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防新闻》2025年4月29日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于2026年1月接收首批"建制精准火力-轻型"(OPF-L)巡飞弹药系统进行终端用户评估。两个步兵营将率先装备该系统,旨在为步枪班排提供单兵操作、可携行的巡飞弹药,具备超视距目标打击能力。全面列装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该系统属于提升小部队建制精准打击能力整体计划的一部分。
图:巡飞弹药用于隐蔽打击藏匿或机动目标,最大限度减少高价值平台暴露风险,可集成实时目标识别、可编程飞行路径及任务中止/返航等功能。(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
2024年4月,美国国防部通过八家供应商公开竞标选定航空环境公司(AeroVironment)、安杜里尔工业公司(Anduril Industries)和泰雷兹FLIR公司(Teledyne FLIR)。三家公司依据不定期交付/不定数量(IDIQ)合同分别获得890万、640万与1200万美元初始订单,合同总上限为2.49亿美元。
巡飞弹药(亦称自杀式无人机或神风无人机)是无人机与导弹的复合武器系统,通常设计为空中待机搜索目标后俯冲引爆弹头。该系统可手动操控或半自主运行,未接敌时可回收。其作战场景包括隐蔽打击高价值目标,支持实时目标识别、可编程航路及应急返航等功能,部分型号适配班组战术部署,另一些可整合至车载或舰载平台。
泰雷兹FLIR公司将于2025年夏季交付首批127套OPF-L系统进行测试评估。其系统采用垂直起降(VTOL)四旋翼无人机平台,具备可回收复用特性。该公司表示已完成对人员与车辆等动静目标的测试。合同包含五年基础期与三年选项期。泰雷兹FLIR公布的VTOL系统概念图显示其在城市地形低空飞行的能力,设计定位为支撑地面战术单位"近地大气层"作战域。
安杜里尔工业公司同样提供四旋翼VTOL方案。据披露,该系统整合了已验证的跟踪制导、返航与终端接战技术。相较于此前为美特种作战司令部"海上精准交战弹药"项目提供的Altius 700固定翼系统,此次OPF-L方案标志其转向旋翼设计。海军陆战队表示VTOL与固定翼平台可并行部署,只要满足性能认证即无需进行型号淘汰。陆战队系统司令部(MARCORSYSCOM)发言人强调两种类型属互补能力,2024-2025财年将重点对非研发系统进行资格测试。
航空环境公司将以"弹簧刀300"Block 20型固定翼系统参与OPF-L项目。该型号配备爆炸成型穿甲弹(EFP)战斗部,改进了攻击角度、续航时间、无线电范围与电池性能。"弹簧刀300"自2012年服役以来已生产测试超6000套。该公司确认具备初始订单交付与后续量产能力。该系统采用管式发射,支持超视距动静目标打击。海军陆战队采购文件要求OPF-L系统具备单兵携行能力,集成弹药、地面控制站、训练模拟器及相关设备。
图:2024年4月,美国国防部选定航空环境公司、安杜里尔工业公司与泰雷兹FLIR公司,授予总价值2.49亿美元的不定期交付/不定数量(IDIQ)合同初始订单。(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
据海军陆战队在2025年4月"现代海军陆战队"会议上的声明,OPF-L项目旨在满足班组级快速精确打击需求。法雷尔·沙利文少将指出,首批两个营将作为终端用户评估阶段部署该系统。肖恩·霍温上校承认部队在无人机系统列装进度滞后,但强调工业界正积极响应建制精准火力紧急需求。海军陆战队表示后续工作将重点明确需求文档,确保项目办公室具备充足资源交付系统。斯科特·库莫上校指出需设立新军事专业与部队编成整合技术,埃里克·克拉克上校则强调巡飞弹药运用契合现有陆战队合成兵种条令。官员进一步明确系统将下放基层单位以减少对外部空中支援依赖。
OPF-L项目是海军陆战队"2030部队设计"转型计划的组成部分。2023年度更新报告直言OPF项目推进过缓,要求加速步兵型(OPF-I)与车载型(OPF-M)采购训练。步兵营实验(IBX)项目开展13次多环境实兵对抗,推动营级编制从735人扩编至811人,新增全天候监视与反装甲/间瞄火力能力。新编制要求2023年9月前完成转型。OPF-M方面,Mistral公司与UVision公司2021年入选,将其Hero 120系统整合至JLTV、中型轻型装甲车与长航时无人水面舰艇。2019年信息征询书(RFI)显示,OPF-M旨在增强机动部队建制火力与间瞄打击能力。
海军陆战队OPF-L项目RFI(编号M67854-22-I-1043)列明详细技术要求:最小射程10公里、全系统重量低于55磅、任务中止/断链/GPS拒止环境可编程操作。系统需具备反人员与反器材目标的巡飞打击能力,集成上下行通信、GPS制导、带任务规划功能的地面控制站。其他要求涵盖续航指标、系统可靠性、发射方式、战斗部类型、光电传感器性能、生产成熟度与供应链韧性。RFI要求提供技术就绪等级证明、组件成本估算及2023-2028财年量产扩展计划。
图:项目官员特拉维斯·鲍登承认将乌克兰商用无人机经验移植陆战队远征环境存在挑战,舰载电池存储与气候差异构成操作限制。(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
系统回收复用属优选非强制功能,需具备安全弃置区选择与故障保护程序。项目目标包含海军设施、舰船与航空平台整合能力。官员强调需电磁抗扰能力、自主任务规划及远征后勤保障支持。RFI反馈数据已用于制定采办策略与未来采购规划。
更广泛背景下,海军陆战队自2018年起开展巡飞弹药实验,作战实验室测试单兵操控六架无人机。后续迭代探索单兵控制15架无人机,结合动能与电子战能力。2022年海军研究生院兵棋推演模拟陆战队连级远征基地防御,显示对抗敌机械化连需至少10套反装甲OPF系统,18套后效费比递减。研究发现混合弹药类型早期接战较同步齐射更有效。特定想定中排级单位承受超30%伤亡仍可达成任务目标。推演还揭示火力协调解冲突、空域敌我识别与效果同步等挑战,"标枪"反坦克小组因作战距离近易受攻击。研究建议分散反装甲专家提升生存率。
海军陆战队探索无人机后勤应用,TRV-150C战术补给无人机可投送150磅物资覆盖9英里范围,已小批量列装。后勤单位人员负责操作,催生空域协调与野战维修新流程。官员指出当前有人/无人航空器追踪系统缺乏有效整合,需改进态势感知工具。现有维修依赖承包商支持,未来培训计划拟增加电机更换与微焊接等分队级维修能力。
截至2025年初,海军陆战队计划2027财年前实现OPF-L系统班组部署。官员特拉维斯·鲍登承认乌克兰商用无人机经验移植远征环境存在挑战,舰载电池存储与气候多变构成操作限制。鲍登指出后勤链、天气条件与电磁频谱限制可能制约大规模集群运用,但可扩展部署仍属长期规划。他强调瞄准、通信与弹药研发需同步推进,以实现班组级全集成瞄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