光华就几乎每年都有博士获聘海外教职,如:
2009届博士毕业生韩晶成功获得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的教职聘书,目前已经赴荷兰任教。
仅2015年底,就有两名博士毕业生(邹韬和姚晶晶)先后获得澳洲国立大学(ANU)和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职聘书。
获得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职的姚晶晶(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官网)
邹韬的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的陈松蹊教授就毕业于ANU,对于自己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母校任教,陈松蹊感到非常高兴。他说:“ANU在国际上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在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九位。能够在好的学校拿到教职,是北大,也是光华管理学院实力的表现。”
陈松蹊教授认为:
国家都在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北大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衡量一个学校和学院的水平高低有多个方面,可以看老师毕业的学校、发表的文章、学生毕业的就业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博士生毕业后能否在世界顶尖的大学找到教职。
邹韬获得海外教职实际上是这些年光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成果所致。
邹韬(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官网)
03
探因
北大经管博士生为何能获得国外名校青睐?
其实,我国自己培养的数理化博士在海外获得教职,早已不是新闻,他们在海外,尤其是香港的高校很容易找到教职。
然而,受制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商学教育起步较晚等因素,中国本土培养的经济管理类博士在海外获得教职,却并非易事。
北大光华和国发院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时任副院长龚六堂向媒体归纳了3个主要原因。
改革创新,博士生培养向国际标准看齐
第一个原因与博士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有关。
1998年起,北大光华就完善硕博连读博士候选人选拔机制及研究生课程体系,取消博士生导师招生制度,按专业方向统一招生,进行学制改革,采用国际通行模式培养学生。
后期,又顺利推出了全员博士生导师制度,让学生从学院100余位教师中,自己选择理想的导师。
据曾玉萍的导师武常岐教授介绍,光华管理学院在战略、金融财务、营销、组织管理等领域均已经形成了非常活跃的包括中青年教师的“研究团队”,这些团队为学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共同“指引学生成功”。
谈到导师的作用,武常岐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商学院像医学院一样,有很多“专科”,一位教授只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要培养学生离不开整个学院各个领域老师的共同努力。
他经常跟曾玉萍说,博士论文要做前沿的研究,有很多新的领域我也在学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遇到困难,要虚心请教系里和院里的其他老师,光华有一百位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位专家;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请教校外乃至国外的教授。
战略系的许德音老师、周长辉老师和商务统计系的王汉生老师,对于曾玉萍论文帮助都很大。论文的预答辩和最终答辩都邀请了香港大学的陶志刚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通过视频同步参加曾玉萍的论文答辩。
2003年左右,北大光华又设立全英文授课的IPHD项目(国际博士),招收留学生,参照北美研究类大学博士培养模式,培养商学院研究人员、高等教职人员。
据光华管理学院负责IPHD项目日常工作的由秀军老师介绍,光华IPHD项目主要针对战略管理系、市场营销系和组织行为系三个系的博士生进行培养。
项目从生员选拔,到中期淘汰,到博士论文审核,都设立了层层关卡,以选拔出最愿意且最善于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
除了由本院教师担任主要课程以外,IPHD项目还同时邀请各领域世界著名学者任教和主持讲座。
在培养过程中,采取指导委员会的制度,尽可能让研究活跃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到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来,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研究能力。
前述分别获得美国、荷兰高校教职的曾玉萍和韩晶就是IPHD项目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代表。
在博士生就读期间,光华还尽量创造机会,安排他们在通过综合考试后的论文研究阶段到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的商学院进行交流学习。曾玉萍就在博士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利用光华管理学院自筹的奖学金到美国交流一年。
2011年,光华又设立“博士生长期出国资助”计划,每年资助优秀学术研究生前往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和研究。
谈及资助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作用时,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徐菁教授介绍说:
让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不仅是希望帮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也希望让国外的院校对中国学生有‘可见度’,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学生的研究水平。
事实上,学生在交流期间与知名教授合作,很多人都完成了高质量的博士研究与论文写作,得到海外院校学者的认可。
当学生应聘海外院校时,这样的‘可见度’就非常有帮助。
此外,2012年,光华管理学院率先推行“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逐步从以考试为基础的应试选拔机制转向申请审核机制,从学科背景、专业素质、研究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层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改革使得学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培养的博士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龚六堂说。
立足中国,随中国影响力登上海外高校讲台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路江涌教授分析道:
长期以来,海外高校的一些主要院系都会聘请一位华人教授,除授课外兼做与中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但现在的情形是,他们开始资助这些教授研究中国这个新崛起的大经济体。
这些华人教授以前多是欧美高校毕业的,或者本科就从中国出国留学的,他们不太了解中国实践,多是用数据分析来做研究。
这就比不上在中国实地对中国经济进行学术研究,介入很深的中国本土博士生。
北大国发院首个前往IMF任职的博士毕业生熊奕也有类似看法:
我自己的感觉是,国内培养的博士生,对中国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更深一些,对实际问题的感觉也很好,而且现在不少国内学生的数理能力也不逊色于国外。
同时,国际组织招聘员工时也会考虑背景的多样性,加上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加,国际组织对中国学生其实是有偏好的,可以说在其他能力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中国毕业的学生其实会获得加分。
可以说,中国本土经管博士是随着中国影响力而登上海外高校讲台的,这种影响力还包括海外高校的中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其中选择工商经管专业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这些高校希望配备有中国背景的教师。这是本土经管博士获海外教职的第三个原因。”龚六堂告诉《光明日报》记者。
龚六堂预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会进一步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经管博士“走出去”。“而中国商学教育要做的,除了用国际标准衡量学术研究外,还要更加密切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将研究与本土管理实践相结合,这为我们在国际学术界做出特色研究提供了很大空间”。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北京大学新闻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网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网站)
————
编辑 ∑Pluto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更多精彩:
☞算法立功!清华毕业教授美国被抢车,警察无能为力自己用“贪心算法”找回
☞分享 数学,常识和运气 ——投资大师詹姆斯·西蒙斯2010年在MIT的讲座
算法数学之美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涉及数学、物理、算法、计算机、编程等相关领域,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math_a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