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特别邀请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杨扬教授,带来了“图图Seminar:开学第一课——“出身决定论”?看科研之路如何逆袭!”的主题演讲。杨教授句句箴言,娓娓道来,分享了专为学生建立的,可以复制的科研经验,同时杨老师多位优秀的毕业生们也来到直播现场,与网友们带来精彩的互动答疑。当晚B站人气破万,直播中不少网友表示,干货满满,值得二刷三刷!
今天,图图不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视频回看,还带来了本次直播的精彩看点。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回放
在“对”的时候,努力做更多“对”的事情
杨教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在杨老师自身求学、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样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一直寻找正确高效开启科研之路的方法。他认为,现在的自己之所以走上了相对顺利的科研之路,是由于在“对”的时候,努力地去做更多“对”的事情。那么这样的成功经验,是完全可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和更多的人,让他们复制这样的科研道路,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更多成功的人。
科研之路,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可操作的建立自信三步法则
大多时候,我们知道应该好好求学,也非常明白,认真求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有时候因为懒惰,有时候因为胆怯,有时候因为迷茫,就白白错过了机遇。这些往往是由于我们看得远,但做得远远不够。只有清楚地思考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为自己寻找看得见的未来。这一过程中,自信心的建立是首要和必要的。
自信的逐步培养过程是深入思考——循序渐进——逐步积累。
思考什么?首先深入思考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从事的工作、承受的压力等,然后明确自己的长期追求目标,最后端正对人生目标追求的态度。
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端正追求目标的态度以后,需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去独立完成一些工作来逐步培养自信。
积累什么?自信对内是一种状态,对外是一种态度,是方法与经验积累的产物。
找到属于自己的动力源
有了人生目标、人生理想以后,或者说在工作、学习中有了短期和长期奋斗目标以后,我们靠什么来推动自己不断前行呢?
很多人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父母、导师、毕业压力等等,这些外在的动力远远不够。我们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动力源!
世间应该没有一个可以套用多数人的标准或方法,所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动力源变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自我激励方式包括:
跳出固化的阶层:“教育改变命运”、追求精英式教育、名牌大学等。
虚荣心的利用:把希望获得他人赞赏的一种心意或期盼,用来激发自己的上进心。
兴趣导向:利用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时长。
其他……
总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动力源。
梦想很大不要怕,万一实现了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打造“量身”科研
在建立了自信心,找到自己的动力源后,接下来,就是具体招式的训练。
为什么讨论“量身”这个问题?因为科研是有分类的。不同能力结构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样更容易成长起来。
只有认真分析自身的能力构成后,才能去匹配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
比如“新问题—>新方法”,适合于想象力丰富,具有全局视野的人。
“老问题—>新方法”,适合于发散思维,理论基础扎实的人。
“应用研究”,适合于工程能力较强,具有领域知识的人
“交叉研究”,适合于具有一定的领域特长、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强的人。
这种量身更适用于科研起步或者时间有限的情况,当然每个人的能力构成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自身能力的提升,我们会涉及不同的科研方向。
文献阅读“五步”法
在科研领域,文献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文献阅读的效率。文献阅读的核心目的不仅是掌握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更重要的是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方法技术的欠缺,或者未涉及的空白研究领域等。
如何有效地开展文献阅读,这里总结了五个步骤:
学术论文的“八股式”写作
通过不断的钻研,我们会产出一系列成果,这时候,需要记录阶段性的成果。学术论文是科研阶段性成果展示的载体。为了提升学术论文的可读性,使读者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其创新与贡献,学术论文的文章结构和撰写要求也形成了一些固定模式——学术论文的“八股式”写作。
学生科研成长心得
学会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事情,以及详细规划实现步骤。学会搜索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局限于中文,要开阔眼界,看一些英文方面的知识。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梳理此问题的道理是否说得通,如果道理不通,则之后所有的工作都毫无意义; 如果道理是通的,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把每个关键点想象成网络拓扑当中的节点,逐步分析并解决问题。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反思从这件事情中我们有哪些收获。
—2018届张愫
在看论文时,不需要看懂所有公式,不理解一个公式并不影响继续阅读,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前辈写出复杂的公式也是积累了很长时间,都是有轨迹可寻,切勿因公式复杂而产生畏惧。
—2019届魏梓泉
进入大学,前途选择并没有结束。将来是毕业直接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不管怎样选择,改变命运的钥匙在自己手里,成功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2019届高雪艳
遇到困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若遇到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也不要轻易放弃。首先要立足文献,仔细研读,然后认真思考自己出现的问题,针对每个问题去找解决方案。学习成绩虽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但它是让你变优秀的敲门砖。所以,请在选择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把学习成绩落下。
—2019届但婷婷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能放弃和逃避,因为逃避解决不了任何事情,不坚持到最后你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2019届宋飞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看懂,解决问题需要权衡,当某个问题解决需要无限时间,你应该选择最先能解决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解决更多的问题。
—2020届周杰
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020届毕东升
完成一个目标,不要给自己留太多后路,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目标奋斗下去。
—2020届赵婉婧
导吾以狭路,示吾以通途。亦师亦父亦友,承蒙先生不弃,耳提面命、足以让我受用终生。
—2021届陈玮扬
对知识时常保持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算法的本质,用最简单的理论去阐述清楚算法的流程,有助于从本质上提高算法的性能,扩展算法的应用范围。
—2021届何淇淇
当你感觉步履艰难的时候,其实你是在走上坡路。
—2021届刘宇雁
在算法研究的过程中切忌心急气躁,算法效果的提升是逐步的,应该不断地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021届龚潇颖
期待每个同学们都能够挖掘、发挥自己的特点和特长,通过复制成功前辈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成功经验,顺利走上科研之路,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图片来源摄图网
杨扬,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4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日本千叶工业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日本早稻田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就职于埃森哲(日本)公司担任IT咨询顾问,2013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综合科学与工程(NGS)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图像配准、特征匹配等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方法研究,相关技术在遥感图像处理、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英文刊ICCV、IEEE TIP/TFS/GRSL/JSTARS、 Pattern Recognition等,中文刊《自动化学报》、《遥感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
E-mail:yyang_ynu@163.com
个人主页:
https://cic.ynnu.edu.cn/info/1146/2005.htm
CV-小怪兽
glimmer
GD
竹疏
新世纪
请获奖网友在10月1日前联系学报编辑
礼品
扫码加入图图社区,优享最新资讯
回放平台:
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
http://k.cnki.net/Room/Home/Index/181822
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27032291
往期目录:
汪荣贵——机器学习基本知识体系与入门方法
陈强——从Cell封面论文谈AI研究中的实验数据问题
石争浩——从先验到深度:低见度图像增强
行知论坛——南理工行知论坛&图图Seminar:智能画质增强专题
孙显——遥感图像智能分析:方法与应用
章国锋——视觉SLAM在AR应用上的关键性问题探讨
林宙辰——机器学习中优化算法前沿简介
白相志,冯朝路——“医学图像与人工智能”主题论坛
李雷达——以人为中心的图像感知评价:从质量到美学
汪荣贵——深度强化学习系列课程1-4讲
张明敏,郭诗辉——“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主题论坛
高连如——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杨扬——“出身决定论”?看科研之路如何逆袭!
本文系《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独家稿件
内容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编辑:韩小荷
指导:梧桐君
审校:夏薇薇
总编辑:肖 亮
声 明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授权请在后台留言“机构名称+文章标题+转载/转发”联系本号。转载需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本号转载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未经允许,请勿二次转载。如涉及文字、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出20日内联系本号,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