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超级连麦》,我们邀请到了神策数据创始人兼 CEO 桑文锋,和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 霍太稳(Kevin),InfoQ 极客传媒生态总监张昂,一起浅论数字营销的“道”与“术”。内容有删减,感兴趣的同学可进入“霍太稳视频号”观看直播回放。
桑文锋:我老家是在河南北部的一个农村,在我们那里,中考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如果能考上县高中,未来就有了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如果考不上高中,那就只能种地,或者出去打工,走了另外一条路了。在高中,我的成绩是班级前几名,后来我考上了浙江大学,来到浙江大学学习后,我发现自己的成绩属于中等水平,感到有些郁闷,甚至中间有一段时间有一点自暴自弃。但很快我就调整好心态,觉得自己还是要把专业课学好。那个时候,我给自己的一个心理暗示就是:我是个平凡人,就是要打好基础。
后来,我也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了研究生,不管是专业科目,还是编程能力都还可以。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加入了百度,在百度干了 8 年,这 8 年时间核心就干了一件事——从零搭建百度的用户行为大数据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步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和方向:
第一,追求做成一件大事;
第二,追求内心的强大,我很佩服像乔布斯、俞敏洪、罗永浩这些跌倒了能爬起来的人,这种精神我是非常佩服的;
第三,追求用积极和乐观感染周围的人,我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我不喜欢总是消极思考问题的态度。
2015 年,我从百度出来开始创业,创建神策数据,到现在也有 7 年多的时间了。在创业的前几年,我们从零开始去做用户行为分析领域。
桑文锋:神策数据主要提供两个价值:第一个价值就是围绕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包括 APP、网站、小程序,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用户行为数据合规采集,通过留存分析、漏斗分析等各种分析模型做深度的分析,并构建各种各样的指标体系。第二个价值就是围绕营销自动化,私域营销等,做用户运营。比如企业要去盘活用户,给用户发优惠券,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就需要工具平台来构建营销策略和机制,而神策正是提供这样的工具平台的公司。总的来说,神策的核心价值主张围绕用户分析和用户运营两方面,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经营。
桑文锋:第一个感受是时间过得非常快。在我还没有创业的时候,我有时会跟一些创业者打交道,问他创业多久了?他说 3 年了。那时候我觉得 3 年的时间好长,但是实际真正做下来,你会发现时间真的是一晃而过。像 Kevin 已经创业 15 年了,可能这种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第二个感受是不虚此行。在创业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人,自己认知得到了提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有一千多名员工,服务了 2000+ 家客户,给客户带来了价值……这些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第三个感受是越创业,越谦卑。创业后发现许多与之前“假设”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对市场的判断,对于“如何做产品、如何做企业”的一些认知,在创业前许多假设的东西到后面都是不成立的。另外会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能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创业者,甚至你每个方面都不如他,可以说是“完败”,这个时候你会形成很大的压力。
桑文锋:先来说说数据的本质,即数据到底是什么?我本身是一个非常喜欢探究源头的人,我也曾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在 2016、2017 年的时候,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香农的信息论,他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而数据本身就是信息的一个载体,或者说是信息的一个物化,所以在我看来,大数据的本质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再来看数据的价值,即数据驱动为什么是有效的?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开始探究历史,我希望在中国历史上找到证明数据有用的论据。比如楚汉争霸,有一幕是刘邦进了咸阳,许多人都开始抢东西,但是箫何没去抢东西,他先到丞相府把一些收税记录和山川地图都搜过去。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刘邦、项羽在备战的时候,通过箫何这些数据分析能知道哪些地方应该招兵买马,哪些地方应该收割什么样的物产,最终把仗打赢。
这背后是有一些规律的,在数据驱动的背后,我逐步认识到还有一套更本质的逻辑,那就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非常重要的就是实验科学,而不是定性分析。过去的二三十年,科学方法很重要的一个的演进就是数据驱动,很多东西因为结合了数据才发挥了更大的威力,数据驱动是科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总的来说,数据驱动为什么是有效的?因为它是科学方法的重要体现,科学方法推动了人类过去几百年的发展。
桑文锋:对于数字化转型,我比较认可的一个解读是,曾鸣教授在湖畔讲的一个概念。他当时提了一个问题:到底是效果的数字化,还是流程的数字化?这是两个概念,比如一家传统的汽车厂商,现在引入了一个新的车电商网站,它把如何卖车这件事情数字化了,但是卖的车本身没变。这可以说是一个流程本身的数字化。反过来,现在这些智能车连着安卓系统有了很多娱乐设施,能做语音识别,做各种各样的交互,用户体验变得更强了,甚至可以远程让它导航过来。这就是效果的数字化。
效果的数字化和流程的数字化是两个层面,现在讲的数字化是把这两者都包含进去了。否则,在 2000 年左右的时候,IT 上一些 ERP 系统之类的就是在数字化,这样就会把一个概念泛化起来了,泛化起来的结果就是弄不清楚之间的差异。现在我们讲的数字化,许多时候它更多是在强调全面的信息化,各个环节都是在变成信息化、数字化的效果,尤其是结果上更加的数字化。这跟信息化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别。
桑文锋:还是处于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尽管互联网领域的数字化做得相对好一些,但在整个国家经济环境里面,它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的。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1995 年左右到 2020 年,互联网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在发展,自成体系。在接下来的第二个阶段,互联网需要跟各个产业联系到一起去,即产业互联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转型。这个浪潮本身还有二三十年,这里面互联网技术的价值非常大,需要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当然在这个过程里,很基本的一个点就是要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方法里面要讲数据驱动、做实验、尊重事实等这种思维,这个过程肯定是任重道远的。
桑文锋: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级的战略,我们很难通过一个小部门、小团队引入一个工具,然后就实现整个企业数字化。因为数字化本身是个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里,流程、组织、业务模式、商业模式都得去做调整,如果没有公司高层坚定的支持,企业很难做好数字化。
另外,我会从三个维度来看数字化:IT 化,DT 化,DO 化。IT 化就是信息化,业务要上 IT 系统,要用数字化手段让这个业务流程跑起来;DT 化就是我们要有数据思维,企业要把整个数据流建好,包括数据的采集、建模存储、分析、可视化或反馈等;DO 化我把它定义为 Data Organization,就是数据组织能力,许多时候我们不只是说改变一些系统,还要去改变思维,企业要具备数据文化,有能力和对应的组织、流程来将数据真正落地到日常的企业运营中。
就拿数据思维来说,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有闭环思维,这个理念要灌输到每一个人的脑子里面。怎么去理解什么是闭环?回到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互联网思维。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非常核心的一个点就是不断迭代,越变越美,这也是百度文化里的一条。我们需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能不能更好?想变得更好,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有反馈,有反馈之后,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校正。其实反馈本身就是一个闭环的过程,在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你需要把这种数据闭环思维构建起来。
我自己做了一个抽象的模型,也是我们神策数据的基础方法论,叫 SDAF。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转都是这四个环节:Sense,建立感知;Decision,做决策;Action,你的 Decision 要转化成 Action,如果不转化行动那就是光说不练;Feedback,你做了之后要有反馈,有了 Feedback,再形成新的 Sense。如此循环。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我认为在企业内部是需要构建这样一套数据闭环方法论的。当一个企业构建起这种闭环思维的时候,做的许多事都是能往前迭代的。
霍太稳:企业在用数据来驱动它的业务时,还是要注意科学性。我非常赞同文锋刚才讲的 SDAF 模型,这也让我想到了戴明环 PDCA,它也是把做事情变成了一个闭环。如果我们把数据感知和决策融入进来,会更加适合这样一个智能营销的时代。
桑文锋: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引入都是需要过程的,需要学习成本。数字化营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你要有学习和建立认知的过程。网上有句话叫做“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过的道理你并没有真正的学会,你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本地文件保存下来了,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升级包来升级你的操作系统。
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时,许多时候是在交学费的,交学费打造你的团队,建立更好的认知。另外很多企业的数字化没有准备就绪,比如某品牌做的一个广告营销非常成功,在网上传播了一亿次,但它没有一个载体,没有把这个流量用流量池给收过来,最终这些流量就流失掉了。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需要交很多学费,我们要辩证地看这个事情。比如,你在做数字化营销的时候,有没有去分析做 AB 测试?如果大家都能够培养这种科学营销的能力,我相信这个钱是花的很值的,但是这件事肯定不能急,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你要做到小步快跑,迅速迭代,要去做验证。
桑文锋: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数据思维非常重要,这个跟公司大小没有关系。我们需要先构建数据思维,用数据去说话,验证事情本身有没有效果。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数字化一定要形成公司级的战略,并且这个战略的形成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因为数字化本身需要改动你的流程,改动你的组织,如果没有一把手配合,这个事情是做不好的。另外一定要做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战略的制订肯定是通过一号位的认知构建起来的。
对于中型公司来说,可以引入工具、引入平台,不要一开始想着就自己从 0 去打造。就像神策数据做产品,我们卖给很多公司,对这些公司来讲引入一套成本也没那么高。但是对于小型公司,就不要考虑花钱投入很大的平台,这是没有必要的。小公司的核心还是玩转现有的抖音、微信生态提供的能力。
霍太稳:我想起来一个故事,在上世纪 90 年代,纽约市非常乱,每一年的抢劫案件达 2700 多件,每一天可能都要有好几件,尽管当地警察非常忙碌,每天疲于奔命,但是还是会发生抢劫案。后来新的市长上任之后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他说不要一下子想着搞一个大案子,先把手里面小的事情处理一下,比如人不能随地吐痰,不能在街上去小打小闹,等等。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这件事情做完之后,发现大的案件也消失了。
我想表达的是,很多情况下,你通过做一些小的事情,小步快跑做好之后,发现那个很大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但如果你的脑袋里老是想着我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可能也会陷入一个欲速则不达的状态。
桑文锋:我非常认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点一点往前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我最近在学习道德经,也是在研究老子的思想,他里面就讲到这个观念,许多事情都是从一些细节去一步一步发生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曾经在朋友圈里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在很多时候喜欢取巧?这个我还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答案。但是王兴说的一句话值得大家反复思考:对未来越有信心,对当下越有耐心。我们是需要这种长期思维的,这样短期才不会焦虑。
桑文锋:我本身喜欢探究源头的思想,就是遇到一个问题,我希望去弄清楚它的本源,有时候我会围绕一个主题研究很长时间,形成自己的认知。但这个认知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会把它写出来或者明确出来,经历考验的时候,我会再去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的认知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你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总结出来。我觉得许多人的思考是模糊的,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没有记录下来自己的观点,也就没办法迭代。我很注重科学方法,只有记录下来才能迭代,否定之前的。
最近我在看雷军刚出的一本书《小米创业思考》,他在里面提到,他在 1999 年的时候认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而什么工具最牛?电商,所以他做了卓越网。他当时的认知导致他做出对应的行动。到了 2004 年,他把卓越网卖了之后,他的认知也变了,互联网是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本身又经过提炼,变成了 7 个字,叫“专注 极致 口碑 快”。如果雷军之前没有刻骨铭心的抽象,他在后面是没有办法改变之前的认知的。
有些时候,你听一个人讲话,你觉得对方没有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从来没有表达过,或者说他表达的东西只是别人也这么说,他又去拿出来讲。我在去年的时候给认知下了个定义:认知是未来的常识。也许你的这个认知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是经过你深思熟虑去抽象的。你把它讲出来,明确出来,写出来,隔一段时间才能迭代。
桑文锋: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把它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CEO 的认知层级,创始人自己一定要升级自己;第二个层次是 CEO 的认知传递,认知怎么能传递到团队里边;第三个层次是团队如何超越 CEO 的认知层级,如果整个团队的认知完全依赖于 CEO 的认知,这是有问题的。
要去打造整个组织本身的进化能力,对组织做认知升级,目前为止我学到的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共创。许多时候我们开展共创活动,就是围绕一个开放的、不确定的、模糊的问题,拉上核心的人员大家一起去探讨,一起共创,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达成一些共识,这就是共创的过程。我们开一个会,围绕一个之前不清楚的问题去达成共识,这就是统一认知的过程。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建议大家可以在一个组织内部去培养这种共创的氛围,让大家一起开动脑力。
桑文锋,神策数据创始人兼 CEO。2007 年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加入百度,此后在百度任职 8 年,从无到有构建了百度用户日志大数据平台,任大数据部技术经理。2015 年 4 月创建神策数据,提供大数据分析和营销科技相关产品与服务,致力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经营。
霍太稳,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InfoQ 中国创始人,极客时间创始人,TGO 鲲鹏会发起人。2007 年创立 InfoQ 中国,2014 年创立极客邦科技,2015 年发起 TGO 鲲鹏会,2017 年创立在线职业教育学习品牌极客时间,2019 年开创极客时间企业版,拓展企业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