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战任务的强度与多样性要求配备最先进的常规装备及专为特种部队(SOF)需求定制的特种装具。尽管特种部队已是各军种中装备最精良的单位,其仍持续寻求新型或改进型装备以获取战术优势。

轻武器

多样化特种作战任务需采购适应不同交战模式与射程的各类武器,德国陆军与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分别为特种作战司令部KSK与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KSM)的现代化进程印证此点。

手枪

针对近距离作战需求,KSK与KSM正以新型瓦尔特P14及紧凑型P14K取代现役手枪。采购合同于2024年5月公布,履约期为七年,涵盖6500支手枪及配件、备件与训练系统交付。P14基于卡尔·瓦尔特公司9×19毫米"勤务性能手枪"(PDP)平台开发,配套附件包括消音器、制退器、红点/激光瞄准辅助装置,以及标准(18发)与扩容弹匣,全系统具备海上环境适用性。

狙击步枪

针对远距作战需求,KSK近期将G22/G22A1型(射程1200米)狙击步枪升级至G22A2标准。G22A2配备可将后坐力降低50%的枪口制退器,优化扳机力并升级光学瞄具(兼容夜视适配器),可选配件包括消音器、红点瞄准辅助装置及集成气象仪的弹道计算机。

图:德国陆军狙击手用G22A2步枪。

机枪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因预算限制于2024年10月暂停新型超远程(2500米+)狙击步枪研发,但持续推进其他武器采办项目(涵盖轻武器至导弹)。

其中,中型轻量化机枪(LMG-M)项目旨在填补12.7×99毫米(.50 BMG)M2 HB重机枪(有效射程约2000米)与7.62×51毫米M240通用机枪(有效射程约800米)间的能力空白。LMG-M采用8.6×93.5毫米(.338诺玛马格南)口径,旨在实现与12.7毫米重机枪相当的射程精度,同时保持M240的轻量化与便携性。该需求源自阿富汗战场经验——敌军使用发射7.62×54R(凸缘弹)的PKM机枪实现1500米射程(远超M240能力)。新武器将用于徒步特战小组及轻型车辆/舟艇武器架设。

USSOCOM于2017年启动LMG-M项目以确保未来对敌火力压制优势,原计划2021年授标。截至2025年3月,西格绍尔、True Velocity(联合FN美国公司)与俄亥俄军械厂三家企业向USSOCOM交付首批测试原型机。司令部确认项目仍处选型阶段,拟于2025年夏季公布中标结果。

图:德国国防采购机构BAAINBw(中)和Heckler & Koch的代表签署了交付G210的合同。

滑翔与巡飞弹药

鉴于特种作战轻量化与机动性需求,远程武器须具备徒步或轻型载具携行能力。为此,USSOCOM寻求开发较GBU-69小型滑翔弹药更紧凑的精确滑翔弹药(可由无人机投送)。2025年2月18日,USSOCOM技术孵化器SOFWERX邀请企业参加2025年4月评估会"推介、演示与研讨解决方案"。后续评估可能促成研发协议与原型测试。目标武器暂定名为"滑翔进攻型轻量化无人弹药"(GOLUM)。现有GBU-69长107厘米、重27公斤(含16.4公斤战斗部),防区外射程超32公里;GOLUM指标为最大重量13.2公斤、射程100公里+,配备空爆/碰炸/侵彻模块化战斗部。

GOLUM列装时间表尚未公布,但多国特种部队正采购其他防区外武器。2024年6月,UVision美国公司与Mistral公司联合获得7350万美元合同,向USSOCOM供应"英雄120SF"巡飞弹药。120SF为英雄120的改进型,专为特战需求定制。基础型英雄120为单兵携行系统(射程60公里、隐蔽发射),120SF改进包括增强多用途战斗部、先进制导系统与多平台部署灵活性。据称,120SF作为中程系统专为打击坦克、车辆等装甲目标设计(附带损伤最小化),预计2029年前完成交付。

图:英雄120SF的概念图。

传感器与态势感知工具

无论是人质营救、直接行动还是侦察任务,特种作战均依赖态势感知能力,需多类型工具支持。

投掷式传感器

Bounce Imaging公司研制的Recce360战术相机可在任何环境捕获360度视频与音频。该球形相机可如棒球般投掷,专为特种部队在隐蔽状态下执行人质营救与反恐行动等复杂场景提供可靠态势感知。此外,该设备可搭载伸缩杆、绳索垂降或集成至侦察无人机(UAV)与无人地面载具(UGV)。

Recce360提供两种型号:重770克的Recce360 TW与重360克的Recce360 Mini。二者均配备六颗均匀分布的单色摄像头(确保球体任意落点全覆盖),集成麦克风与扬声器实现双向通信功能,并配置可频闪致盲敌人的白光干扰LED灯。操作员可通过平板或手机应用远程控制Recce360,实时向操作员及最多四名队员传输影像。不同型号的传输距离与电池续航分别为123米与两小时。

2024年9月,Bounce Imaging公司发布新品Pit Viper 360,称其为"全球首款360度热成像战术投掷相机"。与具备次级热成像功能的Recce360不同,Pit Viper整合六枚热成像核心与惯性测量单元(IMU)构成专用热成像视频传感器。

图:Recce 360可扔式传感器及配件。

目标侦察

特种部队侦察与目标定位任务可选多种光电传感器与火力支援系统组合方案。赛峰集团Vectronix公司的Sterna真北定位仪(Sterna TNF)可搭配多型光电设备提供精确目标坐标,支持GNSS拒止环境与室内外全地形作业,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侦察、火力控制、近距空中支援与搜救(SAR)。

赛峰公布的核心能力包括:自身定位、非磁性真北测定与目标坐标精确解算。基础系统分Sterna TNF 45与Sterna TNF 60两款型号,均具备高便携性(较大型TNF 60不含光电传感器重约3.2公斤)。目标数据精度分为CAT I与CAT II级(取决于目标距离与集成光电设备)。最远解算方案需在Sterna TNF顶部集成JIM LR多功能昼夜双筒望远镜或Moskito光电传感器,二者均配备激光测距仪(CAT II级精度达10000米),目标坐标与图像通过蓝牙传输。

图:Safran Sterna TNF与集成的Moskito光电装置。

隧道侦察

2025年3月10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发布单一来源采购合同,寻求第一视角(FPV)无人机系统(专用于隧道、洞穴等密闭空间)。供应商名称尚未公布,但司令部声明仅某企业可同时提供无人机与操作员培训。采购重点面向中央责任区"绿色贝雷帽"A队,亦可配发其他特战单位。司令部指出:"当前缺乏专用洞穴清剿无人机系统,迫使依赖军犬或友军,显著增加人员与任务风险。洞穴环境狭窄复杂、能见度低且地形多变,危及人员安全并制约军犬效能。"

拟购无人机具体性能尚未披露。鉴于洞穴隧道可能干扰无线中继,光纤制导无人机可确保实时反馈无阻。以色列部队在复杂隧道系统中操作FPV无人机积累丰富经验(此类环境易设诡雷与伏击)。

机动系统

海上特种作战对隐蔽水下渗透有特殊需求。除蛙人输送载具(SDV)外,爱国者3型"喷靴"潜水推进系统等单兵装备不可或缺。制造商称该系统已被25国部队采用(含美海军、陆战队与陆军特战单位)。2022年4月,USSOCOM通过价值1000万美元的不定期交付合同追加采购(订单周期五年)。

该系统推进电池与控制单元通过腰带固定于潜水员腰部,电缆连接大腿固定推进喷嘴(可调向直流电机驱动,低噪音)。最高航速7.2公里/小时(3.9节),最大潜深92米,锂离子电池支持最长6小时作业(实际续航依航速变化)。

"喷靴"类似水下滑板车,可降低战斗蛙人隐蔽接近时的体力消耗,显著提升速度与航程。与传统潜水滑橇不同,该系统解放双手(便于操作装备与武器),机动性与响应能力更优。该系统可集成Shark Marine科技的Dive Tablet 2设备与DiveLog导航软件,潜水员可通过加固平板实时监控电量、剩余距离、预计抵达时间、当前位置与水深。

图: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专家准备穿着绑在大腿上的喷气靴潜水。

防护装备

特种部队须为多样化任务场景预置装备,同时避免超负荷携行。防护装备需在防护力与敏捷性间取得平衡。2025年2月,Avon Protection公司推出MITR-M1半面罩(防御中低等级呼吸威胁),相较全脸式防CBRN呼吸器具备轻量化与便携优势(可装入标准携行袋),设计兼容头盔固定卡扣(无需卸盔即可佩戴)。滤罐左右侧皆可安装以降低对武器瞄准干扰。据称,该面罩采用的MITR-PF紧凑型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97%。

半面罩设计避免与护目镜/夜视仪(NVG)冲突。Avon同步开发MITR-PG1动力护目镜(集成过滤与鼓风系统持续净化镜内空气,防眼部伤害与镜片起雾),本质为带防弹面罩的综合护目系统。

连接系统

特战分队内部及与指挥部/其他部队的互联能力是战力倍增器。网络化系统正成为特种作战不可或缺的装备,多国部队加速列装高性能系统。

图:角斗士2.0 Flex网络系统包括一个终端用户设备,用于显示和交换战术信息

典型案例为"角斗士2.0 Flex"系统——莱茵金属"角斗士2.0"单兵系统的特战改型。该版本基于轻步兵用"角斗士2.0 Light"开发,包含轻型防弹背心(模块化防护)、集成GPS友军追踪的语音数据电台、有线/蓝牙通讯耳机、以及可显示战术地图与交换信息的加固平板/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终端。Flex版本新增特战专用组件:

• 智能枢纽:集成附加组件并提供能源与数据管理,取代各子系统独立电池设计,简化后勤;
• 昼夜两用头盔平视显示器:通过增强现实(AR)显示关键信息;
• 线缆接入:直连载具获取电力、数据交换、车载通信、传感器与效应器支持。

德军已采购"角斗士"系统,多国正研发类似网络化装备。作为优先保障单位,特种部队将持续集成提升战场态势感知与通信能力的新技术(此二者关乎任务成败与战场生存)。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2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中文版 | 近程防空系统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4月25日
中文版 | 侦察:超越ISR中的"R"
专知会员服务
12+阅读 · 4月14日
《未来联合作战中的重型装甲部队》最新46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4年1月7日
美陆军计划部署四大新型地面无人系统
无人机
29+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4+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53+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68+阅读 · 2022年9月7日
Arxiv
28+阅读 · 2021年10月1日
Arxiv
24+阅读 · 2021年3月4日
TensorMask: A Foundation for Dense Object Segmentation
Arxiv
10+阅读 · 2019年3月28日
Arxiv
26+阅读 · 2019年3月5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9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4+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相关论文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53+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68+阅读 · 2022年9月7日
Arxiv
28+阅读 · 2021年10月1日
Arxiv
24+阅读 · 2021年3月4日
TensorMask: A Foundation for Dense Object Segmentation
Arxiv
10+阅读 · 2019年3月28日
Arxiv
26+阅读 · 2019年3月5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9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