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透视】关于“慕课是个伪需求吗?”的讨论总结

2019 年 9 月 21 日 MOOC

【总第169期】


关于“慕课是个伪需求吗?”的讨论总结


在前段发表于此的“伪需求”探讨系列文章中,“【教育信息化中的伪需求】之六:慕课是个伪需求吗?”这一篇引发的讨论最热烈。很多朋友表达了自己对MOOC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令我在倍受启发的同时,还非常感动:要知道若非真正关注和倾情MOOC,真正在思考,谁会费劲手打这么长一段条理明晰的文字呢?



围绕朋友们的讨论,我想再补充说明几点:


一是当时写文章的时候,已经意识到有些观点可能偏激,但没有特别追求周全,主要是考虑作为抛砖之论,如果正反两方面的话都让我说了,可能就激发不出有价值的意见了。从收到的大家的评论来看,我这么做是对了。


二是我认为,MOOC作为一种教育领域现象级的事件,注定要进入教育史,原因倒并不在于它如一些人声称的那样将颠覆甚至终结传统高等教育,而在于它最初高扬的开放理念和借助互联网而无远弗届的潜力,如此深刻地契合我们对于教育的终极梦想----希望更多的人以更低廉的价格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也就是有些专家所总结的,慕课不止是教育技术、商业模式,它关乎教育哲学。


但是,教育毕竟是一个涉及人类认知规律和奥秘的复杂过程,并不是把知识推送到一个人面前,就可以转化为他的能力和智慧。所以,正如童话里“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美好结局,在现实中恰是柴米油盐的平淡婚姻生活的开始一样,MOOC几年来的实践提醒我们:激情再高都要落地,没有可以轻易实现的教育梦想,任何技术形式提供的变革教育的潜力都需要我们围绕教育的本质与核心进行扎实的耕耘才可能兑现


所以我很赞成一些朋友的观点,对MOOC的期待要回归理性:“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技术的措施都会使得教育生活的方式更丰富一点、选择性更多一点,各自具有一定范围和程度的适应性。但能替代(教育)生活么?不能!”


再好的理念,也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不加区分、一窝蜂的大规模运动式MOOC投入,可能不仅不会带来预期的教育公平,还会造成浪费。基于务实的态度,我们要找到症结,努力解决MOOC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其潜能的释放


为了深入了解和认识MOOC,除了关注一些研究结论、统计数据外,我自己也选学过MOOC课程。


我在edX、Coursera等平台上选报了麻省理工“教育技术的评价与实施: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哈佛大学的“巧用数据:改善教与学的合作过程:Introduction to Data Wise: A Collaborative Process to Improve Learning & Teaching、斯坦福大学“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麻省理工的“教育技术的评价与实施;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麻省理工的“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课程。当时想,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开课讲授我喜欢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课,必须选修体验一下啊!果断交了学费,准备拿下证书,也算是对自己多年仰慕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的一个安慰。然而,最终还是缀学了。教学视频播放,即使在北京这样的接入环境,也仍然有卡顿现象。此外,主要还是我时间不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跟进打卡,以我这样真诚的爱好和学习能力,也还是放弃了----放弃的成本很低,也没有老师与同学的互动牵绊,所以很容易放弃,来无声息,去亦无声息。


我儿子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开始研究生阶段的数学专业学习之前,选修了美国几所名校开设的数学课程。他在Coursera平台上选修了著名数学家、斯坦福大学齐斯•德福林(Keith Devlin)教授开设的《数学思维导论》课程。这是Coursera平台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曾被评为2015年全球最受欢迎的名校MOOC课程TOP20之一。我在此还编译过德福林(Keith Devlin)教授关于开设此课程的一篇博文(总第71期:【MOOC透视】这位在博客中如此描述自己开设MOOC课程的体验……)。德福林教授早在2012年就作为第一批MOOC运动的先锋者,在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平台上开讲《数学思维导论》,每年开课2次,吸引了大批数学爱好者。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德福林教授不仅充满热情而又极为认真地在MOOC平台上为普通学习者授课(例如,严格按照MOOC课程的标准设计课程;尽力将视频、声音、图表等做到最好;颇费心思地设置课程任务期限,以确保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完成同样的学习内容或作业,从而使在论坛或社交媒体上的课程讨论更有成效;尽自己最大努力抽时间与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线互动等)。


儿子作为一个热爱数学又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在学习这门优秀的MOOC课程的过程中,偶尔也有些小疑问,曾经发邮件请教老师,当然是未收到回复----这个我可以理解,毕竟不能要求德福林教授有如此充裕的时间回复全球众多学习者的邮件;他也在讨论区发起讨论,然而也没有人回应。好在他有兴趣、有毅力,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疑问,所以没人答疑没难住他。
但令他着急的是,此门课程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还需要通过同学评议才能获得证书----他差不多等候了近1个月,才终于有人“慈悲地”给了他评议,使他得以在最后期限前以近乎满分的成绩拿到了结业证书。


我们知道,关于伟大的MOOC运动的想象中,有两点最令人兴奋:一是连上网就能选学全球顶尖学府的名师讲授的招牌课程;二是可与众多选学同一门课程的全球学习者自由互动,以学会友。


第一条应该没有什么异议。正如我儿子说的,虽然肯定不如现场听课令人激动和兴奋,有遗憾,但总比没有强,大小都是收获,毕竟他不可能到所有名校去听不同的数学大师讲课,但通过MOOC他至少可以领略一下他们的思想和授课风采。例如他已经在大学学过《线性代数》并且成绩优秀,自己还是又选学了著名数学家、MIT教授吉尔伯特的线性代数公开课。


至于第二条,与众多选学同一门课程的全球学习者自由互动,以学会友,他说别人的情况他不了解,只是他是没有体验到一次,不敢奢望。


而我作为一个他学习MOOC课程的旁观者,产生的疑问是:一个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也不太强的人,在缺少周边支持和互动的情况下,仅靠一些视频,完成一门全新课程学习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我指的不仅是获得证书,而是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门课,能够应用于工作之中?答案我认为并不乐观。


基于这些实际的观察和体验,我认为慕课发展中出现的痛点,正如上一次的文章中所述,恰在于慕课最根本的优势——教与学的分离教师与学生的分离,使教师对着摄像机干巴巴讲,不知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选课的学生各种文化背景和层次都可能有)和是否在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选择播放教学视频,却几乎没有可能与教师进行直接的互动,哪怕是通过邮件,虽然理论上可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离使得他们各自面对的只是一组抽象的代号,各自年龄、文化背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进度的不同,都使他们几乎不可能进行交流互动,虽然理论上可能。


而更多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是社交型生物,天然地需要与他人合作。无论是认知的拓展,还是思维的拓展,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智慧的不断交流碰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跟环境的交流,人跟人的交流,这些都是纯在线平台取代不了的


那么MOOC的这个痛点,是否就完全无解呢?

当然也不是。我认为我们的室联网空间站实际上给出了当前技术所能允许的最理想解决方案:为MOOC课程提供了最大可能的虚拟与实体教室融合的交互和亲密感


室联网新维空间站以LED超大屏,大海板、小海板宽屏幕,营造了主教室整个空间中的超大画面和宽画面的环境浸入感;以普通触摸屏、OTT机顶盒为室联网终端构建和升级常态化教室,实现互动教学和并班;室联网智慧教室支持异地多屏互动,可将位于全球不同位置的众多教室联通起来(没有数量限制),形成无边界的课堂。


主教室中,场面壮观,老师面对学生讲课激情洋溢、充分发挥,学生们投入地听课和直接交互远端学生可以通过直播上课,个人学习的活动视频直接呈现在主教室的大屏幕上,甚至表情都可以被放大显示在全球共同听课的所有同学面前,可以被老师点名发言,也可以提出疑问,与所有同学直接活跃互动,消除了远端的距离感,形成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通过室联网使传统慕课升级为场景化、沉浸化、物理空间化、联通化的cMOOC,解决了一些MOOC研究专家所提出的大规模和小型化亲密感之间的平衡,使学习效果超于传统课堂和一般的MOOC平台……这将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壮观教学场景!


欢迎老师们到室联网空间站体验讲授自己的MOOC课程!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新维学习空间站、新维教师发展空间站、新维大健康空间站、新维国学空间站、新维孤独症资源空间站、新维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新维系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新维空间站相关业务联系:

董老师 15210808569

琚老师 15210770713

联系地址:

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B座902室—室联网•新维空间站



更多资讯

【教育信息化中的伪需求】之一:智慧教室中的“多屏”是伪需求吗?

【教育信息化中的伪需求】之二:智慧教室中的吊麦是个伪需求吗?

【教育信息化中的伪需求】之三:智慧教室中的录播是个伪需求吗?

【教育信息化中的伪需求】之四:智慧教育中VR是个伪需求吗?

【教育信息化中的伪需求】之五:智慧教室的xPad交互是个伪需求吗?

【教育信息化中的伪需求】之六:慕课是个伪需求吗?

美国教育界眼中的教育技术

Syllabus(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及其在美国大学中的应用

同为课程教学大纲,中美有何不同?

说说美国大学的学习考核与学业评价


我们哒微博线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给你不一样的

室联网·新维空间站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任何单位 、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斯坦福大学经典《自然语言处理cs224n》2020课件合集
专知会员服务
95+阅读 · 2020年5月25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资源】100+本免费数据科学书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3月17日
人工智能学习笔记,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1+阅读 · 2019年12月14日
一文读懂机器学习中的贝叶斯统计学
数据分析
26+阅读 · 2019年5月8日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
MOOC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导师(老板),求求您,请让我活着毕业!
全球人工智能
7+阅读 · 2018年3月30日
一个统计方向毕业生的2017年数据科学从业之路总结
数萃大数据
5+阅读 · 2018年2月21日
投资,重要的是未来
雪球
5+阅读 · 2017年12月17日
观点 | 计算机视觉,路在何方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6+阅读 · 2017年6月21日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 Overview
Arxiv
17+阅读 · 2018年11月26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一文读懂机器学习中的贝叶斯统计学
数据分析
26+阅读 · 2019年5月8日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
MOOC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导师(老板),求求您,请让我活着毕业!
全球人工智能
7+阅读 · 2018年3月30日
一个统计方向毕业生的2017年数据科学从业之路总结
数萃大数据
5+阅读 · 2018年2月21日
投资,重要的是未来
雪球
5+阅读 · 2017年12月17日
观点 | 计算机视觉,路在何方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6+阅读 · 2017年6月2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