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米磊:从极夜到极昼,硬科技不单单要技术硬、还要精神硬|「X·36Under36」专家访谈 ⑥

2022 年 3 月 30 日 36氪
希望硬科技赛道诞生像马斯克一样的顶级创业者。


文|张一

编辑|黄祝熹

出品|36氪创投研究院

封面来源|IC photo


如你所见,这一代创业者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迁移: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余波里迁往更硬核的科技赛道;从「模式创新」过渡到「底层创新」。
我们相信,中国正在、也已经涌现了一批崭新风貌的创业者。去年11月,36氪启动了「X·36under36」征集计划,也正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旨在更早和更大范围地发掘可能伟大的创业者。
征集计划启动至今,我们已经收到了超过800位创业者的报名,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消费新品牌、医疗健康等20+个细分领域。我们的报名还在进行中,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链接。感谢每一位创业者对36氪的信任。
为了夯实以及丰富我们对创业者的理解,在这场“大型社会实验”中,我们将邀请更多的人来分享他们对创业乃至中国商业生态的理解。他们可能是知名院校的教授,可能是已名声在外的企业家,也可能是阅尽千山的投资人。
一直以来硬科技投资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本投入,在漫长而火热的互联网崛起时代里常常少有人问津。但有这么一家机构早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硬科技”投资理念,并专注于“硬科技”早期投资,致力于从高校中找到最能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品和团队——它就是中科创星,中科院西光所孵化出的早期投资机构。
时至2022,中科创星终于把硬科技投资的“冷板凳”坐穿,和这个赛道一起穿越波谷、来到波峰——目前,中科创星的项目再融率从过去不到三分之一到如今70%-80%。他们所投资项目的最新融资动态一经公开,即刻受到市场各类机构的争相关注。
中科创星起源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产业单元。从2013年成立至今,中科创星投了近150家光子和半导体芯片公司,上百家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扶持了超340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入市场;光芯片项目“奇芯光电”,投资回报超200倍。
「X·36Under36」第6期专家访谈,我们邀请到了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这位花了21年时间潜心于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新的投资人。他将围绕“长期关注硬科技赛道的感悟和经验”、“当下硬科技创业的新机会和前景方向”、“从科学家转型企业家有哪些方法论”等问题与我们分享他的感悟。
以下是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口述,经摘编整理:

把“冷板凳“坐穿:硬科技投资从被质疑到200倍投资回报

投硬科技的这10年可以说经历了从极夜到极昼的转变。 2013年,我们开始投硬科技的时候,还是行业很早期、非常冷门的阶段。当时最受主流基金青睐的都是互联网模式,很少有机构看硬科技公司。
回顾那几年,芯片研发人员10年都没涨过工资,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人才都跑去干互联网了。2016年前后,我们通过各种找人牵线搭桥,几经引荐之下才找到一家在北京做硬科技的团队。当时他们见到我们非常激动,说“终于有人能看懂我们了”。
不仅创业者孤独,我们甚至还一度被质疑到底能不能真正投出能落地的项目。当年的市场环境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如今硬科技有多火爆、当年就有多冷门。我们8年前天使轮次投了光芯片项目“奇芯光电”,并通过连续多轮加注,现在的投资回报超过了200倍。
现在很多项目刚刚浮出水面就能获得上亿估值,不少机构都在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上投入了不少精力。 还有比较有趣的情况是,我们一旦对外发布投资过的新项目,很快就有人找过来,让我们帮忙联系创始人,想要“聊一聊”。但这有时候会让创始人为难,因为刚融完后的公司,短期内是不需要更多资金的。
多年来坚持硬科技投资,是因为我们坚信科学革命诞生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有可能成为产业变革的引爆点和中心。金融的本质是要服务产业的,走向产业资本是大趋势。在美国,1995年互联网模式创新投资热兴起之前的五六十年间,市场主要的投资方向其实也是硬科技。如果把中国经济总量比作一棵树,硬科技就是根,根强树才稳。
与互联网投资不同的是,硬科技赛道的游戏规则和竞争优势发生了180度大逆转, 硬科技投资比拼的是耐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需要团队能沉得住气,它不像互联网产品能够试错,有问题就快速换方向。硬科技公司要真正长大,往往是需要十几年到二十年时间,而硬科技投资的反馈周期则更长,一旦投错,等到反馈出来可能已经是3~5年后了。
这意味着,硬科技投资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认知迭代。幸运的是,我们的LP里,国家队和政府引导基金多一些,耐心也就更长一些。

科研成果转化难,投资人要看到“浪将起未起”时的信号

21年前我开始投身科技创新创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也踩过不少坑,积累了很多经验。
硬科技无疑是一条长周期、高风险、大投入的赛道。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10%~30%,技术成果能批量生产的仅占20%,其中能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5%,大量科技成果停留在 “实验室”,很难取得量和质的突破。并且在实际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方向都有很多条技术路线,到底哪条路线能够落地,其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硬科技投资过热,难免出现泡沫,大家容易追捧一些浮在水面上、相对成熟的项目,实际上还有很多应该关注的细节没有关注到。相比于能够看到技术成果、产品落地的后期投资,早期投资的理解门槛更高、产业前景更难估摸。这对投资人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深扎产业多年而形成的深度认知,以支撑更强的判断。
我们理解的硬科技,指的是对中国未来以及世界的经济格局、产业格局,都能产生重大影响和变革的新技术。因此我们看项目的视角会更“底层”,运用第一性原理、基于世界底层运行规律去做投资布局。
用“定义赛道”的思维去寻找最前沿的领域,投下一代的技术,甚至把冷门赛道变成热门赛道。 回顾近10年投资经历,无论是半导体、光电芯片、量子计算、商业航天、还是碳中和、储能,我们都是坚持这个策略,在业内共识形成前抢先一步做投资布局,避开竞争红海。
我们会先判断技术趋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选定技术方向:
我们2014年开始投资半导体,前瞻性布局了奇芯光电、橙科微电子、鲲游光电等一大批光芯片公司,在芯片“卡脖子”之后,大多数项目都获得了较高的增长。
2018年,我们又成立专门的新能源组,布局了钠离子电池项目中科海钠、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储国能和氢燃料电池项目骥翀氢能等公司,在双碳战略提出之后,都获得了较快的成长。
之所以能提前押中,就是因为我们感知到了这些赛道上的“势能信号”。其实投资跟冲浪很像。很多人是看到浪来了才冲上去,但真正的高手是在“浪将起未起之时”冲过去,提前预判、提早出发。
我们习惯于通过行研找到相对没那么火爆的领域,去投水下的、非共识的项目。
比方说,当在大家都看电GPU的时候,我们已经把目光就转向了下一代架构创新,比如量子计算、光学GPU、Chiplet、存内计算,以及DPU等新兴方向,本源量子、曦智科技、奇异摩尔、亿铸智能、中科驭数、大禹智芯等都是这个领域我们的被投项目。 
再比如,过去200多年机械和电基本发展到了极致,我们现在认为新的技术变革将发生在光学技术领域,光学技术会像当年的电气化时代一样,从分离式器件向集成光路演进,未来人工智能、元宇宙的基础设施都将来自光学,所以在我们的布局里光子是最重要的环节,相关项目几乎占据了我们项目投资总数量的近1/3。
2016年我提出了“米70定律”,认为未来光学成本将占所有科技产品成本的70%。这一判断已在很多领域得到验证。例如,目前通信网络建设成本中的70%是光学成本,包括光学设备和系统的采购;激光雷达等光学器件的成本已经占无人驾驶汽车总成本的70%;在显示领域,液晶面板中光学成本也占到了70%~80%的比例。另外,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上的创新基本都是在光学方向发力。所以,如果说19世纪是机械的世纪,20世纪是电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光的世纪。
我们的硬科技投资是遵循物理学最基本要素的,我们从“物质、能量、信息、空间和生命”五大视角去寻找值得投资的项目。
在信息领域,光子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的核心,未来一定是光+AI推动的智能化革命;
在物质领域,我们认为新材料的大趋势是轻量化,其次是高性能、循环利用和可降解等方向;
在能源领域,新能源的趋势是从碳能到氢能的利用、转换;
在空间领域,人类的探索会往更高、更快、更远发展,航空航天和无人驾驶领域会涌现更多创新公司;
在生命领域,将从基因、蛋白质层面实现更精准的医疗。 

青年一代科学家的机遇和使命

我们处在一个技术创新创业的时代,这是青年科学家最好的时代。从科学家成长为企业家,最难的是思想的转换。科学家的思维是追求单点极致,是典型的技术思维,而做企业需要从技术思维转变到产品思维——企业家强调解决客户问题,不能有明显短板。
从我们观察的结果来看,思维转换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大概率会失败。不过对于青年科学家来说,因为思维还没有完全“定型“,更容易转型成功。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要着力于发掘那些愿意投身产业,有志将科研技术产业化的年轻一代科学家,并帮助他们转型为硬科技企业家。
科学家创业的商业短板,是有解决方案的。比如:通过课程、模拟锻炼来培养。在硅谷,科学家创业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论:首先,科学家用核心技术成立公司;然后找投资机构、律师完成专利申请;最后找到合适的工程师团队,帮创始人将技术转化为产品。
我们在一开始就搭建了完备的投后团队,能够帮助科学家补足短板。现在,中科创星共有150多人,超70人是投后团队。我们的合伙人都是从投资经理成长起来的,当年一起挨个跑会场、看展位,和每个展位的人聊“技术优势在哪”“未来前景有哪些”,多年的积累形成对行业和市场的认知。
科研背景出身和产业工作经验,使得我们的投资团队在早期更能与科学家产生共鸣,更易识别出投资项目技术的稀缺程度、产业方向和发展潜力,也愿意付出更多时间、精力、资源去满足科学家在融资、产品落地、产业对接等方面的要求,达成科学家的技术路径与创业诉求的深度耦合。
除了给钱和做投后服务,依托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中科创星还可以为创新研发和中试转换提供场地、设备、平台和各项技术服务,让项目基本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硬科技创业者的首选合作伙伴”,让创始人把我们看做他的联合创始人,创始人有技术长板,我们负责补齐其他要素。此外,中科创星还有中科院、产业龙头的支持,而且可以提供上下游的客户资源。
硬科技不单单是指技术硬,还要精神硬。 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科学家能树立更宏大的愿景和使命,诞生像马斯克这样梦想改变世界的顶级创业者,沉下心推动中国硬科技发展,成为中国的瓦特、爱迪生,让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真正发生在中国,这是这一代中国人的历史机遇和使命。

关于「X·36Under36」:





👇点击阅读原文
扫码报名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科创星是中国首个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专业平台。作为“硬科技”理念的缔造者和“硬科技”投资的先行者,中科创星致力于打造以“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为一体的硬科技创业生态,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深度、全面的投资、孵化及融资解决方案。同时,探索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学与社会深度融合。公司目前在西安和北京设立双总部。 中科创星(西安)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是专业从事硬科技产业孵化+创业投资的专业化一站式平台,成功探索出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 与 “四融合” 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将合适的领军人才、成熟的创新技术、专业的天使资本、贴身的孵化服务高度统一,实现了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服务、科技与市场、研究机构与社会的有效融合。 中科创星(北京)是中科创星通过前期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后,利用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中科院和著名高校的科技资源及地缘优势,在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建设的硬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孵化服务平台。中科创星(北京)同步全球最新科技步伐,聚集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中心的地域优势,致力打造首都硬科技创业生态。
【百图生科宋乐博士】 人工智能赋能医药研发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2年3月17日
中国信通院《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32+阅读 · 2022年3月9日
《2021全球数据合规与隐私科技发展报告》重磅发布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2年1月6日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1年10月9日
2021中国工业视觉行业研究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54+阅读 · 2021年9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1年9月2日
面向人工智能新基建的知识图谱行业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1年2月7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6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8月2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百图生科宋乐博士】 人工智能赋能医药研发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2年3月17日
中国信通院《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32+阅读 · 2022年3月9日
《2021全球数据合规与隐私科技发展报告》重磅发布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2年1月6日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1年10月9日
2021中国工业视觉行业研究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54+阅读 · 2021年9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1年9月2日
面向人工智能新基建的知识图谱行业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1年2月7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6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8月2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