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德肿瘤液体活检及精准治疗双边论坛中方专家公布,诚邀您参与!

2019 年 1 月 2 日 转化医学网

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

干货 | 靠谱 | 实用  


2019年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了,新的一年,祝您身体健康!实验成功!文章投中!财运兴隆!


不知道对于这崭新的一年,您都做了哪些规划呢

2019年的春天,您有安排了吗?


如果还没有,那我们这里就有一个!

如果有的话,那我们就给您再推荐一个!


郑重介绍,

2019年新春开年活动:


主题:肿瘤液体活检及精准治疗:突破与发展

时间:2019 年3月1日——3月5日

地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会议中心


大会内容

本次大会主要涉及液体活检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CTCs/DTCs在血液和肿瘤转移病灶中的检测与动态监测、CDX模型构建、组学研究及其特异性生物标记物鉴定、CTCs/DTCs异质性、单细胞组学技术进展(基因、转录组、表观遗传组学及代谢组学)、外泌体体内分泌与标记技术、线粒体DNA等新型标记物在肿瘤早筛/预后判断和用药监测的探索等精彩议题。


届时,我们将会特邀数十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分享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经验,展望前景!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大会,在交流碰撞中,拓宽加深对液体活检技术的认知,推动癌症研究技术、方法创新,促进该领域的合作进展。


中方专家介绍


陈策实

 Ph.D,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China

Upon completion of his doctorate in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of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99, Dr. Chen accepted his postdoctoral trai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n 2002, he moved to Emory University at Atlanta. He was promoted to Instructor in 2004. Dr. Chen joined the faculty of the Center for Cell Bi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 at Albany Medical College in 2006 where he is a 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Dr. Chen was promoted to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09. In 2010, Dr. Chen was appointed as full professor at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KIZ),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r. Chen is interested in study of breast cancer. He published more than 70 papers/reviews in prestigious journals such as JCI, 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Oncogene, etc. He has been reviewers for prestigious funding agents such as DoD, Komen for the Cure, and Natural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more than 20 prestigious journals. He serves as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for Cancer Letters, Cancer Science and JBC


陈磊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研究员(2010年资格,2014年12月聘)。国家肝癌科学中心P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5-2017),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2020)。

教育经历:

2015/08-2016/0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02/09-2007/07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生化及分子生物 博士        

1998/09-2002/07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 学士

   

工作经历:


2010/09-至今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信号转导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7/09-2010/07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信号转导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陈洛南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学士

Tohoku University (Japan)硕士

Tohoku University (Japan)博士。


中国运筹学会《计算系统生物学分会》理事长,IEEE-SMC《系统生物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功能基因组学与系统生物学分会》副会长。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近年,在计算系统生物学和复杂疾病研究领域发表了300余篇SCI期刊论文及10余部专著及编著书籍(h-index:55;i10-index:221),被引12000 余次,开发生物网络30余软件。


详细文章目录见申请人主页

http://sysbio.sibcb.ac.cn/cb/chenlab/LuonanChen.htm


陈锦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南京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和肿瘤转化医学基地主任、博士、教授、二级主任医师

留学德国德国乌尔姆(ULM)大学血液/肿瘤科(综合肿瘤科),并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健康科学中心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胃肠肿瘤科和MD 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并接受培训。为江苏省十二五“科教兴卫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系导师。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和“863”子课题、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专项课题及南京市“十二五”医学重大课题等20多项科研课题。所做的研究多次在美国、德国、荷兰以及法国等欧美国家举办的国际会议上交流,并发表SCI收录论文70多篇。

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CACA)热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CA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ACA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CACA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ACA中西医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江苏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等。为多种国内外杂志的常务编委、编委和特约审稿专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以及肺癌的内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并致力于消化系统肿瘤和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


陈翔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95年获武汉大学微生物学士学位,1998年获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03-2006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6-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电子学系副研究员。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承担863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等多项微流控相关项目。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单细胞分析技术、基于微流控的POCT技术等研究工作。


高庆蕾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副主任。

主要从事卵巢癌和乳腺癌转移、耐药及早期诊断研究。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科技部和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楚天学子等荣誉。发表SCI论文70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J Exp Med, Autophagy,Cancer Res,Clin Cancer Res等相关领域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42篇。


古宏晨


1992年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纳米技术在重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开展了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合成超顺磁纳米颗粒在诊断及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等多项荣誉。


胡志远


胡志远教授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Daniel Lane院士和Leroy Hood院士的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后,被聘为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和美国FDA免疫技术医疗诊断仪器专家委员会委员,蛋白质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等。2011年由中科院“海外杰出人才”计划进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被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4P健康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系统医学上的应用,探索纳米科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交叉前沿。同时,胡志远教授也注重技术的转化,其“肿瘤捕手”CTC技术可以做到在肿瘤早期发现。同时在新型肿瘤药物PD-1临床试验中的伴随诊断优异表现也得到了临床医学届的高度认可。


刘毅

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全军肿瘤中心, 肿瘤学研究室工作

主要从事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尤其侧重于外周血中与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标记物的探索,目前发表SCI文章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专利1项;承担或参与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基金等多项课题。2014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40岁以下科研型后备人才称号。


宓现强

Ph.D., researcher at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octoral tutor, director of the Biosens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member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Academ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Guide Compilation Expert, Project Chief Scientist, Project Review Expert (letter review, video, risk assessment); Shanghai Natural Science Award review expert. Vice Chairman of the Smart Medical Development Alli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oordina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Medical Optics and Instruments (SAC/TC103/SC1); Team Leader of the Roundtable Conference of Medical Devices Experts of the China-EU World Trade Project; Asian Medical Device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AHWP) Technical committee members, etc. Part-time Director of the Intelligent Health Application Center of the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Jiangsu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essor of Tongji University, doctoral student and postdoctoral tutor; Professo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tutor; special expert of Shanghai Academy of Sciences. He has hosted more than 20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participated in 9 projects. Published more than 100 papers, the article published by the first author on the PNA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published on the cover of the magazine with its importance. The most recently published article on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was rated 1% by the web of science as the best in the field. In addition, he participa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4 books of various types, and commissioned 4 ministry policy research reports (Academy, Central Management Bureau, an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t has been authorized to have 17 domestic invention patents and 8 invention patents. He has obtained 3 software copyrights, 2 laboratory prototypes, and 1 cloud platform. He is a reviewer of well-known magazines such a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Theranos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magazine guest editor. Research direction (1) Biomolecular signal recognition and perception (2) Biosensor technology supported by microfluidics (3) Med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钱坤

Managing Attending Surgeon, Department of Surgery, Universityhospital Mannheim,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since 4/2018)

工作经历

2015年上海高校特聘教授计划(东方学者)


2014—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

2013—2014 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2010—2011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访问学者


教育经历

2010—2013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博士

2007—2010 复旦大学 硕士

2003—2007 复旦大学 学士


秦钧

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美国贝勒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分子生物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北京市“海聚工程”人才。1982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9年1月至1991年6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3年1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1996年6月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生命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年至1998年于美国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任研究者。1998年起历任美国贝勒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秦钧教授是世界上少数几位将质谱仪设计、蛋白质组学方法开发、生物信息学、生物学及临床应用纳入同一个研究项目的学者之一。在蛋白质复合体研究方面,建立了国际领先的蛋白质复合体纯化和鉴定方法;在蛋白质网络研究方面,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内源性人蛋白质复合体数据集;在DNA损伤修复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以责任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Cell、Genes & Developments和PNAS等期刊发表系列文章。


施奇惠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教育背景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系(2003年9月-2008年8月);博士(导师:Galen Stucky院士)

·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99年9月-2003年6月);理学学士(导师:赵东元院士)

 

工作经历

·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2018年7月-今)

· 职位: 研究员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2011年9月-2018年6月)

职位: 教授

·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

职位: 博士后研究员 (导师:James Heath教授)

 

荣誉

1. 入选中央组织部第七批千人计划“青年项目”(2012)

2. 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A类(2012)

3. 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青年科学家”奖(2015,全球44人)


石铁流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

教育经历:  

                  

1993.9 – 2000.1

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Louisville大学

                  

1998.1 – 1999.8

计算机硕士,美国Louisville大学

                  

1989.9 – 1992.7

植物生理学硕士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1984.9 – 1989.7  

生物学学士,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979.9 – 1982.7  

化学专业,湖南文理学院  


工作经历: 

2008.11 –至 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特聘教授

2012.2 – 至 今   

无锡力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2002.6 - 2008.10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信息学中心 课题组长

2004.4 - 2007.7   

上海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 兼职教授

2004.4 - 2009.7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兼职教授


孙英丽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

2000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麻省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2010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先后从事助理研究员和讲师工作。曾获哈佛大学首届华人生命科学年会杰出研究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大学“学术十杰”等荣誉。现任北京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北京细胞生物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药学会精准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Scholarena Journal of Genetics等杂志编委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A类先导专项,973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编写“ATM kinase”(Spinger出版社),“Advance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等专著,在Nature Cell Biology、PNAS、Cell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

 

孙英丽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基因组的遗传规律和肿瘤表观基因组变异的功能和作用机理。重点致力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精准医学研究。核心内容为利用液体活检及多组学分析技术,进行恶性肿瘤相关诊疗标记物、治疗靶标的探索及靶向药物的筛选。孙英丽研究员首次成功开发出通过尿液DNA甲基化差异来进行前列腺癌诊断的无创诊断技术,是中国首个通过表观遗传分子标记物进行癌症早期诊断的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成果以1500多万转让。


王树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仿生多尺度粘附可控界面材料的研究,提出了分子识别与结构匹配的界面协同识别理念并合成了系列可控粘附界面材料,如抗粘附界面材料、高效粘附、生物特异识别粘附界面和器件以及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研究。曾获2013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4年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科技部领军人才,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第三期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其中包括Sci. Adv.,Angew. Chem.,Adv. Mater.,JACS,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Nat. Rev. Mater.,他引9000余次,H因子51。英文专著5章。多次被Nature, Nature medicine,Science Daily,Chem&Eng News等亮点报道。被Nature Chemistry的“The Sceptical Chemist”、Asia-Pacific Biothech News的“People Watch”、China Science Daily等做了人物专访报道。


谢鹭

博士,研究员,博导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

美国范德堡大学博士后

曾负责国家精准医学重点研究计划、973、863、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类蛋白质国际合作等多项课题。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近 120 篇。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生物信息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背景:医学、实验肿瘤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


研究方向:蛋白质功能研究涉及定位、定量、翻译后修饰到相互作用;转化医学研究主要从事各遗传信息水平分子标记物筛选、临床预后疗效等预测模型建立;近两年研究方向融合于精准医学领域,从事多组学整合分析、药物注释、疾病模型建立等,全面推进精准医学生物信息研发平台的搭建。总的宗旨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为临床应用转化提供理论基础和软件工具。



邢金良

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2005-2008)及托马斯杰弗逊大学(2013-2014)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肿瘤线粒体生物学及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总计发表SCI文章110篇,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61篇。授权和申报国内及国际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先后获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陕西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计划资助,2018年获评为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颜宏利

长海医院生殖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遗传病的基因诊断、胚胎植入前筛查和遗传咨询。主持国家“863”课题、"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等课题二十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15篇。出版专著5部。主要完成人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获日本癌症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提名奖、学校“5511”人才、学习成才标兵等荣誉。主要学术任职包括: 上海基因健康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检验分会分子诊断组副组长, 上海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等。


于文强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1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瑞典UPPSALA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作为博士后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于2008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Faculty。回国后主要开展全基因组DNA 甲基化检测在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核内miRNA功能研究。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高分辨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GPS(Guide Positioning Sequencing)和分析软件,提出了NamiRNA-增强子-基因激活全新机制,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顶尖杂志上,被Cell和Nature Genetics等杂志进行重点评论和推介,引用超过2400次。


张志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7年获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1997年9月-1999年2月、2003年9月-2005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及基础教研室主任、院学委会副主任、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基因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常委、PLOS One学术编辑及Cancer Science副编辑。


主要从事肿瘤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干预研究,曾或正在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及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近30项,作为责任作者在Cancer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注:以上专家名单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周我们公布了论坛德方演讲嘉宾详情,请在转化医学网微信号,回复“德方嘉宾”查看


报名方式

如您需要参会,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注册,目前是早鸟票阶段,欢迎注册!


如果您需要合作,请在注册备注里面注明,收到您的信息后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类别

2月5日前

2月5日后

常规注册

1200元/人

1500元/人

学生注册

800元/人

1000元/人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具有动能的生命体。
【快讯】KDD2020论文出炉,216篇上榜, 你的paper中了吗?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0年5月16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4+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知识图谱在可解释人工智能中的作用,附81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19年11月11日
2019中国肿瘤免疫治疗会议(附最新版日程)
肿瘤资讯
11+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Science:脂肪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外泌体之家
19+阅读 · 2019年3月7日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总结(2018年8月)
外泌体之家
12+阅读 · 2018年9月6日
中国的外泌体研究牛人都在如何提取外泌体?
外泌体之家
44+阅读 · 2018年7月2日
3D Deep Learning on Medical Images: A Review
Arxiv
12+阅读 · 2020年4月1日
W-net: Bridged U-net for 2D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Arxiv
19+阅读 · 2018年7月12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7月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快讯】KDD2020论文出炉,216篇上榜, 你的paper中了吗?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0年5月16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4+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知识图谱在可解释人工智能中的作用,附81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19年11月1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