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围观群众已散场,粉丝还没结束战斗。
文|李艺丹 张睿 康小英
核心提示:
贴吧、论坛、微博等平台出现,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粉丝社群的组织化与规模化。
粉丝互撕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旁人质疑、辱骂自家偶像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的情绪通过社群被急剧放大。
这是两个粉丝社群之间引发的冲突与矛盾:一边是关注大众偶像、主要聚集在微博的“迷妹”,一边则是聚集于体育论坛的“直男”。
仅仅过去两天,吴亦凡粉丝和虎扑JRs的大战就已经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社交网络上开始讨论B站下架、脉脉匿名区被封,在新的一波又一波的热点下,吴亦凡粉丝和虎扑打口水仗的那点事,像是发生在遥远的上个月。
不,虽然大众已经不关注,但是在这两个核心圈子里,战争仍在继续。7月27日,吴亦凡粉丝仍然在组织“反黑”,虎扑官微又发了一条diss 吴亦凡的单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吴亦凡”和“虎扑”,这两个本来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关键词还将紧紧绑在一起。
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源起:一位网友在虎扑步行街论坛发出的视频,题为“吴亦凡无修音视频,你能坚持到第几秒?”,在虎扑引起群嘲。一位吴亦凡粉丝在微博平台公开发出的“反黑”号召(粉圈专用词语,指通过举报等手段反击恶意抹黑偶像的人),呼吁粉丝们杀进虎扑,反击“黑子”。随后,虎扑步行街官方账号连发40多条微博回击。吴亦凡本人的出面及其工作室发出的法律声明,更是将这一场本是集中于虎扑论坛内部的讨论推进为两个圈子之间的网络“赤壁之战”。
虎扑步行街关于吴亦凡的几大热帖
虎扑步行街官博回怼吴亦凡
粉丝间的斗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实际上,各家粉丝的互撕基本天天都在上演。早在网络尚未普及的时候,谭咏麟和张国荣粉丝间的战争就已经弥漫着滚滚硝烟。比如,在颁奖礼的时候,双方粉丝会各自买特定区域的票坐在一起,在对方偶像出场时故意喝倒彩,甚至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情。
贴吧、论坛、微博等平台出现,更是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粉丝社群的组织化与规模化。百度贴吧的崛起,就跟2006年-2007年期间超女作为文化现象的流行有直接关系。百度贴吧上李毅吧与李宇春吧的斗争,不仅造就了“帝吧”和“春哥”,更是中国网络粉丝社群矛盾爆发的标志性事件。2007年6月21日,李宇春吧上千“玉米”投诉李毅吧吧主和吧民肆意侮辱她们的偶像李宇春,后“李毅吧”大小吧主被封,引发了李毅吧吧民的强烈不满,于是相约进行报复,并对李宇春吧进行了百度贴吧历史上最大的刷吧事件。
2008年,东方神起成员沈昌珉被爆出在机场殴打孕妇的传闻。随后,仙后们(东方神起的粉丝)通过各种渠道人肉该名女子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谩骂、诅咒恐吓等,这些行为引发网民的愤怒。魔兽世界吧率先发出“圣战”,即在网上召集网友对东方神起吧进行爆吧行动。2008年11月28日,东方神起吧及相关贴吧遭到魔兽世界吧、李毅吧、动漫大吧海贼王吧的爆吧。
粉丝社群聚集的唯一共同点在于偶像,当粉丝作为个体时,他们对于偶像的崇拜本就具有偏向性,当这种情感上升到群体,认同感会急剧提升,强化了这种带有一定成见的“粉丝滤镜”——他们看到的偶像往往投射了自己的美好预期。符合预期的信息会受到他们的青睐,而不符合期待的信息则会受到他们的反击。粉丝互撕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旁人质疑、辱骂自家偶像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的情绪通过社群被急剧放大。
经过帝吧 VS 李宇春吧,魔兽世界吧 VS 仙后之后的两场洗礼,伴随着新浪微博的兴起,粉丝社群事实上进入“圈地自萌”的阶段。“抱走我家XXX,不约”,“你知道XXX有多努力吗”是饭圈流行语。他们不需要寻求“主流”的认同,通过社交网络聚集,纪律严明、分工明确的粉丝社群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归属感。
也正是因为“圈地自萌”,跟上一代一直被质疑,经常被嘲讽的韩流粉丝相比,新一代的粉丝显然要更心平气和,大型网络掐架事件很少再发生。比起口水仗,他们有了更多参与造星的使命感。
在粉丝社群中,处于话语体系的权力中心、把控着整个粉丝社群风向的被称作“饭头”,他们通常是贴吧吧主、应援会会长、粉丝团团长,是整个粉丝社群的意见领袖, “造流量”的工作流程在他们的领导下已经发展相当系统且专业化组织化。他们组织号召粉丝为偶像“打榜”、以及集款制作海报横幅易拉宝进行线下应援等支持活动,行动效率非常高,且完全不收取利益由“爱”支撑。
与此对比的就是职业粉丝,他们把追星变成安身立命的工作,“职粉”报酬十分可观,不止有底薪还有补助,最高能拿到2万-3万不等。在具体操作上,撕逼和炒CP是常用的两个吸引流量的话题,撕逼就是劝说散粉掐架,有理有据的劝说会非常奏效,职业粉丝通常还会PO虚假聊天记录来证明爱豆利益确实被影响了,散粉很容易被煽动。
在“饭头”之下,还会设有一定数量的副会长、地区粉丝团负责人等,他们负责配合主要领导者的工作,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再往下则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包括策划组、后勤组、宣传组、美工组、打榜组等等。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偶像背后的经营推广者——不仅仅接收信息,同时也是明星信息的发布者和加工者,进一步美化明星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各式各样的粉丝精修图、花式安利口号、应援周边等等,都是粉丝社群集体工作的成果。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分析,当粉丝认同偶像时,偶像就成为“自己”的一个化身,偶像的人生价值,也包含着“自己”的一份荣耀,“把他捧到无限高,就好像我们自己也放大了一样;帮他实现梦想,就好像我们自己的价值也实现了一样。”
吴亦凡粉丝精修图
吴亦凡与粉丝的互动
回到此次的虎扑与吴亦凡之争,实际上就是两个粉丝社群之间引发的冲突与矛盾:一边是关注大众偶像、主要聚集在微博的“迷妹”,一边则是聚集于体育论坛的“直男”。在号称“华语直男论坛”的虎扑,主要用户是年轻男性,他们称自己为JRs(贱人们或者家人们)。虽然论坛内部也会因为梅西C罗、詹姆斯科比产生纷争,但这些球星往往具有一定的实力作为支撑,对吴亦凡的不满在于对其真实水平的质疑。
而吴亦凡作为众多“迷妹”的idol,本身具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当看到有关自家偶像的负面内容,梅格妮们(吴亦凡粉丝的称呼,“每个你”)自然不会轻易罢休。当虎扑用户得知饭圈要进攻虎扑的消息,也产生了社区文化即将受到威胁的危机感,并表现出了“一致抗外”的高度团结力。
“虎扑,豆瓣,哪怕是懂球帝这样的社区,都有一批价值观趋同的用户,他们形成了这个社区的核,他们所主张正确的东西,就是这个社区认为正确的东西,他们讨厌的东西就不会出现在这个社区里面,他们做的所有的会给后面进来的用户做行为示范。”此前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曾对36氪说。在他看来,粉丝团体和这些互联网社区在内核上有共同点,尤其是男团女团能不能走得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内核能不能形成,有没有足够多的内容来支撑社区氛围。
这场粉丝间的争端之所以能够演绎成堪比当年帝吧玉米大战的级别,恰恰就在于虎扑和吴亦凡粉丝圈形成的时间都不短,且都有极强大的社区内核。
那么,在这场大战中谁赢了?
虎扑无疑成为了此次事件中的最大赢家,官博粉丝数量在短短一下午从66万迅速涨到76万。不过,随着热度消退、战火消散,“吴亦凡与虎扑”终究也只会成为人们记忆中一个零散的片段,而其他粉丝社群间的互撕恐怕仍会不断上演。带来的最终结果与收益,究竟是群体战斗的荣耀,还是乌合之众的狂欢,抑或是借势营销所收割的流量,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