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不止 AirPods,它也许是我用过音质「最能打」的一款

2021 年 10 月 25 日 少数派
音乐设备的选择可以说是个玄学:每个爱好者对音乐的理解千差万别;不论在前端、放大还是耳机,每个烧友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留声机、收音机到 Walkman、iPod,都有代表每个时代进步的音乐设备。在音乐领域,最近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应该就是从 Apple 砍掉 3.5mm 耳机接口开始的吧,标志着音乐设备进入了「无线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在烧友的面前真无线耳机的音质不值一提,是困扰真无线耳机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Soundcore 声阔」作为国货新秀,深耕于个人音频设备的研发领域,研发的 Liberty 2 Pro 在真无线市场掀起了一阵「音质潮」,倍受音乐爱好者的好评。其迭代产品 —「声阔小金腔」Liberty 3 Pro 同轴圈铁个性化降噪耳机即将推动这股「音质潮」达到新的高度。

音质:更新换代的 ACAA 2.0 同轴圈铁技术

此次发布的「Liberty 3 Pro 声阔小金腔」有着许多专利技术,我比较感兴趣的则是「ACAA 2.0 同轴圈铁声学架构」技术。说直白一点就是:「声阔小金腔」将动圈和动铁单元以前后顺序,安排在同一轴上给你演奏音乐,整个单元的排列是「动圈单元 > 动铁单元 > 超小金属前腔 > 耳帽」的这么一个结构,音乐能以最高还原度的方式将声波传送至耳膜。
众所周知,动圈单元的优势是中低频,而动铁单元则在中高频有着更突出的表现,将两者前后排列,有利于各个频段的声音相互融合,不至于像早期圈铁耳机那种三频割裂感。第三级的「超小金属前腔」据说有着梳理声波的作用,圈铁结构正对出声口的设计,保证最短距离直达耳道,避免相位畸变。而且,这种同轴结构减少了声音到达耳膜的距离,说不定还对低延迟有贡献(这是我编的,手动狗头)。
这个同轴技术最直观的一点还是反应在外观上面,耳机体积明显的缩小了,在需要塞下如此多的电子元件前提下,「声阔小金腔」将体积控制得相当优异,这部分在外观介绍中再详细说明。前后同轴的排序还带来一个更直接的改善就是——动圈单元尺寸进一步增大。和相机感光元件类似,动圈的大小可以直接反应音质的好坏,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在 「声阔小金腔」 中就使用了高达 10.6mm 的动圈单元,较常规的 6mm 单元有明显的优势,理论上可以获得更高的素质和更优质的低频,与动铁单元的结合,可以做到高、低频「左拥右抱」的人生赢家。   
具体到「音质」个人听感部分,在这里首先说明一下:听感的喜好因人而异,我喜欢的 G 点可能在别人面前不值一提,评测仅供参考
平常我以流行为主,因此我围绕耳机的评测使用的歌曲是我常听的音乐,如果想知道产品在特定歌曲下的表现,请尽量上耳亲自试听。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是:三频均衡,低频回弹有力、不肉不肥,人声突出抓耳,高频不尖不刺、延展性好,对声场要求不高。总的来说,我喜欢的感觉就像粤菜的评价标准「机有机味」。
评测平台:Apple iphone 13 MAX Pro(iOS 15.0)、OPPO Find X2(Android 11.0)、SONY ZX300
对比耳机:Apple AirPods Pro、SONY WF-1000XM4
*因为 「声阔小金腔」 无法与 Walkman 建立 LDAC 编码链接,因此下文只进行 Android(LDAC)与 iOS(AAC)的双平台测试。所有歌曲全为正版 CD 自抓 FLAC,或音乐商店购买的正版无损,传输至手机端后本地播放。
在三频分布上来说,「声阔小金腔」更倾向于两头宽中间稍窄的一个结构。低音比较浑厚,下潜也足够深,但是力度稍微差了一点,显得有些「肉」;高音部分比较突出,好处是能听到更多的高频细节,但在部分音乐中,尤其是当音乐本身有较强的高频部分时,「声阔小金腔」所展现出现来的高频则有点喧宾夺主了,稍有点刺耳。不过我们可以在 App 的 EQ 设置中进行适当的消减,就可以明显的改善。相较于突出的低频和高频部分,中频则显得有些暗淡了,人声稍有些欠缺,在默认音效模式下这种现象比较明显,需要在 EQ 设置中,针对人声部分拉高中频,其中预设的「流行」模式就能提供很好的调节效果。
对于声场来说,个人觉得在真无线耳机上面讨论这个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毕竟在这么狭小的耳机腔里面,很难展现出宏大声场的。具体到产品上面,「声阔小金腔」 的声场横向感要优于纵深感,整体像是在 KTV 大包房的那种感觉。
我具体到每首歌来说说。

LiSA – 炎

这首歌是大火的「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的主题曲,LiSA 姐姐在这首歌里面充分表现了其极富穿透力的嗓音,尤其是第二段副歌部分,爱了爱了。
AAC(iOS):「声阔小金腔」有着这三款耳机中能量最高的低频部分,XM4 次之,AirPods 近乎没有;LiSA 姐姐的声音在「声阔小金腔」里面稍微有点远,在第二段副歌这一段,氛围感稍微有点欠缺,至于 AirPods……扶不起的阿斗。
LDAC(Android):「声阔小金腔」和 XM4 在这个模式下,明显能够感受到与 AAC 的不同,通透感要好太多,「声阔小金腔」稍占上风。LiSA 在前者的演绎下更有力量感,「声阔小金腔」更多的低频带来更好的氛围感,但高频部分两者都被压制了一点。
卢广仲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这首歌是我最近疯狂循环的一首歌,结合电影,氛围渲染的非常到位,懂得同学都懂(手动狗头)。这首歌前半部分的伴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吉他为主。
AAC(iOS):因为这首歌前半部分近乎清唱,不论是「声阔小金腔」还是 XM4,都把编码的劣势表现出来了,齿音非常的明显,有点出戏。「声阔小金腔」的伴奏和人声贴的比较紧,而 XM4 则是较分开的感觉,没有孰优孰劣,都还过得去。至于 AirPods,就感觉两个主角不是真爱,是毫无感情的路人……
LDAC(Android):在歌曲前半部分,「声阔小金腔」给出的人声非常贴耳,感觉歌手就在耳边对着我唱,感觉下一秒就可以咬着耳朵了,非常应景;而 XM4 表现出来的人声缺乏了一点厚重感,显得有些平,不如「声阔小金腔」所渲染的氛围浓厚。不过随着后面低频伴奏的增多,「声阔小金腔」 的人声依旧被向后推了点,前面那种「老子现在就要嫁给你」的感觉没了……建议 Soundcore 的工程师能在后期对耳机的三频占比做一些调整,使得人声能够更突出一点。
Zedd & Jon Bellion – Beautiful Now
首先说明,我并不是电音党和舞曲党,平时很少听这一类歌曲,就拿这首「Beautiful Now」来说我个人的听感吧。
AAC (iOS):在这个模式下,高频部分被显著劣化了,在部分节奏中有点刺耳,XM4 对这部分缺陷修补的要比「声阔小金腔」好,优化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AirPods 因为在这三款耳机中的低频量最少,因此对这一类的歌曲是严重缺乏氛围感的,但是对我个人来说,这种调教听久了不会太累。
LDAC (Android):「声阔小金腔」巨大的低频量真实的衬托了夜场氛围,甚至有点轰头,有种拿回当年经典轮胎—— XB1000 的感觉,那种厚实的低频绝对是这类音乐爱好者的心头肉。而 XM4 的低频部分过于冷静了,收的有点快,大家都在舞池里面 High,而 XM4 则应该是那个唯一没有喝酒清醒的仔。
声阔小金腔电影测试
顺手测了一个电影片段,我是用腾讯视频在线播放的 1080P 版本的「明日边缘」。在电影首次沙滩登录的那一段,「声阔小金腔」是三个耳机里面最优秀的那个崽,各部分音效都分离都比较清晰,没有混杂在一起,临场感更明显。而且针对于电影部分,在 App 里面开启「3D 环绕音效」,这种临场感会更上一个台阶。而在音乐部分不相上下的 XM4,在这个环节输的就比较明显了,氛围感不强。至于 AirPods,就只能说有个响。所以,你是一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声阔小金腔」绝对是不二之选。
定制化降噪 —— HearID ANC个性化人耳自适应主动降噪
「声阔小金腔」的「HearID ANC 个性化人耳自适应主动降噪」则是我比较关注的另一个主要卖点。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人耳降噪适配的自适应,还有一个则是环境降噪处理的自适应。前者在首次连接手机 App 以后,会自动提醒进行人耳适配的检测,整个过程不用操作什么,完全就交给 App 自动完成就好了,可以自动根据每个用户独立设计合适的降噪。
后者对环境降噪的自适应也很实用,毕竟我们在使用降噪的环境是随时变化的,我们会在地铁、公交、马路等不同环境中来回穿梭,HearID ANC 可以很好的通过识别用户所处的环境进行针对性降噪,不再需要从 App 里面来回切换了,点个赞。不过给一点小建议,既然都做到环境自适应了,那为什么不把自动防风噪也设计进去呢?在这瑟瑟发抖的秋天,还需要掏出手机点击开启「防风噪」,感觉有点不那么智能,希望能在下一个固件版本中得以升级。
不论何种降噪耳机,在使用降噪模式后,音质均会有一定的下降,是无法获得与普通模式一致的音质水平,这是降噪原理的本身技术限制。不过「声阔小金腔」在开启降噪后,仍能保持较为优异的音质水准,这点值得表扬。
降噪的「闷头感」是降噪的主要异常感受,有部分敏感的同学甚至完全不能接受降噪。但是 「声阔小金腔」带的 HearID ANC 技术和降噪强度调节技术,可以大大降低降噪所带来的不适感。「声阔小金腔」、XM4 和 AirPods 均有不错的降噪舒适度,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节,不需要担心闷头的问题。
「声阔小金腔」对复杂环境的降噪体验是优秀的,保持了这个价位真无线降噪耳机应有的水平。对背景环境噪音的滤过优秀,针对于突然的高频滤过稍微有些欠缺,不过这个是降噪原理本身不可避免的缺陷部分,不会影响大家的听感。对比其他耳机,由于 AirPods Pro 的佩戴本身不够密闭,而 XM4 无法完全深入我的耳道,因此在我看来,「声阔小金腔」是这个环节的优胜者。大家可以亲自购买体验或线下实际感受一下。
Hi-res Wireless 让音乐进入无损时代
LDAC 技术是决定真无线耳机能否进入 Hi-res Wireless 俱乐部的决定因素 。LDAC 理论上可达 990kbps 的比特率,在各无线传输协议中鹤立鸡群,可完美传输常见的无损音乐。从 Android 8.0 开始成为手机的标配。而 Apple 则属于特立独行的那个(其实应该是落伍的那个), Apple 设备并没有搭载 LDAC 技术,而使用 AAC 编码技术来进行无线链接。就目前阶段而言,想要在无线上欣赏原汁原味的无损音乐,只有 LDAC 这一条路可走(还有更高端的 LHDC,但前景尚不明朗),阿婆的信众们可以放弃了,我只配和 AAC 一起守活寡。
「声阔小金腔」就搭载了 LDAC 传输协议,可以与支持该协议的 Android 手机进行链接,在 App 里面手动切换成 LDAC 链接,就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音乐链接。同上文歌曲中所说的一样,LDAC 链接模式不论在任何角度,都是毒打 AAC 的存在。相较于其它未搭载 LDAC 技术的无线耳机,「声阔小金腔」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成为了真无线耳机里面的佼佼者。「声阔小金腔」与 Apple 设备连接时,因受制于 AAC 编码格式的限制,其听感确不如在 Android 设备下的 LDAC 链接,这是目前无法解决的技术瓶颈。
超舒耳佩戴
佩戴方面,「声阔小金腔」做得十分出色,其所宣传的「Fusion Comfort 超舒耳佩戴技术」确实有些东西(但是我能吐槽一下这个名字么,又长又难记)。针对不同人的耳廓、耳道,随机附了 4 套空气耳翼和耳帽,对于我来说, 2 号的耳翼和耳帽就刚好够用,佩戴牢固,做简单的运动完全没有问题(我就是来晒喵的)。能满足各类人群佩戴牢固的同时,又能使耳机出声口足够深入耳道。而在这里要点名一下 XM4,随机附赠的超级哥套我就没能顺利插入(字面意思)。至于 AirPods Pro 的佩戴感,我个人也不满意,其牢固性还是弱于 「声阔小金腔」 的。总之,这一轮 「声阔小金腔」 毫无悬念的胜出。
「声阔小金腔」颜值
「声阔小金腔」的音质在目前真无线耳机中扮演了的排头兵角色,而外观部分同样也属于佼佼者(此处应该响起「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我手中的这款是白色的,同时还有黑色、灰色和紫色的版本供大家选择。整个耳机单元非常的小巧,外面的那一层 Logo 部分,其实是一种类似于镜面的质感,在阳光下可以散发出淡淡的粉色,衬托一下我的「少女心」。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圈铁同轴的设计大大缩小了整个耳机单元的体积,对比一下旁边像手雷一样的 XM4,「声阔小金腔」更加内敛和秀丽。
「声阔小金腔」在出声口的位置是金属材质设计,泛着古铜色的金属光芒,此处应该就是「超小金属前腔」的位置了,也呼应该产品名的「小金腔」。其实个人觉得这个金色处理的有点低调了,像 4.4mm 接口周围的那一圈金色感觉会更适合。耳帽部分是那种半透明的颜色,质感和哥套差不多,做工上乘。
            
「声阔小金腔」连接与操作
在「声阔小金腔」满电的前提下,使用 LDAC 播放无损音源,90 分钟消耗了没到一半的电(为什么我不坚持到完全无电呢,因为我困了!)。所以说,在 LDAC 模式下续航达到 3 个多小时完全没有问题,理论上 AAC 和 SBC 的续航时间更长,完全能满足日常通勤的需要,配合充电仓总续航时间长达32小时,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电量焦虑。
同时「声阔小金腔」提供了方便的双设备连接方案。不但来电时可自动切换至来电设备;而且在不同的音乐设备间,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操作进行来回切换,对「双机党」来说简直不要太好用。
耳机的手势操作各家有各家不同的规范,对于首次使用的同学来说,需要花一定时间来学习和牢记,有一定的成本。不过声阔在 App 里面设定了丰富的自定义手势操作选项,对于希望自定义手势或曾有固定手势习惯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进行 DIY 操作手势,大大减少熟悉设备所带来的学习成本。

到这里,此次的评测就结束了。总体来说,得益于ACAA 2.0 优秀的声学设计及扎实的调音功底,使得「声阔小金腔」具备了优异的素质及优秀的听感。其所具备的 LDAC 解码能力,能在稳定的无线链接下,保证音乐最好的体验;在 AAC 模式中也拥有超越原配 AirPods 的能力和水准,无疑是目前真无线耳机中的音质佼佼者;舒适的佩戴及降噪功底,更加使产品锦上添花。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声阔小金腔」是不容错过的好产品。

如果你对「声阔小金腔」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的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同时,「声阔小金腔」作为一款新品,正在上市预售中,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入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进阶音讯编码),出现于1997年,基于MPEG-2的音频编码技术。
【经典书】线性代数入门课,第三版,64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1+阅读 · 2021年12月10日
重磅 |《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版)》发布!83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61+阅读 · 2021年11月11日
5G AIoT全景商用产品手册,52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48+阅读 · 2021年9月10日
专知会员服务
11+阅读 · 2021年7月4日
专知会员服务
15+阅读 · 2021年4月16日
【上海交大】<操作系统> 2021课程,附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39+阅读 · 2021年4月3日
【2020 最新论文】对比学习中什么应该不是对比的?
专知会员服务
38+阅读 · 2020年8月16日
机器学习速查手册,13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36+阅读 · 2020年3月15日
漫步者 Retro Pro | 三百多的耳机买设计还是功能?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3月22日
你对骨传导蓝牙耳机怎么看?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1月10日
真无线耳机索然无味?这几款给你全新认识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1月12日
换新装的 HomePod mini,给你点「颜色」听听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1月1日
AirPods 3 上手体验:时隔 5 年的新外观、新功能
好屏幕、微云台:5000 块的 iQOO 8 Pro 值不值?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9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经典书】线性代数入门课,第三版,64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1+阅读 · 2021年12月10日
重磅 |《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版)》发布!83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61+阅读 · 2021年11月11日
5G AIoT全景商用产品手册,52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48+阅读 · 2021年9月10日
专知会员服务
11+阅读 · 2021年7月4日
专知会员服务
15+阅读 · 2021年4月16日
【上海交大】<操作系统> 2021课程,附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39+阅读 · 2021年4月3日
【2020 最新论文】对比学习中什么应该不是对比的?
专知会员服务
38+阅读 · 2020年8月16日
机器学习速查手册,13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36+阅读 · 2020年3月15日
相关资讯
漫步者 Retro Pro | 三百多的耳机买设计还是功能?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3月22日
你对骨传导蓝牙耳机怎么看?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1月10日
真无线耳机索然无味?这几款给你全新认识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1月12日
换新装的 HomePod mini,给你点「颜色」听听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1月1日
AirPods 3 上手体验:时隔 5 年的新外观、新功能
好屏幕、微云台:5000 块的 iQOO 8 Pro 值不值?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9月30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