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会前准备,接下来便是很多人眼中最为难熬的会议过程。负责会议记录的同学在这里要开始集中精神了:内容沉淀往往是会后进行回溯、整理和决策的主要参考,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以语音讲解、多媒体展示为主的会议形式,在降低响应延迟、降低互动门槛的同时,也加大了会议内容沉淀为文字信息的难度。也正因为如此,此前编辑部的一般会议都不会形成详细的会议记录(可真会找原因)——不过现在,比起专人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基于达摩院 ASR、声纹识别等语音 AI 技术的「钉钉闪记」功能倒是更加省时省力、也更可靠了。「闪记」的开启方式很简单,会议开始时点击右下角的「会议录制」选项,然后就可以完全忘掉这件事了。接下来的会议过程中,「闪记」会一边录制会议过程、一边借助 AI 技术将不同发言人和对应发言内容整理出来。「闪记」开启入口这种「无感」持续到会议结束,这时我们会收到一条来自「钉钉闪记」的推送,点进去便是「见证奇迹(其实是 AI 魔法)的时刻——钉钉闪记此时已经默默将整个会议流程的文字稿和视频整理好了:会议内容按照发言人头像和发言的方式展示,浏览时就像在查看聊天记录;顶部有来自 AI 整理的关键词,大部分时候都能捕捉到会议中高频出现的要点内容,点击即可进行关键字筛选,找不到想要的内容时,也可以直接使用上方的搜索框进行索引……「闪记」整理的音频转制文档中,发言人和发言内容一一匹配还好当初编辑部没有招专门的书记员来做这事。这样一份即时、高质量的会议速记,配合右侧录制好的会议视频也能发挥出不俗的后期价值:参加会议的成员可以直接在「闪记」中进行二次修订和编辑,未能参加会议的同事可以借助「闪记」关键词快速定位自己关注的信息;会议文档校对完毕后,甚至还能导入录制好的会议视频匹配为字幕,形成「反哺」。如果你的团队有员工培训、产品教学这样的需求,借助「闪记」功能几乎就能完成原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的培训资料。说起会议,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主持人正在讲的部分与自己无关,扫了一眼后面内容再回头却发现自己「跟丢」了,很是尴尬;如果你是会议持人,将「话筒」交给其它负责人的过程也远不如「递个话筒」那么简单,待自己关掉共享、同事打开共享接上进度,大家的思维或许早就飘远了……所以这里顺便向大家强势推荐一波「闪享」功能。通过「钉钉闪享」与同事分享稿件时的基本体验与其它屏幕共享功能无差,但进度管理这件事变得更方便了:作为跟随者,同事展示稿件内容的过程中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翻阅上下文,了解到需要的信息或对同事当前展示的部分有疑问时,点击演示界面右侧的演讲人图标或右下角的「跟随共享人」按钮即可一键「归队」。随时通过文档右侧的图标或演示界面右下角的按钮「归队」从演讲者的角度来说,遇到需要其它同事负责的部分,也可以直接指定主讲人或让同事自行选择「我来演示」。和我们此前用过的其它产品相比,这种交接方式无需演示人断开屏幕共享,也不用重新进行发起,这种无缝的协作和共享体验,第一次用的时候还真有种线上「递话筒」的感觉。当然了,作为演讲者也可以强制要求成员保持跟随个人认为「闪记」和「闪享」做得最出色的地方其实是跨平台兼容性:虽然上面演示图都用的 PC 端,但上面提到的大部分功能在移动端也都是支持的。使用钉钉手机客户端参与会议的同事依然可以开启「闪记」录制、使用「闪享」的强制跟随功能、从其它同事那里接过演示的「话筒」……在办公形态、办公设备日渐多元化的当下,这种细节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谁在跑题?给会议时间「打个表」
因为线下都是「熟人」,层级也相对扁平,派编辑部的团队关系其实属于比较随和的那一种。但这种轻松的工作氛围利于创作、却不利于开会,早会、选题会的过程中提到某个有趣的 idea 时,大家的注意力很容易在一篇欢声笑语和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无形消散,你一言我一语之间,议题停留时间过长、会议时间难以控制,也成为了此前编辑部同僚们人人心中有数、但个个挠头摊手的大问题。「钉闪会」仿佛就是为这群爱闲聊的编辑们准备的时间管理秘方了。在上面提到的会议文档准备过程中,每个议题右上角其实都有一个小小的秒表图标,它就是为控制会议时间量身打造的。针对议题的计时器设置点击秒表图标可以为每一个议题设置一个 5~60 分钟不等的计时器(以 5 分钟为递进)。设置了计时器的议题标题上会出现一个「启动」按钮,会议进行到相关环节时,负责人点击「启动」按钮即可开始计时。开会过程中,每个议题上所花费的时间会直接显示在计时器区域。虽然刚接触的时候偶尔会忘记开始计时,但熟悉之后这个小设计就有些离不开了。超时多少、用时多少都能直接显示在议题上在大部分不需要从「闪会文档」跳出的会议场景中,文档右上角的浮窗计时器配合已结束议题右上角的耗时统计,都能用「公开处刑」的方式督促大家避免闲聊、提高开会效率。
▍这个在线文档,更难「挑刺」了
大家所熟悉的在线文档有两种:不像 Word 的和像 Word 的。前者以现代化的在线文档服务为代表,特点是可以使用 Markdown 语法、模块化、支持插入多种元素等等;后者则更多地用于传统文字编辑当中,它们往往需要二次排版、支持嵌套和插入的元素类型有限,但可以很方便地将 Word 那套低门槛编辑器使用体验迁移过来,往往也有着更强的兼容性,更受传统文字工作者的喜爱。早已习惯各种工具、熟悉 all-in-one 协作体验的编辑们,向来也是一群能在在线文档上「挑刺」的人。钉钉文档以前给我们的感觉其实更像是后者。这不是坏事,但在线文档的需求是日新月异的。模块化在线文档和笔记工具方兴未艾,知识库管理和双向链接的潮流又席卷而来。作为钉钉「以事为中心的协同」服务的核心,钉钉文档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事实上,我们在体验「钉闪会」准备文档的过程中,就已经感受到了新版钉钉文档与其它工具的进一步整合。上文提到的文档内一键「DING」催办、周期会议一键导入先前待办事项、通过内嵌资源统筹需求和设计素材等设计,其实都以新版钉钉文档的新功能为基础。钉钉文档与待办的无缝整合,也成为了「钉闪会」的基础设施之一这些改动中,最为明显、也最为直观的莫过于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新版编辑器。在保留 Word 风格排版、编辑和审阅工具的同时,使用钉钉文档写作时,文段、素材、附件都可以直接拖动排序了;不过需要同时按两个键才能输入的「+」号插入设定还是有些不顺手,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从设计上来说倒是非常符合直观认知)。模块化编辑器体验支持插入的元素类型也更多了。从脑图、Figma 设计稿、流程图、路线图到音视频、地图、待办,根据钉钉的说法,可插入的元素类型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 40 多种,编辑部在日常例会、头脑风暴甚至与作者之间的稿件修改,都可以在钉钉文档这一款工具内完成。更多的用法则完全取决于团队类型和大家的想象力了。可以说是「现代化的一大步」了除了头脑风暴中会用到的脑图、流程图,新版钉钉文档就连最近大火的双向链接也没有落下。在这些基础工具的支持之下,使用钉钉文档搭建在线知识库,让平时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培训、素材、指南等文档资源整合为具有长期维护价值的「团队空间」,在新版钉钉文档的支持下也成为了可能。脑图秒变 PPT 这种「小心思」,新版钉钉文档也是支持的 更重要的是,在吸纳现代化文档工具优势的同时,钉钉文档一直以来的稳定性、兼容性和可靠性都依然在线:文档最多支持 200 人在线协作、支持 Word、PDF 甚至长图导出、分享在对话群里的文档、阅读和编辑权限也会随群成员的增减自动赋予或取消……在我们的实际体验过程中,除了 Windows 11 上偶现输入法候选框丢失外,我们也没有遇到太多影响实际使用体验的稳定性问题。加上桌面端暗色模式、DirectWrite 支持、高分屏适配和移动端 FCM 推送、自适应深色主题和自适应图标,钉钉在底层技术实力和稳定性上的表现还是稳啊。