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海战中,各国军队可能会向对方的舰队和密集发射数十枚甚至数百枚导弹。这些火力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释放出来,因为军队希望发射的进攻和防御炮弹规模大、密度高,足以杀伤和防御战舰。然而,这些尖端武器数量有限,生产周期长。鉴于作战部队平台的弹仓与武器库存截然不同,这些库存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立即使用。军队可能仅限于使用冲突爆发前不久的武器库存,短期冲突的胜负可能取决于平台弹仓中的主要战备物资。除非冲突持续时间特别长,而且工业基础大幅增长,否则精密武器库存将逐渐减少,并构成关键制约因素。作战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如何在释放大规模火力的同时谨慎管理武器消耗。

武器损耗本身就是影响作战行为和确保重大作战优势的强大力量。武器损耗造成的更大后果可能包括在整个战区范围内部队可用性和整体作战节奏的急剧下降。对美国海军而言,这一挑战尤为严峻,因为一艘耗尽的美国军舰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离开太平洋战场,在安全地带重新武装,然后重返战场。在短兵相接、炮火连天的激烈冲突中,一艘战舰如果只消耗一次体力,很可能会错过接下来的战争。

部队的集中和分布会随着平台的损耗而灵活变化。当指挥官希望使用大规模火力时,他们必须注意如何在整个部队中分散消耗,如何解释对手的消耗,以及如何通过最后一击的动态炮击来操纵库存压力。

分布与消耗

分布式部队集结火力的关键优势之一是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消耗。分布式部队拥有大量重叠的火力,因此弹药库特别大,而且可以共享。这样就有更大的机会集结足够的火力来压垮坚固的防御,同时实现更好的消耗分布。消耗可以在更大范围的平台上进行,并在整个部队中逐步进行,而不是对单个攻击平台和成套兵力进行一次性消耗。分散消耗可延长分布时间,因为每消耗一个资产,剩余兵力的分布就会减少,集中度就会提高。

一些平台和成套力量当然有足够深的弹仓,可以单独发射足够大的火力,而不需要外部的炮火支援。但是,大型独立炮弹削弱了布防的核心原则--保持许多分散的威胁,使对手的目标锁定更加复杂。发射大量独立炮弹的部队很快就会暴露出他们刚刚耗尽了大部分进攻火力,从而降低了其作为目标的价值,削弱了更广泛部队的分布。

一个平台越是需要发射大量导弹来贡献火力,对手就越容易确定其剩余库存的构成和深度。一艘美国驱逐舰如果一次发射 30-40 枚 "海上打击战斧 "导弹,就会暴露出它几乎没有剩余的远程反舰武器。相比之下,从更广泛的分布式部队中集结火力,对手就更难确定平台和编队何时耗尽了各自的弹药库。

聚合火力可以将单个发射平台的火力以较小的比例组合起来。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许多其他平台在适当的时机和协调下也这样做,那么每个发射平台一次只能消耗一小部分弹仓。单个平台所能承受的分布式进攻威胁将比它们自己独立发射大量炮弹的时间更长。

然而,当分布式部队的库存开始减少时,大规模开火会导致部队中更大一部分的弹药库在类似的时间范围内告罄。如果管理不慎,分布式舰队的进攻态势和能力就会彻底崩溃。通过延迟单个平台的弹匣耗尽时间,大规模火力有可能在稍后时间导致部队中更大范围的弹匣耗尽。

考虑到一支舰队有四艘分布式战舰可用于集火。如果一艘战舰在每次攻击中清空其全部进攻性库存,那么剩余兵力就会变得越来越集中,而且无法预测下几次攻击可能来自何处。相反,如果这四艘战舰联合发射火力,每次出动四分之一的进攻火力,那么分布式兵力态势就能持续更长时间,发动更多攻击。但所有这些战舰都会在相似的时间内消耗殆尽,与第一种方案每次攻击只消耗一个平台相比,会引发更大的兵力分布下降。通过分散消耗来延长兵力分布,大规模火力可以在战斗前期以较小的兵力分布下降换取后期较大的兵力分布下降。

拥有更深的弹仓或更多的攻击平台,可以减少每个攻击者为进行大规模火力攻击而必须消耗的弹仓深度份额,并进一步推迟部队的大范围消耗。通过拥有大量火力重叠的资产,或快速轮换资产以替换弹仓耗尽的资产,可以保持分布式兵力态势。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足够的可用火力,使兵力分布得以持续。

非对称武器消耗与作战风险

在战舰如何消耗其进攻性导弹火力与防御性火力方面存在着重要的不对称性。其中一个不对称性是,当大型水面战舰的防御火力不足但进攻火力较强时,指挥官可能会对在战场上保留大型水面战舰深感不安。另一个关键的不对称性是,防御火力大多来自受攻击海军部队的局部弹仓,而进攻火力可来自分布更广的部队的众多弹仓。利用这些关键的不对称性可以确保作战优势。

即使一艘舰艇在激烈的攻击中幸存下来,但如果处于先发制人的错误一方,就可能会出现防御火力不足,而进攻火力却依然充沛的情况。这些单位仍能保持进攻威胁,但压垮其防御所需的火力却大大降低。这可能迫使指挥官为了生存和补充防御火力而让这些部队退出战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先发制人不仅意味着成功命中和击毙对手,还意味着消耗对手足够多的防御力量,使指挥官不再有信心在有争议的战场上实施攻击或维持战舰。如果这些被耗尽的战舰担任护航任务并负责保卫其他舰艇,那么这些舰艇也可能被迫撤退。通过消耗防御火力,使战舰在进攻前就必须撤退,这些战舰的进攻性库存就可能在使用前就退出战斗,从而间接遭受消耗。

海战中的神经战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尽量减少武器损耗而接受风险。更高效的导弹交换需要承受更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指挥官有更坚强的意志。否则,在进攻或防御中建立更多信心的愿望会让指挥官浪费弹药。一艘防御型战舰如果对每枚来袭导弹发射过多的防空武器,就会增加近期生存的几率,但却会提前消耗弹药,增加后续交战的风险。一艘战舰如果发射过多的反舰武器,就有可能造成过度杀伤,使其在以后的战斗中几乎没有进攻能力。

但是,如果指挥官试图精确优化其攻击性炮弹,以求用足够的火力勉强压制目标,那么其所冒的不确定性将远远大于那些愿意通过消耗更多弹药来接受过度杀伤的指挥官。事实上,在以数十枚只需命中一发的导弹为特点的作战形式中,过度杀伤的可能性要比不过度杀伤大得多。相反,过度杀伤的程度才是足够与浪费的分水岭。实现小范围的进攻性过度杀伤可能是更有效的结果,因为攻击火力不足会导致后续炮弹再次付出突破坚固防御威胁目标的代价,从而造成浪费。在过度杀伤的情况下,部队或指挥官目睹大量火力倾泻到已死或垂死的友军战舰上,可能会感到些许满足,因为他知道敌人刚刚遭受的消耗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目标。

一个关键的不对称性是,进攻性火力因过度杀伤而造成消耗的风险更容易控制,因为从多支部队集结这些武器的能力更强。而防御性武器库的可用余地要小得多,因为雷达地平线对舰艇自卫具有隔离作用,舰艇几乎没有能力利用更广泛的共享弹库来对付海上掠海威胁。对海军编队的攻击可能由来自各种力量的火力组成,但编队往往只有自己的弹仓来自卫。在这种情况下,编队可能不仅要与来袭火力相匹配,还要超过来袭火力才能确保生存。在战舰无法承受单发命中,而攻击方却有能力让每枚攻击导弹都命中一枚的情况下,仅靠每枚来袭导弹发射一枚拦截弹来匹配攻击火力可能不足以确保生存。

就防御火力而言,火力足够密集与过度浪费之间可能只有一线之隔。对每枚来袭导弹多发射一枚拦截弹,就会大幅增加单次交战的消耗,导致战舰在面临后续威胁时,弹仓消耗更多。但如前所述,防御消耗不仅会增加单个平台的风险,还有可能使该平台的进攻火力过早退出战斗。因此,防御性交战的局部方式及其特别的消耗性质可能会威胁到可用于大规模火力的更广泛的进攻库存。

射程优势转化为消耗优势,拥有较远程武器的部队可以对射程较短的对手造成不对称的消耗。这些威胁性动态对于那些可能面对比自己射程远得多的反舰武器的海军来说更有可能发生,例如美国海军目前在面对大国的许多反舰导弹时所遭受的射程差距。

如果敌对双方的反舰武器射程相差悬殊,那么射程较短的部队可能被迫在炮火中航行数百英里,才能最终进入攻击位置。这些战舰在耗尽防御火力的同时,仍在冒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向前推进,以发挥其进攻火力。相比之下,射程更远的一方即使必须消耗防御火力,也会消耗更少的防御火力来发动攻击。具有明显进攻射程优势的战舰不仅处于更有利的先发位置,它们还可以发射炮弹,然后简单地调转航向,在保持防御火力的同时使自己不被击中。距离较远的舰队可以在防御火力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向前推进,而另一支舰队则可以在防御火力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后撤,处于更为舒适的位置。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射程较短武器的舰队不太可能追上对手。由于距离遥远,反舰导弹与战舰之间的速度差距很大,在导弹战时代,水面战舰似乎不可能在公海上互相碾压。

有效载荷射程的增加也可转化为装填速度的增加,将更多的机动负担转移到有效载荷上会缩短平台的后勤生命线。武器射程越远,平台在发射区和重装点之间的行程就越短,从而缩短了兵力分布的偶发性下降,同时提供了更高的射速。这种效应在航空领域尤为明显,例如与发射 1,000 英里极限射程变体 JASSM 的飞机相比,发射 230 英里 JASSM 的飞机的装填率和可用火力要低得多(图 1)。敌对双方部队之间武器射程的不对称性可转化为装填速度的不对称性,并使部队分布比对手更能抵御消耗。

图 1. 以台湾为中心的反向射程环说明了 JASSM 的 1,000 英里和 230 英里变型可从该区域向岛上的目标开火。发射射程更远的飞机可以缩短发射点与关岛等空军基地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快地重新武装、更持久地分配兵力并提高射速。(作者供图)

大规模火力和不同平台类型的不均匀损耗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集火,部队各平台的消耗分布可能会变得不均衡。由于其他原因,分布式部队可能更倾向于优先使用射程最远的火力、最常用的武器或其他有效载荷,这就会消耗发射这些武器的特定平台。这就为作战权衡和不断变化的风险状况创造了条件,因为一种平台的火力可以保存另一种平台的库存,而不同平台的弹仓深度和重新装填时限也不同。不均衡的损耗会逐渐将集火的负担转移到必须承担更大风险才能继续作战的平台上,从而促使部队仔细考虑如何在不同平台上分配武器损耗。

反舰 "战斧 "导弹射程远,弹仓深度大,适用于多种平台,是集火的理想武器。但是,大量优先使用反舰 "战斧 "可能会使水面部队和潜艇成为最先耗尽反舰导弹库存的部队,而这些平台可能需要许多天才能重新装填并重返战场。对大规模交火贡献最大的武器可能消耗最多,从而使部队的分布面临风险。

随着战斗的继续,战舰的消耗越来越大,美国对战舰进行大规模火力集结的更多负担可能会逐渐转移到航空兵身上,因为航空兵的装填速度比战舰快得多。这对航母航空队来说尤其如此,航母拥有所有舰载战斗机中最深的弹仓,这有可能使它们成为在激烈交火后剩余库存最多的战舰。然而,这将对对手构成特别集中的态势,迫使航空联队在部署剩余火力时冒重大风险。因此,保留战舰的反舰火力库存对于避免更加依赖航空打击至关重要,因为航空打击会使大量飞机为集结火力而受累,将航母拉入更深的作战空间,并承担更大的风险。

然而,这种关系是矛盾的。保留以战舰为基础的库存也可以采取在战斗早期更多地依靠航空火力的形式。因此,可以在战斗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平台类型的火力比例之间的平衡,以管理消耗风险状况的演变。如果指挥官能在战斗早期谨慎地平衡航空翼消耗和战舰消耗的组合,就能更好地推迟航空翼承担更多负担的前景。或者,指挥官可以在开局阶段大量使用轰炸机,这样可以为后期阶段保留战舰火力,从而保留航空母舰。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耗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射选择会变得更糟,这取决于指挥官如何平衡风险,即在战斗的不同时期倾向于消耗哪些发射平台组合。

在管理消耗方面,潜艇具有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因为用鱼雷而不是导弹击沉战舰可以带来非常有利的权衡。与水线以上的防御系统相比,水下防御系统的饱和度要低得多。一枚足以威胁由数艘军舰组成的舰群的导弹的成本很可能超过 1 亿美元,并需要消耗数十枚导弹。而威胁同一战舰编队只需要数枚鱼雷,其成本可能只有导弹齐射的百分之十或更少。一次致命的鱼雷攻击可以替代从水面上摧毁同一艘军舰所需的数十枚导弹。

与其他平台相比,潜艇可以航行到有争议的沿岸地区,并部署在港口、基地和海上咽喉要塞附近,因此更有可能击沉弹仓较满的战舰,并剥夺对手的库存。然而,拉近鱼雷打击距离会增加潜艇的风险。作战影响包括权衡指挥官愿意为其宝贵的潜艇接受的风险大小,以及耗尽分布式部队更广泛的导弹弹仓可能带来的风险。潜艇在鱼雷攻击中的风险可以使更广泛的导弹库存幸免于难,反之亦然。

与大型水面战舰相比,飞机和地面发射器每次装载的导弹数量肯定要少得多。它们的弹仓深度较浅,即使每次发射仅限于几枚导弹,也会大大缩短发射和重新装填之间的间隔时间。但这些平台通常只需战舰的一小部分时间就能进入武器库重新武装。与军舰相比,这些平台的弹仓深度较浅,这可能会使它们的发射更具有偶发性,但它们的耗尽时间并不像军舰那样急剧或持久。与远征替补部队相比,大国大陆上以发射架为形式的陆基部队的耐力尤其强,因为后者严重依赖漫长的后勤生命线来维持长期战斗中的火力。

不均衡消耗的性质将使指挥决策尤其具有挑战性。指挥官可能会面临压力,为了在某种程度上给对手造成分布式态势的假象,必须在战斗中维持消耗殆尽的资产。在权衡此类决策时,指挥官必须考虑对手对支出的跟踪是否足够准确,从而提供关键的洞察力,即部分分布式部队已经耗尽。根据对对手消耗情况的估计,以及敌对双方部队之间是否出现非对称消耗,作战行为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跟踪对手的消耗情况是一项关键的作战要求,但要了解导弹齐射的具体构成和数量可能会对 ISR 和决策产生重大要求。在远距离和战斗中,部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反舰导弹或防空导弹。但如果知道发射平台的类型,就能缩小潜在火力类型的范围,而某些武器对某些类型平台的专属性又简化了跟踪挑战。向军舰开火的 F/A-18 最有可能发射的是鱼叉或 LRASM,而向军舰开火的大国军舰最有可能发射的是 YJ-83 或 YJ-18。射程更远、可与更多发射平台兼容的武器将使对手追踪支出和估算消耗的能力变得更加复杂。

抵御摧毁与最后一击

"先发制人"可能更适合描述为先进行有效打击,因为两个对立的海军编队即使一方在另一方之后开火,仍然可以摧毁对方。在定义 "先发制人 "的含义时,理想的击毁战舰或平台的方式可以包括在其有机会使用攻击火力之前使其失去行动能力。与在航母仍在部署航空兵时将其击毁的理想状态类似,在军舰耗尽攻击性导弹之前将其击毁也是理想状态。当单个平台和编队的指挥官感到即将被摧毁时,就会产生深远的心理和作战压力。最后一击的关键现象可能会破坏分布式舰队和集群火力的稳定。

如果指挥官认为存在迫在眉睫的毁灭风险,他们就会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释放大部分甚至全部进攻火力。一旦舰艇或舰队意识到有可能致命的炮火来袭,巨大的压力会迅速迫使指挥官尽快释放进攻火力,否则就有可能永久失去火力。就像航母指挥官会在炮弹击中航母之前发射机群一样,战舰也会在导弹库中做出类似的决定。

最后一击的目的是让敌人无法获得先发制人的最关键优势之一。在战舰可能被摧毁之前发射最后一轮齐射,给这些进攻性武器提供了最后一次以某种方式为战斗做出贡献的机会,同时也剥夺了敌方以更满的弹仓击沉战舰的利益。最后一击的目的是确保弓箭手在射箭之前不会被摧毁。对损失有限武器库存的担忧会因致命的进袭炮弹而加剧,因此最后一击成为在友军损失前一刻最大限度地利用友军损失的重要规程。

最后一击反舰礼炮不能是一种自保行为。指挥官可以完全相信,来袭的礼炮密度和能力足以压垮他们的防御并摧毁他们的战舰。发射自己的反舰礼炮作为回应并不能改变这样的结果。反舰导弹无法将军舰从已经来袭的反舰导弹中解救出来。这些武器只能使军舰免遭尚未离开弹仓的反舰导弹的攻击。

许多能用反舰导弹威胁军舰的平台无法反过来受到同样导弹的威胁。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态势,一些部队可以通过威胁触发最后一击,但却徒劳无功,从而增强分配的效果。由于空中航空兵、潜艇和陆基部队无法直接受到反舰导弹的攻击,因此发射最后一击的军舰很可能是在向它认为无能为力的目标开火。即使是一枚来自潜艇攻击的鱼雷,也可能引发一次徒劳无功的最后一击。战舰必须努力保持对候选目标的了解,如果致命攻击来自它们无法有效报复的领域,它们可以用最后的礼炮对候选目标构成实际威胁。

尽管缺乏高质量的目标信息,但最后一击还是可以发射的,因为对绝望的军舰来说,只需按照来袭攻击所显示的方位线开火就足够了。但理想情况下,军舰需要更广泛的态势感知能力,才能有效发射最后一击,尤其是知道自己是否正受到最后一击的攻击。如果一艘军舰没有意识到自己正面临最后一击,而只是简单地进行回击,那么它可能会向一艘弹仓空空如也的军舰开火,甚至可能会向一艘几分钟前就已被摧毁的军舰开火。这甚至比向弹尽粮绝的战舰开火更加浪费,而对于那些最后的行动导致对手浪费宝贵火力的战舰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结果。

因此,最后一击是一把双刃剑。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是为了防止宝贵的武器库存永久损失,但这种愿望也可能被人操纵,导致浪费火力。在炮击战中,对手可能会在关键的神经战中采取自取灭亡的行动。

只需出现一束射入的火力,就足以触发最后的射击规程。射程更远、具有航向定位能力的武器在攻击真正目标的途中有更多机会进行佯攻,使礼炮的战斗潜力成倍增加。如果武器有足够的射程,攻击礼花弹可以通过航向定位,使其看似连续威胁多个目标,并引发每个目标的最后一击(图 2)。

图 2. 航向定位炮弹通过沿途佯攻,从多个编队向真正目标发起最后一击。(作者制图:Nebulous Fleet Command)

美国最终可能会通过部署射程特别远的巡航导弹在这方面获得巨大优势。战斧 "的射程足以让一次齐射通过航向佯动威胁多个海军编队,即使这些编队分布在数百英里之外。如果大国海军的多个编队都集中在 300 英里范围内,这样他们就可以集结 YJ-18 导弹,那么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对战斧导弹进行定点佯攻以触发最后一击就变得更加可行。如果一方的海军编队必须集中在较短的距离内集结火力,那么他们就比对手更容易受到这种定点战术的影响,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射程来发射可行的最后一击。

用于触发最后一击的救生艇可能不得不冒着一定程度的损耗风险,让战舰看到自己。联网导弹可以协调弹出式机动,升至地平线以上,让人看到自己,但只能在被防御火力击中之前短暂出现。否则,齐射导弹就会受到足够的损耗,从而失去其心理和动能威力。ADM-160 MALD 等可投射多个空中接触信号的诱饵武器,可用于夸大数量,同时削弱防御火力对齐射的打击能力。

2012 年 3 月 21 日,两枚微型空中发射诱饵(ADM-160 MALD)并排放置在美国拉克萨斯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弹药库中。(美国空军照片/一级飞行员 Micaiah Anthony)。

要诱使目标进行最后一轮射击,外表上看起来巨大的质量可能并不是硬性要求。实际杀伤平台所需的火力与足以操纵平台过早开火的火力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指挥官不确定敌方炮弹的威力或自己是否有能力击败敌方炮弹,也可能是作战行动的压力对决策造成了影响。因此,最后一搏的动力可以放大缺乏足够火力摧毁目标的礼花弹的战术价值。仅限于局部感知的指挥官可能难以区分仅作为独立攻击发射的小型礼炮与预示着大规模火力来袭的小型礼炮。小型礼炮可以利用这些不确定性,在无法实际威胁目标的情况下引发最后的火力攻击,从而获得巨大的战术利益。

即使由于射程有限或其他限制因素,礼炮无法击中目标,但它仍可能引发可被利用的发射、信号和其他反应。指挥官可能难以实时区分来袭导弹的不同类型,而由低能力、短程或非反舰武器组成的最后一击仍能操纵反应。发射最后一击的军舰当然可以向敌方军舰发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而敌方军舰要么分辨不出,要么不会冒这个险。夺取任何非动能利益的前景都会鼓励遭受猛烈攻击的平台发射最后一击,而不管其能力或火力大小如何。

而非动能武器本身也会引发最后一击。猛烈干扰、对网络的致盲攻击、咄咄逼人的姿态以及其他可被解释为即将发动攻击的前奏的行动,也可能引发最后一击。引发最后一击的原因远不止其他火力。

鉴于军舰发射单元通常同时携带进攻性和防御性火力,而且某些巡航导弹需要最短的准备时间才能按程序发射,因此发射最后一发炮弹的行为对时间极为敏感。一艘军舰在 250 英里的射程内受到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攻击时,仅有 20 多分钟的反应时间。这还是在目标军舰知道发射的前提下。如果军舰在导弹越过地平线后才发现导弹来袭,那么它大约只有两分钟或更短的时间来进行激烈的对空交战,同时在最后一轮攻击中发射全部攻击火力。在这最后时刻,舰载火力将集中爆发,展开全面攻防战。但是,这些巨大的火力将受到射速的限制,即军舰发射系统在短时间内能发射多少导弹。由于这两种类型的导弹主要从同一组发射单元发射,使它们相互争夺短暂的发射窗口,因此外发进攻和防御火力的数量都将减少。

这些挑战可以通过对军舰雷达范围以外的海域进行态势感知来缓解。飞机可以提供来袭礼炮的早期预警,帮助战舰指挥官确定是否必须发动最后一击。有效的预警可以让指挥官及早发射最后一轮炮击,这样当军舰需要自卫时,进攻性导弹就不会与防御性导弹争夺发射窗口。在任何情况下,战舰指挥官都应努力准备好各种预设的应对措施,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最后一击,并具备主观的战术判断力,知道何时该出手。

受到攻击的军舰可能被迫单独发射最后一发炮弹,与更广泛的分布式部队隔离开来。然而,最后一发炮弹本身可能不足以压垮集中防御。这可能会给其他作战人员和指挥官带来压力,迫使他们增加火力,希望能增加足够的火力来威胁目标。当最后一发炮弹促使其他平台仓促提供火力时,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瓦解分布式部队的火力。最后一击的紧迫性将加剧与联合火力相关的时间挑战,并可能排除扩大火力的各种选择。

分布式部队的指挥官必须权衡试图用最后一击联合射击的风险。最后一轮齐射可能会迫使指挥官不得不在目标数据不充分、缺乏穿透防御目标的能力或存在其他缺陷的齐射中加入辅助火力。指挥官可以暂缓发射辅助火力,保存武器库存,让最后一击自行发挥效用。但这样做的风险可能是,如果外部火力足够强大,并能越过压倒防御所需的临界点,就能有效地使对方战舰失去行动能力,但却无法为其提供支持。指挥官必须做好准备,在导弹交火实时展开时权衡这些选择,并决定最后一轮齐射是否仍应是一次独立攻击,还是通过增加外来火力加以利用。

结论

当分布式部队相互释放大规模火力时,他们想要果断压倒对手的愿望会因为需要尽量减少消耗而受到影响。火力消耗可能会破坏海军行动,并给对手带来重大优势。从分散的部队中有效地集结火力有助于控制消耗,但实现压倒性火力的需求将使这一风险成为各级战争中的一个普遍考虑因素。

第 5 章将重点介绍导弹齐射模式和最大化火力。

作者:Dmitry Filipoff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103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任务式指挥不适合现代海军》中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77+阅读 · 2023年9月21日
《跨域协同:在制海权争夺战中使用火炮》35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64+阅读 · 2023年7月10日
《多域作战环境下的军事决策过程》
专知
50+阅读 · 2023年4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7+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3年9月26日
Arxiv
0+阅读 · 2023年9月25日
Arxiv
0+阅读 · 2023年9月22日
Arxiv
0+阅读 · 2023年9月22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326+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7+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