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公共交通在人均道路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的长期发展战略。但当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分担率较低、服务效能不高。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骨架,但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迫切需要多方式交通网络的配合与衔接。
目前由于缺乏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行为的深入研究,与多方式组合出行相关的优化策略制定较为盲目。同时,缺乏从与轨道交通竞争的小汽车出行角度研究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资源配置优化问题。轨道交通辐射范围内的接驳服务缺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轨道交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制约着轨道交通在与小汽车方式竞争中的发展潜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土建交通学部主任王炜教授为本书作序。
《城市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行为模型与接驳设施资源配置优化》一书由东南大学杨敏教授依托国家973计划课题“公交主导型多方式交通网络的协同机理与耦合理论”(2012CB7254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效能提升关键技术”(51338003),对城市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进行了持续研究。本书突破传统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研究视角,将原有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单点研究延伸至多方式组合出行的首末两端,从出行者视角探究典型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通勤出行行为特征。同时,从轨道交通竞争者(全程小汽车通勤者)的视角,通过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服务不便性感知研究,提出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资源配置的优化措施。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从微观个体的多方式通勤行为出发,通过合理的调查设计与调查组织,建立了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通勤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多方式组合通勤出行模式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考虑接入过程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了轨道交通通勤者接入接出多方式组合模式选择的Sequential Mixed Logit 效用模型,并以南京为例剖析了轨道交通通勤者的接入接出方式选择机制。为进一步吸引小汽车通勤者向轨道交通方式转移,对短距离接驳范围内小汽车通勤行为进行了有效捕捉,建立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Rasch 模型,以此探究现状小汽车通勤者对各方式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服务不便性的感知评价,研究各类轨道接驳设施改善措施与程度对小汽车通勤者的吸引度差异,基于小汽车通勤者感知提出轨道交通多方式接驳设施资源配置优化建议。以“公共自行车+轨道交通”“社区巴士+轨道交通”两种组合通勤模式为例,分析小汽车通勤者向组合方式转移的意向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定量化分析诊断现状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资源配置问题,为多方式资源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研 究 展 望
伴随互联网和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形势下共享交通如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新型交通出行方式逐渐涌现,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同时,不同城市的空间结构、用地模式、地理特征、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发展阶段差异,赋予了城市轨道交通在衔接出行方式上的多元化特征。因本书依托项目开展时间较早、数据来源限制以及本人精力等原因,研究在共享经济、智慧交通等新业态、新模式下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的多方式组合出行行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杨敏,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
学术兼职包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科委副秘书长、江苏省综合交通专委会副秘书长、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专家组成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需求分析与行为建模、多方式出行信息服务与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及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等。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研究课题15项,负责和参与30多项地方政府交通咨询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奖、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等10多项省部级科技和行业奖励。
本文摘编自杨敏,高磊,尤雨婷,吴静娴著《城市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行为模型与接驳设施配置优化》序及第6章部分内容,略有删减改动,题目为作者所加。
《城市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行为模型与接驳设施配置优化》
作者:杨敏,高磊,尤雨婷,吴静娴
责任编辑:惠雪,曾佳佳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1
ISBN:978-7-03-059525-6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购本书哦
本书从我国城市交通出行实际特点出发,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的调查方法及行为机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接入接出多方式组合出行效用模型。进一步基于小汽车通勤者感知不便性建模进行轨道交通接驳设施问题诊断,定量化研究接驳设施资源配置优化作用效果,并分析公共自行车与社区巴士接驳轨道交通两种典型案例。研究成果可为提升轨道交通全过程出行效率,进而合理引导出行行为、吸引小汽车通勤者向公共交通转移提供定量分析方法支撑,对于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与交通资源配置改善具有迫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想了解更多作者团队优秀作品?
本期编辑丨小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